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
西汉大臣。
刘骜时,
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三公之首,在内统领尚书,在外主管军事,深受皇帝和群臣的尊重。一天他与下属谋士商议,欲选拔从事
中郎将,经过商定,认为毋将隆为最合适的人选,遂奏请皇上任毋将隆为从事中郎。由于毋将隆为人正直,敢于向上进言,后又升迁掌管谏诤、议论的
谏议大夫。
人物生平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汉成帝时为大司马从事中郎,迁谏大夫,历
冀州牧、
颍川太守。
李柷即位,入为
京兆尹,迁执金吾。旨,左迁
沛郡都尉,历
南郡太守。
王莽秉政,免官徙
合浦县。
刘骜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尚无儿子继承帝位,至亲中只有同胞弟中山孝王和侄儿定陶王可作继位人选。定陶王好学多才,是皇帝的子辈,定陶王祖母
傅昭仪便暗中为王求嗣。她安排
赵飞燕、
昭仪和皇舅
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都来劝说皇帝。
晋成帝于是召集
丞相翟方进,
御史大夫孔光、
右将军廉褒、
朱博都到宫禁中,商议中山王、定陶王谁适宜继承帝位,王根和翟方进、廉褒、朱博都认为定陶王是皇帝弟弟的儿子,又有才能适宜为帝嗣。唯独孔光认为,中山王是皇帝的亲弟弟,适宜为帝嗣。为此毋将隆向成帝上了一道密封的奏章,讲道:“古时候遴选诸侯入朝为公卿,是为了褒扬他的功德,现在应该征召
定陶区王进京立为太子,以安定万方。”成帝看了毋将隆的奏章甚为高兴,他认为中山王没有才能,况兄弟之间也不得互相继承为帝。又考虑到赵皇后
昭仪也想立定陶王为嗣,定陶王又好学多才,是最适宜的人选,于是采纳了毋将隆的意见,立定陶王为太子。不久毋将隆迁升
冀州区牧(州官),又迁升
颖州太守。
刘骜驾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哀帝。毋将隆以为官业绩优异,迁升为都城行政长官
京兆尹,后晋升为执掌京师防务治安的执金吾。是时,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的侍中
董贤,很受哀帝宠爱,哀帝指使中黄门,发武库中的兵器,前后千车送给董贤及哀帝的乳母王阿舍,毋将隆知道后,便向哀帝呈奏《谏私给武库兵疏》,慷慨陈词,强调武库兵器只能为国家公用,历数武库兵器送给私人的利害关系。说道:武库中的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器装备的修理和制造,费用都是掌管营造之事的官员,使用国家财政认真计算支付的。自帝王和诸侯所乘用的车舆不再给予供养,所有供养费用和赐予的,一概出于皇家和诸侯私府。不以根本重要的储藏,供给非根本、非重要的使用。不以人民的财力供给表面上的费用,区别开公和私,方能显示正路。古代一方诸侯中的领袖奉命专事征伐,方可赐予兵器。汉朝的边陲官吏,职守在于抗拒敌寇,亦赐予武库兵器,都是同担负其战事才接受的。《春秋》书中议论私家不能储藏兵器,就是为了抑制大臣的威势,今
董贤等人乃是逢迎谄媚的弄权之臣和为私而受恩宠的低贱之妾,而今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亵渎象征国家威严的兵器,供给其私家备用,人民的财力分派给弄权之臣,武库兵器安排给低贱之妾,设立不当,就会扩大他们的骄纵蛮横,假冒名位,超越本分,所以它不能明示四方啊!孔子说《雍》诗上有这样的话: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严肃穆地在那儿主祭。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厅上,在意义上取他哪一点呢?(笔者注:
鲁国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的时候,用天子的礼仪,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所以
孔子才说了上面的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话是对“鲁氏三桓”越制行为的谴责)。为此,臣恭请将送出的兵器收还武库。哀帝看了毋将隆的奏章很不高兴。
不久,为人刚暴、擅长权谋的
傅昭仪派掌管赞一宾受事的者收买官家婢女,收取价钱极其低贱。随后又从毋将隆府中收买婢女八人。毋将隆认为傅太后依仗权势,以低贱的价格收买婢女是不对的,于是上书皇帝请求更改,实行公平买卖。
刘欣为了维护傅太后的尊贵,颁诏
丞相御史大夫等人,对毋将隆妄加指责:“互相交往谦让的礼仪兴起,则使古时虞、芮两国曾有的争讼,在
周文王的判断下得以平息。毋将隆位列
九卿,不仅没有协助朝廷解决顾及不到的事情,反而奏请与永信宫的傅太后争论买婢女价钱的贵贱,奏章中的言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言语行动不符合和睦相处的常理,争论苛求的名声自此开始,这样便无标准规范百官,从而伤化失俗。”但哀帝又考虑到毋将隆以前曾有征召定陶王为帝嗣以安邦定国的言论,不便追究,只好将他降职为
