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寨镇位于
福建省惠安县东部。涂寨地理方位优越,北接
辋川镇南靠
张坂镇和
山霞镇,东西分别与
东桥镇,
东岭镇和
螺阳镇相邻。既是世界深水良港,
斗尾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
后渚港的发展腹地,又是著名的惠安风情民俗区,
惠东县六个乡镇的交通要口和集贸中心。
2017年,涂寨镇行政区域面积5049公顷,常住人口90798人。
历史沿革
涂寨
清代曾屯军设防,故称涂寨。这里宋代置惠安县时隶属
崇武镇、崇善乡,元朝分属文质乡、行满乡、祥符里,守节里25、28、29、34都得普光铺、林铺、仙溪铺、蔡宅铺。
中国国民党统治年间设涂寨镇辖15个保。
1949年9月,从第一区(城关)划入凤旗、狮山、五音、钱塘、霞莲、莲溪等6个乡,成立第二区(涂寨),辖21个乡。1951年6月裁撤莲溪、下莲2个乡,辖19个乡。1952年6月,调整
行政区划,从凤旗片划出3个乡给第一区;析立涂南、涂北2个乡,并从十四区(
辋川镇)划来
奎山乡,仍辖19乡。8月又划来凤旗、狮山、钱塘等3个乡,再设联群乡,裁撤涂南、涂北2个乡,计辖21乡。1955年10月,把凤旗片划给洛阳区,把新田、山霞等4个乡划入;同时涂寨乡改为乡级镇建制,涂寨区仍辖21个乡。1956年6月并区并乡,涂寨区辖8个乡镇,山霞等4个乡合并为锦山乡,归崇武区;凤旗成立乡,再划入涂寨区。1958年5月撤区并乡,设涂寨乡,辖12个联社、53个分社、403个生产队;凤旗乡辖8个联社、21个分社、257个生产队。6月并乡,这2个乡均保留。涂寨乡辖14个分社、131个生产队;凤旗乡辖11个分社、83个生产队。9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涂寨乡改为飞跃人民公社一个管理区,凤旗乡并入红旗人民公社。涂寨管理区辖15个生产大队。1961年冬析分小社,成立涂寨人民公社,辖25个生产大队、247个生产队。1962年析宣妙、顶郭、金象、东山、社坝等5个大队,裁上村、温2个大队,共辖28个大队。1966年“四清”期间裁撤温厝、上村、宣妙、顶郭、社坝、金象、东山等7个大队,恢复崧林、红星2个大队,计辖23个大队。1979年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后,陆续析分上村、温厝、社坝、东山、金象等5个大队,同时东山大队更名为东坂大队,裁撤崧林、红星2个大队,计辖26个大队。
1984年10月,成立涂寨乡人民政府。1985年1月,生产大队改称
村民委员会,辖26个村民委员会、355个村民小组。1989年10月,省政府批准设置涂寨镇,实行镇带村体制。辖26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有17216户、72754人。
地理环境
涂寨镇地处县域东南部,东与东岭镇毗邻,东南与山霞乡相接,西连
螺阳乡,南界张坂镇,北与
辋川镇接壤。面积49.3平方公里。惠崇公路横穿东西,惠公路由此经过,交通便利。镇政府设在涂寨街。它既是世界深水良港,距斗尾港、崇武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一一
后渚港仅半小时路程,又是
惠东县六个乡镇的交通要口和集贸中心。涂寨镇属于
丘陵地貌,年平均温度20度,年平均降雨量1067mm,全镇山地面积2.9万亩,耕地2.8万亩,
流域面积较大的蔗潭溪各林溪横穿全境,自然地貌条件较为优。
涂寨镇位处惠东地区的交通要口,
镇区往崇武和后渚港码头仅需半个小时车程,海陆交通均十分便捷。
行政区划
辖26个村委会。人口8.6万人,是
惠安县人口最多的乡镇。
经济
涂寨镇现在26个行政村,人口8.6点万人,是惠安县人口最多的乡镇。社会资金雄厚,2002年全镇国生产总值27。2亿,年递增19%,
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年递增17%,农业产值1.05亿元,年递增3.4%。200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元,年递增4.8%,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
全镇现有互助水库,竹田坑水库,总库容为256万立方。境内有乌潭,
山美水库两大干渠道,全长23.5公里,溪渠纵横交错,是农业等综合开发的理想地区。现已建立培育了以庄内林果,灵山蔬菜为龙头的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引进种植新的粮食品种和果树品种,有效地调整了种植结构。庄内,瑞东等村有3000亩
龙眼,
余甘子等基地。
涂寨镇是闻名的“建筑之乡”,在外从事
建筑业的能工巧匠1.7万人。建筑业是涂寨镇镇企业的重要支柱,同时还拥有经营石材,
石雕工艺品,石料
磨具,陶瓷磨具,包袋包装,建材涂料,
食品加工、服装
手钩,鞋革制品等行业的企业。
涂寨镇拥有一个1400多
