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用人智慧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是一本荟萃前人用人智慧大成之书。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历史,把一个个严肃的镜头对准现实,目的在于以史为鉴,“鉴往而知来”。本书摘选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关于用人的最主要的代表作,著录了他们用人的历史掌故,并加以必要的论述、注释和粤语翻译。中原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惜人之思、识人之策、选人之法、育人之途、用人之道,或记载于史籍,或见之于诗文,千百年来,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用人智慧宝藏。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用人的历史,哪一个时期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经济社会就发展,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哪一个时期忽视甚至藐视人才,任人唯亲,经济社会就停滞,就会被动挨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今吏治腐败已成为众多腐败的根源。要克服吏治腐败,一方面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历史。用人之道,古今通焉。以论治求治为经,人物为纬,分门别类,编排合理,归类恰切,是本书在编著体例上的一大特色。全书按名君诏令、名臣奏议、名家论说及附录(用人掌故)四大类辑录编排,着眼于先贤用人之思想、制度、政策、实践等方面,一事一题一议,深入浅出。其中,正编三辑分别荟萃了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关于用人的名篇名典,着眼于言论,每篇选文均由作者简介、阅读提示、原文、注释、译文五个层次组成。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柯美成,北京文史学者,高级经济师。曾在全国性报刊发表经济类文章3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3项。编著、主编的书籍主要有《中国古代经济名作注译》、《文白对照群书治要》《理财通鉴——历代食货志全译》、《荀子解说》,以及《林彪与毛泽东》等。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胡抗美书学论稿》、《胡抗美诗词集》、《胡抗美书法集》等。
图书目录
再版弁言/1
第一辑 名君诏令
刘知远 求贤诏/3
刘恒 策贤良文学士诏/6
刘启 令二千石修职诏/10
刘彻 举茂才异等诏/l2
刘秀 封功臣诏/15
曹操 求贤驭人七令/l7
拓跋宏 定考绩明黜陟二诏/23
李世民 任贤求谏二诏/26
武则天 以八科取士诏/3l
李隆基 重守令四诏/35
柴荣 求谏诏/41
赵匡胤 澄清吏治防患未然三诏/45
完颜雍 责尚书省除授止限资级二谕/48
朱元璋 戒谕公侯外官二敕/51
康熙帝 爱惜人才澄清吏治三谕/60
清世宗 为政以得人为要谕/63
爱新觉罗·弘历大学士等荐举言官谕/65
第二辑 名臣奏议
李斯 谏逐客书/69
董仲舒 举贤良对策(节选)/73
诸葛亮 出师表/79
刘毅 请罢中正除九品疏/83
魏徵 论御臣之术疏/91
张柬之 对贤良方正策(节选)/97
张九龄 重守令疏/l01
陆贽 驾幸梁州论进瓜果人拟官状/105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106
李吉甫 请汰冗吏疏/121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节选)/123
包拯 乞不用赃吏疏/137
王安石赵祯言事疏/l39
张浚 论内重外轻之害有八疏/166
许衡 论时务五事疏(节选)/169
张居正 陈六事疏(节选)/180
陈廷敬 请严督抚之责成疏/l 88
张之洞刘坤一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l93
……
第三辑 名家论说
附录用人掌故
序言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即将再版,衷心感谢华夏出版社领导以及我的朋友倪友葵编审、责任编辑韩平女士的关爱和赏识。此乃本书之幸、编著者之幸,或亦读者之幸也。
本书初版原有他序及柯跋各一篇,现撤下。但将原跋主要内容略作修改并移作“弁言”,现就本书编著中有关问题做简要说明。
一、自古王者多以史作为治之具。《易》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历代明智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无不十分重视历史的鉴戒作用。
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中原地区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人才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从尧放房国而禅位于舜,舜杀而举其子禹,到刘知远任用三杰而平定天下,李世民任用房杜魏马而致贞观治世,再到朱元璋深情赞美“贤才,国之宝也”,康熙帝反复告诫“举贤退不肖”;从管仲对齐桓公“贤者关乎霸业”,李斯谏阻秦王“逐客”,到魏徵论“御臣之术”,包拯“乞不用赃吏”,再到陈廷敬“请严督抚之责成”,张之洞刘坤一上言“变通政治人才为先”;……爱惜人才、选贤任能、礼贤下士、任贤勿贰、用人之长不责其短、勤于教养百年树人,以及求言纳谏、三考黜陟、惩骄肃贪、澄清吏治、防患未然等等优秀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实践和著述之中,从而形成了华夏文明关于用人的优良传统。宋代名臣胡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道出了这一优良传统世代传承的奥妙。编著《中国古代用人智慧》一书,目的就是要从浩若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发掘、整理先哲们关于用人的嘉言懿行、名篇名典,弘扬中华民族用人的优良传统,使读者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而把我们今天和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本书以论治求治为经,以人物为纬,着眼于思想、制度、政策、实践四方面,荟萃了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关于用人的若干代表作,选辑了历代关于用人的掌故。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辑,名君诏令。凡选文为帝王之诏、谕、敕、令等,即通常所说的“圣旨”,收入本辑。其中魏武帝曹操虽并未做过皇帝,但援《三国志》成例,其令亦归入本辑;第二辑,名臣奏议。凡选文为臣下上奏帝王之表、章、疏、折、状、书、对策、封事等,收入本辑;第三辑,名家论说。先秦诸子、后世名家之文,及兼为名臣名家而其文非上奏文的,收入本辑;附录,乃用人掌故。以上各部分选文务求精当,从整体上能真实地体现古代用人的优良传统,体现古代用人思想与艺术的精华。
三、本书选文一律采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的版本。选文篇目部分采用文章出处原有标题,部分由编著者据文意拟定。属于节选文并沿用原标题的,第一、第二辑括注“节选”字样,第三辑和附录则不加括注。
四、本书初版对选文的介绍采取以下形式:正编三缉各篇选文均由作者简介、阅读提示、原文、注释、译文五个层次组成,附录则仅有原文和译文。其中,阅读提示尽可能将选文置于特定历史时期(一个或若干个朝代)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纲挈领地揭示选文的历史意义及其学习借鉴价值,力求有利于读者深刻理解文意,并通过对全书阅读提示和原文的贯通理解,窥见中原地区古代用人思想史、制度史和实践史的大致轨迹。
五、本书初版有“注释”一项,再版时考虑全书篇幅过大,增加了购书者的经济负担,于是撤下。原注释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先注字、再注词的顺序;但对属于引经据典的词条,则首先注明出典,然后注字、词。由于本书涉及历史人物、职官、典章制度较多,注释中对同一词条(同一人名、文华殿大学士、典故等)根据其在文中的重要性不回避重复,但一般会结合理解文意的需要或时代的变迁,使释文有所侧重、详略或差别。
六、本书关于数字的用法。对各朝代历史纪年,同一年号于每篇选文首见处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但省略“公元”和“年”字样,如刘彻元封五年(前106)、李世民贞观二年(728);其后重复出现的相同年号则不再括注。对历史人物括注公历生卒年,如刘知远(前256或247~前195)、诸葛亮(181~234)。书中其他数字一律用汉体写法。
七、本书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尽可能准确转述原文文意,行文流畅,具有可读性。归类辑录整理古籍,兹事体大,我虽多年乐此不疲,亦时感力有不逮。文言文今译从来批评、赞誉纷纭,本书谅难尽如人意。故特借此致意广大读者:衷心感谢诸君购买和阅读本书,凡书中错讹、不当、疏漏之处,敬请不吝教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