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街道办事处位于鲁西平原,是
聊城市平区政府驻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聊城市茌平区农村经济强镇、聊城市十强乡镇、
山东省百强乡镇。辖区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辖68个行政村,总人口109595人(2010年)。
近年来,振兴街道办事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区位、资源、产业三大优势,以建设“开放、发展、和谐”街道为目标,确立“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走出一条具有城郊特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发展均衡的良好局面。
经济状况
工业经济支撑力明显增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围绕县属骨干企业和电汽能源优势,解读链条、裂变发展、壮大群体,培植形成了密度板及深加工、铝制品加工、纺织印染、建筑建材、机械化工、商贸流通等六大支柱产业,企业群体发展到200多家,初步形成了“主业突出、两极延伸、配套平衡、加工增值”的链条式发展格局;工业项目区建设初显成效,以
山东省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有限公司和齐鲁味精集团为依托,构建两大工业园区,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几年来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1.5亿元,聚集各类项目35个,成为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极,2005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达5.7亿元,发展招商引资、民营企业51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6个,过亿元的2个,经济总量、税收增长率位居全市前列,招商引资位居全市第四、连年保持全县第一。2006年上半年,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00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9%。
有“
聊城市”之称的
山东省聊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使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振兴之路
优工
振兴街道的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够超速增长,主要是在“优”字上做文章:优化环境,培育投资项目扎根的土壤。2006年,振兴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按 着“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思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累计引进外来项目15个,完成招商引资8000多万元,名列全市第八位。完成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6.7亿元,排在全市第五位,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第二。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吸引投资的竞争力,优化招商引资的方式和项目,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三个突破”。在招商方式上,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全面招商向重点招商转变,注重招商选商,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政府主导招商向以商引商转变;力争在项目区招商,大项目招商和项目机制上有所突破。并相继推出“诚信振兴”、“服务振兴”招商服务年活动,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等方面入手,打造服务这块“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资金汇聚“振兴”,共同发展。
集中优势,产业集群。
2006年,振兴街道依托县属骨干企业,走了一条集群式膨胀、配套式发展、链条式增值之路。培育形成了密度板及深加工、纺织印染、铝加工、机械化工、建筑建材、商贸流通等六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占80%以上。特别以宏鑫纺织、明大化工、创伟木业、路通煤炭、
正泰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有代表性的新型骨干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振兴街道工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注入了超速增长的活力。今年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龙头企业:按照抓大带小、促优扶强的原则,紧紧围绕密度板及深加工、铝产品加工、纺织印染、机械化工、建筑建材以及商贸流通等六大支柱产业谋发展、拓财路,通过对内深化改革、挖潜增效、释放活力,对外拓展市场、引进资金、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利税超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还体现在工业项目区建设建设上,以
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有限公司和齐鲁味精集团为依托,构建的两个工业项目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区企业聚集各类项目近40个,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平台作用;积极引进与项目区“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项目,完善项目区产业链条,形成循环经济。
优化产业结构。
2006年,振兴街道党委、办事处,大力实施企业自主创新工程,推进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并着力抓好重点技改项目,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创伟木业“嘉利家”地板因此获全国免检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除了抓重点项目建设外,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上,通过启动内资、引进外资,集中力量在规模调大、产品调新、组织调优上下工夫,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优工之策,就像为振兴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工商税收9005万元,比上年增加1570多万元,名列全市第二,实现财政收入57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364元,名列全县第一。让这个拥有总面积127平方公里, 7个管理区, 73个行政村,拥有9.3万人口的振兴街道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乡镇”。
强农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今年的 两会又把“三农”问题再次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振兴街道党委、办事处,不仅仅是认真落实上级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更主要的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使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2006年,振兴街道已经把做强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成农村工作的主旋律,逐步确立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四大产业的主导地位,初步呈现出具有城郊特色的农业经济带,粮食生产连年丰产丰收。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万吨,比上一年增长8.1%。蔬菜生产达8.7万吨,比上年增加5.6%。畜牧业及水产品比上一年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
