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省(阿拉伯语:بابل,
英语:Babylon Governorate)是伊拉克19个省之一,位于伊拉克中部,
巴格达以南,与巴格达省、安巴尔省、
卡尔巴拉省、纳杰夫省、卡迪西亚省和瓦西特省接壤,面积5315平方千米,由5个主要城市组成,首府为希拉,2021年估算总人口约为2231136人。
巴比伦省位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形平坦,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公元前5500年左右,巴比伦省境内已有苏美尔人居住。公元前24世纪,为
阿卡德帝国辖地。公元前18世纪,古
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时期,建立了城市巴比伦,此后巴比伦省处于
亚述、加喜特和埃兰的统治之下。公元前609年,巴比伦为
新巴比伦王国首都。此后先后为
波斯、
塞琉西帝国、罗马、
萨珊王朝统治。634年,成
阿拉伯帝国辖地。8世纪,成为
阿拔斯王朝的辖地。14世纪末,为
黑羊王朝统治。1466年,为
白羊座王朝控制。1508年,成为
伊朗萨非王朝辖地。1639年,被
奥斯曼帝国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
英国托管地。1921年8月,为
伊拉克王国费萨尔王朝统治。1958年,为伊拉克共和国希拉省。1971年,改名巴比伦省。2003年3月,
美国入侵伊拉克后被
美国军队占领。2008年,美军将巴比伦省的控制权移交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2014年,伊斯兰国占领了巴比伦省北部,后被伊拉克军队和
什叶派地方武装夺回。2021年1月,伊拉克内政部宣布伊拉克警察和其他部队接管了巴比伦省的控制权,由
幼发拉底河中游作战司令部负责军事管理。
巴比伦省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
海枣、玉米和
豆类,但
童工现象严重,5-14岁儿童中有11%从事工作,境内工业规模较小,有少量轮胎和水泥产业,旅游业等
第三产业占比较小。其位于什叶派
朝圣者从
伊拉克北部和中部通往
卡尔巴拉和
纳杰夫的主要高速公路沿线,境内无机场,主要公路干线为
巴格达巴比伦高速公路、伊拉克国际高速公路等,但道路状况恶劣。
巴比伦省有多个重要的考古和宗教遗址,其中包括古代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
巴比伦古城遗址,该遗址也是
世界遗产。该省在
伊斯兰教教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境内有超过53座供奉先知的
圣地,主要有
以西结墓等。此外,还有基什考古遗址、巴比伦萨达姆宫殿等旅游景点,定期举办巴比伦
国际艺术节。
名称
巴比伦一词可能源自
阿卡德语“Babili”,意为“闪亮的城市”或“白色的城市”,原词可能为Babbir,然后通过将
辅音交换而被读为Babbil。另一个已证实的
巴比伦拼写是TIN.TIR.KI,在公元前1000年被广泛使用。也有说法认为源自本地语“”Bābilim”,意为“神之门”,楔形文字的拼写𒆍𒀭𒊏𒆠对应于
苏美尔语短语Kan dig̃irak。学者阿奇博尔德·赛斯(Archibald Sayce)在1870年撰文,认为巴比伦源自原始苏美尔名称的借译。1971年,
伊拉克将希拉省改名巴比伦省。
历史沿革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5500年左右,包含巴比伦省在内的两河流域为苏美尔人居住地。最早提及该地的为一段残缺不全的铭文,铭文的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提到了一位不知名的领主,是该地区的
总督。
公元前24世纪,闪语民族在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君主专制的帝国
阿卡德帝国,巴比伦省为其辖地。
公元前19世纪,
巴比伦建立,该地建立了一个小型独立城邦。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统治时期,巴比伦省建立了城市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被称为
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取代尼普尔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圣城。汉谟拉比的儿子萨姆苏伊鲁纳统治下的帝国逐渐衰落,巴比伦省则长期处于
