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甘埔村
广东东莞凤岗镇下辖村
油甘埔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下辖村,位于东莞市凤岗镇东南部,东与凤岗镇官井头村毗邻,东南与龙岗区交界,南与凤岗镇雁田村相邻,西南与凤岗镇塘沥村相接,北与凤岗镇凤德岭村接壤,面积7.2平方公里。距东莞市区60公里,到深圳市中心21公里,深圳市龙岗街道平湖街道的“龙平公路”和东莞市至深圳市的“东深公路”“东深二线”穿村而过。截至2005年底,全村户籍人口计547户,1951人;外来暂住人口4万多人。
清代初期,油甘埔隶属东莞县归城乡第六都;1959年,余甘子埔改为生产大队,下辖4个生产队;1961年,油甘埔自然村成为一个大队,称油甘埔生产大队;1964年初,油甘埔和虾公潭两个大队合并成一个大队,统称为油甘埔大队;1984年3月,油甘埔大队改为油甘埔乡政府;1987年10月,油甘埔乡改为油甘埔管理区,下辖油甘埔、虾公潭、南岸、沙岭4个村;1999年10月,油甘埔管理区改为油甘埔村委会,下辖油甘埔、虾公、南岸、沙岭4个村民小组。
2001年,油甘埔村被市政府评为“文明村标兵”;2004年,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东莞市文化达标村”荣誉称号;2023年,油甘埔村被评为“东莞市特色精品村”。
历史沿革
清朝初期,东莞县实行“邑制”。下属县城内称“坊”,附城称“厢”,农村则以“乡”统“都”。油甘埔隶属东莞县归城乡第六都。清朝中后期,东莞县下属分“都村制”,县以下有五属辖区域,凤岗镇原属第七都,后改属东莞戎厅,共辖51个小村。历史上凤岗也有36约之称,每约相等于1个村。塘沥8个村,常称8约,即塘沥、楼厦、上村、狮石厦、虾公潭、油甘埔、芦竹田、凤德岭8个村。
民国期间,凤岗原划分为塘沥、雁联两个乡,后又增设凤岗乡。南岸村属雁联乡。余甘子埔、虾公潭属塘沥乡。民国34年(1945),塘沥乡与凤岗乡合并为凤岗乡,辖29保共50多个自然村(每个大自然村为一保),虾公潭村属第二十六保,油甘埔属第二十七保。而南岸村属雁联乡,为第八保。
抗日战争后期,凤岗镇划归东莞路东第三区,分为凤岗乡和塘沥乡。民国38年(1949)初,东莞县民主政府把凤岗改为新三区,把凤岗和塘沥两个乡合并改为塘凤乡。1949年10月,属塘凤乡下辖36“约”(个)村庄;雁田乡,下辖雁田等5个自然村。1950年,塘风乡又与雁田乡合并为塘雁乡人民政府(简称塘雁小区)。1951年2月,土地改革期间,凤岗境内又划分:雁田、塘埔、岭山、五堂、竹排5个小乡。余甘子埔属塘埔小乡。南岸村属雁田小乡。1953年5月,全县划为15个区,油甘埔、虾公潭、南岸属第八区塘埔乡。1954年7月,全县划为214个乡,10个乡级镇,3个区镇,油甘埔、虾公潭、南岸属雁田乡。1955年春,南岸村从雁田划归油甘埔大社管辖。1957年10月26日,全县设37个大乡。油甘埔、虾公潭、南岸凤岗大乡中的塘埔小乡。1958年9月,大乡合并为公社,全县共设为13个公社,清溪、凤岗镇、塘合并成立塘厦人民公社。油甘埔、虾公潭、南岸属塘厦公社。按军事编制,公社下设营、连、排单位。凤岗为第三营,营部下辖11个连,油甘埔为第三连。1959年,余甘子埔改为生产大队,下辖4个生产队。1958年,油甘埔村分4个排,虾公潭4个排,南岸1个排,合计9个排。
1961年,凤岗从塘厦公社划分出来,单独成立凤岗人民公社。油甘埔自然村成为一个大队,称油甘埔生产大队;南岸村与虾公潭合并一个大队,称虾公潭生产大队。1964年初,油甘埔和虾公潭两个大队合并成一个大队,统称为油甘埔大队。下辖14个生产小队,其中油甘埔自然村8个生产小队,虾公潭自然村4个生产小队,南岸自然村2个生产小队。1965年,油甘埔二小队搬到沙岭新村,称沙岭生产队。
1979年11月,油甘埔大队利用仕璘学校空置的楼房,引进了第一家港商开办的“三来一补”企业——新新毛织厂,1980年正式投产,年底为集体增加收入约10万元,油甘埔大队掘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1983年9月,撒社改区,公社改为区公所。1984年3月,油甘埔大队改为油甘埔乡政府。1985年以后,油甘埔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采用集体建厂房出租,和有偿租赁土地给外商建厂。到1990年,油甘埔管理区“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到90家,工缴费收入达到208万美元。1987年10月,凤岗镇撤区改镇后,油甘埔乡改为油甘埔管理区,下辖油甘埔、虾公潭、南岸、沙岭4个村。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油甘埔以“三来一补”企业为突破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村工业化”。是年,油甘埔“三来一补”企业超过100家,年工缴费收入达到515万美元。
