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明(1908—1976),又名文希,浙江湖州人,祖籍南汇沈庄陈家宅,曾就读于南洋高级商业学校。被称为“为国环球的人”,人类历史上徒步、骑行环球第一人。
1930年潘德明持“雪东亚病夫耻”的信念,参加亚细亚步行团,步行团最后只剩潘德明一人,秉承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的理念,他决心走出
亚洲,环行
地球。
历时7年,行程数万公里,途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29国元首、
政府首脑、部长和著名人士接见。1937年7月6日结束旅行,1976年10月18日逝世。
2012年5月11日潘德明铜像在上海海湾园落成,2017年9月30日,上映了潘德明为主角的纪录片《寻找潘德明》,并在2016年12月6日获最佳历史纪录片奖。2018年8月20日,
湖州市博物馆推出“殊途同归——纪念潘德明诞辰110周年暨王璐‘一个人的丝路’特展”,概括展现潘德明环球旅行的故事。
人物生平
儿时生活
潘德明,又名文希,1908年,潘德明出生于
湖州市。祖籍南汇沈庄陈家宅。从小酷爱体育的他,在学校被称作“长跑健将”和“跳高大王”。7岁那年,因想知道离城十多里外山上庙里过年的情景,只身一人前往察看。由于其父亲是一名前往浙江湖州谋生的裁缝,又专门替教会里的外国人做西装,使潘德明从小有机会同洋人接触。学会了多种外语,道听了发生在国外的许多离奇故事。
上海求学
1925年,17岁的潘德明随家人迁至上海,就读于南洋高级商业学校。他立志要学好一门手艺,出外闯荡开阔眼界。
参加步行团
1930年6月28日,已在南京做餐馆生意的潘德明,在《
申报》上看到《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出发》的报道,步行团成立的初衷是“雪东亚病夫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青年之风貌。这支由4男3女共7人组成的青年步行团,计划分三期徒步走遍亚洲。《申报》称他们“以一种任重致远的毅心,完成环行亚细亚一圈的宏愿,真是非常的豪举。”潘德明扔下南京的餐馆生意,急奔
上海市,后终于在
杭州市追上步行团。
步行团一行8人出国门后,到达
越南时仅剩潘德明等3人。由于其他2人在越南相继病倒,不能再继续前往。此时步行团已不复存在,但潘德明还是决定坚持走下去,并作出了决定:走出
亚洲,环行
地球。
环球之旅
1931年元旦,潘德明在越南西贡买了一辆英国产的兰牌自行车,开始以骑车或步行的环球之旅。为记载环球之旅,他自制一本《长途留墨集》,后又装订一本《名人留墨集》,在所到之处加盖
邮戳,或请人签名题词。潘德明从
胡志明市经
柬埔寨来到
泰国,又过
马来西亚。
1931年3月13日到达
新加坡。各地报纸对他的壮举大加赞颂,泰国华人报纸以“披荆斩棘向前方猛进”“雄飞世界之先驱”等大字标题的文章报道,新加坡的华侨商人
胡文虎听闻潘德明的壮举十分感动,不只为他筹集路费,还称他是“为国环球的人”。潘德明准备了一本《名人留墨集》,邀请胡文虎第一个题词,胡文虎写道:“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轮迹。”同年4月3日,潘德明到达
印度,拜了著名
徐志摩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印度,潘德明还受到国大党领袖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和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接见。之后,他西行穿越沙漠,路遇强盗,经央求才留下了《名人留墨集》和罗盘。此间,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他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国人期望之殷,德明自当勇往直前。力振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耻”。同年11月12日,潘德明进入
伊朗,后又转走
伊拉克、
叙利亚。
1932年3月13日走到“三教”
圣地耶路撒冷王国。他又向南到了非洲大陆的
埃及。在亚非大陆两年多旅途中,他多次遭遇老虎等
食肉目的袭击,还经历了强盗的抢劫,但所到之处都是世界古代文明之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令他流连忘返,一时忘却了旅途的艰辛。后来,他又决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
欧洲去。
1932年7月,潘德明来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雅典。在