沛郡都尉,做辅佐郡守并掌管全郡军务之事,后又升任
南郡太守。
王莽年轻时,仰慕毋将隆的名气,意欲与其交往,毋将隆深知王莽为人,不怎么愿意依附,王莽为此非常忌恨。
刘欣驾崩无子继承帝位,遂迎立中山王
刘衍即位,是为
刘衎。平帝年幼,太后称制,
大司马王莽独揽朝政,认为报复毋将隆的时机已到,便暗中指使大司徒(即
丞相孔光)弹劾毋将隆。孔光与毋将隆在成帝时为立太子事政见不同,二人之间有怨隙。此时孔光为讨好王莽,便向平帝奏毋将隆以前为
冀州区牧时,对中山
冯太后不恭,制造狱冤,陷害无辜,不适宜在朝中为官。平帝认为冯太后是自己的祖母,当年毋将隆的作为便是侵犯了皇权,是不能再在朝做官的。于是平帝准奏,罢免了毋将隆的职务,将他流放到
合浦县。
为怀念毋将隆,
峄县县令
张玉树于清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在周营村为其立一石碑,上书: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汉执金吾,毋将隆故里。
有关故事
密奏得宠
刘骜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已经即位25年的汉成帝由于长期操劳,加上沉湎酒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得不开始考虑皇位继承问题。可他本人无后,能够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他的二弟中山王和他三弟的儿子定陶王。
谏大夫毋将隆也在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比较着两位可能人选的优劣,另一方面,也认真地比较着两位人选背后的力量。毋将隆身为谏大夫,他知道自己的职责,也深知面前的变故对于国家的深远影响。他看到身为定陶王亲祖母的
傅昭仪忙乱的影踪,也想象得到傅太后和皇后
赵飞燕、皇后的妹妹
昭仪以及皇舅、
大司马王根这样一群皇族为立定陶王可能的结盟。果然,他不久就听到消息,说傅太后安排赵皇后等人轮番劝说
晋成帝,要立定陶王。
又有消息传出来:成帝为了选太子,专门召了中山王和定陶王上朝来见面,主要是想亲自考考他们的实力。在这次面试中,定陶王显示出深厚的学识,尤其是面对成帝突发的问题,他应对自如。而年长他几岁的中山王的表现却没有这么好,让他背书他背不出来不说,皇上他一个问题,他只是冒汗,连话也说不出来。成帝显然也有意要立定陶王了。
毋将隆渐渐胸有成竹,他开始起草代表自己观点的奏章。成帝深知选嗣事大,虽然有
傅昭仪等人不断在身边替定陶王说话,并且自己也考验过他们两个人了,但他还是亲自召集
丞相翟方进、
御史大夫孔光、
右将军廉褒、后将军
朱博等到宫中商议选嗣问题。
不甘寂寞的毋将隆关注着,等待着。他的奏章也已经写好。也许真的是因为中山王太过无能,也许是因为有傅太后为定陶王做了太多的运作,所以,当皇上坐在大殿之上要听听意见的时候,那些议事的大臣们,大多都拥戴定陶王,只有御史大夫孔光坚持要立中山王。
身为谏大夫的毋将隆,适时地向皇上密上奏书,建议立定陶王为太子。孔光的声音越来越弱。成帝终于选定了定陶王。
绥和元年,成帝颁诏立定陶王为太子。第二年,成帝驾崩,已经成为太子的定陶王
刘欣继承了
伯父的皇位,为哀帝。新帝即位,论功行赏。毋将隆的职位也得到升迁,先是担任要职
京兆尹,后又升任执掌京师防务的执金吾。
上疏直谏
哀帝是
西汉不多的不好女色的皇帝之一。但是,他却有一个男宠,名叫
董贤。
董贤在
刘骜末年任太子
舍人,哀帝继位后,他升为
郎官。因为董贤长得漂亮,并且十分善解人意,使每天处在统治危机中的哀帝从他身上寻求到了一些安慰,及至出则与哀帝同,入则陪侍在哀帝左右,还常常和哀帝同寝。一次,董贤和哀帝同床,哀帝想起床,但衣襟却被董贤压住了,为了不把董贤弄醒,就用刀把自己的衣袖割断了,可见哀帝对董贤的宠幸。
毋将隆对哀帝这样宠爱董贤很不以为然。但是他也知道,多年来外戚王氏专权,百姓民不聊生,皇上也许只有通过宠爱
董贤来排解自己对前途的恐惧。
毋将隆替皇上想的很多,所以当有人把皇上召大匠为董贤修别墅,并在义陵之旁为董贤预起坟墓的事告诉他以后,毋将隆只是摇头,并没有向皇上说什么。
只是事态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哀帝为了示宠,竟然再赐金缕玉衣以及武库中的兵器给董贤。毋将隆再也忍不住了,便向
李柷呈奏《谏私给武库兵疏》。
得到皇上的允许后,毋将隆站在大殿之上,慷慨陈词,说:“武库中的兵器,是用国家的钱财制作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而使用的。武器不是车辇,不能随意赏赐。”他的这些话,哀帝听着不顺耳,但还是面带微笑继续听他说,“我很理解皇上为了赏罚分明,对一些有功的臣子们给予奖赐。但是,奖赐的东西要分明。不能拿事关国家安全的武库兵器来代替一般性的物资。同时,奖赐还要注意区分公私。”他的话好像越来越离谱了,哀帝的脸色开始不好看起来。毋将隆却说得刚刚兴起,他也不管不顾了,继续说:“
董贤实为弄权之臣。皇上对他已经非常好了,大可不必再如此重赏。臣请求皇上收回送给董贤的武库兵器!”