1993年冬,余甘子埔管理区对各自然村的土地实行集中有偿统筹规划,统一开发。1999年10月,油甘埔管理区改为油目埔村委会,下辖油甘埔、虾公、南岸、沙岭4个村民小组。1999年12月13日,油甘埔村召开村民大会通过《油甘埔经济联合社土地股份制合作章程》。这种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土地开发制度和经济制度,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发展模式。
2004年6月15日,油甘埔村委会在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基础上,成立“油甘埔股份经济联合社”,4个村民小组分别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选举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了《油甘埔股份经济联合社的章程》。这个章程改革了原来“按人头,定基数”的福利分配方式,实行“盈利共享,风险共担,先提后用,按股分红”的分配形式,农民变股民,确保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不会失去利益。
2006年1月11日,村投资1.02亿元的村民公寓楼举行奠基仪式。2009年4月,村民公寓楼交付使用。2012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联同省、市关工委领导到油甘埔小学考察。2012年6月10日,油甘埔文体中心暨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启用。
行政区划
油甘埔村下辖油甘埔、虾公、南岸、沙岭4个村民小组。
油甘埔村民小组
油甘埔村位于村的西北面。清朝顺治张姓村民从五华县迁此,当时荒埔一片,长满油柑子树,故得名油甘埔。后阮、江两姓迁人。民国38年(1949)6月,属凤岗乡第27保,共175户,817人,其中男349人,女468人。1951年有194户,978人;;1981年全村人口780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11032人,其中户籍人口1048人,外来人口9984人。2005年户籍人口304户1075人。
油甘埔村历史上均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花生、甘蔗、水果。1952年全村有土地848亩,亩产381.8斤,总产562815.1斤。1975年村民劳动日值不到1元钱,改革开放后,随着工厂企业的兴起,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建起了厂房和宿舍。2004年7月,成立油甘埔股份经济合作社,张永平任董事长,张仲良任监事会主任。1997年10月,村小组建有商住兼办公楼一幢。2005年8月,又搬人村小组在位于同富路南,育星小学背后建有一幢新办公楼办公。余甘子埔有楼7座,为油甘埔一大人文景观。2005年全村纯收入837万元,村股份联合社人均分配5100元,村合作社人均分配4450元,人均分配共计9550元。
虾公潭村民小组
虾公潭村位于村的东南。清代江姓村民从广东五华长乐迁人。村周围有河环绕,相传村后有石似鹅,常下潭游弋,河虾跳跃而得村名。后黄、李两姓迁人,江姓转迁到油甘埔村。民国38年(1949)6月,属凤岗乡第26保,共78户,404人,其中男209人,女195人;1952年有89户,474人。1981年全村人口32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村常住人口12230人,其中户籍人口325人,外来人口11905人。2005年户籍人口有109户,386人。
虾公潭传统农业以种粮为主,1952年全村有土地695.7亩,亩产392.3斤,总产273076.5斤。1975年村人均劳动日值只有0.63元。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原有耕地被大量征用,村民“洗脚上田”进工厂做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农为主的状况。1997年后,村小组建有办公楼一幢。2004年7月,村小组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李国辉任董事长,李远清任监事会主任。2005年全村纯收入403万元,村经联社人均分配5100元,村合作社人均分配4900元,人均分配共计1万元。虾公潭有碉楼13座。
南岸村民小组