亚述、加喜特和埃兰的统治之下。公元前1595年左右,在巴比伦末王叁苏迪塔那(Samsu—ditana)第三十一年,赫梯王穆尔西里什一世(Mursilis I)顺河而下,突袭巴比伦,巴比伦被攻陷,赫梯人把大批俘虏和财宝掠往
小亚细亚半岛。
加喜特人随后建立起加喜特,亚述国王图库尔提·尼努尔达一世(Tukulti—Ninurta I)曾攻入
巴比伦,俘走加喜特王
卡什提里亚什四世(Kashtiliash IV),随后巴比伦处于亚述的统治之下。
铁器时代
约到公元前9世纪,巴比伦地区全部落入阿拉米人手中。约公元前8世纪中期,曾有一个阿拉米人在巴比伦称王。约公元前721年,又有一个阿拉米人夺取了王位,统治巴比伦约10年。新亚述崛起后,公元前729年,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Tiglath—Pileser III)在击败阿拉米人之后,包括巴比伦在内的
巴比伦尼亚成为
亚述的一部分。
公元前626年,
新巴比伦王国人的首领
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征服了整个巴比伦尼亚地区。公元前597年9月至12月,迦勒底人首领
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了
犹大王国的首都
耶路撒冷王国,将犹太王国的近万名臣民带往
巴比伦,这就是犹太历史上有名的“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609年至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成立后,巴比伦省境内的巴比伦为其首都。公元前600年左右,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境内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但该花园在大约400年后被连续的地震摧毁。公元前597年9月至12月,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了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将犹太王国的近万名臣民带往巴比伦,是犹太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希腊、罗马和波斯时期
公元前539年,波斯居鲁士(Kurush)的
巴比伦城下时,巴比伦城不战而降,国王那波尼都(Nabonidus)成了波斯人的俘虏。第二年,波斯王太子被任命为巴比伦王,使巴比伦在
波斯帝国各省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公元前331年,代表
希腊文明的亚历山大征服了整个西亚,将其置于
塞琉西帝国(Seleucid Empire)统治之下。公元前320年,巴比伦成为全球第一个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
约在公元前198年至117年之间,罗马人从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地区多次入侵
塞琉西帝国,此后巴比伦省处在罗马统治之下。224年,波斯
萨珊王朝(Sassanid Empire)在
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的领导下征服了该地,巴比伦省为
萨珊王朝辖地。
中世纪
634年,
阿拉伯帝国军队在
哈立德·本·瓦利德(Khalid ibn al-Walid)的带领下战胜了萨珊王朝,巴比伦省成为阿拉伯帝国的辖地。8世纪,阿拔斯
哈里发(Abbasid Caliphate)沿
底格里斯河建立了
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巴比伦省为
阿拔斯王朝的辖地。
奥斯曼伊拉克时期
14世纪末15世纪初,巴比伦省为
黑羊王朝(Qara Qoyunlu)统治。1466年,
白羊座王朝(Aq Qoyunlu)击败黑羊王朝取得控制权。1508年,包括巴比伦省在内的伊拉克落入
伊朗萨非王朝(Safavid dynasty)手中。1533年,奥斯曼帝国击败伊朗
萨非王朝取得伊拉克部分地区的统治权,在1639年签订了《祖哈布条约》(Treaty of Zuhab)之后,巴比伦省等地区为奥斯曼帝国统治。
1747年至1831年间,巴比伦省等
伊拉克地区被有
格鲁吉亚血统的
马穆鲁克王朝(Mamluk Sultanate)统治,1831年,
奥斯曼帝国推翻了马穆鲁克政权,取得控制包括巴比伦省在内的伊拉克的权利。
英国托管及王国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6年,英法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制定了战后分割西亚的计划。1917年,
英国军队击败了
