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号妙德,又名
傅山、
章甫。作家、旅游卫视特约主持人、尺八传习人、《名家》执行主编。少年志於建立自己的人生,弃学开始流浪。杂事诸工,辗转文字。十年间两次遍走
中原地区各地,及东南亚国家,曾在北京举办“
尺八与
古琴”文化主题演奏会,发起“行者读经会”。2010-2011年陆续在
北京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明心书院、
佛山市“南风讲坛”、时尚廊书店等二十余地进行文化讲演。
北京大学讲演著作有小说《天上大风》(中信出版社)、行者文集《心游HeartJourney》等。主要拍摄有大型电视系列片《穿越桃花源》10集、《桃源汉中》,同时醉心于古琴音乐和文化,目前致力于筹建中国式书院。
人物生平
著作有小说《天上大风》(中信出版社)、行者文集《心游Heart Journey》等。
社会经历
2005年以前,少年时期,志于建立自己的人生,弃学开始流浪。杂事诸工,辗转文字。第一次足迹遍及中国、
亚洲等地。并依此著作有小说《天上大风》(中信出版社)。
2006年-2008年,隐住于东南沿海、苏州玄墓山、丽江石莲精舍等地,习养经史、古诗词。
2009年10月,在北京发起"行者读经会",汇集有一百余名学子,共同推行中国文化、艺术的价值观。12月,在北京举办"
古琴与
尺八"文化主题演奏会,被《
中国日报》、《
城市周报》美籍华人记者广泛报道。
2010年前后,两次遵循
李叔同之路,行走四十余地。编订、出版有《
弘一大师开示录》、《天心月圆-弘一大师圆寂70周年特刊》。
2011年11月18日,在北京倡导中国式书院、精舍……创立"明心书院";出版半自传小说《天上大风》,"时代是个局,他是局外人。"一个年轻人独自流浪的体验,一部深度心灵之旅。本书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曾一度引起广泛的影响,令许多人开始重新观察自己的心灵,去找寻全新的世界和自我!
2012年4-5月,旅游卫视播出 行者先生主持、拍摄的《
穿越桃花源》10集电视专题片,行者剧照被北京市政府作为"绿色公益"海报在
王府井集团展览。2013年4月-2013年5月,旅游卫视黄金栏目每晚20:30分重播行者先生主持的《穿越桃花源》1-10集。
2013年5月,行走中国
古琴之路,采访、纪录中国古琴流派·大师,访学最为重要的艺术世家、文史馆学者、古琴大家、佛教高僧、手工艺者等;编著《世界古琴图录》(中英文对照)。
2014年1月,在苏州行者书院中国传统文化传习所,与古琴大师
裴金宝先生、吴光同先生等十余人举行"
苏州市琴韵音乐会",共同推广古琴艺术和文化。
2014年2月,行者先生身着汉服演奏乐器的照片,入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下学期),面向全国初中生发行。
2014年4月28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 播出大型佛教人文纪录片《
灵岩道风》,行者先生参与制作,并担任本片"
古琴音乐指导" ;8月旅游卫视首播《灵岩道风》完整版70分钟(上、下两集)。
2014年7月5日,行者先生受到
浙江美术馆的邀请,在浙江美术馆1F国际学术报告厅举办首次古琴艺术讲演《古琴流派--中国古琴艺术之路 》,并现场演奏多首古琴名曲。此次讲座是行者先生首次在
杭州市举办公开活动,消息一经发布就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200张入场券短短几天就预约一空。活动当天,还有许多外地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现场座无虚席,许多
古琴爱好者甚至站着听完讲座。
2014年8月,《
时尚旅游》杂志美国「NationalGeographicTraveler」中文版《时尚旅游》八月份刊登行者先生与记者潘雷、摄影师李响一起策划、走访的古琴艺术之路,内容有南京(
成公亮先生;
赵之谦)、
扬州市(琴工艺和状况;张玉新先生)、
苏州市(吴门雅集)、
苏州天平山、
白云观等,一共刊登了14P的古琴文章、图录,揭示古琴、文人生活之美,推行中国人的艺术!
