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州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
明初,废临清市万户府,诸王练兵于教场,设临清卫。明弘治二年(1489),升临清市为临清州,领馆陶县邱县,属东昌府区,治所在今临清市纸马巷一带,后迁往砖城。明清时期,临清州地处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交汇处,北及北京,西抵洛阳市,南达杭州市,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称,人口一度号称百万,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
简介
临清直隶州:冲繁难。明临清州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直隶州
本辖:
武城县:冲繁。明属高唐州雍正三年(1725)直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属直隶州。
夏津县:疲。明属高唐州,雍正三年(1725)直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属直隶州。
邱县:简。明属州,雍正三年(1725)直属东昌府,同年更名;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属直隶州。
临清市是明清时期中原地区重要的商业大都市,人口百万。
历史渊源
明朝万历年间的文学名著《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这样形容临清州,”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凑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此去离城不远,临清马头上,有座晏公庙。那里鱼米之乡,舟船辐之地,钱粮极广,清幽潇洒。”
明朝小说《梼杌闲评》中的临清州,“却说临清地方,虽是个州治,到是个十三省的总路,名曰“大马头”。商贾辏集,货物骈填。更兼年丰物阜,三十六行经纪,争扮社火,装成故事。更兼诸般买卖都来赶市,真是人山人海,挨挤不开。”
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过头矶》,“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万来。”
嘉靖二十年,临清州更筑新城,诗人皇甫汸为之作:《临清新城行》“君不见,清源都会天下无,昨来筑城西备胡,长河十里万艘集,乃知保障为良图。戈船隐隐横川流,蒸霞照曜双飞楼。华京鼎峙争雄长,气压百二当中原地区。言于齐泊河汜,左右帆樯阅崇雉。甲第纷纷乱入云,红波绿树歌钟起。我皇垂衣二十载,玉帛群方协文礼。边头晏和稍失备,晋代之间近多垒。金汤委输长顾,此城遂辉峙。更闻安石下东山,焉得有马饮江水。”
崇祯年《总监各路太监高起潜题本》中说:“总计临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当时,临清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只能用今天的上海市来形容了。有诗为证,明末赵慎微形容松江府朱泾镇时(今天上海),这样形容朱泾镇:“万家烟火似首都,元室曾经置大盈。估客往来都满载,至今人号小临清。”
清代,临清城区由于连年战乱,并未扩大,经康雍乾三朝休养生息,到乾隆四十一年升直隶州,领夏津县武城县邱县,达到最盛,爱新觉罗·弘历称赞“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期十六国后赵置。汉代称衡南县。因临清清河而得名,清河又称卫河
后赵建平元年(330年)析清渊县临西县,治所在今河北省临西县,因城临古清河得名,不久即废。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析清渊县西部复置临清市,属司州阳平郡北齐废。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属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毛州,贞观初毛州废,改属恩州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临清市县属大名府。
金徙临清县治于曹仁集(今临清市南八里旧县村),属大名府路恩州。
元临清府县分治,临清万户府为枢密院直辖,治所在今天津大直沽,临清县属中书省州。漕运总司设在河西务镇,分司临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今治(今临清市青年路街道)。
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临清州,领丘县、馆陶县2县,属东昌府区
清代沿明制,临清州仍属东昌府。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为直隶州,辖邱、夏津县武城县3县。
1913年废州为县,属济西道(1914年改称东临道)。
1925年属德临道。
1928年废道制,直属于省。
1937年1月属山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并为该区专员公署驻地。
1948年5月,升为专区级市,属冀南行政区。
1949年3月复降为县级市,属冀南第一专区。
1949年8月改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49年11月,临清市改为临清镇。
1952年10月24日,临清市、临清镇自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属德州专区
1952年12月19日改属聊城专区
1954年7月9日临清镇撤销,复置临清市(省辖,由聊城专署督导)。
1958年12月,临清市撤销,划归临清市。
1963年3月撤市复县。
1983年8月撤销临清县,复置临清市(省辖县级市),由聊城地区代管。
1997年聊城地区撤销,临清市由地级聊城市代管至今。
传说
从前,卫河里来了两个鱼精,专吃婴孩。一年夏天,临清市连降大雨,卫河决堤,鱼精趁机肆孽,游出来吞噬孩童。这时一个老头手持一座宝塔,撑船营救百姓,船走到哪,哪儿风平浪静。
老头告诉大家,须建一座大佛塔才可以镇住这鱼精,可百姓早已贫困不堪,哪有财力修建宝塔!老头说:“城南有一座20多丈高的宝塔,将它拉来,便可一用。
他走东串西说要到八月十五这天借牛拉塔,人们信口答应,并不当真。八月十五这天,人们未见老头来牵牛,可到了十六早晨,竟发现牛累得满身大汗,趴在地上直喘气,出门一瞧,见西北河滩上平立起一座足有20丈高的宝塔。果然城南50里处塔头村的古塔不见了。
人们发现塔身有些倾斜,塔身出现了裂缝,那拉塔的老头又收集废铜烂铁以修理佛塔。一天夜里,人们听见西北方向,‘叮叮当当”地响了一夜,第2天就见塔身四周锔上了4条一尺多宽的铁钩子、裂缝不见了,塔身也不再倾斜了。人们在塔前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宝塔罩深井,深井锁二青”。人们才知道,卫河里那两个鱼精已被镇压在宝塔之下的深井中。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渊源
历史沿革
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