奥斯曼帝国,于1918年签署停战协定,取得了托管包括巴比伦省等地区在内的
伊拉克权力。1921年8月宣布独立,伊拉克王国成立,由费萨尔王朝统治,巴比伦省为其辖地。
共和国时期
1958年,以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巴比伦省被称为希拉省。1971年,改名巴比伦省。1991年萨达姆统治期间,
什叶派发动起义,巴比伦省为起义的中心。
2003年3月,
美国组织的联军以伊拉克未能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为借口,入侵伊拉克,巴比伦省被
美国军队占领。2008年,美军将巴比伦省的控制权移交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2014年,伊斯兰国占领了巴比伦省北部。同年秋天,伊拉克军队和什叶派民兵对伊斯兰国据点发动攻势,夺回了巴比伦省北部。当地的
逊尼派被什叶派
地方武装驱逐。此后几年,伊斯兰国发动了几次大规模袭击,并在巴比伦省北部保留了一定影响力。2019年10月上旬,
巴格达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影响到了
巴比伦。同月底,希拉的武装警卫向抗议者开枪,造成1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21年1月,
伊拉克内政部宣布伊拉克警察和其他部队已经从军队手中接管了巴比伦省的控制权,该省由
幼发拉底河中游作战司令部负责军事管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巴比伦省位于伊拉克中部,巴格达省以南,与巴格达省、安巴尔省、
卡尔巴拉省、纳杰夫省、卡迪西亚省和
瓦西特省接壤,位于北纬32°05'41''~北纬33°07'36'',东经44°02'43''~45°12'11''之间,面积5315平方千米。
气候
巴比伦省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夏季的温度可达到45˚C~50˚C,每天有12小时的阳光照射,通常没有
降水。冬天温度较低且有降水,每天有6.2小时的阳光照射,温度保持在零
摄氏度以上,某些夜晚会降至零度以下,降水量约为50-200毫米/年。
地质
巴比伦省地质上属美索不达米亚盆地,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在后
渐新世新近纪时期在扎格罗斯上升之前形成的一个漫长而广阔的
前陆盆地的一部分,主要覆盖
第四纪沉积物类型,沉积物被分类为河流沉积物,湖泊、风成、人为沉积物和石膏土。
地形地貌
巴比伦省位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形平坦,有少量山地,北部地区
平均海拔约为60米,南部平均海拔为20米。
水文
巴比伦省处于
伊拉克中部
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幼发拉底河穿过该省,其他河流有幼发拉底河东支希拉河等。希拉河是
巴比伦河的支流,在
巴比伦省境内流程602千米,沿着巴比伦省北部向东南流淌,从巴比伦省和卡迪西亚省之间的边界出境。巴比伦省
地下水较浅,地下水埋藏深度从0.423米到15.97米。
地下水补给通过河流、溪流的
地表水渗透、雨水和灌溉水的渗透,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该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充来源。
土壤
巴比伦省境内分布着11种土壤,分别为含
石膏砾石土、混合石膏
荒漠土地、沙丘地、活跃沙丘地、河流堤坝土壤、淤泥土、河流盆土、流域土壤、盆地
洼地土、定期淹没土壤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巴比伦省水资源短缺严重,气候变化导致底格里斯河和
巴比伦河流域降雨量减少,及河源国加快建设控制蓄水工程,导致包括巴比伦省在内的两河流域供水严重短缺。
矿产资源
巴比伦省主要矿产资源为石油,其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盆地为石油沉积盆地,但无大规模开采。
自然灾害
巴比伦省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由于干旱,
巴比伦50%的农田农作物覆盖面积持续减少。
行政区划
巴比伦省由5个主要城市组成,分别为希拉(Al-Hillah)、哈希米亚(Al-Hashimiyah)、马哈维尔(Al-Musay iab)、穆萨亚卜(Al-Mahawil)、卡西姆(Al-Qasim),巴比伦省首府为希拉。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15年,巴比伦省总人口为1651565人。自2013年以来,该省遭到大量难民涌入,难民群体约有123000人。巴比伦省2021年估算人口约为2231136人。