雅典期间,潘德明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称中国因财政困难,竟无财力选派运动员参加这年举行的第十届
奥运会,感到痛心疾首,为此,他在奥林匹亚运动场遗址上,用几种语言刻下“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经
土耳其,他拜访了
土耳其革命领袖
穆斯塔法·阿塔土克将军。
1933年7月,潘德明到达
法国。7月27日,正在法国巴黎养病的张学良将军接见了他。在《名人留墨集》上题写了“壮游”二字。之后,潘德明又经
荷兰、
德国进入北欧。该年11月24日,跨过
英吉利海峡,来到伦敦。在欧洲,潘德明周游16个国家。但这时
欧洲正爆发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他的“工业救国”的理想彻底破灭。
1933年岁末,他在
利物浦港登上“欧罗巴”号邮轮,驶向
大西洋,到达
纽约。然后再去
加拿大的
渥太华,绕了一圈后又返回美国。
1934年2月16日,潘德明到达华盛顿,《华盛顿先驱报》等当地传媒均在显著位置作了报道。在华盛顿,他还受到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接见。又加入了国际探险、科考组织——世界探险家协会。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美国。
芝加哥等城市的侨胞还热情邀请他介绍旅途生活及探险见闻。为尽快结束环球旅行,赶回祖国,潘德明乘飞机到了
古巴,然后经
巴拿马共和国、斐济岛、
新西兰,1935年3月下旬,抵达
澳大利亚的
悉尼。
1935年6月28日,潘德明离开澳大利亚,经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到
泰国,由泰国至缅甸,进入
云南省。
1937年3月,潘德明为勘测青藏高原,沿着
桂江北上,在
桂林市遇到了大画家
徐悲鸿。两人同游
漓江,徐悲鸿题写“丈夫壮志”。同年7月6日返回
上海市。至此,潘德明经历了7个冬春,行程数万里,游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环球之旅。
转捐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后,日军敌机飞临上海
领空。国难当头,原打算勘察青藏高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潘德明于是把筹集来的10万美元考察费用全部捐献给了抗日事业。
养家糊口
潘德明定居上海,并在几年之后和一位上海姑娘结婚。之后,他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短暂工作。1949年后,潘德明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由于他的父亲曾经是小有名气的裁缝,潘德明子承父业,靠熨烫衣服生活。另外,潘德明还有一门绘画的手艺,因此,他也兼画宫灯养家糊口。解放后曾在昆明益兴汽车材料行工作。
逝世
1976年10月18日,听到
四人帮倒台的消息,潘德明大喜过望,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
心肌梗死而辞世,终年68岁。
受到肯定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位30年代曾一度蜚声世界的探险勇士的壮举无人提起,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潘德明当年传奇般的经历又重新向世人披露,他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地位从此得到肯定。
名人留墨集
为记载环球之旅,潘德明自制一本《长途留墨集》,后又装订一本《名人留墨集》,在所到之处加盖
邮戳,或请人签名题词。在这本《名人留墨集》的
扉页上,潘德明工工整整写下“旅行世界自叙”,其中有:“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
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地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上面保存有中外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世界几十种语言文字书写的签名和题词,20多个国家元首手迹,以及571枚各国
邮戳、印章等。
环游轶事
亚细亚步行团分崩离析
1930年的一天,潘德明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一个由七人组成的环球旅行团“亚细亚步行团”在上海成立,目标是锻炼体魄、拓展见闻,摘掉西方列强扣下的“
