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顶䳭
雀形目鹟科动物
白顶(学名:Oenanthe pleschanka)是一种科鵖属的鸟类,也被称为白头鵖、黑喉白顶鵖、白头或白朵朵。雄鸟体型中等,尾巴较长,上体全黑,仅腰部、头顶和颈背为白色,下体全白,仅颏和喉部为黑色。雌鸟上体呈褐色,眉纹为皮黄色,胸部略带红色,两侧胁部为皮黄色,臀部为白色。白顶鵖的模式产地位于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它们在冬季会迁徙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白顶鵖主要栖息在干旱荒漠、半荒漠、荒山、沟谷、林缘灌丛和岩石荒坡等各种生境中,尤其是稀疏植被戈壁、贫瘠多砾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它们常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地上奔跑觅食,也会栖息在岩石或灌丛上。白顶鵖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如甲虫瓢虫虫、象鼻虫蚱蜢、象、蚂蚁和鳞翅目幼虫,也会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此外,它们还会在印度和东北非洲越冬。白顶鵖是一种特征明显的鸟类,体长约14-17厘米,野外容易识别。它们在石缝、石头下或岩石裂缝中筑巢,每次产卵4-6枚。白顶鵖被认为是一种稀有的迁徙鸟类,分布范围从欧洲东南部到中国,并有发现在印度和东北非洲越冬。
外形特征
体长14.5厘米,尾长。常栖于矮树丛。
雄鸟:上体全黑,仅腰、头顶及颈背白色;外侧尾羽基部灰白;下体全白仅颏及喉黑色。与东方斑鵖capistrata亚种雄鸟的区别在头顶灰色较重且胸沾皮黄。
雌鸟:上体偏褐,眉纹皮黄,外侧尾羽基部白色;颏及喉色深,白色羽尖成鳞状纹;胸偏红,两胁皮黄,臀白。
罕见色型的亚种vittata雄雌鸟的喉均白。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栖息环境
常栖于干旱而较贫瘠的荒漠卵石的草地上、山地荒漠的多石地段、农田间荒地、山前缓坡、灌丛、矮树或岩石间。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靖远县)、甘肃省(西北部武威市、西部、南部武山县)、青海省(东北部、东部)、新疆(准格尔、阿勒泰市福海县、喀什、阿克苏市天山、西南部、吐鲁番市和静县、洛浦湖)、河北(承德、西部)、陕西、河南(北部)
国外分布:西伯利亚地区(南部)、亚洲(中部、西南部)、欧洲(南部)、阿拉伯帝国、非洲(北部、中部)
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多石块而有矮树的荒地、农庄城镇。栖势直,尾上下摇动。从栖处捕食昆虫。雄鸟在高空盘旋时鸣唱,然后突然俯冲至地面。
叫声:叫声包括干硬的trritt tack声。鸣声短促悦耳,带有短促唧唧叫及模仿叫声,于岩石栖处或于飞行时作叫。较穗鵖多叫声。
亚种分化
白顶鵖普通亚种(学名水芹属 hispanica pleschanka)。分布于西伯利亚地区亚洲印度阿拉伯帝国、非洲,包括中国大陆的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河北省陕西省河南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Saratov。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4月中下旬即开始求偶活动,雄鸟站在石头或灌木上高声呜叫,鸣声尖细清脆,富有变化,而且能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呜叫时抬头翘尾。4月末5月初开始营巢,营巢由雌鸟承担。巢呈碗状,主要由枯草茎、叶和草根等材料构成,有的巢内垫有金鱼藻茎、兽毛或羽毛。通常置巢于岩坡、堤坝岩石缝隙或石隙间。也在废弃的鼠洞中营巢。巢的大小为外径12.1厘米×12.1厘米,内径6.94-6.89厘米,巢高4.78厘米,巢深3.46厘米。每窝产卵4-6枚。卵鸭蛋青绿色、绿蓝色或淡蓝色,具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椭圆形,卵的大小为15.2(15-15.6)毫米×20.1(19-21.2)毫米,重2.55(2.4-2.7)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早成雏晚成性。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Ⅱ。
列入《伯尔尼公约》(Bern Convention)——附录Ⅱ。
列入《欧盟鸟类指令附件》(EU Birds Directive)——附件Ⅰ。
种群现状
在欧洲,估计繁殖种群数量为23700-107000对,相当于47500-215000只成熟个体(国际鸟类联盟2015年)。欧洲约占全球数量的10%,因此对全球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是47.5-21.5万个成熟个体,尽管这一估计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据估计,在中国的种群数量约为100-100000对繁殖对,约50-10000只迁徙个体(巴西,2009年)。
动物学史
关于白顶的分类和亚种分化,尚有不同意见。Dement’ev and Gladkov(1954)将原白顶䳭(后称黑耳䳭)分为4亚种,即水芹属 hispanica hispanica、Oenanthe hispanica melanoleuca、Oenanthe hispanica cypriaca和Oenanthe hispanica pleschanka。Vaurie(1959)却将上述4亚种分别归并为两个独立种,即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和黑耳䳭(Oenanthe hispanica)。前者包括了一个亚种水芹属 hispanica cypriaca,分布于从罗马尼亚俄罗斯南部往东到中亚和贝加尔;后者包括一个亚种Oenanthe hispanica melanoleuca,分布于西南欧、北非,往东经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到高加索。 Howard and Moore(1980,1991)又进一步将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的两个亚种指名亚种(Oenanthe pleschanka pleschanka)和塞浦路斯亚种(Oenanthe pleschanka cypriaca)亦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种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和塞浦路斯䳭(水芹属 cypriaca)而为单型种。其中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分布从东欧到中国西部,后者分布于塞浦路斯。Flint et al.(1984)则又将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并入黑耳䳭(Oenanthe hispanica)作为同一种的不同亚种,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这两个类型之间找到了杂交类型。然而Panov(1986)通过对雄性杂种的研究,发现它对雌鸟已不能表现出纯正的雄性特征。Cramp(1988)认为尽管存在着杂交种,但那是相当有限的一条窄带,因此他仍将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和黑耳䳭(Oenanthe hispanica)分别作为两个不同的种。郑作新(1976,1987,1991)、郑作新等(1995)等中国学者,均按Dement’ev and Gladkov(1954)的意见,将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并入黑耳䳭(Oenanthe hispanica)作为同一种而分为4亚种。然而后来多数学者均将白顶䳭(水芹属 pleschanka)分别作为一独立种 (Vaurie 1959;Watem 1980;Howard and Moore 1980,1991;De Schauemee 1984;Cramp 1988;Jonsaon 1992;Viney \u0026 Phillipps et al. 1996;Inskipp,Lindsey \u0026 Duckworth 1996),因此,按此意见,将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作为一独立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亚种分化
繁殖方式
保护现状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