王闰之
苏轼第二任妻子
王闰之(公元1048年—公元1093年),字季章,一说季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封号“同安郡君”。
王闰之生于四川眉州青神县,初名“二十七娘”,是苏轼发妻王弗的堂妹。赵顼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王闰之在王弗去世四年后,与苏轼婚配,成为其继室。此后数年间,王闰之相继为苏轼生下儿子苏、苏过,并随苏轼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闰之愤而将其留在家中的书稿焚烧,而后携全家前往南阳郡投奔夫弟苏辙,并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抵达黄州府,与被贬的苏轼团聚,帮助其经营困窘的生活。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至元七年(公元1092年),随着苏轼在官场上的沉浮,王闰之追随丈夫在汝州市、常州、邓州市开封市、杭州、颍州、扬州市等地奔波。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八月初一,王闰之在京城病逝,终年四十六岁。
苏轼在《小儿》《次韵和王巩六首》等诗作以及《祭亡妻同安郡君(王闺之——苏轼二夫人)文》中高度评价王闰之是贤良的妻子,慈爱的母亲。苏辙在《祭亡嫂王氏文》中也对王闰之质朴的品德赞美有加。
人物生平
婚配苏轼
赵祯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王闰之生于四川眉州青神县。王闰之初名“二十七娘”,是当地名士王介的幼女,也是苏轼原配妻子王弗的堂妹,从小与苏轼相识。赵曙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月,苏轼原配妻子王弗病逝。次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还乡守孝。赵顼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十月,时值苏轼在家乡为父丁忧守孝期满,二十一岁的王闰之在父亲王介的做主下,与苏轼婚配,成为其继室。
生育二子
同年十二月,苏轼准备还朝,王闰之追随其离开家乡眉山市,前往开封市。彼时苏轼官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闰之在嫁给苏轼的第三年,生下儿子苏迨。当时正值王安石在朝廷主持变法,苏轼与之政见不同,屡次上书批判新法,遭到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的排挤。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索性请求出京任职,后被朝廷授为杭州市通判。同年十一月,王闰之携继子苏迈与出生不久的苏迨,随丈夫苏轼从京都抵达杭州。次年,王闰之为苏轼又生一子苏过
与夫患难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九月,随着在杭州的任满,苏轼在此后至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又历任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期间,王闰之携三子追随丈夫辗转各地任职。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苏轼因在《湖州谢表》中措辞不当,被何正臣等人借此罗织罪名,投入御史台狱。王闰之在湖州含泪与被捕的苏轼诀别。苏轼被捕入狱时,长子苏迈也跟着一同前往,留守在家的仅剩妇女儿童。不久后,御史派人前往苏轼家里取他的文书。搜查结束后,王闰之怒斥苏轼为写书而让家人担惊受怕,于是转而将其剩下的书稿全部焚烧。在这之后,王闰之携全家数十口人前往南都投奔夫弟苏辙。在这场浩劫中,苏轼虽然免于杀身之祸,但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居黄州。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六月,王闰之等苏家家眷由苏辙护送抵达黄州,与苏轼团聚。这一时期,饱受贬谪之苦的苏轼生活穷困,右眼又接近失明,心情抑郁,而王闰之始终伴随左右,好言相慰。
身后合葬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至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随着苏轼在官场上的升迁起落,王闰之又追随他前往各地就任,足迹遍布汝州、常州、邓州、开封、杭州、颍州、扬州等地。元祐年间,苏轼因为受到太皇太后的知遇,被召还京城,先后出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政治地位扶摇直上,而王闰之没有骄矜自喜,依旧勤俭治家,诚恳待人。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八月初一,王闰之因病在京师病逝,终年四十六岁,封“同安郡君”。王闰之死后,其灵柩被安置在京郊城西的惠济院内。苏轼曾作《祭亡妻同安郡君(王闺之——苏轼二夫人)文》哀悼王闰之,并表达了死后与之合葬的遗愿。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逝世。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苏轼去世一年后,其弟苏辙按照他的生前遗愿,将苏轼与王闰之合葬于开封郏县小峨眉山。
相关诗作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苏轼在其诗作《小儿》中称王闰之“大胜刘伶妇”,在《次韵和王巩六首》之五中又有“妻却差贤胜敬通”之言,都赞美了王闰之的贤良。在《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苏轼又以“母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高度评价了王闰之作为一个母亲的尽责,以及对孩子的慈爱。