2014年9月,国家邮政总局出版"印象中国"《当代古琴名家行者先生·纪念邮折》。"印象中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等领域名家为主题的系列邮票,由新华集邮网联合国家邮政局、电信等相关部门出版、发行,目前已出版有
古琴名家系列:
成公亮、
裴金宝、
叶名佩、
戴树红、
郑云飞、
李祥霆、张玉新、
赵晓霞等纪念邮册、邮折。
2014年9月12日,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围庐艺话》栏目播出行者先生主持的《汉服与现代生活》节目。播出时间:周五10:20(首播)。特邀嘉宾:民生剑侠、高静。节目特别邀请:
方文山。重播时间:(16:20、22:20、周六04:20;
香港卫视、
优酷网、北广传媒街头大荧屏同步播出本次节目)。
2015年2月1日,《心探索》杂志封面人物采访行者(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刊物),探索行者先生的
古琴艺术和心灵世界。2015.2月封面人物刊语" :行者。他如"世外高人"一般云游四海行走江湖,如今也决意要回归落地的生活,活在人间烟火气之中。
2015年2月,
湖北卫视《
我爱我的祖国》栏目"活着的传统文化"邀请行者先生,在北京录制了古琴艺术、新中式生活美学的电视节目。2月8日,湖北卫视《我爱我的祖国》栏目21:20-22:30分播出节目,主持人李艾、湖北卫视嘉宾等一起简述了行者先生的古琴艺术成就,以及他所推崇的中国文人古琴流派、古琴减字谱;以及新中式生活美学。
2015年4月-5月,旅游卫视《
有多远走多远》黄金栏目,播出行者先生参与游学的《寻幽访古在江南》 电视人文纪录片。
2015年5月,上海青年
深圳报业集团《
生活周刊》焦点专访行者先生,采访和报道《行者先生的古琴之路》。探索各大
古琴流派,探访了十余位老古琴家。行者先生受邀担任"雪社"第二任社长。雪社源自1945年,由国学大师、书画家周霖;
丽江市书画家和志钧、和志坚等组织,研习诗、书、画、乐,一度颇有影响。日久衰微,世人多已遗忘,行者先生与师友莲先生、丽江画家李子芳等人一起钩沉这段往事,并激活了它。
2015年6月,行者先生肖像继"印象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邮册后,国家邮政总局、国际集邮网将其再度选入"国家名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艺术名家行者》珍藏版邮票、邮册,并发行有相关明信片、电话卡等。
2015年7月5日,中国首档优秀传统文化传扬节目--
山东卫视《
我是先生》栏目秉持"有先生,中国强"的理念,播出视传播国学为己任以身传教的
古琴大师行者先生的节目,与好学团名人成员
李咏、
马未都、
寇乃馨一起畅谈国学与古琴艺术,被誉为国学先锋、"国学欧巴"。明星学员李咏当场评论行者:"我觉得您是我先生"。马未都则评价行者先生:"他是个很静的人。他和他的书法风格都很静。从头到尾都有一种定力,这是今天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儿" 。
2015年8月,《中华手工》封面、专题人物采访行者先生,报道探索中国古琴艺术之路、收藏有16张名家琴的艺术事迹。
个人作品
《天上大风》作者:行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7日)
平装: 26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08629148
条形码: 9787508629148
《天上大风》是行者的半自传小说。
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流浪故事,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
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行者
一个少年诗人,在他16岁生日那天,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只带了三十多元钱独自开始流浪。
5年间,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越南、
尼泊尔,做过各种艰辛的工作,睡过街头、坟墓边、荒野,也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最终,在无人区的死亡经历中,他在一片虚无澄净的天地间,找回了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行者在后记中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记载和叙述的人。是写自己,但不为写自己,希望书中人物的人生起因、所见所感、阅历和思索、沉浮和变化、信念和历练,能起到砥砺人生的作用,也让读者思索自己的生命和梦想。这是我的写作目的。”——“他是行者们的前身。一个真实的流浪者,继而进化为行者,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绝不怨天尤人,而是崇敬力建一种社会与人的风骨。借助一本写作真实人生的书,提供一面找寻自我的镜子,分享给所有将追求“自由”和“真我”的人们!”