南岸村位于村的东南面。相传宋末元初刘姓从南雄珠玑巷迁雁田长表,再迁至此,立村河南岸,故得名。民国38年(1949)属雁联乡第8保,共85户289人,其中男134人,女155人。1952年有65户,241人;1955年,划人油甘埔村。1981年全村人口22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8749人,其中户籍人口276人,外来人口8473人。2005年有户籍人口73户,266人。
南岸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1952年有土地面积464.4亩,亩产粮食299.3斤,总产139011斤。1975年村民劳动日值只有0.63元。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原有耕地被大量征用,盖了工厂和宿舍,兴修了街道。村民大多“洗脚上田”,成了工厂的工人或成为第三产业的经营者。2004年村小组盖了办公楼。2004年7月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刘传敬任董事长,刘沃坤任监事会主任。2005年,全村纯收人280万元,村经联社人均分配5100元,村合作社人均分配4800元,人均分配共计9900元。
沙岭村民小组
沙岭村(旧称沙岭背),位于村的南面。相传在清朝期间,有邝、伍两姓族人定居。后因族氏之间矛盾,又受外村强势族人骚扰欺侮,加之自然资源较差,周边都是缺水梯田,土地贫瘠。邝、伍两姓族人逐渐外迁到深圳市平湖和布吉街道等地发展,沙岭村变成废地荒村。
1958年,凤岗公社决定修建官井头水库,为解决库区移民居住需要,在沙岭和风岗建设新村。1965年,库区内的珊珠坑村民人住沙岭新村,南陀围的村民人住凤岗新村。沙岭村民仍以种植水稻为主。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大部分土地被征用,盖了厂房,建了街道商铺、公路。村民大都进厂做工、经商,彻底改变了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状况,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沙岭村有人口14938人,其中户籍人口218人,外来人口14661人,成为油甘埔人口最多的自然村。2003年8月,沙岭村民小组兴建小型社区性质的“富民公寓楼”,在2004年春节前村民陆续入住。该楼为5座六层设计,一、二层为商业用途,三至六楼为村民公寓,共40套,每套四房二厅,面积14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
1996年,村小组建办公楼1座,面积200平方米。2005年9月,村小组办公地点搬到“富民公寓”附近办公。2004年7月,村小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赖俊和任董事长,赖德钦任监事会主任。2005年有户籍人口61户,224人。2005年全村纯收入240万元,村经联社人均分配5100元,村合作社人均分配5500元,人均分配共计10600元。
自然地理
地理境域
油甘埔村,位于东莞市凤岗镇东南部。地处东经114°9.22'-114°31.26',北纬22°42.2’-22°441.54’。东与凤岗镇官井头村毗邻,东南与龙岗区交界,南与凤岗镇雁田村,西南与凤岗镇塘沥村,北与凤岗镇风德岭村相邻接壤。村委会下辖油甘埔、虾公潭、南岸、沙岭4个自然村。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油甘埔村,总的地貌呈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南部和北部基本为山地和林地,比较平坦的区域集中在中部地区,易于开发建设,是油甘埔建设用地较集中的地方,而山林绿化为全村建设营造了优美的环境。
山岭
油甘埔村四周环山,东有鹰山、南有老虎山、西为对面山、北是狮岭,中间属平坦地带,呈小盆地之状。这4座小山中,较有名气的是老虎山,海拔132米,因山形酷似卧虎而得此名。村境内最高的山为“鹰嘴山”,海拔187米。其余山岭都在海拔100米左右。
溪河
古时村人把流经油甘埔这节河段叫做“金钩河”。它起源于雁田长表,横穿油甘埔,流经塘沥、竹塘、塘厦镇、桥头汇入东江,从珠江口出海。据陈伯陶东莞县志》记载,从凤岗雁田到桥头这条水系称为九江水,后称石马河。油甘埔村辖区内,还有2条小溪流,一条叫猪仔沥,一条叫横沥,在格沥口汇集,流入金钩河。
1964年,因修建东江至深圳市的引水工程,河水倒流。原为东江河支流金钩河水系改称为东深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市供水。改革开放后,工厂污水排放严重,为了防止水质污染,东深供水系统改为管道供水,原东深河道变成排污水道。2005年,镇政府开始在河道两旁建排污渠,截拦污水到竹塘污水处理厂。
气候特征
