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龙
中国农民画原始画派创始人
王景龙,另名陈王京龙、王井龙、王景龙、王京龙,号老怪。1933年生,鄠邑区人。著名农民艺术家,中国农民画原始画派创始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市、县农民画协会常任理事,兼任陕西省农民画学院美术教员。1979年开始农民画创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届户县人大代表。1993年被特邀到美国访问,在美国格林大学讲学,作品在斯坦福大学、格林大学、墨西根展览馆进行了巡回展览,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一时的“王景龙现象”,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的巴勃罗·毕加索”、“东方的马蒂斯”和“画坛怪杰”。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了表彰其对民间艺术的特殊贡献,特授予他美术“开拓”奖。作品《看戏》、《磨豆腐》、《元宵节》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个人简历
王景龙,男,另名 王井龙、王京龙、陈王景龙、陈王京龙,号老怪。 1933年生于鄠邑区陈坪村,为西汉名相 陈平之后,长于户县直峪口王家,故双姓。著名农民艺术家,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的毕加索”、“东方的马蒂斯”和“画坛怪杰”。1979年开始农民画创作,创立了 中国农民画原始画派。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届户县人大代表。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市、县农民画协会常任理事,兼任陕西省农民画学院美术教员。
代表作品
《看戏》《西安事变》《马到成功》《双喜》《牲口市场》《黑河工程》《跑竹马》《丰收鼓》《闹元宵》《正月十五》《吉庆有余》《犁地》《牛斗虎》《看护果园》《浴》《钟馗》《割麦》《打秋千》《磨豆腐》等,上述作品曾获省级以上荣誉。
创作经历
幼时因家贫,被舅父收养,解放前有较长时间的长工生活。解放后,从事果园务农。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户县农民画,从此也改变了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的一生。王景龙参加了户县农民画培训班后,实际身份是“旁听生”的他很快就崭露头角,他画的画与众不同,不受任何的藩篱的束缚,构图奇特,造型稚拙而粗犷有力,色彩强烈而喧闹,人物的眼睛都是特大而有神。他相继创作出了《看戏》《正月十五》《浴》等作品,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从此王景龙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拾。他的作品在展览期间,由于其独特的画风,引起了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的浓厚兴趣,称他是鄠邑区农民画坛的一位“怪杰”。一些外宾看了他的画后,其中的加拿大的人种学家被震惊,连声说道“王景龙,中国的马狄斯”。国际国内有关报刊和杂志,在不同时期,报道了他的画风事迹。其原始画派“天马行空、质朴夸张”的绘画风格被著名农民画家、儿媳 闫玲玲(严玲玲)继承并加以创新。
艺术成就
1984年3月,由加拿大艺术家陈凯瑞先生和加拿大喇品纳学院院长富励泽博士联合在 喇品纳学院艺术中心举办了“中国户县农民画家王景龙画展”,共展画 60 幅,展览中还介绍了王景龙的家庭生活、生产劳动和个人情况等。这次在加拿大首办个人画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个人展的农民画家,加拿大为之轰动。而后又在美国及其他地两度举办画展,蜚声中外。同年,《看戏》获省开拓奖。1985年至1990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等地办个画展10余次。
1985年,全国农民画会议在鄠邑区召开,领导和专家商度评价他的画说:王老怪的画就是与众不同,真是“无雾不起云,元云不出仙”。同年,先后被户县白庙乡青阳小学、白庙五星中学聘为少先队大队辅导。
1988年,《元宵节》获中国农民画大赛金杯奖,后被作为《中国户县农民画》画册封面。
1989年3 月,由陕西省文化厅、省美协、西安市文化局、陕西省美术家画廊举办“户县农民画王景龙画展览”,共展出作品 120 幅。省市美术界专家 110 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并举行了座谈,省市报纸、电视台都分别作了报道。
1991年10月,被户县美术职业学校聘为兼职美术教师。
1993年,王景龙被特邀到美国展出访问,在美国格林大学讲学,作品在斯坦福大学、格林大学、墨西根展览馆进行了巡回展览,又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轰动,专家们一致赞誉陈王景龙为“艺术大师”和“画坛怪杰”。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了表彰王景龙对民间艺术的特殊贡献,特地授予他美术“开拓”奖。
1995年,被录入《中国当代名人录》。
1996年,被评为省级民间美术家。又被山东省菏泽曹州牡丹乡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
1997年,《驴拉鼓》、《黑河工程》等作品被北京艺术馆收藏。
1998年,《元宵节》获中国农民画大赛金杯。
1999年,载入《当代群英》一书中。
近几年屡获省、市级奖励10余次,曾以艺术家身份参加中国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武汉、江苏省、北京等10余家出版单位将他的作品和事迹载入画册和书籍里。《看戏》、《磨豆腐》、《元宵节》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外不少杂志封面及插页多次收集画作20余幅。400多幅作品被国外有关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名人收藏。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历
代表作品
创作经历
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