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景山(1936年2月8日-2021年6月27日),男,
朝鲜族,毕业于
苏联圣彼得堡乌里亚诺夫电工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2年,姜景山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1962年—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工作组长、室主任;1981-1983年,赴美从事微波遥感研究;1983年—1987年,担任中科院空间物理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前身)室主任;1987年—1992年,担任中科院空间中心室主任;1992年—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
遥感联合中心担任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2021年6月27日下午14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人物生平
1955年8月—1956年8月,在北京
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6年8月—1962年2月,在
苏联圣彼得堡乌里瓦诺夫电工学院无线电系学习雷达与电视专业,毕业后获得
学士。
1962年5月—1981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先后担任工作组长、室主任。
1981年8月—1983年10月,在美国
堪萨斯大学担任客座副教授。
1983年11月—1987年7月,担任中科院空间物理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前身)室主任。
1987年8月—1992年4月,担任中科院空间中心室主任。
1992年5月—1995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担任主任。
1995年5月,在中科院空间中心所先后担任学术委主任、学位委主任。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景山著有书籍《工程地质》。
2021年6月27日下午14时,姜景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先后从事探空火箭探测仪、遥测、定位及相关技术系统研究,推动遥感技术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起草了我国微波遥感规划。1981年至1983年赴美从事微波遥感研究。1984年后一直从事微波遥感及航天信息工程研究,推动了中国微波遥感的发展。21世纪以来,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应用工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研制的“
神舟四号”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的发射,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进而推动了一系列中国微波遥感业务卫星的起动和发射。他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
微波探测技术从月球轨道上对月面进行探测的方法并在工程上实现,领导科学小组创建了“微波月亮”,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始创新成果。他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神舟四号主载荷主任设计师,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现为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所总工、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COSPAR中国委员会成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一等、
二等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一等、二等奖十多项,发表专著、各种论文及科技报告一百余篇。
自留学
苏联回归中国后,姜景山先后从事探空火箭探测仪、遥测、定位及相关技术系统研究,推动遥感技术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起草了中国微波遥感规划;留学美国回归中国后一直从事微波遥感及航天信息工程研究,其研制的“
神舟四号”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的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推动了后续中国微波遥感业务
卫星的起动和发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
微波从月球轨道上对月面进行探测并在工程上实现,领导科学小组创建了世界上首个“微波月亮”,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始创新成果。
1991年,姜景山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技术论证组副组长,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兼“神州四号”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主任设计师,在该系统中首次采用多模态机制,首次实现笔形波束散射计海洋风场测量新机理,该系统于2002年12月发射成功并运行正常。
研究成就
196205-198401,探空火箭、卫星测控系统研究,主持。
197408-198310,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
198501-199012,高空机载
遥感系统研究,主持。
198604-,灾害的遥感监测系统研究,主持。
科技成果
人才培养
姜景山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参与了中国
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三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中科院微波遥感实验室从事微波遥感技术研究,是中国最早开展微波遥感研究的单位之一。
2005年4月14日,姜景山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了题为《微波遥感信息技术科学发展及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NMRS)的工作》的学术报告。
2019年10月24日,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功能厅姜景山作了题为《不忘初心献身祖国的航天事业——庆祖国七十华诞,一个航天人实现“初心”的回顾》的学术报告。
期刊论文
李迎松,梁涛,张祥坤,姜景山.基于Lawson范数的通用lncosh稀疏自适应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1-7.
王雪影,
王振占,
张德海,姜景山.
嫦娥一号和二号卫星微波探测仪数据的交叉定标与一致性[J].空间科学学报,2021,41(04):635-647.
王雪影,王振占,姜景山,张德海.月球吕姆克地区
微波辐射特性及月壤参数反演研究[J].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2021,51(07):1018-1027.
[4]张瑜,
张升伟,王振占,姜景山,李靖.FY-3卫星大气湿度微波探测技术发展[J].上海航天,2017,34(04):52-61.
蔡永俊,张祥坤,姜景山.极化SAR自适应三分量分解方法[J].测绘学报,2016,45(09):1089-1095.
刘玉立,蔡永俊,张祥坤,姜景山.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6,31(02):255-259.
蔡永俊,张祥坤,姜景山.毫米波FMCWSAR系统设计与成像研究[J].现代雷达,2016,38(02):1-5.
崔海英,张祥坤,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星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6,38(01):22-26.
蔡永俊,张祥坤,姜景山,朱杰.
地基差分干涉微形变监测实验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09):82-84+91.
蔡永俊,张祥坤,姜景山.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回波建模与信号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15,30(06):1157-1163.
[11]
金亚秋,姜景山,
董晓龙,
卢乃锰空间微波遥感前沿与中国微波遥感的发展[A].中国电子学会.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2015:26.
