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农
刘秋农
刘秋农,1946年生,江苏常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江苏诗词协会会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常州画院特聘画师、国家高级美术师。曾获全国当代中青年《书苑英》草书优秀奖、《江苏省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展》优秀奖、《江苏花鸟画会员作品展》优秀奖、《江苏省书协会员作品展》优秀奖、全国《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优秀作品奖、《现代金陵书法传媒展》大奖等。
艺术简介
刘秋农,1946年8月出生,江苏常州人。原常州市文联秘书长、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江苏诗词协会会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常州画院特聘画师。
作品成就
1973年创作的国画《四季常青》和篆刻作品参加省首届美术书法印章展览。1982年创作的国画三幅(其中二幅合作)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展览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7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其书法作品6次参加由中国书协主办的有关全国性展览,并多次在《书法》、《中国书法》、《书与画》、《书法艺术》、《书法之友》、《书法导报》和《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发表、做专题介绍。曾获全国当代中青年《书苑撷英》草书优秀奖、《江苏省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展》优秀奖、《江苏花鸟画会员作品展》优秀奖、《江苏省书协会员作品展》优秀奖、全国《林散之-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优秀作品奖、《现代金陵书法传媒展》大奖等。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华文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日本韩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二十余家出版单位编入各类作品集。作品还在全国数十个省、市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当地政府、博物馆、大学、纪念馆等收藏或刻于碑林区,还应邀赴韩国、香港、天津市浙江省山东省、新疆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览。个人传略载入《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当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今鉴》、《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和《中韩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十余种典籍。南京广播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曾播出“著名书法家刘秋农”专题片,江苏有线电视台常州文化频道曾拍摄“刘秋农的三乐人生”艺术专题片。个人专集有《刘秋农书画集》、《刘秋农书法作品集》。
艺术评价
古雅清新 超然高韵——刘秋农的书画艺术
“书为心画”,这是千古名言,这告诉人们可以从书法作品中看到书家对时代的感应、看到书家体悟社会人生的状态、看到书家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记得2005年,在“现代金陵书法传媒展”上,以“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的身份应邀参展的刘秋农先生曾荣获大奖。这是由评委和观众相结合、现场投票选出的,获此殊荣者仅三位,体现了他的创作实力。今又读他的新作,更让我钦佩,觉得他不但是一位奋力耕耘、不断探求的书家,更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书家。他的作品正是他的艺术感受、思辨能力和心态情操的展示。正如钟繇在《笔法》中所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画作品中的笔迹,不过是一种界破空间的线条,它之所以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其实是人心“流美”的结果罢了。
书画艺术的发展,是新陈代谢的统一,书画家作为艺术实践的主体,只有在同前人、今人不同,才真正体现出其价值。刘秋农先生在书画艺术的探求上,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先从刘秋农先生的书法来看,他真、草、隶、篆皆擅,而最能表达出他的艺术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是行草书和隶书。汉字形体的稳定性、人们习惯的审美标准,使书家的创造被约束在一个严格的范围内。所以作为书法,王羲之的要求是“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无使相同”,要求书家写出仪态万方、富有生命的形质,不能以点画、线条的平庸搭配为满足。刘秋农做到了这一点。他的行草书是以魏晋诸帖为立足的,并致力于对晚明诸家的消化吸收。他以董其昌清淡的用墨、黄道周多变的体态、张瑞图扫刷的笔致和王铎奇逸的气势而互为变通,走的是一条颜师古求变、师古出新的道路。在刘秋农的笔下.参差错落的结构、长短变化的字形,采用字与字紧密按排、行与行距离拉开的布白,让字势上下有压力、左右有张力,形成四面的相互作用,使线条的刚柔曲直、枯湿虚实交织在一起.产生吸引、穿透的引力,给人以奇肆淋漓又不失古雅飘逸的效果,有着清新的气象。刘秋农先生的隶书,隐汉碑于简之中,他采用了汉碑静穆、端庄的品格,溶简牍灵动、多变的笔法,以通篆法的结体来写隶书,有着随意轻松而不失工稳的效果,呈现出古雅清丽之姿。
由于刘秋农自小酷爱书画,有着艺术的天份.得到了江苏省国画院老画师房虎卿常州博物馆书法篆刻家朱松闇先生的钟爱,名家的亲授,使他泛猎山水、人物、花鸟等传统绘画,遍临汉碑唐刻、手摹秦汉玺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即有书画作品展出和发表。他站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探索、积累,以毛笔为犁,苦耕砚田,寒暑不辍,欣慰于书山墨泉之中,心与境不断在砚田中升华,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了自己的书画特色。
改革开放以后,书画事业也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十余年书画创作一方面以“展览至上”为目的,将书画展成为角逐、竞争的场所,书画创作的审美趋势向着尚奇巧、尚流行、尚制作上转移;另一方面,传统与现代的论争和中西两大文化的冲撞,使传统文化精神不断地在消蚀。刘秋农意识到,书画创作的笔墨、线条、情感是中国书画的本质特征,如果本质特征的丧失,将会使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日益削弱。所以,他更多的是关注书画艺术传统的如何发展,是“温故而知新”,并以弘扬传统为己任。
近二十余年来.刘秋农在书法创作上不受时风影响,更不受“现代”的干扰,而是坚持对书法传统的发展,强调只有“颜师古”才能“出新”的观念。书法艺术发展本身就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新”会变成“旧”,“旧”也会变成“新”。今日盛行的现象,明天也会衰败,只有艺术的本质不变。因而当人们的审美眼光不满足于变化多端的现状,时风成为流弊时,反而显示出传统的生命力。刘秋农从不为“展览至上”而忙碌,但他的书法作品能获大奖并受到大众的喜爱,正说明了他的书法艺术的魅力,显示出他的书法艺术观的坚定。刘秋农先生的国画,与书法一样,注重传统笔墨的发挥,强调笔墨的写意功能,表现情感与传统的内蕴。追求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的意境靠笔墨功夫来表达,而不是堆积、制作。在他看来,如果绘画不法传统,就无所谓“国”画;不师造化,就会流于形式;不得心源、笔墨就不能为己所用。因此,他总是以虔诚的态度去追摹先贤、以敏睿的眼光去体察事物,胸藏丘壑、心有万物,借助书法的功力,一吐为快。所以,他的国画作品中表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都是依托于他深厚的笔墨功夫和境由心造的内涵。他的绘画得力于书法,书法也借助于绘画,互为补充,成就了他的书画。刘秋农先生的书画,更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有着超然的高韵。
艺术是表达思维和想象的形式,而思维与想象正是心灵的折射。由于刘秋农先生生活在文风久远的古城常州,退休前在文联工作,以及长期负责常州市书协工作和担任书协主席的经历,使他对书法事业负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书法艺术有着特别的深情。他职业的特性,以及与艺术家、爱好者的广泛交流、联系,养成了他开阔的眼界;他谦虚待人、坦诚处事的性格,养成了他宽广的胸襟,对他书法艺术创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家的人格精神的最高层面,就是超越功利思想,刘秋农书画艺术的清雅气息和超然高韵正是基于他的为人、心态和意志上的。他的书画,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高格调的人生,才会产生高格调的书画。真正的艺术能对人的灵魂荡涤和净化,常把人从世俗的酣睡中唤醒。由于当前的精神家园滑向商品化,艺术创作趋向功利化和浅薄化,所以,刘秋农先生的书画正是对失落的传统文化精冲的呼唤。他的书法作品的获奖和大众的喜爱,也正是对他的呼唤的一个回应。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艺术简介
作品成就
艺术评价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