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紫菀
菊科紫菀属植物
藏紫菀,学名缘毛紫菀,是菊科紫菀属植物。它与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同属于紫菀属,但是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紫菀的种加名tataricus意为“鞑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它在中国主产于河北省、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
本品为皱缩成团的花序。总苞球形,直径0.8~1.7cm,黄绿色,总苞片3层,近等长,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具白色长缘毛;舌状花舌片细长,皱缩,紫色至紫蓝色,长1.5~2.5cm,宽约1mm;管状花黄色,长0.3~0.6mm,瘦果矩圆形,密布白色糙毛,冠毛1层,淡褐色。气香,味淡。
1.重冠紫菀Asterdiplostephioides(DC.)C.B.Clarke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粗壮。茎直立,单一,有细棱,密生柔毛,基部密被褐色枯存叶柄,最上部近无叶,混生绒毛和具柄的黑色腺体。叶线状长圆形,两面密生柔毛,背面叶脉明显突起;基生叶和茎下部叶顶端锐尖,全缘,基部渐狭成细或稍宽的柄;茎中部叶长圆形,无柄;最上部叶线形。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5~7 cm;总苞片近2列,线形,长10~15 mm,宽?1~2 mm?,顶端长渐尖,背面密生柔毛和具短柄的黑色腺体,边缘白色狭膜质;边花舌状,多数,1列,蓝紫色,长15~25 mm,宽1~1.5 mm;管状花黄色,开放前顶端褐色,长5~6 mm,外面疏生长柔毛或近无毛;冠毛2列,外列白色,短膜片状,内列粗毛状,略超过管状花,淡黄色。瘦果倒卵状长圆形,密生短粗毛。花果期6~9月(图82-1-①)。
2.缘毛紫菀AstersoulieiFranch.
多年生草本,被疏或密的白色长粗毛。基生叶莲座状,叶片绿色,矩圆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顶端钝尖或圆形,基部渐狭呈宽翅状叶柄,通常3脉,两面有白色柔毛;茎生叶向上渐狭小,矩圆状条形,无柄,两面有疏毛或近无毛,缘有白色长睫毛。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5~4.2 cm?,总苞半球形,直径1.2~2 cm,黄绿色,总苞片3层,长圆形,长约9 mm,宽1~2 mm,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柔毛;边花舌状,雌性,蓝紫色,1列,舌片长圆状线性,雌蕊花柱浅黄褐色,柱头2裂;中央为管状花,两性,多数,密集,鲜黄色,长约5 mm,顶端5裂;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雌蕊1,柱头2裂,披针形,其上簇生长柔毛,伸出于花冠裂片之上;子房下位,冠毛1层,与管状花冠筒近等长,淡褐色或紫褐色。瘦果卵圆形,长2~3 mm,密生白色粗毛。花果期6~8月(图82-2-②)。
分布范围
1.重冠紫菀:生长在海拔3000~4500 m的灌丛、阴坡草地、河谷阶地。产于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南部、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
2.缘毛紫菀:生长在海拔3300~4600m的高山草甸,河滩草地。产于青藏高原
3.块根紫菀:产于西藏中部及南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和南西北部,生于高山灌丛、湿润草地或冰渍物上,海拔3200~3500 m。不丹尼泊尔也有分布。
4.德钦县紫菀产于云南西北部(德钦),海拔3500 m。
采集
春、秋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将须根编成小辫晒干,商品称为"。
主要价值
藏紫菀
【拼音名】Zangziwan
【英文名】FLOS ASTERIS SOULIEI
【书页号】C1-135
【标准编号】WS3-BC-0133-95
本品为菊科植物绿毛紫菀紫菀属 souliei Franch的干燥花序。秋季采收,阴干。
【用法与用量】3~9g。
英文名:FLOS ASTERIS SOULIEI
【鉴别】取本品粉末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棕黄色,球形或近球形,具3孔沟,外表具刺状突起,极面每裂片5~6刺,中部有疣状突起。冠毛碎片,为多细胞组成的毛状物,具纹孔,顶端渐尖呈刺状。非腺毛众多,由14~18个细胞组成,顶端细胞细长,多偏于一侧,基部细胞1~2列。舌状花冠下表皮细胞长方形,壁薄,胞壁细齿状。苞片下表皮细胞碎片长方形,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
【炮制】除去杂质。
【性味】苦,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用于瘟疫病,中毒症,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咳吐脓血。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民族药名
藏药名:美多露咪、美多露米。
药用记载
唐朝《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已收载,清代晶珠本草》有详述。《云南省志(医药志)》、《青藏高原药物图鉴》、《中国民族药志》二卷、《藏药标准》均有记载。《中华本草·藏药卷》记载,本品清热解毒,镇咳祛痰,主治瘟疫病、中毒症、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藏药标准·部颁》(第一册)载:“美多路梅花序用于瘟疫、中毒症、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咳吐脓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紫菀A .tataricusLinn.f.入药,具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作用,用于痰多喘咳等。菊科植物重冠紫菀Aster diplostephioides(DC.)C.B.Clarke、缘毛紫菀A.soulieiFranch.、块根紫菀A.asteroides(DC.)O.Ktze及德钦紫菀A.techinensisLing in Addends等多种紫菀属植物,以花序(藏药)和根与根茎(维吾尔药)入药。
紫菀属植物为传统药用植物,且资源丰富,具消炎、止痛、止渴、止汗、祛热、作用,治蛇咬伤、风热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等,民间一般用作治蛇咬伤和呼吸系统感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版均收载紫菀。《贵州中药材标准》收载川鄂橐吾宽戟橐吾鹿蹄橐吾狭苞橐吾的根及根茎。
来源
菊科植物重冠紫菀Aster diplostephioides(DC.)C.B.Clarke和缘毛紫菀A.soulieiFranch.的花序(藏药)和根与根茎(维药)。
药用
九味藏紫菀花散
藏药名:鲁美古巴
拼音名:Jiuwei Zangziwanhua San
书页号:C1-254
标准编号:WS3-BC-0251-95
【处方】藏紫菀花 800g 马蔺子 400g 粗糙紫堇 400g 亚大黄 400g 大黄 400g 肉豆蔻 300g 诃子 400g 丁香 300g 安息香缩合 300g
【制法】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棕黄色,球形或近球形,具3孔沟,表面具刺状突起,极面每裂片5~6刺,中部有疣状突起;冠毛碎片为多细胞组成的毛状物,胞壁稍厚,顶端渐小成刺状;非腺毛碎片可见,由多个细胞组成,顶端细胞细长。花粉粒无色或微黄色,极面观三角形;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石细胞成群或散在,浅黄色或鲜黄色,呈长卵形,分枝形成不规则形壁厚,孔沟明显。外胚乳细胞碎片,呈多角形,内含红棕色、鲜红色或黄棕色色素物。草酸钙簇晶大型,其棱角钝或尖,直径可达90μm。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瘟疫症寒性“龙”病,“黄水”病。
【用法与用量】一次0.9~1.5g,一日3~4次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闭,防潮。
参考资料
藏紫菀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大全.2012-12-2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