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2G型护卫舰
1987年中国研制的导弹护卫舰
053H2G型护卫舰(英文:Type 053H2G frigates ,北约代号:JiangweiⅠClass,译文:江卫Ⅰ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研制建造的第二代2000吨级全封闭导弹护卫舰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中原地区有广阔的领海海域,对于需要维护近400万平方千米领海 和专属经济区利益的中国海军来说,航空武器系统完备和吨位适中的护卫舰是重要的装备。然而直到“江卫Ⅰ”053H2G型护卫舰装备之前,中国海军护卫舰主要是制海作战舰,缺乏综合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面舰艇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空中,缺乏高效率舰空武器系统的单一制海作战舰面临对抗空袭的困境。1988年春的中越"3.14”海战,交火数小时后,已经在舰炮交战中大获全胜的中国海军编队主动北撤,更多是出于对越南岸基航空兵遂行报复性空袭的担心。当时中国海军编队只有1艘053K型护卫舰江南级)只具有10千米以上的杀伤区域和2个导弹的目标监测和发射通道,其他护卫舰只有杀伤范围在4000米左右的防空舰炮,难以构成严密有效的舰队防空体系。1988年越南人民军空军已经装备了能够携带X-25空对地导弹苏-17攻击机和苏-22F-104战斗机,在高空投射X-25时射程超过20千米,完全可以在中国海军舰空导弹有效射击斜距外遂行空袭。除国际政治因素外,技术装备因素是导致“南沙保卫战”出现胜败双方都匆忙后撤的重要原因。
“3.14”海战背后的尴尬情况只是中国舰空导弹武器装备研制进度落后问题的后果再次体现,当时中国海军惟一的一艘防空导弹护卫舰“江东”级需要承担三大舰队的全部伴随防空使命。海军判断南海可能会发生争端后临时抽调配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以便为在南中国海深处主权领海执行任务的制海舰只提供舰空导弹火力。中国海军舰空导弹的杀伤范围在10千米内,作用仅相当于美国海军的“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点防空导弹。
当时苏联和美国海军舰艇装备舰空导弹已有30年,“宙斯盾”系统也处于最后的调试之中,而中国60年代初期立项研制的舰空导弹直到1986年底才定型,此时的导弹实际处于试装备阶段。1988年交火的南海赤瓜礁海域位于中国岸基航空兵歼-8作战半径边缘,航空 兵战斗机无法及时提供空中掩护,薄弱的舰空导弹防空火力难以抗击越南航空兵制导武器空袭。
在"3.14”海战发生前,中国海军舰空导弹系统各项指标已经逐渐稳定,海军和工业部门提出了在“江湖”型护卫舰上加装这种舰空导弹航空武器系统的方案,改进后的护卫舰称为“江湖”改型护卫舰。该方案在1987年获得认证通过,1987年3月进入研制设计阶段,这就是053H2G型导弹护卫舰。由于改进后的舰体结构改动较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这款护卫舰为“江卫”Ⅰ级。
研制历程
中国海军装备的053H2G型护卫舰(北约代号“江卫Ⅰ”级),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全封闭导弹护卫舰。在2000吨级护卫舰上,首次同时装备对空、对海导弹舰载直升机系统和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该舰采用现代新型护卫舰的船体型线,长楼、圆弧形上层建筑、内倾侧壁,总体布局合理,造型新颖。该舰的航海性能、隐蔽性、居住性等有较大提高,全舰作战系统有较强的防空、对海、反潜和电子战作战能力。该舰的动力装置、航空武器系统及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等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设备,充分利用了中国已有的舰船科研成果。
053H2G型护卫舰设计建造期间,正值西方技术对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时期,使得“江卫”Ⅰ型舰的外观和工艺综合了很多西方特色。由于中国处于封闭的边缘海区,水深和巡航范围都无需要求采用吨位更大的舰艇,而吨位过小的舰只适航性和续航能力不能适应要求。⑵⑽世纪60年代建造037型猎潜艇进行过南海长程巡逻尝试并不成功,而同时期的01型和65型护卫舰配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实际运用更显适用。中国海军护 卫舰建造数量较大也正是由于其吨位能够满足全部管辖海区适航所致。
