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乡位于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东部,距县城18公里,海拔1820米。该乡隶属于梁河县,行政区域面积85.5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9313人。
清代时期,大厂乡境域属南甸宣抚司。1988年2月,改名大厂乡。截至2020年6月,大厂乡辖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大厂村。2019年,大厂乡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乡镇概况
大厂乡东南接小厂乡,南邻养乡,西连芒东乡杞木寨,北邻
九保阿昌族乡。是全省的老游击区,九五期间被列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大厂村委会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全乡跨东经98°20´——98°11´北纬24°42´——24°48´全乡海拔在1400——2100米之间,全乡无霜期325.3天,年降水量1400——1700毫米,年平均气15.2℃,森林覆盖率为60.1%。
土地总面积36.16平方公里。年末有耕地面积6128亩,其中水田1400亩、旱地4728亩,人均耕地0.68亩。全乡辖大厂、
二道河、永安寨、赵老地、大生基5个村公所,25个自然村,54个合作社。年末总户数2006户、8994人,其中
汉族8860人、
阿昌族80人、
景颇族49人、
傣族41人、
傈僳族4人、其他民族40人。人口出生率15.62%。,自然增长率9.0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9人。
全乡辖大厂、大生基、赵老地、永安寨、二道河5个村委会,22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有总户数2101户,(其中农业户2092户)总人口9359人,(其中农业人口898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7人。2007年末实有耕地5112亩(其中水田1042亩,旱地4070亩),人均耕地0.58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包谷、油菜等农作物,经济收入主要以茶叶、生猪和劳务收入为主。
农村经济
200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2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7元,其中出售产品收入2798万元,
种植业收入1705万元,林业收入106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02万元,分别占总 收入的49%、4.6%、40%、0.3%、6.5%,农民外出劳务收入61万元。粮食总产量1772吨,农民人均口粮145公斤。2007年末大牲畜存栏1020头,生猪存栏8762头,出栏肥猪2229头,能繁
母猪存栏2152头,全年生产籽猪34169头,出售籽猪33152头。
种植茶叶面积9084亩, 2007年末茶叶产量453.2吨。
草果种植面积343亩,产量83吨。村集体茶厂6个,驻有县级龙头企业回龙茶厂1个,个体茶叶初制所42个之多。赵老地青菜因特有的地理气候,形成了它独有的鲜、嫩、绿的特点,被称为优质无公害的“三月青”。
人口卫生
全乡辖大厂、永安寨、赵老地、大生基、二道河5个村委会,22 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989人,其中男性4731人,女性4258人,农业人口8918人,占总人口的95.7%,主要以
汉族为主,少数名族285人,占农业人口的2.3%。
已建立乡级中心卫生院1个,附属卫生院门诊1个
计划生育服务所1个,村级卫生室5个,私人门诊2个,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文化教育
有乡级宣传文化服务中心1个,内设有图书室,有村级文化室2个,业余文化宣传队1个,全乡拥有电视机农户1970户,其中已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21户,卫星地面接收天线1005户,分别占拥有电视机农户总数的15%、85%。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完全小学5所,单小3所,学前教育班5个,2008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毕业率达98.5%,九年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基础设施
2008年全乡5个行政村,22个自然 村已实现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辖区内有县城至小厂乡、
腾冲市新华乡的公路干线13公里,乡村主干线公路23公里,村民小组实现村内道路硬化2公里,建有沼气195口,
太阳能100个,全乡大小沟渠103条,共计120公里。灌溉面积1043亩,其中三面沟渠2公里,”U”型槽沟渠1公里,全乡4个村已经开通有线电视,5个村已经开通程控电话,5个村2114户农户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全乡2114户农户中还有1713户存在饮水困难和水质未达标的情况。
资源环境
全乡土地面积31.16平方公里,辖大厂、大生基、赵老地、永安寨、
二道河5个村委会,22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有总户数2124户,(其中农业户2032户)总人口9259人,(其中农业人口888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7人。2006年末实有耕地5213亩(其中水田1042亩,旱地4171亩)。
2006年全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007.4万元,农民所得人均纯收入910元,粮食总产量1951吨,农民人均口粮163公斤。2006年末大牲畜存栏1031头,生猪存栏8450头,出栏肥猪3192头,能繁
母猪存栏2030头,全年生产籽猪30856头,出售籽猪28773头,肉蛋总产量395.2吨。
大厂乡地处东山梁子上段,莽古山西北延坡地,坡地多为东西走向,
混合岩期。最高仙人,海拔2555.8米。最低处