曾朴”帽子,一展中国人的冒险精神。当时正在餐厅打工的他,顿时热血沸腾,毅然辞掉工作,加入步行团,踏上一条充满艰险的探险之路。
这段徒步之旅的第一站是浙江杭州。因天气炎热,疫横行,甫一启程,就有冯冰魂、崔小琼、秋舫三人因病退出,出师不利,为长途旅行蒙上一层阴影。到达
厦门市后,又有两位成员退出,只剩下团长李梦生、潘德明和胡素娟苦苦坚持。经
广州市,抵
越南,随着他们脚步的远伸,有关步行团的消息也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渐次远播。到了南定,他们受到了各界代表和侨胞的热烈欢迎。异国同胞的盛情,令潘德明倍感温暖。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行程的分歧、久处的龃龉,李梦生、胡素娟与潘德明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李、胡二人退出了步行团。这也意味着,潘德明不得
不作为仅有的成员,独自担负起步行团环游全球的重任。
拜会大文豪泰戈尔
潘德明随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经广州、海口,入
海防市,到清化时其他成员均因旅途艰辛而相继离去,他便只身前往。1931年3月,辗转
柬埔寨、
泰国来到
新加坡,他便上中国领事馆要求签发护照,周游世界。领事馆开始不予理会,潘德明据理力争,他说:“外国人讥笑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人难道不应以自己的行动,来洗刷耻辱吗?”领事感其诚,遂予签发。1931年4月,潘德明从
印度西行穿越沙漠,路遇强盗,经央求才留下了《名人留墨集》和
罗盘。
潘德明持护照乘海轮来到印度。1931年4月22日,他拜会了大文豪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宾主亲切交谈,泰戈尔激动地说:“潘君之壮举,也是亚洲人的骄傲。”并邀他共进午餐,席后在他的《名人留墨集》签名,临别时,泰戈尔还赠送了一幅画,并用中国话说道:“祝你旅途
安顺市。”
森林敲锣镇虎
在亚格拉市,这座城市周边都是崇山峻岭,森林中野兽出没、虎豹环伺。潘德明正要穿越原始森林,当地一位老人建议他带上一面铜锣,只道山中腊虎、苏门虎异常凶猛,万一遇上可是要丢命的,只有锣声可以将之吓退。他将铜锣紧紧地系在身上,只身深入丛林。那天晚上,他在树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清晨时分。突然,一阵骇人的啸叫惊得他差点从树上掉下来。定睛一看,竟是一只猛虎在树下徘徊,铜铃大眼瞪着他,显然他已成为它想要的猎物。他吓呆了,一动也动不了。这时老虎又发出一声猛吼,山林俱震,他用腿紧紧夹住树枝,保持着身体的平衡。情急之下,他想起随身携带的铜锣,赶忙敲了几下。“当——当当!”老虎闻声受惊而逃。他这才侥幸捡回一命。
沙漠被抢
从南亚辗转
中东,潘德明骑着自行车穿越
叙利亚沙漠。黄昏时分,大漠上忽然出现了一队人影。他还没反应过来,七八个彪形大汉就手持
弯刀,将他团团围住。他浑身上下被绳索捆绑着,头上蒙着布,被送到一间土房子里。一名
独眼的强盗头目向他喝令:“交出你身上所有的东西!”潘德明不慌不忙,用半生不熟的
阿拉伯语对他说:“我是中国的旅行家,身上除了一辆自行车、一只手表、一台相机和一个罗盘外,别无所有。”强盗将信将疑地问他,就凭这些东西,你怎么可能穿越到这里?他没有正面回答,却说:“我周游过许多国家,也知道你们是被官府横征暴敛、为生活所迫才走上这条路的。我同情你们,相信这并非贵国应有的待客之道。你们可以把手表和相机拿去,只有这辆自行车和罗盘是我旅行的工具,没有它们,我必死无疑。”强盗们向他询问旅途经历,动了恻隐之心,终于放弃了抢劫这个囊中空空的年轻人。他又逃过一劫。可是,他的自行车、钱包和
照相机却在随后的旅行途中被扒窃,他不得不依靠步行和节衣缩食,完成剩下的旅途。
奥林匹亚留壮语
1932年7月5日,潘德明来到
希腊古都
雅典。他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条有辱华族的消息:一向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国,竟财源枯竭,无力派运动员参加第10届
奥运会。这天夜晚,他久久不能入睡,决心洗刷耻辱。7月6日,潘德明无心观赏雅典名胜古迹,徒步来到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祥地——奥林匹亚,在运动场的遗址上,自豪地分别用几种文字写上了:“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潘德明的可贵精神,传遍了雅典。希腊首相维尼齐斯在官邸盛情接见了他,并称赞道:“潘先生,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东方文明古国的觉醒和力量!”