苏辙在《祭亡嫂王氏文》中有“贫富戚忻,观者尽惊。嫂居期间,不改声色。冠服肴蔬,率从其先。性固有之,非学而然”之言,对王闰之身处福贵环境,却安于朴实的本性赞叹有加。
相关研究
家族背景
学者周云容在《苏轼与青神王氏家族姻亲关系初考》一文中,对王闰之的家世背景做了相关考辨。周云容根据苏轼的《祭王君錫丈人文》指出王闰之是青神名士王介之女,也是苏轼发妻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在家中排行第三,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十七,故又称二十七娘。同时,周云容根据苏轼所作《祭亡妻同安郡君(王闺之——苏轼二夫人)文》以及苏辙的《再祭亡嫂王氏文》,认为苏轼本人以及整个苏轼家族都高度认可王氏一族的家风,对王闰之本人更是赞扬有加。
感情生活
学者喻世华在《生不同归死同穴——论王闰之在苏轼婚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学者李景新在《苏东坡的爱情及其文学表达》中,都通过苏轼在诗文中对王闰之情感的文学表达,对二人的夫妻情感做了相关考证。二者通过苏轼诗文中直接或间接与王闰相关的《后赤壁赋》《黄州上文潞公书》《小儿》《蝶恋花》等作品进行分析,并将作为继室的王闰之与苏轼的发妻王弗、妾室王朝云在苏轼笔下的形象进行对比,都认为王闰之在与苏轼的婚姻生活中是一位朴实无华、善良和顺的贤妻形象,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当中历经坎坷与繁华的各个重要阶段。因此,学者认为王闰之虽然是苏轼的继室,却与苏轼之间有着一种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夫妻深情,苏轼对这位“老妻”更是心存一种别样的依恋之情。
轶事典故
为母慈善
王闰之与苏轼的儿子苏迨因为患有先天性疾病,长到四岁时还不会走路。王闰之与苏轼为此到处求医问药无果,后来两人将儿子舍于天竺佛寺,祈求佛法的保佑,又请来道士为他布气,但是幼年的苏迨还是体弱多病。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间,王闰之为了医护儿子受尽折磨却无怨言。更难得的是,王闰之将为母的慈爱与关怀同样予以了非亲生的继子苏迈,在生活中待其视如己出,苏轼曾以诗赞其“母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为妻之贤
王闰之性情温厚,在婚姻生活中对苏轼极尽体贴。熙宁年间,苏轼初到密州任职时,正值天下大旱,蝗灾四起,民不聊生。苏轼与老百姓一起对抗饥荒,到了心力交的地步,时常感到烦恼,少不得发火训斥,王闰之不但悉心开导,还会为他备下解闷的小菜老酒。这让苏轼感动不已,常为个人的冲动而感到内疚。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府,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而王闰之的体贴依旧。有一次,苏轼欲与友人共游赤壁,苦于无酒助兴。王闰之竟出其不意拿出为苏轼珍藏已久的佳酿,这份周到让苏轼喜出望外,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后赤壁赋》。
理财有道
元丰年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初到黄州的苏轼因为薪俸锐减,生活穷困,满腹牢骚。王闰之为了不使家庭陷入经济危机,精打细算。她每月之初都会将苏轼的四千五百文薪俸分为三十串挂在房梁之上,每天挑取一份作为家用,并将每日省下来的余钱放在一个竹筒之中。倘若家里来了宾客,就从竹筒中取钱买酒待客。由于王闰之持家有道,苏轼尽管在被贬黄州府的落魄时期,亦未短缺过待客的酒资。
善于务农
苏轼谪居黄州时期,为改善生计,曾在当地的东坡开垦了几十亩的荒地。但是苏轼缺乏务农的经验,期间都是王闰之在悉心帮衬指导。有一次,苏轼养的一头耕地的水牛突发兽病,卧地而不能站立,当时连专门的兽医都看不出耕牛所得何病,而王闰之凭借劳动经验,判断水牛发的是痘斑,以青蒿粥加以医治,才能耕牛痊愈。苏轼大喜,并为妻子医治好水牛的事迹一直津津乐道。
富有诗心
王闰之虽然不是饱读诗书的女子,但却时而予以苏轼诗意的启发。元祐七年正月,苏轼在颍州之时,庭前梅花盛开,月色皎洁,王闰之看了不禁感叹,春天的月亮胜似秋天的,因为秋月常引发人们悲凉的慨叹,而春月却令人心生喜悦。苏轼听了大喜,称王闰之不会作诗,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别具诗意。于是苏轼以此为灵感,写下了著名的《减字木兰花》,诗曰:“春庭月午,摇荡香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虔诚向佛
王闰之生前是虔诚的佛教徒,临终前她曾为儿子们留下遗言,希望能以仅有的积蓄请一位著名画师绘制佛像,供奉寺院,受十方礼拜。苏轼后来请其老友,当代人物画的第一高手李农眠为王闰之画了释迦牟尼及十大弟子像,供奉京师,并亲撰《释迦文佛颂》,了却了她的心愿。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正月,在王闰之冥寿之际,苏轼取《金光明经》的故事,买鱼放生为其寿,并作《蝶恋花》词一阙:“泛泛东风初破五。旱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苏东坡 (1994).豆瓣电影.2024-04-09
苏东坡 (2012).豆瓣电影.2024-04-09
东坡家事 (2015).豆瓣电影.2024-04-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婚配苏轼
生育二子
与夫患难
身后合葬
相关诗作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相关研究
家族背景
感情生活
轶事典故
为母慈善
为妻之贤
理财有道
善于务农
富有诗心
虔诚向佛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