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琴
张永福女儿
张舜琴(1905年-1978年)是新加坡的一位杰出女性律师和教育家。她的父亲张永福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曾在橡胶业取得巨大成功。1922年,张舜琴从新加坡美以美女校毕业后,前往英国伦敦法律协会深造。1928年,她考取了新加坡执业律师资格证,成为该国第一位女律师,并前往上海市与第一任丈夫罗隆基团聚。1938年前后,她离婚后到位于城固县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任教。随着西北联合大学的分立,她转任新成立的西北师范大学,并担任外文系主任。她与王振刚结为夫妻。1978年4月,张舜琴去世。2010年12月,她的骨灰由孙女王雷从安徽合肥带回新加坡,并安放在蔡满港的基督教墓园内。张舜琴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先驱,为新加坡的法律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张舜琴(1905-1978),女,出生于新加坡,民国时代著名律师,曾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担任系主任。首任丈夫为罗隆基,后离异。二任丈夫王振刚,育子一人。
家庭背景
张舜琴出生于1905年。她的父亲张永福(1872-1957)字祝华,新加坡华侨,一度子承父业成为新加坡橡胶业的巨子;他为人忠厚、仗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孙中山在海外的得力助手;抗战期间追随他早年就敬重的汪精卫;1957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去世。1922年,张舜琴从新加坡美以美女校毕业后,到英国伦敦法律协会(InnsoftheCourt)深造。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曾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担任系主任。
情感生活
首次婚姻
1927年的一天,张舜琴在英国的舞会上结识了五四运动清华大学的学生领袖、当时正在攻读政治学博士的罗隆基(字努生),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不久就在新加坡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礼上,罗隆基穿一身白色西装,张舜琴着白色连衣裙,才子配佳人,风光无限。再加上张舜琴作为著名华侨领袖张永福长女的耀眼身份,她的婚礼受到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不仅有大量报道,还配发了好几张结婚照。
婚后一个月,罗隆基回中原地区,张舜琴留在新加坡为考取本地律师资格证做准备。1928年,考取了新加坡执业律师资格证、成为新加坡第一位女律师的张舜琴赴上海市罗隆基团聚。当时,罗隆基任教于光华大学,张舜琴作为“中国第二位领得英国律师执照”的律师在上海执行律师事务。可惜,张舜琴多年留学英国练就了很好的英语,汉语却几乎不会讲,只能接待外国人的诉讼,因此,她在上海的律师生意非常清淡。令她欣慰的是,在光华大学的兼职课堂上她的英语不仅派上了用场,而且游刃有余。她还用英文编写了一部取名《杨贵妃》的著作,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自己的英文教材。
张、罗的婚姻并非琴瑟相和。罗隆基浪漫风流,张舜琴却是一个素静的基督徒,两人性格如同水火。早在英国的时候,罗隆基的一些清华大学老同学就对他俩的结合“颇感惊异”:“清华同学何浩若等数人曾到他家拜访,几位清华老同学不禁显露出少年时代那一派吵闹不拘形迹的作风,惹得罗妻大为不满。大家都预料他们的婚姻一定不能维持长久。”
的确,吵闹几乎是张、罗婚后的家常便饭。正如中国青年党的领袖、早年也曾同罗隆基共过事的李璜的分析:张“对老罗的浪漫,大概管事太严,因此小两口常常打架”。
与他们在上海毗邻而居的梁实秋程季淑夫妇见证了他们婚姻的不幸。据梁实秋多年后回忆:“努生一家最不安宁,夫妻勃,时常动武,午夜爆发,张舜琴屡次哭哭啼啼跑到我家诉苦,家务事外人无从置喙,结果是季淑送她回去,我们当时不懂,既成夫妻何以会反目,何以会争吵,何以会仳离。季淑常天真地问我:‘他们为什么要离婚?’”