油甘埔村,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夏热秋凉,夏秋两季多雨,有台风,冬春两季较寒冷。年平均温度约为22℃,农历六月,天气较热,最高35℃左右,平均温度28℃左右;农历十二月天气较冷,最低温度0℃左右,有时出现霜冻现象,平均温度12℃左右。全年日照市量约为2005小时,日照最长是“大暑”,约为14时44分;最短日照是“小雪”,约为11时01分。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民国35年(1946),油甘埔村有水田面积360.61亩,虾公潭村有水田面积95.48亩,南岸村有水田面积127.44亩。据1950年土地调查,自然村土地改革前的农田有:油甘埔村1498亩、虾公潭村828亩、南岸村708亩,合计3044亩(当时沙岭村未划入)。土地改革后期,乡政府作了调整,划出410亩水田给邻边缺少耕地的村庄。这时,油甘埔有水田面积1474亩、虾公潭696亩、南岸村464亩,合计2634亩。油甘埔村水田土壤,以泥质田和泥沙田为主;旱地多为红壤,而山岭则为沙质岩和红壤。到2005年底,油甘埔村还存耕地864亩,山林4157亩。
矿产资源
余甘子埔辖区内,除有可开采的碳酸钙花岗石外,未发现有其他矿藏资源。
植物资源
树木类:乡土树木有100多种,主要品种有苦、木兰桑、黄葛树榕树黄牛木木棉红花荷、大叶芙蓉、台湾相思凤凰木紫荆木麻黄、水扬梅、山乌桕、大叶桉、柠檬桉马尾松大看麦娘湿地松、杉、木荷鸭脚树等。
竹类共有20多种,主要有青竹黄竹、勒竹、吊丝球竹等。
水果类共有40多种,主要有荔枝、龙眼、蕉、橙、柑、桔、沙梨阳桃黄皮、柿、芒果、柚、桃、李、梅、葡萄、菠萝、番石榴木瓜乌榄橄榄番荔枝等。
中草药类:油甘埔山头面积广,中草药源丰富,但随着开发建设和造林种果,野生中草药资源逐步减少。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0种。主要品种有九里香属一枝黄花了哥王、土半厦、土茯苓、土茵陈、土黄莲、假人参、大飞杨、小飞杨、井栏边草、大艾、马齿苋千斤拔火炭母草路边青、毛冬青、车前猫尾草石黄皮螓蛇胆白花蛇舌草茅根半边莲、半边旗、田基王、地胆草、过岗龙、一点红血见愁密花豆豆豉羌、苦楝子湘蕾金银花金樱子金钱草狗肝菜、独脚思茅、穿心莲益母草积雪草、救必应、蓖麻天胡荽三白草熊胆草、榕树吊根、土红花、驳骨草、大样五爪龙、造药、过路黄、毛叶两面针、白茫叶、香附子、天打锤等。
动物资源
油甘埔村属山区丘陵地带四面环山,改革开放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改革开放后,随着开发建设,造林种果,野生动物逐步少见。2005年主要野生动物分类如下:
哺乳类:水獭亚科、野猪、猫狸、豹狸、山羊、小麂、豺狗、白面狸鳞甲目、獾、蝙蝠、鼠等。
鸟类:雉(通称“环颈雉”)、(俗叫“野鸭”)、鹧鸪黄雀、斑鸠、水潭鹅、田氹鸡、百灵鸟、画眉、白头鹎诺福克岛绣眼鸟相思鸟属啄木鸟科猫头鹰大杜鹃、紫燕、翠鸟科、杜鹃、山雀科喜鹊、麻雀、黑耳鸢、黄雀、鹤、雁、鹌鹑、瓦、白腰文鸟黄胸鹀、燕子、鹁鸪、鸬鹚、白面鸡等。
鱼类:青鱼、草、、鲢、鲤、鲮、鲫鱼、、黄鳝、白鳝、泥鳅胡子鲇科罗非鱼、泰国鲮、泰国塘虱、非洲鲫、乌鳢鳢科)等。此外,还有各种金鱼、日本锦鱼和各种热带观赏鱼。
两栖、爬行纲:青蛙、蟾蜍、鳖、眼镜蛇属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属、禾花蛇、中国水蛇、红头蛇、黄水赢蛇、眼镜王蛇蛇、草芽蛇、铅山壁虎、蚯蚓、蚂蝗等。
昆虫纲差翅亚目凤蝶总科、蜘蛛、唇足纲、蚂蚁、苍蝇、蚊子、蜚蠊目直翅亚目象鼻虫麻皮蝽(象)、疣吻沙蚕、冻毛虫(蛀虫)、松毛虫属等。
人口数量
2005年底,油甘埔村户籍人口计547户,1951人;外来暂住人口4万多人;村籍华侨、华人和香港电台同胞分布在20多个国家与地区,约为1万多人。
经济
农业
油甘埔自立村以来,主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杂粮有番薯木薯、芋头;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花生、豆类、蔬菜等。
建国前,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严重束缚和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改变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土地的所有权从私有制过渡到集体(公有)所有制,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大搞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阳余甘子埔村里还推广使用化肥、农药,调整农作物布局,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改良土壤,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1979年改革开放后,随着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的推进,村原来的耕地和旱地被大面积征用盖工厂建街道,油甘埔村数百年来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锐减,到20世纪末,油甘埔村的种植业养殖业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逐渐消失。