族群
巴比伦省居民为
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族群来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
闪米特人部落,根据早期人类学研究和《圣经》记载可知,
阿拉伯半岛是闪米特人的主要发源地。
语言
巴比伦省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是美索不达米亚
阿拉伯语,属
亚洲语系闪米特语族内的西南语支。
阿拉伯语是由28个
辅音字母和13个发音符号组成的
拼音文字,阿拉伯人称
元音为发音符号,辅音与元音都不能独立存在,每个字母下有12个音素,阿拉伯语一共336个音素,标准阿拉伯语有34个基本
音位。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在性、数、格、式上变化繁多,单词构成和词形变化丰富。文字造句上通过丰富的
修辞手法修饰,文字其书写从右至左横写。
宗教
巴比伦省主要宗教为
伊斯兰教,
什叶派为多数,少数是
逊尼派。什叶派赞同伊斯兰教的信仰,在伊斯兰教的信仰基石上,什叶派以另外一套话语体系对信仰进行了表达,即信真主、信正义、信使者、信
毛拉、信末日五项,该派也遵守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宗教义务,即做证明、礼拜、
天课、斋戒、
朝觐。逊尼派全称逊奈与大众派,自称正统派,与
什叶派相对立,逊尼派称呼自己是“逊奈”的追随者和大众派,该派遵循伊斯兰教的信
安拉、信使者、信经典、信末日、信前定六大基本信仰,承认
艾布·伯克尔、
欧麦尔·哈塔卜、
萨利赫·奥斯曼和
阿里巴巴集团均为合法的正统的
哈里发,视
麦加、
麦地那和
耶路撒冷为
圣地,以克尔白殿为朝拜中心。
经济
综述
巴比伦经济省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
海枣、玉米和
豆类,但
童工现象严重,5-14岁儿童中有11%从事工作,农村女孩的这一比例上升至19%。境内工业规模较小,有少量轮胎和水泥产业。旅游业等
第三产业占比较小。
第一产业
巴比伦省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为农业,占该省GDP的42%,提供了44%的就业机会,主要种植椰枣、玉米和豆类。
第二产业
巴比伦省工业水平薄弱。境内有少量的工业化养殖产业,另有少量轮胎和水泥产业。2023年3月,
伊拉克工信部与其他企业签订合同,计划在巴比伦建立一个由铅铸造厂、电池厂和塑料件厂组成的综合电池厂,年生产能力为80万个电池,其产量包括
太阳能电池等。
第三产业
由于局势动荡,巴比伦省无成规模的旅游业。2011年,
巴比伦古城遗址接待游客16737人次,2012年接待游客6539人次,2013年接待游客6392人次。巴比伦省宣布从2023年预算中拨款1000亿第纳尔用于修复该省的旅游胜地。
社会
教育
巴比伦省只有55%的6~11岁农村女孩接受初等教育。建有
巴比伦大学(University of Babylon)、穆斯塔克巴尔大学(Speech of Al-Mustaqbal University)、卡西姆绿色大学(Al-Qasim Green University)等大学,其中巴比伦大学成立于1991年4月25日,由21个学院组成,分布在三个校区,校区全部位于希拉市。
卫生健康
巴比伦省的婴儿死亡率很高,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55名婴儿死亡。2015年
霍乱曾在巴比伦省肆虐,
伊拉克红新月会定期在巴比伦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健康意识运动。
巴比伦省境内有巴比伦伊玛目萨迪克医院(Imam Al-Sadik Hospital)、巴比伦省阿尔扎基医院(Al-Zaki Hospital)等
医疗机构。
文化事业
巴比伦省境内无大型文化场馆。2022年,巴比伦省宣布将巴比伦总统府改造成为文明博物馆。
交通
巴比伦省位于
什叶派朝圣者从伊拉克北部和中部通往
卡尔巴拉和
纳杰夫的主要高速公路沿线,境内无机场,主要公路干线为
巴格达巴比伦高速公路、伊拉克国际高速公路、希拉高速公路等,但道路状况恶劣。
人文
世界奇迹
空中花园位于
伊拉克巴比伦省希拉,约在公元前600年,由
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所兴建,被称为古代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记载是为了取悦他的爱妃安美依迪丝而建。安美依迪丝为
伊朗高原上米底王国的公主,终日思念故乡。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便在