[12]
张升伟,
王振占,孙茂华,何宝宇,姜景山.风云三号卫星先进
微波大气探测仪系统设计与研制[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07):81-87.
许可,
刘和光,姜景山.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设计及其在轨工作结果[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07):25-32.
[14]
李芸,姜景山,王振占,
张德海,张晓辉.利用
嫦娥一号微波探测仪数据反演月球表面物理温度[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07):106-112.
张勇芳,
苗俊刚,姜景山.一种制作W波段自立式线栅极化器的新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3,32(02):176-180.
张勇芳,苗俊刚,姜景山.新型的曲线内壁多台阶馈源喇叭设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39(10):1286-1291.
[17]
王振占,李芸,
张德海,姜景山.CE-2
微波探测仪月表特性研究[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
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
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
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2:69-72.
王辉,
苗俊刚,姜景山.近距离散射测量用Ka波段紧凑型阵列天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36(11):1378-1381.
[19]
王振占,
李芸,姜景山,李涤徽.用“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亮温反演月壤厚度和~3He资源量评估的方法及初步结果分析[J].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2009,39(08):1069-1084.
姜景山.编者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08):1028.
王振占,李芸,张晓辉,姜景山,胥传东,
张德海,郭伟.“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数据处理模型和月表微波亮温反演方法[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08):1029-1044.
[22]
李芸,
王振占,姜景山.月表温度剖面对于“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探测亮温影响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2009,39(08):1045-1058.
[23]张卫国,姜景山,
刘和光,张晓辉,张德海,李涤徽,胥传东.月球
南极洲的
微波辐射分布与异常[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08):1059-1068.
姜景山,王振占,张晓辉,
张德海,李芸,雷利卿,张卫国,崔海英,郭伟,李涤徽,
董晓龙,刘和光.微波月亮——人类对月球的全新视角——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若干探测结果[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04):409-422.
雷利卿,姜景山,张晓辉,张卫国.月球若干地区微波辐射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04):423-434.
[26]
王振占,刘璟怡,殷晓斌,姜景山.一种消除全极化微波辐射计顺/逆风向
遥感模糊性的新方案——星上定标和扫描机制设计的有关考虑(英文)[J].遥感学报,2009,13(02):190-196.
殷晓斌,王振占,刘璟怡,姜景山.一种消除全极化微波辐射计顺/逆风向遥感模糊性的新方案——算法研究(英文)[J].遥感学报,2009,13(01):42-48.
姜景山.《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地学计算》评述[J].地理学报,2009,64(01):2.
王新彪,李靖,姜景山.相关型全极化辐射计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05):582-586.
[30]
江碧涛,张云华,姜景山.宽带调频步进信号的全去斜处理方法[J].测试技术学报,2008,(03):225-230.
姜景山,王涛.中国空间探测的回顾与展望——造福全人类面向未来的中国空间探测[J].中国工程科学,2008,(06):4-9.
姜景山,
王振占,
李芸嫦娥1号卫星
微波探月技术机理和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06):16-22.
姜景山,
吴一戎,
刘和光,
董晓龙中国微波遥感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J].中国工程科学,2008,(06):10-15+22.
王振占,姜景山,刘璟怡,殷晓斌.全极化微波辐射计
遥感海面风场的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8,(06):76-86.
刘璟怡,王振占,殷晓斌,姜景山.基于全极化微波辐射计WindSat亮温数据的海面风场反演[J].高技术通讯,2008,18(05):519-524.
张升伟,李靖,姜景山,孙茂华,
王振占风云3号卫星微波湿度计的系统设计与研制[J].遥感学报,2008,(02):199-207.
刘怡,王振占,姜景山.信道互耦和
相位不平衡对直接相关全极化
微波辐射计测量的影响分析[A].
中国电子学会(ChineseInstituteofElectronics).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中国电子学会(ChineseInstituteofElectronics):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2007:784-787.
张祥坤,
张云华,姜景山.多视角聚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J].电波科学学报,2007,(04):577-582.
张云华,
江碧涛,姜景山.干涉SAR提高地距方向分辨率的简明推导[J].电波科学学报,2007,(04):619-625.
姜景山.中国微波遥感发展的新阶段与新任务[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02):123-128.
张德海,姜景山,张晓辉,朱素云,周宁,郑世峰,张经文,林颖,任建华.
韩国科学技术
卫星二号主载荷——双频微波辐射计[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02):155-157.
刘璟怡,
王振占,殷晓斌,姜景山.一种针对Windsat极化辐射计的海面风场反演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02):210-215.
[43]
江碧涛,
张云华,姜景山.合成孔径雷达中点目标模拟的干涉现象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02):277-281.
