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诗人,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字星海,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
光绪七年(1881年),梁鼎芬高中进士,入翰林院,散馆授编修。历任知府、
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而被连降五级,名震朝野。光绪十四年(1888年)受张之洞聘用,梁鼎芬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年)主讲南京、钟山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思想。后任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被授予“毓庆宫行走”。1919年阴历11月15日,梁鼎芬在北京病逝。
梁鼎芬所作诗词多为慷慨愤世之作,代表著作为《节庵先生遗诗》,与罗惇曧等人并称“岭南近代四家”。同时梁鼎芬的藏书思想非常开明,1911年他在
广东省创办私人图书馆《梁祠图书馆》,将10万余卷私人藏书对公众开放,为书院藏书事业做出贡献;此外他还开创了近代人私人捐书的先河,在焦山隐居读书时,捐给镇江”焦山书藏”藏书一千余部,对世人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年幼聪颖
梁鼎芬自幼聪慧过人,授业启蒙七叔公竹贤公,4岁便可“日识二十余字”。
1865年,梁鼎芬时年6岁,其母亲张氏因病逝世;1871年,其父也撒手人寰,12岁便丧失父母,年少的梁鼎芬只能寄养在
姑母家。其父临终前嘱咐他要刻苦读书,求得功名,将来为朝廷尽忠效力;这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忠孝观也逐渐内化为他思想意识中核心的价值观评判标准。
学优登仕
梁鼎芬仕途之路上深受师友的影响,沿着“学而优而仕”的科举之路攀登。光绪三年(1877年),18岁的梁鼎芬在
广东省乡试中了
举人,期间得到主考官龚镇香教诲;同年,梁鼎芬求学于五品卿菊坡精舍院长陈门下,此外还经常得到
舅父张鼎华的教诲;清光绪六年(1880)首次入京参加会试进士就高中,随即被授予
庶吉士,光绪九年(1883年)授编修。同年9月25日,时年22岁的梁鼎芬迎娶原配
湖南省龚姓才女为妻;
光绪十年(1884年),初涉仕途的梁鼎芬性情刚直,常常以自己"直言敢谏之笔"来评讥时弊。同年
中法战争爆发,
北洋政府大臣
李鸿章一味主和,梁鼎芬弹劾李鸿章六大可杀之罪,指责李鸿章与
法国议约时在中越问题上处理失当。梁鼎芬也因此疏开罪
慈禧,以“妄劾”罪,被连降五级,到
太常寺去做
司乐小官,自镌一方“年二十七罢官”小印,愤而辞官。将妻子龚氏托付给好友文廷式之后,南下广东。
辞官回乡
光绪十一年(1885年)梁鼎芬辞官回乡,同年4月,时任两广总督的
张之洞对梁鼎芬的气魄和学识十分欣赏,随即在王可庄的推荐下,聘梁鼎芬主讲
广东省惠州丰湖书院;时年27岁的梁鼎芬进入丰湖书院后,展现出不凡的教育及管理才华,赢得了张之洞的信任。翌年,
广东广雅中学开馆,梁鼎芬又受张之洞之聘,任广雅书院首任院长。
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调任两湖总督,由
李瀚章继任两广总督,梁鼎芬有意追随张之洞,与新督情谊阂隔,于是便辞去广雅书院职务,由李瀚章另聘
朱一新为院长。梁鼎芬离开广雅书院后,在家养病读书,不问世事。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之洞在湖北创建两湖书院,初不设山长,而设提调一人主管,监院二人副之。后改提调为院长,以梁鼎芬充任。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之洞代
刘坤一署
两江总督,复聘梁鼎芬任钟山书院山长。光绪二十年(1894年),梁鼎芬辞去
岳州院长,不久又出任钟山书院院长,两湖书院院长。之后一直得到张之洞赏识与庇佑,
张之洞调任湖广、两江总督,梁鼎芬皆主讲于两湖书院、南京钟山书院。
重赴仕途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梁鼎芬奉上谕,以
知府发往湖北,遇缺补用。出任
武昌府知府,历署盐法道,授安襄荆道,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梁鼎芬又奉上谕,授湖北按察使,兼署鄂藩(湖北布政使)。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2月,共从政七年,在此七年中,表扬师友,举荐人才,请旌正直,请建学校,请除种族界限,各有专文。
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运动正在风起云涌,宣统委梁鼎芬为广东宣慰使。及辛亥光复,广东人欲举他为
都督,他连夜离广东回一
上海市,避居泥墙桥麦根路森德里一陋室。民国元年,梁鼎芬至汉口,迎
托忒克·端方(清钦差大臣)灵柩,寓于旅馆。有两湖旧生石龙友等三人,请他重在鄂办学,他拂袖去,即北上至易县梁格,与遗老筹商