培育特色农业经济带。
振兴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本着“以城带乡、城乡互融”的思路,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与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成功实现奶牛胚胎移植,提高黄改奶的科技含量;开发盐碱涝洼地发展淡水养殖3000亩,引进
中华绒螯蟹、
中华鳖、美国牛蛙、
南美白对虾等名优稀特新品种,创出了一条综合开发、立体
渔业、变废为宝的水产养殖模式;实施了“千棚工程”,引进优良品种,推行秸杆反应堆、节水滴灌等高新技术,先后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3000个、中小弓棚5000个;坚持农田林网与经济林业并重,大力发展枣粮间作,2005年又制定了2000亩的圆铃
枣树生产规划。大力推广的“上枣下豆、上枣下菜”的种植模式,使果园生产初见成效,同时进一步提高
枣树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林业生产可谓枝繁叶茂,累计植树60万余株,发展速生丰产林7000多亩,2006年外环路和乡村公路植下的20余万株树,已经形成绿色通道,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茌平街道精心打造的“一村一品”、“一地一色”的特色农业经济带已初见成型。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柴油补贴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为农民争取5万亩良种补贴政策及城南5000亩的农业中低产田的开发项目,开发区内大井43眼,建桥22座,修路17公里,挖沟18公里,建机井屋25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着力培育和引进粮深加工、蔬菜深加工、畜禽产品深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链。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村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兴三产
搞好城建开发,搞活商贸流通。振兴街道是
茌平区政府所在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村中有城,城中有村的特殊环境,加上快速发展的工业和产业化的特色农业,发展三产无疑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仅2005年的建筑开发总面积就达到30万平方米,总投入1.2亿元,实现建筑营业税56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东亚家居、中大家具为龙头的家具市场一条街,以信发步行街和大型超市为龙头的大型商贸物流集散地,提升了城镇建设的发展层次和文化品位,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载体。2006配合
茌平区完成了
省道拓宽、茌中河改造、步行街建设、成南
带状公园开发以及建敬老院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涉及12个村庄,322户,拆迁面积达37743平方米,在振兴街道的城建史上创造了最高记录。随着城镇道路建设的加快,“沿街开发搞三产,商贸流通一条线”的特色产业迅速形成,仅去年一年就开发建设达20多万平米,为三产的发展提供了立体空间。
据统计,2006年,振兴街道从事建筑业的企业已经达到2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实现建筑营业税1200多万元。个体批发零售有1563家,从业人员有4000多。工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和便利的交通也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如今,振兴街道从事运输业的就占 30 % 以上,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开放式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服务水平也跟着不断提高。为此,街道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打破过去已经形成的旧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与市场经济对接。二是让科技成为三产上层次的重要环节,使信息传播、金融、运输等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三是注重对三产人员素质的培养,针对三产人员从事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进行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第三产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
历史传说
茌平衙门朝正东的传说
清
康熙,浙江钱塘
举人吴陈琰进京赶考路过
茌平区时,偶感风寒,病在了悦来老店(今县城中心街小隅首南)。一日傍晚,吴陈琰正在店中用饭,见两个衙役闯进店来,叫了几个荤菜、一壶热酒,便旁若无人地喝起来。喝到脸红耳热之际,二人大聊起来:“老兄,你说是当县太爷好,还是当衙役好?”“当然是当县太爷好,出门坐轿,前呼后拥;堂上一呼,堂下百应。”“叫我说,还是当衙役好。你看县太爷整天脚不沾地,迎来送往,哪像咱,万事不操心,高兴了喝二两,缺钱了弄点外快,神仙也赶不上”。两衙役一边吃喝,一边指指点点,吃饱喝足了,摇摇晃晃站起来,说声:“店家,记帐”,便扬长而去。吴陈琰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心想:有朝一日我金榜题名,非到
茌平区来当县令,杀杀他们的威风。
几日后,吴陈琰病愈上路,径奔京城,但考期已过,盘缠也花得差不多了,只好在
前门大街租了个铺面,以卖字测字为生,等待下次应考。他的字雄浑苍劲、别具一格,很快在京城出了名。前来求字者应接不暇,翰林院也时常有人请他去写字测字。
一日,春雨蒙蒙,
康熙帝驾临翰林院,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一上联:“半天霖雨,点点滴滴,化作
长江巨浪;愿东之广、西之广、南之广、北之广、天下之广;登秦岭,越十二重峰,观山、观水、观日月,
清朝一统天下”。即命翰林们对下联。众翰林冥思苦想,面面相觑,许久无人应对。恰好这天吴陈琰又被召去测字,万岁爷驾到躲避不及,只好混在翰林群中。听完
康熙出的上联,心中早拟好下联,只是身非翰林,不敢应声,便写在纸上,托一翰林学士递上去。康熙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到:“一介书生,朝朝暮暮,磨成锦绣文章;做仕之魁、乡之魁、会之魁、殿之魁、天下之魁;步金阶,列十八学士,安国、安邦、安社稷,天朝万世忠良。”康熙看罢喜形于色,问道:“写者何人?”吴陈琰急忙从人群里挤出,跪到在地:“启禀万岁,乃小人所写。”康熙见吴
陈琰非翰林学士穿戴,便问缘由。吴陈琰就将自己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康熙沉吟半晌,说道:“朕见你字体苍劲、学识过人,甚为爱惜,你就做朕的门生吧,也算翰林学士!”吴陈琰大喜过望,连忙叩头致谢。吴陈琰便留在了翰林院。
又一日,康熙再一次驾临翰林院,指着一个竹篮问众翰林:“你们说,这篮子为何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翰林学士们一时被问住了。只见吴陈琰从容而答:“启禀万岁,按阴阳五行说法,东属木,西属金,木金皆可盛;南属火,北属水,水火不能盛。故此,竹篮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
康熙听后,扶须而笑。
自此,康熙对吴陈琰另眼看待,一有文墨之事便去问寻。时间一长,吴陈琰便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如此得宠,日久恐招人嫉妒,还是早些离去为上。”这时,他想到了
茌平区,想到了那两个耀武扬威的衙役和当初在茌平时的誓言,便向
康熙要求到茌平县当县令。康熙很是诧异,问吴
陈琰:“茌平乃京城通
南京市的御路必经之地,每天都有官员过往,单是迎来送往就疲惫不堪,何必去当那个县令呢?”吴陈琰一再恳求,康熙便说:“你既然坚持要去,也罢。不过,你是朕的门生,这迎来送往的事就免了吧。朕赐你半朝銮驾,把茌平的衙门改朝东开,面向御路,令过往官员文官下轿,武将下马!”