张、罗不睦甚至在学生中成为公开的秘密。罗隆基在光华大学的学生、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沈云龙在回忆文章中这样提到:“罗先生和他的夫人张舜琴似乎琴瑟并不调和,常常双双请假,过几日便见罗先生面部带着纱布绷带来上课,同学们常背后窃笑”
1929年,张舜琴生下一个女儿,给这个家庭平添了一丝欢庆。罗隆基想请上海市保姆来照看孩子,张舜琴不同意,说中国妇女没有文化、不懂科学育儿法。她自以为是地照搬所谓外国的“科学育婴法”:给初生的婴儿洗冷水澡,光着身子晒日光浴……一个多月后,婴儿就被折腾死了。
孩子的夭折更加剧了张、罗婚姻的危机。1931年5月5日,罗隆基在给胡适的信中诉苦说:“家事依然一塌糊涂,十分痛苦。志摩新从上海北上,知之甚详也。不久总须求根本解决,知念,附告。”十多天后,张、罗分居,张舜琴回新加坡。1931年5月20日,罗隆基给胡适的信中这样说:“舜琴已于昨日离沪返新加坡,彼此同意暂分六个月(最少六个月)。国家的个人自由没有争到,家庭的自由争来六个月,未始非易事!前此情况,译书都不得安宁,十天功夫尽费在吵架上面,真不值得。”同一天他在给徐志摩的信中也有同样的诉说:“舜琴已于昨日离沪返新加坡,暂分六个月。短期的自由,争来亦不容易。将来,让将来照顾将来吧!”
对于分居,罗隆基是高兴的,他认为至少为自己争得了不吵架的清静和摆脱婚姻枷锁的自由。他很快又有了新欢,虽然与张舜琴没有办理离婚手续,但罗、张的婚姻却实实在在是结束了。
1931年5月,张舜琴独自一人离开上海市回到新加坡后,以“新加坡第一位女律师”的身份在新加坡宋旺相律师楼执业,不时到监狱去访问囚犯。与家人的团聚和对事业的牵挂,使张舜琴渐渐走出了第一次婚姻的阴影。
二次婚姻
不久,她认识了毕业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中文系、小她12岁的王振刚,两人结为夫妻。王振纲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当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及编辑,后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王振纲的姐姐王佩秋是李蒸的妻子。李蒸,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委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组建后,担任西北师范学院院长,他的敬业是西北师范学院师生有目共睹的。当时,王佩秋随李蒸带着孩子也住在城固县
在乱世之中的小县城重新组建家庭,又与受人敬重的李蒸一家为亲戚,料想有着长期英国文化熏陶的张舜琴,在女教授寥寥的大学校园里应该是颇为惹眼的。她的惬意生活在一些中共地下党学生的眼里显得多么奢侈,难怪他们把她说成是一位“花太太,享受非常好”。
1942年,张舜琴与王振刚的唯一一个孩子王智夫在城固出生。中年育子,估计张舜琴一定汲取了13年前在上海第一次生育后迷信西方“科学育儿法”的可笑经历,对幼子百般呵护,使他顺利成长。
任教西联
在新加坡呆了不长一段时间后,张舜琴跟随父母迁居中国,在多所大学任教。1938年前后,她到位于城固县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任教。西北联合大学分立后,她任教于新成立的西北师范大学,并担任外文系主任。
城固北倚秦岭,南靠大巴山脉汉江从县城南边悠悠流过,是抗战期间有“小北京”之称的后方重镇。在这个山清水秀、偏而不僻的小县城,张舜琴的生活应该是安逸的。
清末举人
张舜琴,字竹轩,云南石屏州人。举人,选昆明县训导。讲正学,尚名节,士皆敬之,顺宁府教授。事继母孝,迎养学舍,颜其堂曰“不冷”。监师范学校,人疑舜琴改平时宗旨,及观其学规严肃,壹准礼法,皆服。外国教习亦曰:“张先生正人。”学使叶尔恺调充学务议绅。变作,有令剪发,即夕阖户仰药死。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情感生活
任教西联
清末举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