滚河大花桥,海拔1400米。东南高,
西北低。属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秋季节多
南岳云雾茶,适宜茶叶、
草果、核桃等经济作物生长。盛产
楸木、
杉木、
桤木、椿木等优质材料。土壤以红壤、沙壤为主。主要河流勐科河、帮杏河。种植茶叶面积10625亩, 2008年末茶叶产量595.3吨。草果种植面积336亩,产量9.6吨。村集体茶厂6个,驻有县级龙头企业回龙茶厂1个,个体茶叶初制所48个之多。尤以大厂“回龙”茶为优,大厂“回龙”茶远销
四川省、
贵州省、
湖南省、
甘肃省等省;是大众日常品茶、喝茶,是海内外人士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选择;大厂还特产优良杂交籽猪,畅销县内外,是大厂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更有大生基蜜梨,以质优、汁多、香、甜、脆而闻名,冠称“搜根梨”。
人文地理
所辖区海拔在1400--2100米之间,现共辖大厂、大生基、赵老地、永安寨、
二道河5个村委会,是以
汉族为主的各民族聚居得。少数民族有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族、
白族、
回族等民族,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皆为婚嫁迁入,仅占全乡农业人口的2.3%。
清属南甸宣抚司,
咸丰年间设立大厂撮,驻所大厂街。1932年设梁河八撮
县丞,1935年梁河设治局治所由小邦杏迁往大厂街,1945年所改名复兴镇。1952年设
大厂区。辖大厂、友义、勐竜、合群、永安、丙介6个乡。1955年增设
平坝区、赵老地、杞木寨3乡。1958年划归
腾冲市,辖大厂、友义、杞木寨、勐竜4乡。1961年恢复
梁河县制,设大厂区,增设上瑞泉、水箐2乡。1969年改名红卫公社,1971年改名大厂公社,1972年从大厂公社分设小厂、杞木寨2个公社。辖大厂、大生基、赵老地、勐科4个大队。1981年增设
二道河、永安寨2个大队。1984年改名区乡制,其中,勐科
阿昌族大队划归九保区。1988年2月改名大厂乡。
大厂街为乡政府所在地,原为森林,林中长芦子。清乾隆五年(1740)建村,后辟为集市,改名大厂街。民国年间为大厂撮,梁河设治局驻地。解放前夕,南甸宣抚司与社治局争权夺势,二次烧毁大厂街。
古树名寺
据《南甸司谱》记载,
爱新觉罗·旻宁七年前后,“内地禁种鸦片,汉民自内地迁徙来司地种烟者年年有加,但当时全司人民吃食者,统计不过七。”梁河东西山梁子皆为种植
罂粟的地域,因而人口稠密,一些内地的文化也随之带入。绝大多数
汉族信仰佛教和
道教。大厂有一座名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清
乾隆年二十九年(1764),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永安寺信奉佛教,大殿塑有观音、批发、
文昌市、太阴、
太阳、
后土娘娘、
药王菩萨、韦托等神像。寺内庄严、肃穆,环境幽静。每到各种“会期”,多少信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更有一棵全县第一批被列为省级古树名木,级别为二级的“云南山茶”,均为“双心花瓣”,闻名于县内外,建寺不久所栽,树龄200多年。阳春三月盛开,花朵硕大,花团锦簇,旁有翠柳相依,甚是一番风景。各自然村都有农家祭祀的庙,有的简陋只供有香台,有的却塑有土地、五谷大神、催生、送生、乳母、挽回、龙王、奎神、旁观2神等神像。
中山自然村独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云南木两株(属
红豆杉科),树高数丈,树龄均有百年有余。另有一棵百年银杏,枝繁叶茂。
上大厂村有一棵躯干双人合抱、枝干交错、当地人叫“
巴豆”的“神树”,(树种不详)。树上挂满了各地信奉敬仰的各种布条(俗称“红”),以祈求神灵保护苍生、国泰民安、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夙愿。
赵老地村的梁子特产稀有野生滇古茶,据统计有千余株,最大的直径约40厘米,近几年来因其茶叶品质特优,价格一路攀升,仅其鲜叶就卖到了每公斤60元,因而野生古茶遭到一定的人为破坏,同时也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和发展意识。
民风民俗
大厂乡境内共居住8种民族,以
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共有227人,仅占总人口的3.2%,都为婚嫁迁入。民风纯朴、好客。每逢讨亲嫁女、红白喜事,皆行汉族之礼。特别是遇上丧事都请“道师先生”进行诵经,以祈求神灵保佑亡灵入土安息,在晚上大家都围着火塘边,和着
锣鼓的节拍,大声唱起“孝歌”,一直通宵达旦。
山区人民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热情好客,“山歌”是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一种特殊方式。每每在劳作小憩时,在劳作去或归的路上,我们都会听到粗犷、嘹亮的打歌声,响彻山山凹凹。
一年之中当地居民定期到永安寺“过会”吃斋,一般有阴历正月九如皇
圣诞节,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会,四月八太子会,十月十八
后土娘娘会,冬月十九
太阳会等。会期日也有外地居民慕名纷沓而至,十分热闹。庙中祭祀主要是荤祭,有三月十五、十六财神会,五月二十八土主会,六月六催生送生娘娘会,六月十三龙王会。活动以祈求神灵护佑当地居民国泰民安,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同时表现了山区人民在社会稳定,科技进步的时代,大力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民间文艺
大厂传统民间文艺活动有二道河和永安寨的“狮虎灯”,表现形式以耍、舞、扮、说、唱为一体,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民间文艺活动。“狮虎灯”均在夜间表演,演出时需用灯火做道具照明,故一般称“灯”。“狮虎灯”于明清时期随
汉族大量迁入而传入,经过地方艺人长期的加工提炼,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造就培养了一批批有一定造诣的民间艺人,使之沿传至今。大厂“狮虎灯”一般都是严格按照农历常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的规范扎制,以寓年年月月平安吉祥之意。具体节目内容有狮舞、上茶山、扮四仙、土地公公、乐器班等,“说”主要以方言对白,“唱”主要以各具特色的茶山调、访亲调、采青调、