吴陈琰谢了圣恩,即赴
茌平区上任。到任后,他首先改换了衙门口朝向,把半朝銮驾摆在门边。接着从严治吏,革去为非作歹的衙役,将
茌平区治理得官正吏廉,百姓安居乐业。从此,“
南京市到北京,茌平衙门朝正东”的传说便流传下来,至今尚令茌平人津津乐道。
红门寺的传说
茌平县城西2里处的尚庄村东曾建有一座红门寺。
红门宫寺占地四五亩,朱漆大门上高悬一匾,上书“红门古刹”。院内3间正殿金碧辉煌,正殿两侧各有配殿3间。后院建有藏经房、库房和僧房。寺内住着20多个和尚。
据传,
爱新觉罗·弘历南巡路过此地时身染疾患,寺里的方丈颇通医道,为皇帝精心调治,亲奉汤药。皇帝康复后,念其照料之情,亲笔书写寺名赐予方丈。自此,红门寺声名大振,县衙也对其另眼相待。
初时,寺里的和尚倒也安心佛道。但时间一长,便自恃有功,渐渐生出不轨之念。他们借口寺外村里的水井破坏了佛门风水,硬逼着老百姓把水井都填平。百姓吃水只能到红门寺里去挑。寺里又规定,只许年轻的闺女、媳妇单独进去挑水,男人不准进寺。借口女人对乔答摩悉达多虔诚,挑一次水,佛祖便降一次福给她们。起初,百姓对此半信半疑,日子长了,便发觉了这些和尚的兽行。百姓们愤怒了,一张状纸告到了县衙,请县太爷为民除害。岂料县官同红门寺有着扯不清的瓜葛,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见群情激愤,怕事情闹大,慌忙禀报
知府。知府一看案情棘手,又禀报给
巡抚。巡抚也不敢擅断,便上报朝廷。皇上阅后,方知告的是红门寺和尚,本想秉公断理,可又念及治病之情,便说:“罢了吧。”意思是既往不咎了。
谕旨一下,众百姓面面相觑,想不到皇帝也徇私情。可金口玉言,谁人敢违呢?寺里和尚见皇上为其讲情,众百姓又奈何不得,愈加得意忘形。这时众百姓怒火中烧,几个年青的后生,抄起棍棒就要同和尚拼命。这时,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缓缓说道:“依老朽之见,咱们不如将计就计”。大伙一听,喜出望外。
一天夜里,百姓们集合起来,悄悄埋伏在寺门外。待一妇女借口挑水骗开寺门后,百姓们一拥而入,几个作恶多端的和尚被愤怒的百姓捆了起来。随后,百姓们在寺外开阔地上掘了四、五个大坑,将罪恶极大的和尚推进坑中,埋上土,只露出脑袋。套上牲口,挂上耙,耙上再压石头,用锋利的耙齿将和尚处死。第二天,百姓们派人报知县衙:“我们已遵照皇上的旨意办了”。县官一听,慌忙带人赶到现场,一看便傻了眼,可又发作不得。只得谎称寺内和尚内讧,发生械斗,致死人命,草草上报完事。
自此以后,寺里的和尚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时间一长,竟纷纷溜之大吉。显赫一时的红门寺也便败落,渐渐地变成了瓦砾场
历史名人
马周(601~648),字宾王,唐初著名大臣,籍今振兴街道办事处马庄村。历任
监察御史,治书待御史,
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
中书令等职。马周年少时,父母早亡,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尤精通《
诗经》《
春秋》《
左传》,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常以酒为伴,放荡不羁。武德中期,博州
刺史达奚爱怜其才,聘马周为助教。马周却每天饮酒,不以讲授为事,经刺史数次责罚,遂拂袖而去。
马周生性耿直,敢于直谏,且机智雄辩,深得
李世民赏识和臣僚尊敬。太宗常说:“朕与
马周,暂不见则思之”“自朕临天下,虚心正直即有
魏徵,朝夕进谏。自征亏亡,刘泊、马周、
褚遂良继之。”太宗书赐马周“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病卒。太宗亲自为之治丧,并让其在自己的墓室
昭陵陪葬。
李治继位后,又追赠马周为尚书右仆射,
垂拱3年,共配享高宗庙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