付文君,姜景山,王拴荣,刘思昱.QPSK数字接收机中的SNR估计的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02):255-259.
张德海,姜景山,张晓辉,朱素云,周宁,郑世峰,张经文,林颖,任建华.
韩国科学
卫星2号主载荷-双频微波辐射计[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
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96.
谌华,
张云华,姜景山.SAR干涉测量中高相干性散射体监测理论的初步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97.
张祥坤,张云华,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的近空间平台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05.
崔海英,张祥坤,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星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
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06.
[49]
王振占,姜景山,孙波,
董晓龙,阎敬业.海面风场的极化
微波辐射测量技术原理和应用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07-108.
张卫国,姜景山,
刘和光,
吴季应用SMOS卫星探测土壤湿度和海面盐度[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
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09.
许可,刘和光,姜景山,陈天臣,王志森,张经文,林颖,
唐月英,于秀芬.
海洋二号卫星雷达高度计原型样机研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16.
雷利卿,姜景山.不同
卫星编队构型的遥感成像能力研究[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
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18.
[53]
江碧涛,
张云华,姜景山.合成孔径雷达中点目标模拟的干涉现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19-120.
[54]
张升伟,李靖,姜景山,孙茂华,
王振占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湿度计[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
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22.
刘璟怡,王振占,殷晓斌,姜景山.一种针对WindSat极化辐射计的海面风场反演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28.
殷晓斌,王振占,姜景山,刘璟怡.海面全极化
微波辐射理论的验证和分析[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
全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6:129.
姜景山.中国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06,(11):19-24.
付文君,姜景山,王拴荣,吕.一种可变插值比的脉冲成型数字滤波器FPGA设计[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05):445-449.
张云华,张祥坤,姜景山.空间虚拟探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12):2006-2009.
李涤徽,姜景山,
吴季,张德海,张晓辉.模拟月壤
微波介电特性的实验研究与统计分析[J].科学通报,2005,(10):1040-1049.
姜景山.微波遥感
信息技术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1-5.
吴季,刘浩,孙伟英,姜景山.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展望[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24-29.
[63]
张云华,姜景山,张祥坤,孙波,付文君.
神舟四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散射计分系统[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58-63.
王志森,郑震藩,姜景山.多模态遥感器的主控与通信
数字电路[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64-67.
张升伟,姜景山,
王振占,张卫国.神舟4号飞船多频段
微波辐射计及其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68-73.
张德海,姜景山,郑震藩,王拴荣,
刘和光,孙波,张升伟,许可.神舟4号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74-80.
许可,
董晓龙,张德海,刘和光,姜景山.HY-2雷达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89-93.
李涤徽,
吴季,姜景山,
张德海,张晓辉,张卫国.模拟月壤微波介电特性的初步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141-147.
许可,刘和光,姜景山.神舟4号雷达高度计在轨工作模式及实时数据处理[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162-165.
阎敬业,姜景山,
张云华影响DDS输出Chirp信号频谱的主要参数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01):182-188.
王宏建,李靖,
刘和光,姜景山.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与遗传算法在平面螺旋
电感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4,(11):38-42.
李靖,王涛,
张升伟,姜景山.利用BG算法提高微波辐射计空间分辨率[J].遥感学报,2004,(05):409-413.
孔德才,李靖,张升伟,孙茂华,刘和光,姜景山.机载W波段毫米波辐射计扫描成像研究[J].遥感学报,2004,(04):362-369.
张云华,姜景山,张祥坤,闫敬业,蒋长宏,许可,雷利卿.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机载原理样机及机载试验[J].电子学报,2004,(06):899-902.
张祥坤,张云华,姜景山.干涉成像雷达高度计数据处理系统[J].现代雷达,2004,(04):17-20.
张德海,郑震藩,姜景山.
神舟四号中的微波遥感[J].物理,2004,(01):49-53.
蓝爱兰,
张升伟,姜景山.分层媒质的被动遥感机理及探测方法研究[A].海洋
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委员会、
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委员会、
中国宇航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中国航空学会电子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中国
测绘学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海洋
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委员会、
中国宇航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中国航空学会电子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地质学会,2003:95.
闫敬业,
吴季,张升伟,姜景山.合成孔径辐射计多路高阶数字复相关器方案研究[J].电子学报,2003,(09):1411-1414.
王志森,姜景山.一种鲁棒性雷达高度计跟踪算法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3,(03):341-344.
王志森,姜景山.通用型雷达高度计回波模型及其应用[J].航空学报,2003,(01):49-52.
王志森,郑震藩,姜景山.一种多模态遥感器的主控与通信
数字电路[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04):181-184.
李靖,
张升伟,孙茂华,孔德才,
刘和光,姜景山.星载W波段毫米波辐射计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01):1-5+59-60.