相比于同时代的各国护卫舰,053H2G仍旧不能称之为先进,但是却拥有了均衡的反舰、防空和反潜能力,尤其是作为中国海军第一种批量化建造的带有反潜直升机的舰艇,对于中国海军反潜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4000海里的续航力和20天的海上自持力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海军的远海反潜能力。中国海军的舰艇设计建造技术和相关系统技术借助外部帮助提高的背景下,可以建造反潜舰艇来强化反潜能力。原本计划安装在053K型护卫舰上的“红旗-61”防空导弹最终在053H2G型护卫舰上走向成熟与实用,成为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天空的守护者。
动力系统
美苏冷战结束前欧洲护卫舰多数采用全柴油机动力,其原因是欧洲海 军主要遂行近海作战任务,作战对象首先是苏联海军潜艇,其次是水面舰艇。反潜作战要求中低航速,便于使用声呐系统,因此反潜护卫舰多数情况下是经济航速巡航。70年代设计建造的护卫舰已经全部配备了舰载直升机,遂行反潜作战时构成以直升机高速大航程和护卫舰低速安静搜索的体系。常规潜艇水下航速通常只在20节左右,在此航速下噪声很大,而低速和极低速航行时,噪声很小难以发现,核动力潜艇水下航速虽然可以达到30至35节,噪声极大,容易暴露位置。因此潜艇高速航行不仅能被护卫舰或直升机在远距离上探测定位,也将很快被舰载直升机追上,最终被迫终止高速航行,转而进行静默坐底或极低速机动。基于这种思想,西方认为护卫舰无需追求高航速。此外,70年代之前多数燃气轮机无论油耗和可靠性都不及柴油机,因此当时护卫舰大量采用柴油机,只有美国海军护卫舰在采用燃气轮机。
1982年“江湖”Ⅲ型护卫舰设计时采用了刚刚鉴定的新型柴油机作为动力。053H2G型护卫舰在动力装置上,采用了柴柴联合动力——2台18E390AV型大功率柴油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0马力,总功率为240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18节巡航速度下具有4000海里的续航力,在航速降为15节时则可达到5500海里。更为突出的是,该级舰首次使用了低噪声的5叶大侧斜螺旋桨镇江号护卫舰江湖级上所使用的是噪声很大的3叶螺旋桨),以便在保证传动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由螺旋桨引起的噪声。不过,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护卫舰大多使用了更先进的柴燃联合动力,一部分虽仍采用柴柴联合动力,但使用了低噪声、大更功率的新型柴油机,在工作效率、耗油率、重量、体积、可靠性、安静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053H2G型护卫舰仍然使用是江湖级的同类型柴油机,只是在可靠性及耗油率上有所改进,在噪声方面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因此,在整体安静性方面,053H2G型护卫舰与世界其它同类型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舰空导弹
“江卫”Ⅰ型是第一种具有防空能力的制海型国产护卫舰,主炮与首楼之间的主甲板上安装有1座六联装的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虽然与“江东”型护卫舰采用的是同一种半主动制导舰空导弹,但是发射装置区别很大。“江东”型舰采用双臂托架式旋转发射装置,优点是便于快速重复装弹,但维护性差,发射准备时间稍长。“江卫”Ⅰ型舰没有打算在舰上设置弹库,而是采用一次性发射包装筒安装在发射架上。“江东”级舰的实践证明,在2200吨级的舰上很难挤出足够的空间安排弹舱和装填机构。直接将舰空导弹装在密封的发射容器中布置在发射架上,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和加快射击准备时间。做到这点的前提是需要解决导弹的长期存储和免维护性,“江卫”Ⅰ型型舰上舰空导弹的这种存储发射方式表明中国已经解决了导弹存储 问题,且改进的舰空导弹可靠性相当高。惟一不足的是发射包装筒直径太大,导致装弹数量只有6枚。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没有采用折叠弹翼,导弹是全翼展状态悬定在筒内。为支撑大发射筒,发射装置尺寸需要做的笨重庞大,带来的问题是需要较大功率的驱动系统才能保证发射装置的快速性。
