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华 (1940~)
潮安区人。
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当代岭南古筝流派传人,现任广州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和学院重点学科“岭南音乐
器乐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
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古筝学会筹委会副主任,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东方古筝研究会执行理事。他是“南派”代表人物、“北派”弟子,将南北筝艺融于一身,主张在气神凝聚的演奏中造就高格音乐,提倡并实施在古筝教学中穿插“仁智”教育,继承宗师们的优秀筝艺倾力传授给后人。
1963年毕业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民乐系古筝专业并留校任教。历任广州音专、广东艺专助教,
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广州音乐学院讲师,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教授。
陈安华自幼受潮州音乐熏陶,
民俗音乐功底深厚。1958年至1960年入潮安庵埠业余汉剧团(前身为创建于晚清的“咏霓裳”儒乐社),学习汉剧演唱和
扬琴演奏,受吴思明先生古筝启蒙,后受教于潮筝大师陈诲吾(又名陈世哲)先生。
入音专后,师承客家筝大师
罗九香先生,并向来
广东省采风的当代
古筝宗师
曹正先生学习《
渔舟唱晚》、《
高山流水》、《天下同》等筝曲。在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之余,兼习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手风琴演奏和美声演唱,从中汲取音乐营养和演奏理论,对今后古筝走向规范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假期返梓,经常请教潮筝大师萧韵阁、徐涤生先生,受益良多。
青年时期,活跃在
广州市舞台,多次代表国家在重要音乐会上担任独奏,曾受周恩来总理接见,其独奏节目1974年被珠影拍成电影。此外还经常为电影、电视剧配音奏乐。1986年应邀在
香港演艺学院演出和讲学;1988年应邀在香港大会堂与
林毛根、
林流波先生举办历史上首次的“中国南派
古筝演奏会”,同年由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录制出版陈安华独奏专辑的国内首张古筝CD唱片《中国筝乐》。《
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
南方都市报》分别以《古筝奇人》、《古筝名家》、《南派筝王》为题发表介绍陈安华文章,被筝界同仁誉为“众望所归的南国筝界第一人”。
著有《中国岭南筝谱》、潮州筝曲选《锦上添花》(与林毛根先生合作)。 2004年主编《出水莲花·香飘九洲——纪念罗九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文集》;2008年为《何松先生演奏客家筝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撰写“序”,并校订;2008年出版《“客家筝派”本源论萃》(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编。
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出版CD、VCD、密纹唱片、
盒式录音磁带等个人独奏专辑和教学专辑共十余种。1975年至1980年,与汕头乐器厂合作,成功地研制36弦七声音阶变调筝,同年在北京乐改会议上备受好评(不设奖)。
第一位提出建设《岭南古筝学派》主张的开创者。从1986年起担任一、二、三、四届全国
古筝学术交流会筹委、组委和学委委员;国际古筝艺术研讨会专家委员副主任,汕头民间音乐花会评委会主任,国家级
民俗音乐大赛评委会副主任、评委及省高级技术资格音乐学科评委等。任
云南省古筝比赛、
南京市“
建邺区杯”、江苏沛县“大风杯”等全国古筝比赛评委,1995年在上海任中央文化部主办的“东方杯”国古筝专业比赛评委会副主任;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任
广东省高级技术职称音乐学科组评委。2005年10月与11月分别任“中国
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和第五届“
中国音乐金钟奖”
古筝比赛评委。2009年10月任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古筝比赛评委。
1999年、2001年、2004年先后在
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广东省星海音乐厅举办客家汉乐演奏会和古筝专场音乐会,获得极大成功。
陈安华治学严谨,技术全面,善于发现他人所长,兼收并蓄。从事古筝专业教学四十年,学生足迹遍及十余国家和地区,不少学生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获奖,有些在海内外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十余年来,致力于社会古筝普及教育,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演奏家。如13岁的任飞,1998年5月在
北京音乐厅举办由
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协奏的“任飞古筝独奏音乐会”,成为北京音乐厅有史以来在此演奏的最小音乐家。弟子
李炜,现旅居
加拿大,曾获得第51届格莱美音乐大奖提名,令传统岭南筝乐作品第一次进入国际顶尖音乐大奖的视线。
近年来,陈安华代表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中国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等多次向社会进行音乐考级。陈安华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和积累,已逐步建立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他作为南筝的传人、代表,正在为倡导、奠定、创立“岭南
古筝学派”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