本书曾广为凤凰网读书频道、凤凰网社区、新浪读书、搜狐读书等各大网络媒体报道,
山东卫视“新书天天荐”,及多家电视台读书栏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世界博览》、《
海口日报》、《读者》、《
新商报》、《女友·国际LOOK》、《
意林》、高铁杂志《
旅客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手机阅读、地铁报纸、《
八小时以外》、《大学生》、
人人网专访……等上百家媒体介绍和报道。
创作特点
媒体采访信息
香港特别行政区《
信报财经新闻》2013年4月28日(周六、周日)读书c6版
青春正看梅郎戏--行者先生《天上大风》
文/张心曼
曾在
林夕书里读到
苏轼的《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以当时未皈依佛陀的红尘女子来说,不外乎瞎子摸象。直到读毕行者先生《天上大风》,感叹
徐悲鸿的梅郎写景:「青春正看梅郎戏」,终究有了这番顿悟──既便他日不看梅郎戏,行者先生生下来仍是行者,不是卡尔‧波特的「
空谷幽兰」,也不是「天心月圆」的
李叔同。山是山,水是水,举重若轻。身藏
魏晋,赤子在心,何妨在城市中逍遥修行?
书与城市--听心跳放下静如禅
记得刚去世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诗人
也斯在《书与城市》里有一篇名为《孤寂的迷宫》的小文我极爱。作家奥大维奥‧帕斯说生而在世,人如此孤独。而孤独对於墨西哥人来说,象征虚伪面具,猜疑攻击,保护自己。当节日来了,墨西哥人狂歌乱舞,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最后终酿悲剧。一如我生活的玻璃之城,粉红色噪音、激进罢工、禽流袭港、天水围城,接吻声喝彩声派彩声拍台声按扭声拆楼声跳楼声吃糊声算帐声诉苦声,听不听?在一个微雨清晨,于中央图书馆旁的Delifrance太阳伞下,眼前是许久未见的蓝天,地上几只
益鸟,飞起又飞落,在追逐间似失了方寸。风连著雨丝飘进《天上大风》,如听
印度童真言,他赤足行走天下如释迦,他说法赠下出尘之言,而我似浪撞
睡莲。谈甚么高楼万丈平地起,谈甚么贪痴众生相?闭起眼,神游故事里他曾睡卧过的荒凉古墓,他曾品过的山间野果,他竟可在树上睡眠如飞鸟暂栖林间,世间真风流。他沿著流浪打工的城市地图线逆流而上,一如古时
侠士大隐隐於行,见尽世态炎凉怎能不惹尘埃一张脸?最喜行者先生与隐居者的一段相处,是
陶渊明的「闻多素心人,相与共朝夕」,但大隐可否隐於市?读一回一字成仙,眠琴绿阴,上有飞瀑。每个城市人何妨少看一两回沉腔烂调的电影,少按两次手上的智能手机,想一想有多久你没有读一本「当下即是」的好书,你可读出一份最原始的生命跃动,放下静如禅。
《天上大风》的行者先生一如他所说的「在大自然中赤足而行,我是很习惯的。城市地面太脏,我穿布鞋或草鞋吧。一身汉服,束发或长发,时常会被别人观看,也有人来认识我。我一般微笑以对,也就自行走过去了。」,一种少年人特立独行的呐喊,他在行走中找回自己的命运,如今是否再迷失於自己的命运?大概人只有不断空转,才能如凌波微步,飘忽若神,一往直前。甚么是精神贵族行走的宿命?千百年来中国精神贵族的命运,
孔子流亡陈蔡,
屈原上天下地,
颜回不改其乐,是命运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选择了命运?这是否还是一种「
行为艺术」?相对於城市所谓的「行为艺术」风烟四起,追赶名牌,比拼身价,以自以为是的特立独行行走其间,与国王新衣有何异?但真正的
魏晋风流是否非穿汉服戴东坡巾,不拘一格,又何须形式与格式,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甚么是心灵真正的逍遥行?