工业
油甘埔村自建村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没有任何厂矿企业,属典型的纯农业经济,只有个别服务性的个体手工业者
1958年,余甘子埔(大队)把有一技之长的人组织起来,兴办了一些作坊式的小企业,经济效益都不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油甘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利用优越地理环境和条件,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投资办厂活动。从1979年村引进了第一家来料加工毛织厂开始,到2005年,在村辖区内已发展建起的各种类型的工厂(包括“三来一补”、“三资”、民营企业)达230多家,其中投资超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企业(工厂)的总数约占凤岗镇辖区内的总量的19%。主要行业有:电子、塑胶、机电、机械、制衣、玩具五金和制模等。大部分产品出口外销。
余甘子埔的工业效益收人,约占村的整体经济收人的80%左右。油甘埔已从纯农业型经济转变到工业型经济。
商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油甘埔村只有4家零售杂货店和一些无锡市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4个自然村中,只有私人办的小杂货店。村民平常要购买食品和大宗商品,或销售自产有余的农副产品,每逢圩期,到几里远的塘沥圩、凤岗圩,或到较远的原属惠阳区的龙岗圩和属宝安县的平湖、观澜圩等。那时逢圩期赶集,村民只能靠肩挑手提走田埂小道,连理发也要走几里远的路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至60年代,国家对粮、油、糖、肉类、布匹等实行统购统销,定量供应,村民赶集时,需带上各种购物证件,经过排队等候,凭票证才能购到数量极少的生活必需品,个别年份即使有票证也买不到所需物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余甘子埔各类型的商业、服务行业以及农贸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2005年,在油甘埔辖区有合法经营证照的各类型大小商场、商店等近1000多家。其中日用百货360家,副食杂货店300多家,时装店50多家,大中型茶(酒)楼4家,小型饮食店50多家,大中型超级(自选)商场4家。村委会也在油甘埔(自然村)里兴建了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有肉档60个,鲜鱼档10个,家禽档16个,熟食档10个,蔬菜档20个,茶烟酒档5个,水果档5个;蔬菜批发市场设有100多个档位。此外,沙岭村小组和南岸村小组也各自办了小型农贸市场,方便了居民生活需要。除此外,还有许多时装、小工艺品、水果等流动摊档。
在龙平(深圳龙岗至平湖)公路两侧,以及各自然村道两旁,商店林立,有大型的家具商场、家用电器商场。所经营的商品有国产和进口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音响、空调机、电冰箱、热水器、洗衣机等;还有卡拉OK厅、投影场、发廊、美容店、粮油专卖店、化妆品专卖店、中西医药店、电脑培训中心、照相馆、汽车和摩托车维修场所等,还有许多流动或不流动的饮食大排挡和小杂货店。
所获荣誉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油甘埔村.东莞市人民政府.2024-10-04
东莞地情资料数据库.东莞市人民政府.2024-10-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油甘埔村民小组
虾公潭村民小组
南岸村民小组
沙岭村民小组
自然地理
地理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人口数量
经济
农业
工业
商业
所获荣誉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