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芽狗脊
水龙骨目乌毛蕨科狗脊属植物
顶芽狗脊(学名:Woodwardia unigemmata (Makino) Nakai),又称单芽狗脊或生芽狗脊蕨,是乌毛蕨科狗脊属下的一个种,属于大型草本植物。顶芽狗脊被用作观赏植物,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获得了园艺奖。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横卧,粗达3厘米,黑褐色,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达2.7厘米,先端纤维状,全缘,褐色,薄膜质。叶近生;柄长30-100厘米,中部粗5-8毫米,基部褐色并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为棕禾杆色,略被少数较小的鳞片,鳞片脱落后留下弯线形的鳞痕,有时并有小刺状突起,表面颇感粗糙;叶片长卵形或椭圆形,长40-80(-100)厘米,下部宽20-40(-8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二回深羽裂;羽片7-13(-18)对,互生或下部的近对生,略斜向上或弯拱斜向上,有时斜展,疏离或接近,近无柄或有短柄,阔披针形,有时为椭圆披针形,长15-30(-40)厘米,中部宽5-7(-1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截形,上侧常覆盖叶轴,羽状深裂达羽轴两侧的宽翅;裂片14-18(-22)对,互生,斜展,彼此接近,下部几对略缩短,不变形,中部的长1-5(-9)厘米,基部宽8-12(-14)毫米,披针形,有时呈镰刀状,先端渐尖,有时为尾状渐尖,边缘具细密的尖锯齿,干后内卷,在大型植株的下部羽片的下部裂片边缘有时浅裂成波状,亦具尖锯齿。叶脉明显,羽轴两面及主脉上面隆起,与叶轴同为棕禾秆色,在羽轴及主脉两侧各有1行狭长网眼,狭长网眼外尚有1-2行不整齐的多角形网眼,其外的小脉分离,小脉单一或二叉,先端有纺形水囊,直达叶边。叶革质,干后褐色或褐棕色,无毛,叶轴及羽轴下面疏被棕色纤维状小鳞片,尤以羽片着生处较密,叶轴近先端具1枚被棕色鳞片的腋生大芽孢。孢子囊群粗短线形,挺直或略弯,着生于主脉两侧的狭长网眼上,彼此接近或略疏离,下陷于叶肉;囊群盖同形,厚膜质,棕色或棕褐色,成熟时开向主脉。顶芽狗脊又称单芽狗脊。
生长环境
顶芽狗脊生长在海拔450-3000米的疏林下或路边灌丛中,喜钙质土。
分布范围
顶芽狗脊广布于中国秦岭以南地区,陕西省略阳县)、甘肃省文县)、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油樟错那市)、云南省贵州省、湖北、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宁化县)、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台湾。日本本州岛、九州)、菲律宾越南北部、缅甸锡金王国不丹尼泊尔及印度北部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
顶芽狗脊野外自然生长的幼叶从萌芽开始,经大约65天的生长后,长度达约60-130厘米时,即在复叶小叶的基部长出芽胞。芽孢通常着生于羽状复叶近顶端羽片背面羽轴基部与叶轴交接处,也有着生于1回小羽片背面小羽轴基部与羽轴交接处。芽胞在母体上不断长大,其外面密被一层红棕色鳞片。一片叶上一般只有一个芽胞,但有时可有三个芽胞。当芽胞生长至直径约15毫米左右时,蕨叶顶部下垂接触到土壤,芽胞长出须状的不定根并萌发出叶芽。芽胞与母体接触的部位逐渐变黑,最终断裂,芽胞脱离母体后长成独立的植株。在芽胞发育的同时,顶芽狗脊的孢子囊群能正常发育,两者可同时存在。但同一生长环境中具有芽孢的顶芽狗脊孢子囊数目明显比没有芽孢或者从小摘除芽孢的植株少,特别是在复叶基部的叶片上,基本上没有孢子囊。另外,孢子囊的数目与植株生长地的土壤条件有关,营养越好地方的植株产生的孢子囊越多。野外观察还发现,部分贫瘠土地上的顶芽狗脊只长出芽胞,没有产生孢子囊。在5月长出的芽胞,7月左右成熟。成熟的芽胞接触土壤后萌生出幼苗,至当年9月时植株发育成熟。第二代植株的复叶又开始分化出芽胞,芽胞发育至12月成熟,落地长苗。幼苗到第二年5月份再次成熟,又长出芽胞。秋冬季和初春时节气温低,幼苗和芽孢的生长发育较夏天要慢。因此,顶芽狗脊的芽胞一年内可以繁殖两代,而孢子繁殖只能完成一代,这样,芽胞将有利于增大顶芽狗脊的繁殖率。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