清崇陵种树事。
梁祠图书馆
光绪末年湖北省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的相继建立,梁鼎芬也产生了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想法,于1911年在家宅广州大东门内榨粉街93号太史第成立“梁祠图书馆”,所藏者十之八九为旧学书,十之一二为新学书。订有规程23条及观书、抄书、借书、读书、捐书约,开放给各地学堂学生使用;他的私人藏书亦达10余万卷,藏书处有“葵霜阁”、“千钩堂”。藏书不重宋元旧,而以丛书、清人文集、地方志较多,尤以湖北的方志尤为详备。史传他拒绝收藏袁枚、龚自珍的作品。藏书楼名颇多,有“栖凤楼”、“毋暇斋”、“寒松馆”、“敝牛斋”等。1919年梁鼎芬去世后,其子将所存藏书二万余册,捐给了广东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其数量相当于当时省馆藏书总量的两倍。
晚年病逝
辛亥革命后,闲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在
陈宝琛的推荐下,做过溥仪的老师。后又积极参加
丁巳复辟活动,复辟失败,梁鼎芬病忧交加,于1919年11月14日在北京病逝,葬在崇陵右旁的小山上。临终前,他遗言不可刻其诗集:“今年烧了许多,有烧不尽者,见了再烧,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出也。”卒后由亡清赐谥“文忠”。
人物成就
梁鼎芬爱写诗,留有读集《
节庵先生遗诗》。与
曾习经、
黄节、
罗瘿公并称为“岭南近代四家”,著名诗人
陈三立、
沈曾植、
康有为等都是他交往颇深的诗友。
粱鼎芬受聘
张之洞及影响,致力于办学与藏书;开设私人“梁祠图书馆”供学生使用,同时相继创设了江南储才学堂、陆军学堂、铁路学堂、蚕桑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等,以及各类初等小学堂、师范学堂、预备中学堂,除了教授传统的儒家经典外,还设置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课程,在促进近代中国农业、工业、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上功不可没。1905年,梁鼎芬在日本设立路矿学堂,为留日学生提供就近学习的机会。
人物关系
与张之洞
早在光绪十年张之洞入京陛见之时,
张之洞就已器重梁鼎芬,“凡法越战事及改革弊政之奏折,已多有先生(梁鼎芬)代拟,其后先生出都回粤,香涛又先后聘主讲丰湖端溪广雅等书院讲席,宾主欢洽,远在香涛移督湖广之前。”
从光绪十年开始,梁鼎芬与张之洞相交往,深受张之洞的倚重和信任。张之洞督粤,先后聘梁鼎芬执教丰湖、端溪、广雅三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梁鼎芬又随至湖北,执教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年张之洞署理两江,随即又聘任梁鼎芬主讲钟山书院。梁鼎芬在两湖之时,张之洞曾致信亲自夸奖道:“今年讲席勤劳尤甚,诸生蒸蒸,规模大备,文通武达,一堂兼之,创始书院千百年未开之风气,起中华十八省有用之人才,公之教也。”给予梁鼎芬很高的评价。
《
清史稿》载:“学堂林立,言学事惟鼎芬是任”并非虚言。张之洞在湖北任内业绩最有成效影响最大者,莫过“兴新学,练新兵,兴实业”,前两项皆为梁鼎芬直接参与或主理。光绪甲午年间前后,湖北所有新设学校,如两湖书院、经心书院、江汉书院、湖北算学堂、方言学堂、
自强学堂等等,无不在梁鼎芬的参与筹划之下。梁鼎芬名虽为
两湖书院的主讲,实则参与
张之洞幕府的机要,并为各个书院改革的主持人。《清代野史大观》云:“梁公之于张固有知己之感。” 张之洞殁后,梁鼎芬作挽联深致哀悼:“平生知己,一代伟人。”
与左宗棠
光绪八年(1882)梁鼎芬供职翰林院
编修,曾乘至
焦山之便,顺道赴
江宁区,拜时任
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左宗棠赞许其为天下有才学之士,并以刘和季期待陶桓公故事相期许。以书“文章或论到深奥,意气相与接胸襟”十四字为联赠别。
十二年后,梁鼎芬主讲钟山书院,时左宗棠已经过世。梁鼎芬拜谒左宗棠祠,并作诗云:“袅袅
清凉山,下游故侯祠;入门先哽咽,升堂想威仪。昔来披襟言,今来洒涕悲;何止礼数异,所贵心相知。漂摇十二载,书生无一奇;岂有天下才,乃共僧饥。山林鼓角响,如见云中旗;苍茫不忍去,落以陈词。”
与康有为
梁鼎芬和康有为是同乡,康有为的师傅
朱次琦和梁鼎芬的师傅
陈澧并称
广东省两大名儒。光绪十一年(1885),梁鼎芬弹劾
李鸿章而罢官,康有为曾作《蝶恋花》一词劝慰梁鼎芬。梁鼎芬对于学问贯通中西又心怀家国大事的康有为也是十分欣赏,对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讲学教书,评价甚高,推许之至。梁鼎芬曾积极为
张之洞引荐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创设上海强学会。然而,梁鼎芬对康有为变法主张并不赞同,屡次劝诫康有为“议论宜平正,做事勿夸张”。
与黄遵宪