摊位的全省乡镇最大的综合市场,涂寨已经成为
惠安县经济发展的中心城镇和对外开放最活跃,最具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文化
村庄姓氏
主要姓氏
惠中风景
惠中风景(10张)
陈芹村——中保、后保、前保、山后——〖王、胡、林、陈、彭〗
灵山村——后坑型、湖厝、山横柄、后店——〖胡、林、郑、王〗
温厝村——温厝、下店、前湖、芦厝——〖温、林、王、张、卢、陈〗
上村村——上村——〖王、龚〗
曾厝村——曾厝、涂窟、染厝——〖曾〗
新亭村——新亭、黄崎、荷石步、宫后、仑上、下曾——〖蓝、黄、康、张、庄、王、曾、周〗
古山村——古山、路、北坑——〖卢、胡、廖〗
庄内村——庄内、亭仔——〖庄、邱、陈、刘、张〗
互助村——后林、
上梁、下梁、陈厝、正兜——〖陈、张、汪、杨、庄〗
山尾村——山尾、院前、后亭、坝内、新岭、弄内——〖杜、苏、刘、康、邱、陈、李〗
涂寨村——涂寨街、西湖、顶郭、下郭、宣妙、新塘后——〖郑、郭、林、王、涂、曾、康〗
下谢村——下谢、上谢——〖庄、谢〗
塔上村——塔上——〖曾〗
东庄村——东庄——〖王〗
大厅村——大厅、赤厝、小厅、前富——〖曾、杨、王、陈〗
南埠村——南埔、山腰、后郭、前草——〖陈、王、杨〗瑞东村——前坑、塔后、
聂氏宗祠、土楼、下乡、赤埕——〖卢、李〗
东坂村——东山、下坂——〖欧、杨、陈、黄〗
杜坝村——杜坝、后柑——〖黄〗
岩峰村——西型、新后门、塘边、村兜、顶东山、下东山、西新——〖黄、余、张、陈〗
文峰村——顶厝、东园、大宅、西埕、下厝、东埔、林前、黄庄、文峰——〖黄、陈、杨〗
胡厝村——胡厝、后窟、前埔、顶张、下张、康下——〖骆、胡、张、蔡〗
曲江村——东宅、山上、坝内、后海、前村、后窟、下前、曲江、后张——〖张、许〗
村庄名称来历
涂寨明代,为防倭患曾驻军于此,挖土壕筑寨,称为土寨,后谐称涂寨。
清代顶郭村
举人郑藻倡导里人在此设点排摊,逐渐形成涂寨街。
新亭 据传,宋代蓝氏提督奉旨视察崇武,途经此地避雨于路旁亭子内,观赏山川,无限感慨,后有一子到此定居,并重新修建路亭.故得名新亭。
陈芹 古代,
胡姓村民从福州到此看护杏仁祖坟,在山坡上建一路亭供人避雨乘凉,得名亭芹,后谐称陈芹。
灵山 以龙瑞山之名为龙山,后谐称灵山。
金相 古时,林氏村民从暗林落溪迁此定居,为纪念其祖先金相爷而取名。
东坂 取东山、下坂二村各一字为名。
瑞东 因此地各村落位于龙瑞山之东而名。
南埠 元末,陈氏村民迁此,村南侧系荒埔,故名南埔,后谐称南埠。
廖厝 元代,廖氏村民从安海迁此,以姓氏取名。
上村 据传,元末王氏村民从晋江杏墩迁此,仍定名杏墩,因繁衍缓慢,择一大池旁再建新居,便有发展,即取吉祥长在之意称常春,后谐称上村。
温厝 古时,温氏村民建居于此,以姓氏取名。
曾厝 据传,元末寒儒曾尾舍技游四方,寓在
惠安县松林铺,见此地山水秀丽,遂卜居于此,以姓氏取名。
庄内 庄氏村民从永春湖洋迁此.因建居于山弯内,故以姓氏及地形称庄内。
古山 以此地小山头古山定名。
塔上 明代·村民沿浔溪旁建居.因
水獭亚科常从这里爬上岸,故得名上,后谐称塔上。
上谢 下谢 明代·谢氏村民从东园上仑迁此,以姓氏取名谢厝,后因村庄拓展,依地势高低分别称上谢、下谢。东庄 因村在赤厝村之东而得名。
大厅 明时,曾氏村民迁此定居.建有祖厝,因其厅堂颇大而得名。
后林 因村后有片树林而名。山尾 因以男人辛勤耕耘为一美.女人织布质好为二美.后生勤读书成名为
三美故誉称为三美.又因村位于莲花山之尾,后谐称山尾。
和弄 依黄氏族谱”豪里开居”之谓取名豪里,后因方言谐称和弄。
文峰 民国在此设保时以文笔山取名文峰,沿用至今。
胡厝 据传,宋时胡伟长者到此开居,以姓氏取名。
岩峰因此地村落大都在岩石
山麓周围.故取名岩峰。
曲江区以
张姓丁号“曲江”命名。醋 斗因村在形似斗之坑垄旁,故名。后建原为后普,后改名后建.取后曾后张之“后”字及发展经济建设之意而名。
社会
基础设施
涂寨镇基础设施较完善,80%行政村有
水泥路通达,电力,电信,排水设施配套齐全,镇中心区文笔新街绿化,美化。
涂寨镇拥有一个1400多
摊位的全省乡镇最大的综合市场"
闽南地区第一市",拥用5000门
程控电话模块支局和4个移动通信
基站,架设了10公里的高压输电专线,日供水10万吨的城南自来水厂供水专线贯通全镇的工业小区和
集镇区。
涂寨镇现有互助水库,竹田坑水库,总库容为25立方米立方。境内有乌潭,
山美水库两大干渠道,全长23.5公里,溪渠纵横交错,是农业等综合开发的理想地区。
涂寨镇处于
惠东县地区的交通要口,惠崇公路与
泉州市的沿海大通道(
斗尾港经秀涂港至
后渚港路段)交叉贯穿全境。镇内修通9条乡村水泥公路,
镇区距
福厦高速公路互通口9公里,距
福州—昆明公路6公里,距
惠安站3公里。镇区往
崇武镇和后渚港码头仅需半个小时车程,海陆交通均十分便捷。
涂寨镇内有以惠安第四中学涂寨中心小学为代表的各中小学。
旅游
涂寨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文笔山、灵瑞山、九峰寺、安固石亭、蓝飞鹤烈士纪念碑是难得的旅游景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