刘欣听了,自然十分不高兴。只是哀帝也知道毋将隆并不是有意要冒犯自己,所以只挥挥手,让他下去了,也没有治他的罪。
权场失宠
一些日子以来,毋将隆的心中窝着一股火,但是没敢让它窜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股火是冲着当朝
傅昭仪的,而傅太后为人刚暴、擅长权谋,又与皇上极宠的赵皇后勾结一起,势力极大,毋将隆知道自己斗不过她们。
让毋将隆敢怒不敢言的是傅太后安排朝中的人到外面收买婢女的事。如果傅太后只收买民间的婢女也就罢了,但是傅太后专门收买官家的婢女,而且还跑到他毋将隆的家里,收买他的婢女。毋将隆终于忍不住了。他向皇上上书,请皇上更改傅太后的行为。
哀帝最为头疼的就是傅太后,毋将隆上书要他治傅太后,立刻不高兴起来。哀帝忍着火问毋将隆应该怎么办理这件事,毋将隆十分认真地说:“要么请
傅昭仪把那些婢女退回原来的人家,要么就把价格加上去。既然是购买,就要价格公平。”到了这时候,毋将隆仍然没有忘记替自己说几句公道话:“皇上,这事牵到为臣,但是,我今天绝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上书给陛下的。一个国家,一个皇族,要不失民心,就得有公道。我是为了公道才上书的。”
刘欣也不是不知道他是为了公平。可是,这次的公平却是为了官家的几个婢女。哀帝平时就经常和傅太后不和,那都是为了国家大事。今天,他真的不想因为几个婢女而和
傅昭仪闹矛盾。何况,哀帝认为毋将隆不识大体,做事有失做臣子的风范。于是哀帝颁下诏书,说毋将隆“虽位列
九卿,不仅没有协助朝廷解决大事情,反而与永信宫傅太后争论买婢女的价格。言语和行为都不遵循常理,如果争论苛求的行为自此开始,便会从此再没有标准来规范百官,从而失却风化。念他从前多次有过对国家有益的书谏言论,这次就不再深究他的过错了,让他到
沛郡做
都尉去吧!”其实,哀帝还是念着他当初密奏帮自己当上了太子的那段经历的。
终遭报复
因为婢女风波而遭降职的毋将隆在沛郡都尉任上并没有多久,哀帝就很快又把他升迁至南郡太守。可是好景不长,哀帝不久就驾崩了。
刘欣驾崩,无子继位。而此前他也并没有指定继承人。他71岁的祖母太皇太后
王政君当机立断,在哀帝驾崩的当天,便把皇权的象征——玺收在自己手中。
太皇太后又借为
司马丕办丧事的机会,让自己的侄子
王莽进了宫,并架空了时任
大司马的
董贤。紧接着,王莽唆使人弹劾董贤,说他任大司马以来天灾人祸不断,请罢免他。董贤极度恐惧,遂自杀而亡。
就是这个王莽,曾经十分看重毋将隆的人品和才智,多次要和毋将隆交友,都被毋将隆拒绝了。毋将隆看不起王莽不学无术,同时也不喜欢他依仗
姑母王太后的权势专横跋扈,因此得罪了王莽。
此时哀帝驾崩,年仅9岁的平帝即位。王太后专权,当上大司马的王莽大权独揽。? 毋将隆眼看着朝廷发生的巨大变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他整日深居简出,不与人打交道,以免惹祸上身。可是他想不到,其实在多年以前,就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大权独揽的
王莽列出了排除异己的名单交给大司徒
孔光,孔光的目光最早圈定的也是毋将隆。孔光依王莽的意思,起草了一份弹劾毋将隆的奏折,向平帝奏毋将隆曾经对皇族多次不敬,其中包括对平帝的祖母的不敬。?
平帝以毋将隆侵犯皇权,不适合在朝做官为由,罢了毋将隆的官职,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广东合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