书与琴德--一曲微茫度此生
行者先生如竹林七贤的
嵇康,魏晋风流当中寻。嵇康言:「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操琴者贵在德行,他曾对我说他著书只是记事,最想做的还是专注操琴,自打琴谱,编一本真正的琴书,不追名逐利的专注者很美。於是他专注於采访
中原地区各大
古琴流派,专注於介绍中国的古琴和传统文化,也传播
尺八。想像有一天到
苏州市灵岩山寺,还是同里正福草堂,听行者安静吹尺八。
一如漫漫暑假读
久石让的《感动如此创造》静中得力。试著想像一下,行者像位看尽世情的智者,用质朴曲谱,谱出最淡雅的人生智慧。你将如置身於禅味十足的日式庭园,人在品静岗绿茶,窗外是春雨连绵,艺妓无声走过。甚么古琴,甚么素食、甚么采茶,甚么古诗词,甚么儒家经典、欲辩已忘言。
《天上大风》书内封的「天上大风」四字,源於良宽禅师有名的传世书法「天上大风」,笔迹天然古朴,真善美一如
李叔同的「悲欣交集」。书中行者先生的《无题》诗--「天地山水,疗我伤痕,给我音风,渡我隐忍。」是《天上大风》中的行者带著尺八,十年流浪生涯写照。真正的行走与如今这世道的旅行是天上人间的,行走的本质正如行者先生在《天上大风》所言:「真正的行者,不在於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於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古往今来,
唐三藏行走,
徐霞客行走,仕途失意的文人墨客行走,多少带点苦行僧的味道。世人只看到大愚,却未明大智背后的那点苍凉与孤寂,但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行者留其名。这点自由、追求与渴望,其实一点都不浪漫,它终如一袭本应艳丽妩媚的锦衣,因锦衣夜行,慢慢地磨练成今日的朴实无华。
2013年。台湾时尚杂志《风度men'suno》(大陆版)106期行者采访
在城市中修行
打造古今结合的别致生活
周日清朗的午后,三五好友相约一起,吹吹长箫,唱唱小曲,抚琴弄墨,连日来的奔忙和压抑,在这舒缓与曼妙中,逐渐消解了。
都市中,可能有这番古今结合的别致生活吗?
他少年出走,历经梦想世界的破灭,转而出世寻求心灵的安宁。修行中体悟到"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再度入世。于自己,尝试在入世与出世间获得平衡与自由;于都市中人,他尝试在都市中建立书院与精舍--在快速与焦虑充斥的城市中,辟一方清雅的空间,让筋疲力尽之感如影随形的都市人,能偶尔放慢节奏,拿出闲情逸致,享受生活本该就有的细腻、婉约和唯美。
见到行者先生,惊讶于他年轻帅气的面孔。当你感叹,这样的五官棱角,如果加以包装,走上T型台是何等夺目时,他只是着一袭暗色调且已陈旧的汉服,留着及肩的、未作打理的头发,静静地站在那里,身上传递出与年龄不符的温润、从容。这让人很快放弃任何浮华的想象:即使身在俗世,他也隐于俗世。
这种气场,自有来由。28岁的行者先生,比许多四五十岁的人生更有故事。
他的人生,一波三折。18岁弃学,出走游历,寻找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世界却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遂决定远离俗世修行,遍访世外高人,寻求身心宁静;又过了些年,转而回归俗世,实践自我对于家庭、社会的价值,压力与焦虑亦随之而来,但对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的领悟深了许多。
少年,出走之事
《风度men'suno》:你少年出走游学。为什么?都市人想要逃离,是压力和焦虑太大,当年的你呢?
