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清史
2006年戴逸所著的书籍
《简明清史》是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逸。本书主要讲述了清朝的建立过程以及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
戴逸,1926年生,原名戴秉衡,江苏常熟人。1944年常熟中学毕业,1946年上海交通大学肄业,转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1948年前往解放区,入正定华北大学一部学习,后留校在政治研究室工作。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后,任中国革命史实习教员,1953年任中国历史教研室讲师,1956年任副教授,196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兼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成立清史研究所,任副所长、教授,1980年任所长,后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组召集人,博士生导师。1988年任中国史学会会长,1996年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国家清史修工程启动,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撰写或主编书籍30余种,主要有:《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等。
内容简介
《简明清史》的范围从满族的先世和满族的兴起开始,叙述到一八四○鸦片战争为止。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原地区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本不同于清代的前期和中期。在基本内容上,《简明清史1》结束之后,可以和这些近代史著作相衔接。
目录
第一章
满族的兴起与后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形势和早期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二、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和明末农民大起义
第二节 满族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内的历史发展
一、满族的先世——肃慎、挹娄、勿吉、渤海国、女真
二、明王朝对女真的管辖及女真各部的发展
第三节 满族的兴起和后金政权的建立
一、建州三卫的设置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四部的形成及其发展
二、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及后金的建立
三、萨尔浒之战后金进入辽沈地区
第四节 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一、满族社会的奴隶制时代
二、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
第五节 后金的政治改革和对明战争
一、政治改革和后金政权的封建化
二、皇太极即位与对明议和的策略
三、两次对朝鲜用兵
四、统一蒙古和黑龙江省流域
五、皇太极对明朝的战争
第二章
清军入关镇压农民起义与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第一节 清军入关与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一、满汉贵族官僚地主相勾结和清军入关
二、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三、在大顺军推动下北方各省农民的抗清斗争
四、清军进攻南京和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
五、清军南下和南明几个政权的覆灭
六、江南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七、张献忠大西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 大顺农民军余部的联明抗清斗争
一、大顺农民军余部联明抗清策略的实现
二、联明抗清阵线形成后的全国抗清高潮
三、全国抗清斗争的深入发展
四、联明抗清阵线的弱点及其失败
第三节 大西农民军余部的联明抗清斗争
一、大西农民军余部坚持抗清斗争
二、大西农民军的失败
三、抗清斗争的余波一东十三家军
第四节 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
一、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
第三章
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及早期的统治政策
第一节 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满汉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
一、维护满族贵族特权的措施
二、对汉族地主阶级的笼络与控制
第二节 清代经济政策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一、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二、圈地、投充和逃人法
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与皇权的加强
第四章
十七世纪后半期的唯物主义进步思潮
第一节 十七世纪后半期的进步思潮是时代的产物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
二、明清之际的学派和思想家
第二节 十七世纪后半期进步思潮的内容
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二、民族思想
三、经世致用的思想
四、均田说与“工商皆本”
五、反对宋明理学
六、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七、人性论和理欲说
八、清代进步思想家的局限性
第五章
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及其政权机构
第一节 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一、康熙亲政与拜集团的被清除
二、平定“三藩”之乱
三、统一台湾
第二节 清朝封建皇权的加强及其政权组织
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皇权的加强
二、清朝的政权组织
三、清朝的官吏任免制度与科举制度
第三节 清朝的军队和法律
一、军队
二、法律
第六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租赋制度
第一节 清王朝的农业政策和水利建设
一、康熙的农业政策
二、治河
第二节 赋役制度的改革