幼发拉底河河岸旁,建造了一个高于平地许多的大型花园,种植来自伊朗高原的植物,为安美依迪丝化解乡愁。公元前2世纪,空中花园毁于连串地震,未留下任何遗迹。
文物古迹
基什考古遗址
基什考古遗址(Kish archeological site)距离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50千米左右,曾多次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基什是苏美尔地区第一个拥有“王权”或地区统治地位的城市。
博尔西帕遗址
博尔西帕遗址(Borsippa)是一座金字形神塔的考古遗址,境内有公元前6世纪建造的塔形52米高的建筑,有一座供奉伟大马杜克之子纳布神的寺庙。公元前484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薛西斯起义时,这座神庙被毁。铭文表明,
尼布甲尼撒二世修复了纳布神庙和金
字形神塔,砖块上覆盖着
青金石砖。
习俗
特色节庆
阿尔巴因节是祭奠
什叶派侯赛因·伊本·阿里的节日,期间,数百万
朝圣者聚集在巴比伦省附近的圣城
卡尔巴拉朝圣,那里有
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伊本·阿里的陵墓。
阿舒拉节是什叶派穆斯林最重要的宗教节日,阿里·伊本·艾比·塔利卜的儿子
胡笙·本·阿里·伊本·阿里在阿尔巴因节发生
卡尔巴拉惨案中丧生,为纪念侯赛因的牺牲,由此发展出了阿舒拉节,按规定每年举行一次
追悼会,回历正月上旬为哀悼旬,后发展成一种受难表演,表演侯赛因的英勇斗争和苦难的情节,有人在节日中用鞭子、铁链等各种工具伤害自己的肉体,让自己受伤、流血,用来表示愧疚和
赎罪的心理,表示对祖先见死不救行为的忏悔。
民族服饰
阿拉伯大袍是阿拉伯民族男子的传统服饰,阿拉伯民族男子在一年四季都喜欢穿大袍。对阿拉伯民族男子来说,黑白两色的阿拉伯大袍就是流行服饰。“黑大袍”是阿拉伯民族女性的服装款式之一,这是由黑纱头巾、黑纱
云肩和黑纱裙子等三部分组成的服饰,“黑大袍”可以裹住阿拉伯民族女性的全身,只露出双眼。缠头巾是阿拉伯服饰的特点之一,通常头巾颜色分为白色、花格和彩条等。
艺术
巴比伦省定期举办巴比伦
国际艺术节,该艺术节始于1985年,但随后被迫中断18年,于2021年再次举办。 至2023年,已举办十届
巴比伦国际艺术节。
风景名胜
世界遗产
巴比伦古城遗址
巴比伦古城遗址位于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90千米的
巴比伦河右岸,巴比伦省希拉以北10千米处。巴比伦古城大约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现古城遗址为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期建造,这位国王在巴比伦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
空中花园。巴比伦一直被遗忘,直到20世纪开始发掘,大部分发现的宝藏都被送到了
欧洲著名的博物馆,迄今为止,巴比伦70%以上的区域尚未被挖掘。1983年,伊拉克对遗址进行重建,这引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地许多学者的强烈抗议。2003年
美国军队入侵
伊拉克期间,美军的占领对遗址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波兰武装力量在一座寺庙中挖了战壕,含有文物和骨头的土壤被舀进沙袋带回
美国。201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巴比伦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主要景点
巴比伦萨达姆宫殿
巴比伦萨达姆宫殿位于巴比伦古城遗址旁边的山顶,俯瞰遗址,于1991年建造,蜿蜒的坡道通向宫殿,2003年至2011年
伊拉克战争后,曾是美军的总部,宫殿内有大量
大理石柱和壁画,萨达姆姓名首字母缩写在宫殿外墙上的阿拉伯书法中。
以西结墓
以西结墓(Ezekiel’ tomb)位于巴比伦省基夫尔,是基夫尔镇安努凯拉什叶派伊斯兰教清真寺的一部分。以西结在公元前6世纪被流放到巴比伦的犹太人中间,史称“被巴比伦囚禁70年”,先知以西结警告
耶路撒冷王国将被毁灭,并
预言以色列的复兴,以西结于公元前569年在基夫去世。14世纪伊尔汗苏丹乌尔贾图增建了尖塔和清真寺。 清真寺圆顶下的墙上有一些希伯来文字,上面有
中世纪的伊斯兰花卉图案。圣殿内有一个小
壁龛,名为“
巴勒斯坦之门”,是犹太
朝圣者的
圣地。
参考资料
Iraq.populartimelines.2024-04-24
巴比伦.artsandculture.2024-04-24
IRAQ .referenceworks.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