姜景山,
王文魁,都亨.空间科学及应用研究现状及其产业化前景[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S1):42-47.
许可,姜景山.海洋雷达高度计中高PRF技术对测高精度的影响[A].
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气象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2001:121.
董晓龙,张升伟,吴季,黄永辉,姜景山.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
天线单元互耦的影响及其校正[J].电子学报,2001,(09):1280-1282.
董晓龙,
吴季,姜景山.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的新发展——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和全极化参量微波辐射计[J].现代雷达,2001,(04):73-78.
董晓龙,吴季,姜景山.信道互耦和不平衡度对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复相关干涉测量的影响分析及其校准[J].电子学报,2001,(07):947-949.
董晓龙,吴季,姜景山.分数阶Fourier变换和
近区场的计算[J].电波科学学报,2001,(01):18-21.
董晓龙,
吴季,姜景山.微波辐射计用于隐身目标探测的性能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03):54-57.
姜景山,
张云华,刘和光.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作用[J].空间科学学报,2000,(S1):67-73.
张云华,Yong-HoonKIM,姜景山.用TLM法模拟二维三维电磁散射近场和远场[J].微波学报,2000,(03):249-254.
董晓龙,吴季,姜景山.被动微波遥感新技术——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和全极化参量微波辐射计[A].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五届中外空间/太空科学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0:80-81.
姜景山,
张云华,董晓龙.微波遥感若干前沿技术及新一代空间遥感方法探讨(空间虚拟探测技术)[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五届中外空间/太空科学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0:13.
姜景山,张云华,
董晓龙微波遥感若干前沿技术及新一代空间遥感方法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0,(08):76-82.
刘和光,姜景山,李靖,许可,董晓龙.星载先进模块化微波遥感器[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西部大开发
科学教育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0:652.
张云华,Yong-HoonKIM,姜景山.二维TLM网格色散特性的数值模拟[J].微波学报,2000,(02):178-181+105.
张云华,姜景山,张鸿远,张德海,刘和光.I/Q幅度和
相位不平衡对脉冲压缩的影响及其矫正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02):79-82.
郭伟,姜景山,
刘和光海面回波模拟器方案设计[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02):86-89.
许可,姜景山.基于
最大似然估计的雷达高度计跟踪处理[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02):104-107.
姜景山.天基对地观测信息网应用特征[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1999:490-491.
董晓龙,吴季,孙波,姜景山.近场条件下散射计的绝对定标[J].电子学报,1999,(06):5-8.
王丽巍,
吴季,姜景山.相干扩展目标散射的近场效应[J].电子学报,1999,(06):47-49.
李靖,姜景山,李茂堂.微波辐射计定标[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01):1-4.
董晓龙,吴季,孙波,姜景山.雷达散射计的近场绝对校准技术[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01):25-28.
姜景山.面向21世纪的中国
微波遥感技术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1999,(02):78-82.
李靖,姜景山.微波辐射计的逆向辐射对定标及辐射测量的影响[J].遥感学报,1998,(04):241-244.
董晓龙,王丽巍,孙波,吴季,姜景山.FM-CW测距系统调频非线性作用的分析和补偿[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05):19-22.
张云华,姜景山,
陈抗生TLM方法在电磁散射问题应用中的一种新的
平面波照射模型[J].
微波学报,1997,(04):348-352.
王京丽,李茂堂,姜景山.星载高度计跟踪算法仿真[J].计算机仿真,1997,(04):56-59.
王新中,姜景山.旋转扫描散射计海面风场检测仿真研究[J].遥感学报,1997,(03):185-191.
李茂堂,王京丽,姜景山.卫星雷达高度计中准最大
似然算法的高度误差估计[J].电子学报,1997,(06):105-108.
潘家,
袁业立,姜景山,郑全安.机载雷达高度计对海况及海面风速的测量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6,(06):598-604.
姜景山.中国空间科学与应用若干领域的进展[J].遥感信息,1994,(04):8-11.
简丹,姜景山.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数据采集系统[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2,(02):1-5.
郑斌强,姜景山,刘慎才,敖昕.LS—J型机载微波散射计[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1,(03):14-19.
范忠范,姜景山,李国平,王栓荣,刘月生,张肇冥.雷达图象传输系统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0,(S2):113-117.
社会任职
姜景山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CNCOSPAR委员,总参科技委委员,中国减灾委减灾卫星专家组成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863航天领域专家委顾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位委员会主席,国际空间科学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个人作品
《空间科学与应用》是2001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姜景山。
人物评价
姜景山是中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是中国载人航天应用工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院士馆评)
姜景山是专注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是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他提出和建立的自然灾害遥感信息实时传输系统已成为中国突发性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
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