黄遵宪比梁鼎芬年龄稍长,黄遵宪攻诗, 梁鼎芬亦攻诗,两人相同嗜好,遂成密友。对于梁鼎芬的诗词学问,黄遵宪赞同,受其教导,获益良多。两人常有诗歌唱作及书信往来。黄遵宪等人创办《
时务报》能够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与梁鼎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与黄兴
光绪二十五年(1899)前后,革命先行者黄兴曾在两湖书院读书,成绩一向名列前茅, “最为院长梁鼎芬所推许”。光绪二十七年(1901)梁鼎芬在张之洞面前极力称赞黄兴“为朝廷建设一位当代罕见的文武全才”,多方劝说张之洞让黄兴留学,并附赠黄兴银两作为其东渡
日本的路费。梁鼎芬与黄兴虽然信仰不同,各有所执,但师生关系却很好,可谓超然的师生情谊。
人物作品
书法
梁鼎芬的书法初学
柳公权、饶爽健刚劲之气,中年后兼取法
黄庭坚、褚登善,细筋入骨,撇捺加长,笔道细而劲,极富创造性,风骨棱棱,颇如其人。
参考资料来源
书籍
对联
参考资料来源
诗作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节庵先生遗诗》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来源
教育思想
梁鼎芬是清末民初教育家和藏书家。梁鼎芬追随张之洞十余年,先后被举荐为丰湖书院、端溪书院、广雅书院、岳州书院、两湖书院、钟山书院的山长,尤其在鄂时深受张之洞信任,《清史稿》称张之洞“言学务唯鼎芬是任”。张之洞被称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时人称梁鼎芬为“小之洞”。
忠于国,通经致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为民之心,对于国家,梁鼎芬以“臣旦有一日之官,即尽一日之心,言尽有泪,泪尽有血”的言辞把拳拳的爱国流露于心;作为教育家,梁鼎芬的教育宗旨是:读有用之书,成有用之才,出可以效忠国家,入可以施教乡里。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当官,均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国家效力,同时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补于世,中外并教
梁鼎芬处于时代大变革的朝代,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他秉承其师陈灃传统处世观念,指出“立身需正大,治事要详精”“媚骨难凌雪,贞心自耐冬”。强调发扬儒学,“忠”字当头,他每日都以“人性本善”“理义养心”等学说为教育理念来传道授学。同时梁鼎芬在教学中传播西方学说,在广雅书院时期,他对学院教育改革,分学科授课,学生可自己选择课程,使学校具有近代学校雏形。
重实学,通经致用
1911年,梁鼎芬在广东创办可对外开放的私人图书馆,并制定图书馆使用章程,强调“读经有二语,经明行修,通经致用,行修为己也,致用为人也”。可见,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成果,都体现着梁鼎芬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思想。
广读书,博古通今
梁鼎芬一生酷爱读书,希望以书育人,他曾撰写对联曰“得地己高,当做第一流人物,有书可读,坐想数千载人才”。梁鼎芬前后藏书有10万卷,为了学生学习和做笔记,创办可对外开放的私人图书馆,希望学生对各类书籍兼读,发展思维,开阔视野;体现了他的育人情怀和良苦用心。
于学生,张弛有度
梁鼎芬在丰湖书院,制定《丰湖书藏四约》,在端溪书院制定《端溪书院章程》、《生徒住院章程》、两户书院章程》等系列章程,都是为了严格规范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形为,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体恤科举考生,他提出“考之者惟求小楷工整而已,求工小楷之事务,问与民生利艰不恤也,欲得真材而挽积习,莫拉速将卷折小楷改成眷录,简而可行,速而无弊”。他提出应让考生自由书写,不要苛求一定要写小楷,这样才有利于选到真正有用的人才。
人物评价
王森然:“工于为诗,清辞丽句,机抒自秉,非近代摹宋诸家所及”,又评其书:“先生书体,早年近黄、柳,中年自成一家,晚年以写
清崇陵全徽碑,豪迈变为谨饬矣”
麦孟华三评其书:“笔力则力透纸背,而墨彩则凸出纸上,透逸之气,扑人眉宇,匪唯用笔之精,兼得用墨之妙”。
陈永正:“梁氏书法,最佳者仍是他的信札,随意写成,流利飘逸,行书中有草意者尤为杰出”。
后世纪念
2013年11月25日,
惠州学院在77周年校庆校友返校之际,举办第三届“文脉探源与传承”校友研展活动——“梁鼎芬与丰湖书院”文化展览。此次展览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展览在该校旭日教学大楼一楼举行,为期一月,而线上展览在惠州学院官网、公众号推出。
2023年12月24日,惠州学院举办梁鼎芬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