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学名Oenanthe oenanthe),又名石栖鸟、麦穗,是
鹟科鵖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4-16厘米。分布于
欧洲、
亚洲、非洲、
北美洲,包括中国大陆的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
山西省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拔2400-3000米或更高的山地草原多石地段以及曾偶见于长白山海拔800-1800米间针阔混交林带路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瑞典。
雄鸟夏羽前额基部白色,一条长的白色眉纹从前额基部两侧开始沿眼上到枕侧,眼先、头侧、耳羽黑色,前额、头顶、枕、后颈、颈侧、肩和背、腰灰色,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基部白色,其余尾羽白色,带有黑色端斑。下体白色,喉、胸微缀
褐色,腋羽白色。翼下覆羽黑色而具白色羽缘。冬羽上体灰色多被褐色或土褐色取代,翅具淡色羽缘,下体赭色,腹中部白色。
雌鸟上体灰褐色,眉纹皮黄色,眼先和头侧黑褐色或深棕色,两翅黑褐色,羽缘皮黄色,尾上覆羽白色,中央一对尾黑褐色,基部白色,其余尾羽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下体白色沾棕。
幼鸟上体褐色,羽缘暗色形成斑驳状。下体乳白色。喉和胸具暗色羽缘亦形成斑驳状。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色具宽的
栗色或土色羽缘,尾和成鸟相似,但具黑色亚端斑和浅栗色或土色端斑。秋季换羽后和成鸟冬羽相似。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即使迁徙期间亦很少见成群。地栖性,多在地上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常停息在突出的石头上或灌丛上,尾慢慢地上下摆动,当发现地面或空中有猎物出现时,则立刻飞去捕猎,然后又飞回原处。 领域性强。站势高,机警自信。常点头和扑翼。行走及并足跳均可。飞行快而低,落地前扑翼。
尖厉哨音“heet”,告警时作生硬的“chak”声。鸣声为短而脆的快速
音节间杂哨音heet“”,于岩石栖处或于飞行时作叫,又常在夜里鸣叫。 繁殖期间亦能鸣唱,鸣声多变,亦能模仿其他鸟鸣。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据
钱燕文等(1965)剖检的11只鸟胃。所吃食物主要为
鳞翅目、
鞘翅目、
直翅目和
膜翅目昆虫。据郑强等(1991)于5-8月剖检的39只鸟胃。动物性食物占89.4%,植物性食物占3.9%,其他6.7%为小石砾。
穗鵖繁殖期5-8月。主要营巢于开阔草原上
啮齿动物洞中,也在悬崖岩石洞穴中或岩石间营巢。每窝产卵4-7枚,卵天蓝色,为钝卵圆形。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4±1天。雏鸟晚成性,雌雄
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4-15天的喂养,雏鸟离巢。
雌性穗䳭和
沙鵖(Oenanthe isabellina)、
白顶䳭(Oenanthe pleschanka)、
漠鵖(Oenanthe deserti)羽色很相似,野外容易混淆,但穗䳭雌鸟上体为灰褐色,与漠䳭、沙䳭明显不同,野外亦不难区别。
在欧洲,估计繁殖种群数量为5280000-1580000对,相当于10600000-31500000只成熟个体(国际鸟类联盟2015)。据估计,中国有100-10000对繁殖对和50-1000只个体在迁移,在
俄罗斯有100-100000对繁殖对和50-10000只个体在迁移(巴西,2009年)。全球
种群数量可能在10000000-500000000只成熟个体。
在俄罗斯和大多数
欧洲国家,该物种受到了保护,并且在某些分布范围内(例如在
英国),已经建立了人工筑巢地点,导致这些地区的繁殖鸟类数量增加(Kren和Zoerb,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