行者先生:少年时期,我更多是一种茫然,对当下的、对未来的生活的疑惑。但压力和焦虑还谈不上,那时可能对世事了解得很少,心地也很简单。生活还算是很自由的。我选择游学是怀着梦想去的,相信有另一个美好世界的存在。虽然那个世界最终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梦想遭受现实的打击。出走的日子里,饥饿、恐惧、寒冷、失落、白眼,曾遭受过不少。甚至尊严,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次几天没有东西可吃,看见有人把一瓶水扔掉,捡还是不捡呢?我心里也挣扎了很久。但最终一切都选择了忍耐下来。因为我有必要站立着,去找寻人生的答案。
《风度men'suno》:这样的境遇,如何得以改善的?
行者先生:大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吧。后来在社会上行走久了,见过各个阶层的人,增长了见闻。后来对人生的方向更为明晰了,也就安心做事,随遇而安了。时而隐居,时而回到城市,做我喜欢去做的事情:写作、做纪录片的主持人、古典乐器的艺术家。改善自我
《风度men'suno》:你经历过的最美的出世的生活是怎样的?
行者先生:那是在
云南省雪山下的一个精舍。终日读书、喝茶、听琴、赏花、赏月,与素友们往来。当时无论是我的精神状态,还是真实生活,都有些像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景象。
入世之惑
《风度men'suno》: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再度入世?
行者先生:入世的人,往往有出世之念。出世之人,人生抱负也是以修身、济世为己任。一个完全脱离了社会的人,其实也就失去了对他人的价值,实与草木无异。所以,出世、入世更多都是一种当下的状态。当我要去实现自我价值时,也就必须通过社会的途径来历练,在不同的人和事情之间,身体力行的做出证明。
《风度men'suno》:再入世,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听说你原本在北京常住,结果两年就离开了?有过哪些入世的经历?你适应吗?做了哪些调整或妥协?
行者先生:两年多前,我从云藏地区来到北京,做过多种职业。做主持人、举办"
古琴与
尺八"演奏会、出版我的小说《天上大风》,做过书院、接受种种采访……但那段时间非常的艰辛。因为我只想按照自己的内心来行事,追求我所要的纯粹,不愿意被别人影响,也不喜欢被商业模式左右。所以,尽量只做公益、文化方面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物质上的收获。生活一直非常的差,甚至常常交不起些微的房租。
此外,成名后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了。开始谨言慎行,有了压力和担心,不想自己在讲演、写书、发表公开言论时,给别人带来任何负面的情绪和信息。这种感觉也让我有过想要逃离、乃至后来再度萌生离开城市的想法。
《风度men'suno》:你怎么调整心态?
行者先生:直到年初,我把所有钱财散尽,决意重新开始,独自去了
苏州市。在苏州寄住在朋友家里,过了一月,我想到自己明明可以自立,却借助于朋友朋友,究竟是追求什么呢?放弃是否等于放下?那个时候,我才开始调整了。而且也由此想到,完全纯粹的理想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世界,去适时地做些有价值的事情,良性的循环下去。
《风度men'suno》:开始思考和懂得在出世与入世间寻找平衡了?
行者先生:我觉得恰好是那段生活的磨练,让我对世情的体悟更多了,也由此更坚定了信念:明心正志,知行合一,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
如在对外界的接触中,这两三年中,我大大小小接受过一百多家媒体的专访。偏重文化,一般对市场化的媒体,就往往是拒而远之。因为我始终还想坚持做个纯粹的学人,安于本分。但是在接触的群体,和介于的领域中,如果真能传达有价值的事物,我也不再介意是时尚、电视媒体、还是纯文化的载体。
《风度men'suno》:如今你觉得自己如今是一个出世的人吗?还是仍然在出世和入世中寻找平衡?