一、清代赋役制度的混乱和赋役负担的繁重
二、清初赋役制度的整顿与改革
三、“摊丁入地”及其实施概况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一、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
二、农业生产力的缓慢发展
三、农产品的商品化
第四节 封建的土地占有和地租剥削
一、封建的土地占有形式
二、以租佃关系为主的封建剥削形式
三、清代的实物地租
四、高利贷资本渗入农村
第七章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一节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一官府压力与行会束缚
第二节 城市和商业
一、大城市的繁荣
第八章
清代的阶级结构和十八世纪前期的阶级斗争
第一节 阶级和等级
第二节 宗族制度
一、族长、族规、聂氏宗祠、义田
二、宗族制度和封建政权的结合
第三节 康熙中叶至乾隆中叶的阶级斗争
二、抗租斗争
三、城市手工业工人的斗争
四、抗清起义
第四节 民间宗教和秘密组织__
一、白莲教的传播
二、洪门的创立
第五节 康雍时期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
一、皇太子的两次被废
二、雍正的继位
第九章
俄罗斯帝国早期对中原地区的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第一节 沙俄武装入侵我国东北地区
一、波雅科夫、哈巴罗夫入侵我国东北
二、斯捷潘诺夫侵略军的覆灭
三、尼果赖出使中国和俄罗斯的进一步侵略扩张
第二节 雅克萨战争和《中俄尼布楚条约》
一、第一次雅克萨战争
二、第二次雅克萨战争
三、中俄派出谈判使团及各自的谈判方针
四、中俄谈判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第三节 《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和外国利用宗教侵略中国
一、《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
二、俄国东正教会的侵华活动
第四节 天主教会的侵略活动和清政府禁止传教
一、耶稣会传教士的活动和清代历法之争
二、清政府禁止传教活动
第十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一节 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割据势力统一漠北地区
一、十七世纪后期我国西部、北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
二、沙俄对我国西部、北部地区的侵略与噶尔丹发动反清战争
三、乌兰布通之战与多伦会盟
四、昭莫多之战与噶尔丹败亡
第二节 清政府再平准噶尔汗国及其对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地区的管辖
一、策妄阿拉布坦进攻西藏与清政府护送仓央嘉措入藏
二、沙俄对准噶尔地区的侵略与准噶尔军民的抗俄斗争
三、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与清政府对青海地区的管辖
四、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与光显寺之战
第三节 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
一、准噶尔的内部分裂与清政府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
二、清平大小和卓之战与清政府统一天山南路
三、土尔扈特蒙古反抗俄罗斯帝国压迫与重返祖国的斗争
第四节 清政府加强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统治及其对西藏政治与宗教制度的改革
一、“改土归流”
二、平定大小金川
三、驻藏大臣的设立与西藏自治区行政体制的改革
四、清军击退廓尔喀入侵与《钦定西藏章 程》的订立
第五节 清政府的民族统治政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一、清政府的民族统治政策
二、边疆地区的开发
第十一章
清朝的文化政策和汉学的发展
第一节 清朝的文化统治政策
一、提倡理学,编纂书籍
二、文字狱
第二节 汉学的盛行
一、向汉学演变
二、汉学的形成——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
三、皖派学者戴震的学术成就
四、汉学的延续
第十二章
清代前期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第一节 清代的文学艺术
一、诗
二、词
三、散文
四、小说
五、戏曲
六、绘画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
一、天文历法
二、数学
三、地图测绘学
四、农业生产技术
五、武器制造和日用技术
六、建筑
七、医药学
第十三章
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第一节 土地兼并人口增长自然灾害
一、土地兼并的加剧
二、人口增长,耕地不足
三、自然灾害流行,人民生活痛苦
第二节 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一、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
二、吏治败坏,贪污公行
三、军队腐化,军纪废弛
第十四章
以白莲教为主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第一节 十八世纪下半期各族人民的起义
一、乌什和昌吉维、汉人民的抗清起义
三、甘肃撒拉族、回族人民起义
四、台湾林爽文起义
第二节 川、楚、陕白莲教起义
一、湖北的白莲教起义
二、四川白莲教响应起义和襄阳起义军的失败
三、四川起义军的防御和进击
四、起义军后期的艰苦奋战与失败
第三节 十九世纪前期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蔡牵领导的海上渔民的抗清斗争
二、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和陕西三才峡木工的抗清斗争
三、赵金龙领导的湖南、广东瑶民起义
第十五章
十九世纪前期的社会思潮
第一节 乾嘉汉学的衰落与今文经学的兴起
一、汉学的衰落与汉宋之争
二、今文经学的兴起
三、知识界思想风气的变化
第二节 杰出思想家龚自珍魏源
一、龚自珍
二、魏源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原地区的侵略
第一节 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贸易关系
一、对外贸易的情况
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三、关税和商欠
四、马戛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前来中国
五、十九世纪初中英矛盾的尖锐化
第二节 罪恶的罂粟贸易
一、鸦片贸易和鸦片走私
二、鸦片贸易的危害
参考资料
简明清史(全二册).豆瓣读书.2024-01-27
简明清史 第二册.豆瓣读书.2024-01-27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