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000年建于陕西的公立学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科学院)是2000年7月由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的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研究所及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等8个单位组合,成立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研究型学院。
农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5名,具有正高职称40人,副高职称80人;具有博士学位102人,硕士学位46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4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三秦学者”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 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
中心设置
设有遗传学、作物育种、植物资源与生产、种子工程、耕作与生态等5个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棉花等4个研究所;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国家杨凌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农业部旱区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作物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品质改良实验室、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7个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麦类作物学报》杂志编辑部2个。
专业设置
学院有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资源学、种子工程、农业推广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资源学、种子工程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遗传育种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陕西省重点学科。
人才培养
现有学生1307人,其中本科生798人,硕士研究生373人,博士研究生136人。80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4589人。著名小麦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洪璋教授、国家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研究员、中国农业区划的开拓者沈煜清教授,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同志,现任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朱静芝同志,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王辉教授等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科研情况
学院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硕果累累。在作物育种及品种推广方面,以誉满华夏、成果卓著的赵洪璋院士、李振声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先后培育了60多个优良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8亿亩。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小麦品种的6次更新换代,全部是我院选育品种作为当家品种。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6次更新换代中,我院选育的品种作为当家品种有4次。赵洪璋院士等选育的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等小麦品种引领着当时我国小麦育种的趋向,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的里程碑,荣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其中碧蚂1号推广面积迄今为止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李振声院士等选育的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开创了小麦育种的新途径,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宁研究员等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陕7859”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47项,其中973项目6项,863项目30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3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其他项目657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达8797万元,年均经费1466万元;科研成果获奖32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24项,发明专利19项;出版专著、教材50部,发表研究论文968篇。
对外交流
学院一直与国际知名院校和国内兄弟院校保持良好的学术往来。近年先后派出30余位专家教授前往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以色列捷克新西兰等国合作研究,邀请国内外专家19人来学院学术交流,在国际合作、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借鉴先进的教学科研理念和技术、提高我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发展情况
目前,学院正积极加强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渗透交叉,以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同时,加强新兴学科、新专业建设,以研究型学院为办学方向,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以“985”和“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团结、求实、创新、奉献”为院风,踏实工作,开拓创新,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
承担科研
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产业体系
农业部
胡胜武
渭河平原农田循环生产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秸秆高效甲烷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课题
科技部
廖允成
海江波
冯永忠
黄淮海小麦抗旱康干热风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行业公益
中国农科院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多熟种植模式耗水规律及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国家基金委
廖允成
来自香麦的抗小麦条锈病新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国家自然基金
国家基金委
韩德俊
生物能源植物柳枝稷人工穗芽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国家基金委
奚亚军
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
863子课题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航天小麦变异规律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863子课题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王成社
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部
塔里木盆地杏农间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部
陈耀锋
陕西小麦综合试验站
产业体系
农业部
渭河棉花综合试验站
产业体系
农业部
邢宏宜
向日葵杨凌试验站
产业体系
农业部
肖恩时
西北区食用豆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产业体系
农业部
柴岩
产业体系
农业部
薛吉全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718、陕农138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
成果转化
科技部
王成社
华山新麦草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基因向普通小麦的导入及其分子克隆和品质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国家基金委
赵继新
中国农村户用甲烷区域适应性评价
国家自然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
李轶冰
黄土高原旱地苜-粮人食作物轮作效应模拟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
西北旱作农区抗旱减灾型农作物关键技术集成及模式示范
行业公益
中国农科院
廖允成
秦巴山区生态群落与生物种质资源调查
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工作
科技部
杨改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师资力量
中心设置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科研情况
对外交流
发展情况
承担科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