行者先生:我觉得我是一个存着出世之心,积极做事的人。我不拒绝好的入世方法,但也不会为了刻意入世,反而忘却、或改变了初心。
朱光潜曾说过弘一大师:"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也是我做事做人的一个理想依据。我对如何找寻平衡,基本上也是以这个依据作为准则。
譬如,我在讲演中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常有朋友奉告说,传统文化、国学的东西太刻板了。多作浅而易懂地说话,才有人气、影响力。让我找个平衡度。我一般就回应说,我真不需要这种虚假、荒谬的所谓人气。并非我自命清高,独来独往,而是在「十万和你志趣不同的粉丝VS少数真正的知己、善友」之间,我更乐于选择后者。因为他们对我来说更好。--同时,我心里也很清楚,商业推广文化很快,但易误入歧途。身体力行的成就很慢,所以很多人难以坚持。任何一条理想的道理,都会面临这两种状况。但我的信念是"直心即道场"。我也相信真的信念,本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大隐于市
行者先生:我的城市生活总共只有两三年,更多时日是在山水之间漫游、或隐住下来。对城市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多。但从以往的经历来讲,我觉得现代都市人无疑是忙碌和焦躁的。在饭局上,人人想更快沟通关系。在地铁里,人人都想脚步再快一些。在公司里,人人都想更快获得利益回报,就连儿童们的艺术课,也被大人们不断地灌输着"成名要趁早"的口号。似乎争快、争先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了,没有人敢轻易地慢下来,悠闲下来。因为在当今这个时代,这已不仅仅是都市人的面貌上的特征,似乎更像是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模式。
我觉得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信息化时代的集体演变,所有事物的交汇都更加快捷、密集了,大多数人为了生活、竞争,不得不去更加努力。一边追赶着生活,一边也被生活驱动着。人的精神状态随着周遭的浮躁、焦虑的环境在变化,浮躁、焦虑的气息,也就愈演愈烈。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相信每个大都市也有一些沉心静气、保持本真的人。
《风度men'suno》:在你认识的人中,有在出世和入世中平衡得很好的人吗?
行者先生:有的。我游学的时间较长,遍访过很多高僧隐者,也有一些文化大家。有几位师友擅长
古琴、古建筑、
苏州市评弹,也是江南的养兰名手。在闲暇时,隐于精舍抚琴喝茶,和各地的古琴家、书画家往来,举行雅集。在入世之用上,营造园林式的草堂,推行汉服、品鉴和收藏手工艺品,像古代的儒商一样,在事业上践行自己的理想,不作空谈。他们在
云南省、苏州都影响过很多对古建筑、传统文化存有梦想的人。
《风度men'suno》:所以都市中人,即便身在名利场,依然可以修行,修心?
行者先生:人与环境是互通的,不同的人,会在自己的世界里营造相应的环境。相由心生,不只是指我们的面相,实际上也可以归到生活的一切表相。虽然都市人身在名利场中,但也可以不为名利所左右。
我觉得他们修行的重点在于看破、放下、随缘、自在。不单一地追求获得钱、权、地位。先在涉历世事中看破事物的虚和实,放下多余的累赘和包袱,然后随着世缘、命缘,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事业道路,用自在的人生信念,完满自己的人生之路。
《风度men'suno》:可是都市中人如何修行,如何修心?除了自己的"悟性",得到一些帮助不是更好?你在这方面做过哪些尝试?你理想中的书院是怎样的?
