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韩
宋之韩
宋之韩,字奇玉,号莲仙,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十八日,病逝于康熙帝八年(1669年)六月二十四日,葬于山东省兰陵县大仲村镇寨子村东;明末一代圣贤文人、古文家、都察院佥都御史宋鸣梧次子,崇祯御史大夫、户部侍郎、南明大学士首辅宋之普之胞弟;贡生,授东昌学博,因其博学多才深受清康熙帝的“才堪效用,力可宣”之赏识,而特被敕授为泸州市通判。
简介
宋之韩与清朝大诗人宋琬交往甚密,并有诗证(分别被收录在宋琬的《安雅堂集)和宋之韩的《海沂诗集》中),但其一生清心寡欲,陶醉自然,虽年少时与兄宋之普一起历经坎坷,但走向仕途后却没有经历太多的大起大落,因此其作品缺乏宋琬式的社会震撼力。但宋之韩一生诗兴执著,作品颇丰,从少年到老年几十载笔耕不辍,先后一共写下了两千多首诗(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八百余首),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多变,而且诗体不拘,多彩多姿,是一份难得的明末清初的齐鲁、江浙、川陕等其涉足之地的历史画卷,而在咏物抒情上,更是拥有无数的妙语佳句,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染力,实属难得的好诗。
代表作
其代表作有《野老歌》、《万凤窝即事》、《北林墓望东山》、《寿玉叔司农》、《鱼翁》、《望岳》、《苏州道中》、《栈道行》、《再过浣花溪》等。
其清嘉庆版《海沂诗集》今被收藏在国内和日本美国、台湾等十几家知名的大型图书馆和博物馆中。
宋之韩
宋之韩(1532—1600年),明代著名学者。字元卿,号敬斋,武安城关人。
宋之韩出生于儒者之家。其父亲为贡生,为当地有名的孝子。宋之韩自幼聪慧,兴趣广泛,酷爱读书。他不仅能诵读五经六义,诸子百家,就连医学、卜卦等杂书也无不能晓。在同龄的儿童中,他的举止很是引人注目。
嘉靖四十一年(1561年),宋之韩考中举人,四十四年(1565年)再登进士科,初授襄陵(今睢县西)令。当时襄陵有通往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的驿路穿过县境,设有驿站,而驿站往来全仗县令接待,驿站耗费巨大,历任县令叫苦不迭。宋之韩到任后,严加整顿,按计划做好供应工作,解决了驿站供需费用。
隆庆元年(1567年),有土匪袭击襄陵县城,当时因守城兵力不足,城墙多为土坯所筑,不易防守,宋之韩下令派遣民工土卒开渠,将汾河引入护城河。土匪不能攻城,只得撤退,使百姓免遭一场兵难。事后,宋之韩申请改筑成砖城,带头捐出自己俸金倡导大家捐资。并亲为筹划督帅,耗时三个多月,砖城竣工,从此解除了百姓对土匪侵扰的后顾之忧。两台(指门下省东台市”,中书省“西台”)禀报于穆宗,得到穆宗的嘉许。
宋之韩在襄陵任职不及两年,这位清官遭到小人诬陷,将他迁职为西安府府丞(佐吏)。但他毫无怨言,挥鞭赴任。到任之后,帮助府尹铲除弊政,使府政为之一清。由于政绩显著,宋之韩又升为中央谏官,任户部吏科给事中(从七品官)。在朝廷之中,这种职位显然是微职,但宋之韩却不避权,为官敢言,首次向上陈述三种弊端,涉及朝中众多大臣。其言词虽多激烈,但切中要害。他还对屯政漕运、屯田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都切实可行。于是,又迁任刑科给事中(正七品官)。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穆宗驾崩,朱翊钧即位。掌司礼监兼提督东厂明朝特务机构)的大宦官冯保,公布穆宗与太子的遗诏,内有“你要依三阁臣并司礼监辅导”等语。宋之韩有鉴于自古无司礼监辅导皇帝之例,认定这是冯保假传圣旨,加上素知冯保专擅朝政,卖官受贿的种种不法事,马上上了《劾冯保四逆六罪疏》。疏中历数冯保的罪行,要求赵顼“束力下三法司,亟将冯保拿问,明正典刑。”宋之韩的抗疏,触犯了当朝权奸。冯保大怒,又假传神宗圣旨,要将宋之韩活活杖死在朝堂。不想宣圣旨的太监正要开读,忽然摔倒在地而亡。冯保大为害怕,以为这是李恒在天之灵惩罚他“矫旨”,才不敢再进行迫害,宋之韩才免予受刑,只把他解职了事。宋之韩于是回归乡里,时年40余岁。
宋之韩回乡之后,对仕途已绝心,遂以诗酒为友,游乐于田间溪畔。他在紫山南、水边建屋开圃,自称“紫滨逸叟”,过起了优游泉石的隐居生活,其后30载,一直未从仕,期间写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表现自己忧郁不得志的“闲适诗”,直到69岁时死去。宋之韩的著作有《主敬堂文集》、《说文举要》。其诗文多骀宕之气,五古尤有特色,如《春早适近郊》:“紫溪有逸叟,壮岁归田。千载何茫茫,惠夷堪尚友。斗柄初指寅,东郊已鞭丑。呼仆驾巾车,旁挂一壶酒。雪山传新容,古木撑秃肘,玉散几枝梅,金入千条柳。”意态似乎很逍闲,但之后即流露出苦闷的情绪:“人生多愁颜,今兹开笑口”,“得兔时一欢,磋跌间常有。追忆古人心,倦倦叹烹狗。”被朝廷所弃之愤懑,还是难以酒所消除。可见他的隐居,其实是违心之举。综观宋之韩的诗,其客观上描写了祖国的壮美山河,他的诗歌格调清新,感情真挚,大有陶渊明的“田园诗歌”风格。
目录
概述
简介
代表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