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是安装在主桅中部平台上、被称为“雾灯”的雷达。该雷达有一个圆抛物面反射器天线和喇叭天线,采用单脉冲和差比幅测角体制。抛物面天线主要用于对目标的跟踪,喇叭天线则为连续波天线,为导弹提供烧穿信号。两个天线电轴平行且非常靠近,当跟踪 天线对准目标时,照射天线也就瞄准了目标。另一种观点是舰空导弹采用了脉冲连续波制导方式,无需喇叭天线提供烧穿信号,由跟踪天线同时提供制导烧穿信号,因此在跟踪天线右侧位置安装的是光电跟踪装置。
舰空导弹是一种用于掩护点状目标的舰空导弹航空武器系统,最大射程在10千米左右,美国海军称这类射程的舰空导弹为点防空导弹。防空系统理论中定义点目标为“一枚当量适当的常规弹药命中就能被毁伤的目标”,保护这类目标的防空导弹武器通常无需强调大射程,更注重反应快速和短间隔连续射击,而且需要在掩护面状目标的防空武器系统协同下遂行作战。海军水面舰艇是外形尺度非常大,具有点状目标属性。“江卫”Ⅰ型 护卫舰配备点防空导弹非常合理,但是作为舰队防空体系中的一环,只能配备在中程舰空导弹杀伤区纵深威胁方向上,构成舰队近区更为严密的相互重叠的防空火力杀伤扇面。
防空作战时的“江卫”Ⅰ型护卫舰是集导弹和防空火炮于一体的平台,与1个弹炮合一的防空连火力相当,却有更为完善的雷达情报系统和高速机动能力。对空型和对海型雷达视场覆盖了从水面到高空的空域,任何目标只要进入其中一种雷达的探测范围就会被很快截获。然而这两种雷达是二坐标雷达,只能提供目标方位和距离的跟踪参数。美国海军安装点防空导弹驱逐舰作战过程是舰上的2部空情雷达截获目标后,将数据传往 舰上作战指挥系统,由作战指挥系统向舰空导弹系统分配目标,并引导制导雷达对准目标方位后向导弹系统交班。制导雷达进行俯仰搜索直到截获目标,在没有截获目标进入制导精确跟踪前,作战指挥系统会不断修正制导雷达俯仰搜索空域。“江卫”Ⅰ型护卫舰的对空作战过程大致与此相同。
在中国海军两艘053K型护卫舰黯然退役之后,红旗-61的改进型以6联装发射架的形式出现于053H2G型护卫舰的前甲板上。其巨大的外形让西方国家一度误以为是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实际上这是由于红旗-61采用了“+-X”且不可折叠的弹翼布局才使得这种射程不过十几公里的导弹有如此巨大的发射筒。
总体评价
053H2G型护卫舰,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研制的第二代全封闭导弹护卫舰,总体性能优良。在2000吨级的护卫舰上,首次同时装备了对空、对海导弹、舰载直升机系统、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该舰采用现代新型护卫舰的船体型线,总体布局合理,造型新颖美观。该舰的航海性能、隐蔽性、居住性等方面较原来装备的护卫舰有较大提高,全舰作战系统装备先进,具有较强的防空、对海、反潜和电子战的综合作战能力。该舰充分利用了中原地区已有的舰船科研成果,反映了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护卫舰研制水平。该型舰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护卫舰研制工作新的提高。
由于“江卫”Ⅰ型是在“江湖”Ⅲ型护卫舰基础上改进设计,因此难 免继承早期护卫舰的设计弱点。2250吨的满载排水量对于搭载直升机和装备齐全的护卫舰有点偏小,使改进余地有限。在诸如垂直发射等新技术出现后,无法将其用于改装现役舰。一艘护卫舰服役期至少达30年,在新技术导致武器效能衰减周期缩短的情况下,系统设计时有充足的改进升级余地才能通过不断更新保持系统的先进性,“江卫”Ⅰ型护卫舰设计缺乏这方面的前瞻眼光,导致设计出来的系统很快就失去升级可能,从而不得不花更大的代价重新建造整个平台。
053H2G型护卫舰是中国第一型同时具有防空、反舰、直升机反潜实力的封闭式护卫舰。它的出现使得中原地区终于有了一种能够真正担当护卫职责的护卫舰。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研制历程
动力系统
舰空导弹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