行者先生:我与身边的师友相往来,有积极地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北京创立书院、行者读经会,鼓励大家背诵经典,涵养自己,学习
古琴、书法、绘画、茶、花、香、围棋等诸艺。但是力量还很微小。中国式书院、精舍是我尝试的一个方向,实际就是从艺术教育上入手,以美淑世。
我理想中的书院,是营造一处世外桃源,让人在繁琐、焦虑之余,有个清雅之地,与志同道合的知己。一起读书喝茶,谈古论今,可忘却尘俗,也可从中获取新的智慧。
《风度men'suno》:听起来很美,可要实现,艰难吧?
行者先生:是的。书院产生于
唐朝,初为皇宫藏书之地。宋明时期,儒者纷纷创立书院,自由讲学、授徒,由此大兴,
清代受到朝廷的制约,书院学风逐渐没落。民国时
马一浮先生、
钱穆等均又创立书院,有一定的影响。如今,随着国学的兴起,又有不少学者仰慕古风,创立书院。
2010年底,我和朋友曾建立过一个"明心书院",定期举行雅集。因经营问题,我又想做纯公益的书院,后来就离开了。有个做企业的朋友找到过我,请我去
苏州市东山看了一座私家园林,商议可以做个书院。但那个园林面积有3000多平米,修缮的经费用了数百万元,也需要专业的管理。这样的地方来做纯正的书院,而非商业
会馆,是难以为继的。而且我也没有权力,让别人花钱来实现我的理想式书院。后来再三考虑,最终也就婉言谢绝了。
《风度men'suno》:要实现理想,有时候得放下一些执着,另谋出路。
行者先生:对。2012年夏季,我又在苏州和北京两地找过院子,想做书院或精舍。一直没有找到。其实归根结底,也还是经费和自主权的问题。所以,2012年10月,我创建了一个艺术工作室,交人打理,想来供养文化的理想。
同里镇的一个草堂,也愿意将一个中式的大院子,转交给我,我们正在致力把这个院子的主体部分,设为书院和讲堂。院子还在装修中,大约12月竣工。希望到时前来的学人都能通过这个书院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一起践行下去,为世间注入一股清流。
获得荣誉
他的经历曾引起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特立独行的人生"。
国内外一千多家报纸、杂志、电视媒体进行了个人专访和报道。
主要媒体有:
社会评价
行者先生的文字与思考完全颠覆了传统文学的精致与雕琢,一派古朴天真,似听僧语,一语中的,拈花带笑,瞬间生死如一念。是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空灵神秘的「飘逸」与「旷达」。
他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不想为任何人和任何利益而变改自己。相对于做一个作家或艺术家、旅行家,他更愿意做一个自立立人的行者。
行者先生是记者所认识的旅行者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文化韵味,也是最深刻的一个。
他仿如
唐朝穿越而来的落魄书生,又像是带发修行、浪迹天涯的隐士。
我觉得他是我的先生。
他是个很静的人。他和他的书法风格都很静。从头到尾都有一种定力,这是今天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儿。
他野性未驯,颠覆了我关于真正生命和生活的概念。他的故事不应该由我来写,应该出现在他自己的书中。最可贵的就是他独立自由的人格和理想主义者的纯粹。
认识行者先生已经有几年,最欣赏的是他的质地纯粹。虽然我们的道路各异,但我相信都将抵达。早晚而已。
--小鹏旅行作家、《背包十年》作者
他少年出走,历经梦想世界的破灭,转而出世寻求心灵的安宁。体悟到"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再度入世。在俗世中获得身心的平和,这是经历了出世、入世的行者,最终想在都市中推行的理想状态。
--台湾《风度men'suno》大陆版
行者先生以宋代
张载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最终志向。跟他交谈,你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好像这个钢筋水泥的现实世界并不能给你安宁,但是在他那儿,你心灵上反而有一丝安定朗然。
他不会在城市中待很久的,早晚都会离开。
--
比尔·波特美国著名作家、汉学家、《空谷幽兰》作者
他的传奇,来自一股属于生命的,超越年龄、性别、思想、国度的干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