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瀚(1861~1936),维新派人士。谋求教育救国,提倡学习科学、外语,赞成变法,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影响力较大。字浩吾,
浙江省仁和县(今属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区与旧时的仁和县、
杭县等县域多有重合)人。是仁和县的增广
生员,后赴上海格致书院学习,曾多次获该院特课与季课优等奖,
叶澜是其胞弟。曾到
日本留学,学习师范教育。回国后,被县马海曙聘为家庭教师,为马氏诸兄弟讲授传统儒学道德观。日后,
马裕藻、
马衡、
马鉴三兄弟所取得的成就无疑受到叶瀚这位近代教育先驱的影响。
张之洞接任湖广总督后,欲发展自强事业,开始收揽天下人才。叶瀚与
谭献、
钱恂、
王咏霓、
汪康年、
夏曾佑、
黄体芳、
黄绍箕等
浙江省士子一时多会集在
张姓门下。1893年,张之洞创办湖北
自强学堂,叶瀚成为学堂的教员。
1895年,在上海与汪康年创办《蒙学报》,1897年又发起成立“蒙学公会”,撰文抨击“自君权一尊积威压制,而人人失自主之权与自使之利。”锋芒直指清政权。1898年8月,在上海创设速成教习学堂。1898年,在堂叔
叶尔恺出任陕西学政提学使后,入其幕府。
1900年,在上海参加保皇活动,在7月26日的“中国议会”成立大会上任大会主席(“中国议会”主要倾向是:一、尊
光绪帝;二、不承认端王、刚毅等;三、力讲明新政法而谋实施之。)1901,在庞元澄创办的浔溪公学担任校务主任,主持校务。1902年,与
蔡元培、
章太炎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在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担任教员。次年与蔡元培等人组织对俄同志会,发行《俄事警闻》日报,积极参加
拒俄运动。1905年,与蔡元培、
杜亚泉等创办理科通学所。
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被蔡元培校长聘为北京大学国史编处纂辑股纂辑员。1923年,参加了北大考古学会(考古学会计划从调查入手,“并为发掘与保存之预备”,其主要活动有参观朝鲜汉乐浪郡古墓发掘、调查大宫山明代古迹、洛阳北邙山出土文物以及甘肃敦煌古迹等)。在北大属于“旧学派”,在国学门第四次恳亲会上,“新学派”的
胡适宣称钻故纸堆治国学是条死路,而生路为一切科学。当时,叶瀚说:“行年将六十有五岁,从事考古,时已不及。适之先生希望犹大;我但愿在死路上多做点收集工夫,而让后人好开生路,将材料供给参考。因现在死路上材料供给过少,所以在北大授课,讲义毫无精采。”可见其在北大的地位不高。
研究领域很广,涉及国学和新学,有《
中国美术史》、《
中国通史》、《中国学术史长编》、《中国学术史》、《尊圣论》、《文学初津》、《墨经义》(初稿、定稿)、《墨子学术起源考》、《墨子大谊考》、《墨说与墨守》(四种)、《论格致理法纲要》、《一赐乐业教碑跋》、《杨惠之塑象考》、《杨惠之塑象与巩县石窟礼佛图》、《汉译塑壁残影》、《山西壁画七佛象题辞》、《清代地理学家传略》、《初学宜读诸书要略》、《天文歌略》、《地学歌略》(与
叶澜合撰)、《西域帕米尔舆地考》、《滇省矿物志略》(载于《
东方杂志》1910年7月)等传世。
曾创办启秀编译局。曾供职于《
中外日报》,担任
日语翻译。译著有《泰西教育史》([日]能势荣著,金粟斋译书社1901年版)、《新撰亚细亚洲大地志》([日]山上万次郎/著,上海正记书局1901年版)、《
世界通史》([德]布勒志/著,据日译本翻译,镜今书局1903年11月版)、《地质学教科书》([日]横山又次郎著,吴县汪氏校,上海:蒙学报馆印刷,上海:正记书局发行)。曾校《
洛阳伽蓝记》(五卷,[明]吴琯刻\u003c古今逸史\u003e本)。自传有《块余生自记》。著作多收录于《晚学庐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