鲁班调、锤鼓调、
江西省调等演唱。表演中一是舞狮的技艺要求极高,演员不仅要在平地上翻扑滚打,而且还要在
八仙桌上蹲立
腾跃而不失足,表演难度极大。二是各项表演中的女子角色都是男扮女妆,这都要求演员们不论演
蟠桃大仙或
赤脚大仙或土地公公或茶公茶婆,或是四仙姑或十二采茶姑娘都能惟妙惟肖。三是在剧情的不断发展和创造中还增加上了笨头笨脑、憨态可掬的“笑和尚”,这样一个丑角和活泼好动、刁钻任性的“孙猴子”的角色,整个演出始终洋溢着一种轻松幽默、自然和谐的气氛,“狮虎灯”表演,因山区经济条件有限,三年才能进行一次表演,多在农历年关之际由村民自发组织,一般情况是从
春节之夜开始公开演出,至正月十五
元宵节之后封灯结束,历时半月之久,这一活动的开展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地方文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色产业
大厂乡是
梁河县茶叶种植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解放前,
中国国民党设置局长封伟德从
腾冲市引进茶种,到解放后,禁种
罂粟改种茶叶以来,我乡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好,曾几度得到较快发展,首先是六七十年代以集体联营茶场建设和“六五”期间的“速生密植丰产”茶叶百亩基地开发;其次是2002年以来为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为重点的三次发展。从禁种罂粟改种茶叶以来,茶叶产业已成为我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通过历党委、政府的努力,加大投入资金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和低产茶园改造,茶叶在我乡已遍及全乡各个村寨,我们抓住机遇,趋势而上,预计到2010年实现人均1亩茶园,为打造“万亩生态茶乡”奠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大厂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夏季
南岳云雾茶缭绕,有典型的
云雾山中出好茶的条件,具有发展高优茶园的优异自然条件。通过历屇党委、政府的努力和上级政府的扶持,我乡茶叶种植面积从九五期末的6852 亩增至现在的9084亩,产量414吨,产值414万元,平均单产60公斤,茶叶总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0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910元的24%,有初制茶所33个,其中集体联营茶场5个,集体茶叶初制所2个,个体26个,其中家庭式作坊19个,年产茶叶10吨以上12个,10吨以下的21个。产量从317吨增到414吨,产值从254万元增至414万元。
茶叶产业在我乡各个产业中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是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证明,很多产业发展是不成功的,只有茶叶产业较成功时间较长;二是在同等条件下,茶叶亩产值要比农作物亩产值要高。用1亩优质山地种植农作物收入上2000元要比产茶叶收入2000元要困难得多,而且近几年来,无论是春、夏、秋季节,茶叶出售一斤鲜叶就可以买一斤优质大米;三是茶叶抗自然灾害能力比一般农作物要强,生长周期长,是
多年生植物收入较为稳定;四是我乡赵老地村荷花村周围,生长着许多野生
古茶树,可利用“生态古茶树”的牌子,打造回龙寨茶声誉,提高知名度,远销省内外;五是茶叶生产男女老少皆宜从事,有利于家庭劳动力的有效分配,并能发挥半劳力、弱劳务作用,从而增加家庭劳动力。
社会保障
全乡现有贫困人口7376人,收入在66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2581人(其中残疾人口389人),五保户45户59人,享受特困户定补90户302人,享受城市低保49户842人,小乡干部定补4户4人,复员退伍军人86人,全乡多数农民还处在贫困之中。在使用民政资金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县民政局的安排,一律按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审批制度。发放时,由本人写出局面申请,村委会审核批准签字盖章,由乡政府分管领导审查签字(数额稍大的由乡政府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再由办公室登记造册,加盖公章,再由民政办登记开单,方可到乡报帐员处领取民政资金;一般民政资金的数量分配到各村一部份,各村掌握,确实把民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五保户、特困户、小乡干部定补,按救助证足额发放;低保资金,由县民政局把每月的低保金汇入乡信用社,由信用社代发放。做到层层把关。救灾救济是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全乡五保户、特困户、重灾户、现役复退伍军人、低保户、残疾户、各类定补人员是民政工作的主要对象,乡村干部随时都在关注着他们,特别是残疾户,行走不便,乡民政专干经常到户进行了解,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使每一项民政资金用在实际困难户手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渡过生活中的难关。2006年县民政局分给春荒、夏荒救灾救济粮14.5吨,共解决缺粮户、受灾户428户2517人次。发放
寒衣节68袋1350件(条),发放270户1080人,棉被18条,发放18户72人;其中抚血事业费发放2822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65639元,农村及其它社会救济事业费发放28392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事业费发放38474元,农民医疗救助发放8270元,其它农村及其它社会救济事业费支出143597元。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解决了春、夏荒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