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阳镇是
巴中市通江县辖镇,位于通江县城北部,距县城 28 公里,居东经107度09分,北纬32度02分。东与兴隆乡接界,南与草池乡相连,西与陈河乡接壤,北与
新场镇毗邻,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6公里,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
通江县辖镇。国家
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民国时期置涪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9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28公里。面积65.3平方公里,人口1.2万。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特产银耳。
2020年5月25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
巴中市调整
通江县、
平昌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4号):撤销
草池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涪阳镇管辖,涪阳镇人民政府驻涪阳坝社区龙头老街123号。
历史沿革
北魏正始中(公元 504— 公元 508):始建符阳县并置奇章郡,由于无人户寄理
渠州(今
渠江街道)。
北周天和五年(570 年):奇章郡和符阳县移至符阳坝。
隋开皇五年(公元 583 年):奇章郡废,符阳县属集州(今
南江县);
大业五年废集州,符阳县属
巴州。
唐武德元年(618 年):复置集州,符阳县仍隶巴州。
景云二年(711 年):复割符阳县隶集州。
至元元年(758 年):郡废,符阳县仍属集州。
宋
熙宁五年(1072 年):省符阳县入
通江县。
绍兴市元年(1132 年)金兵攻
梁洋,符阳改置军(不久符阳军废)。
至元四年(1338 年):开始设里甲,符阳属通江县新昌里二甲。
民国七年(1918 年):置涪阳团。
1933 年:
川陕省苏维埃在涪阳设红江县,亦设区苏维埃。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设涪阳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废联保改涪阳为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废镇为乡,乡名始定。
1958 年 10 月:设立人民公社。
1983 年:复设乡。
1988 年 3 月:复设镇。
2020 年 5 月 25 日:撤销
草池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涪阳镇管辖,涪阳镇人民政府驻涪阳坝社区龙头老街 123 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涪阳镇位于
通江县北部,距县城28公里,居东经107度09分,北纬32度02分,镇人民政府驻地涪阳坝。涪阳镇东与兴隆乡接壤,南与
新场镇为邻,西与
陈河镇相连,北与草池乡毗邻。这里地理位置较为重要,交通便利,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镇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商业活动较为活跃,是通江县的重要乡镇之一。
地形地貌
一、地形
涪阳镇地处山区,地形较为复杂。整体地势起伏较大,呈现出山地与河谷交错的格局。镇内有众多山丘和低山,山峦连绵起伏,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景观。
河谷地带相对较为平坦,是涪阳镇的主要聚居区和农业生产区。河谷宽度不一,有的地方较为宽阔,有的地方则较为狭窄。河流蜿蜒流淌其中,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二、地貌
山地地貌
涪阳镇的山地主要由
石灰岩、
砂岩等岩石构成。山体坡度较大,部分地区山势陡峭,悬崖峭壁随处可见。山上植被丰富,主要有
松树、
柏树、
杉木等
乔木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
山地地貌还形成了许多山谷和沟壑。山谷中溪流潺潺,景色秀丽。沟壑纵横交错,有的深达数十米,是由于长期的水流侵蚀和地质作用形成的。
河谷地貌
涪阳镇的河谷地貌主要由河流冲积而成。河谷底部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植。河流两岸多为阶地,阶地层次分明,是河流在不同时期侵蚀和
堆积作用的结果。
河谷地貌还包括一些
河漫滩和沙洲。河漫滩在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则露出水面,是河流的天然滞洪区。沙洲则是河流中的泥沙堆积而成,形状各异,有的呈长条状,有的呈圆形。
喀斯特地貌
在涪阳镇的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喀斯特地貌。这里有溶洞、
暗河等奇特的地质景观。溶洞内
钟乳石、
石笋等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地下河则神秘莫测,为涪阳镇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气候特点
气候属
大巴山脉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点是冬寒春暖、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夏季最高温40℃,冬季最低温—3℃。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霜期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
自然资源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7.6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58.6%。其中成片森林4.55万亩、荒山1.273万亩、经济林木(含
青杠树)0.132万亩。2008年林业改制,将大部分林地归属个人管理使用,集体林现存0.1579万亩。
行政区划
涪阳镇下辖10个村,1个社区,74个村民小组,分别为红江村,金家坪村,下江口村,石龙寺村,斜滩河村,中码头村,活水沟村,嘉禾寨村,城子坪村,武学堂村及涪阳坝社区。
人口
2024年,辖区总人口1.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579万人,另有流动人口0.15万人。2012年末人口出生率为9.4‰,死亡率4.33‰,人口自然增长率5.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2.6人。户籍人口22221人。(2024)。
经济
第一产业
以种植水稻、小麦、
阳芋、玉米、
番薯为主,耕地面积9160亩、人均0.9亩。2012年粮食产量5813吨、人均0.574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总量其次为蔬菜、花生;畜牧业以猪、牛、羊、鸡为主。2012年末涪阳镇银耳总产量40吨,总收入820万元。2012年末国家惠农政策四项补贴132.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14.2万元,综合补贴69.1万元,退耕还林补贴28.7万元,良种补贴20.7万元。2012年人均纯收入4777元。
第二产业
涪阳历来是
通江银耳的发祥地和主产区,为加大产业发展,确保通江木银耳品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思谋,按照“政府补助、业主带动、部门帮扶”的思路,在火石岭村张家坝建占地60亩的通江银耳生产基地。现已砍棒350万斤,计划建耳棚300个,接种3.6万袋。2013年,全镇组织了200余劳动力正开展接种工作。
社会
教育
2012年末有民办幼儿园2所,有小学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100%。
辖区内置涪阳中学,创建于1954年,2005年被
巴中市教育局授予“
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十强学校”。高考、中考战绩连续8年遥居
通江县农村高完中之首,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140人。
医疗卫生
有卫生院1所,病床26张,村医疗卫生服务站7个。
社会保障
供排水
场镇设自来水厂1处,引草池湾田河水库净化供用,年供水36万吨,新立项的全数控、日共3000吨的自来水厂项目正在建设中,2012年底已可供使用。
供电
2000年建变电站1座,全镇有变压器40余台,其中场镇8台,全镇通电率100%,年供电650万千瓦时。
供气
2008年,成立蜀通秦巴天燃气公司,2012年末场镇居民用气户1400户,年供气50余万方。
交通
境内
省道201线黑化,南北向穿越。涪(阳)—陈(河)乡道公路砼化。村村通公路,村道公路总里程26公里,硬化16公里。
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