奥地利记者刁难
在
奥地利,当时潘德明环球旅行的事迹已远播海外,一批记者赶来采访他。有个不怀好意的记者问他:“潘先生,能不能麻烦您用最快的语速,给我们电台听众说几句中国话?”他一时不解,便询问其由。谁知那记者竟说:“我们是想让听众笑一笑,增加些乐趣。”潘德明立即声色俱厉呵斥道:“你辱我民族,欺人太甚!不要忘记你们昔日的奥匈帝国,是怎么惨败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看你们民众的饥饿困苦!如果我愿意以此羞辱你们,那我现在就可以把钱掷在地上,让那些街头潦倒的人去捡。”一席话,说得记者哑口无言,在围观的正义群众、记者的指责下,这名记者不得不灰头土脸地从后门离开。潘德明这几句话掷地有声,一时间在
奥地利华侨中传为佳话。
张学良赠书“壮游”
1933年7月13日,潘德明到了
法国首都巴黎。他参观了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
凡尔赛宫、国会大厦、
巴黎圣母院、巴黎公社社员墙等古迹。面对巴黎奢靡的都市风气,潘德明在日记中记下了“穷奢极欲”四个大字。
正在
巴黎养病的
张学良将军看到了巴黎各报登载的潘德明徒步和骑自行车周游世界的消息,欲见这位爱国的青年同胞,便请中国驻法公使
顾维钧引见,在张学良寓所相叙。当张学良询问到旅费筹措等情况时,潘德明风趣地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路上不少外国朋友曾热心地愿意资助,我都一一婉言谢绝。“德明此行为表现华族之气概,决不收外国人一厘一毫,只接受中国同胞的馈赠。”张学良听了这位热血青年的话,连连夸奖“有志气”,当场挥笔疾书“壮游”二字,并赠送一笔旅费。
潘德明对张将军的勉励十分感动,在日记中写道:“国人期望之殷,感人肺腑,德明自当奋勇直前,力振民族精神,雪‘东亚病夫’之耻。”
英美首脑热情接见
1933年11月24日,潘德明乘坐海轮驶进了
泰晤士河,来到伦敦。他走遍了英伦三岛,参观了
白金汉宫、建筑精美的
威斯敏斯特教堂、
大英博物馆和格林威治天文台。12月26日,英国首相
拉姆齐·麦克唐纳热情地接见了他。首相为潘德明的精神所感动,他说:“我国有句谚语‘经历是智慧之母’。世界像一部百科全书,不外出旅行,就像只读这本书的一章一节,希望你顽强地到达理想的终点。”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潘德明深受鼓舞。
12月30日,潘德明乘坐“欧罗巴”五万吨巨轮,离开
欧洲,驶向新大陆,于1934年1月4日来到
纽约。中华公所的华侨获悉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他迈步纽约,在繁华的街头,却发现了穷苦的孩子在刺骨的寒风中围着
垃圾桶寻找可供充饥的食物,然后蜷缩在一个背风的角落里睡去。于是他对这里是“自由”和“光明”的乐土表示怀疑。
潘德明离别纽约,来到华盛顿,在中国驻美公使史道记的陪同下,拜会了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十分钦佩潘德明的壮举,亲自奖给他一枚
金牌,还热情洋溢地说:“若不是我双腿残废,我真想和你一同去攀登
加利福尼亚州的惠特尼山哩!”临别,还称赞道:“荣誉,应该属于有奋斗精神的人。”
泰国大象惊魂
在泰国,从孟萨前进到王纳镇的道路上。眼看天色已晚,潘德明只得找了一个岩洞,点起篝火吃了些食物,准备过夜。谁知入夜后,突然听到一阵轰轰隆隆的声响,吵得他无法入睡。他从洞口向外张望,竟然是一群愤怒的大象冲他奔来。他知道他的处境极为危险,一旦象群践踏而来,后果不堪设想。正在他担忧之际,一头大象就已经撞到洞口上来,无奈洞口窄小,被缝隙卡住了身子。他心中稍为宽慰,未作多想,就继续沉沉睡去。谁知一觉醒来,洞口竟被象群用巨石和木头堵得严严实实。象群已经离去,不知所踪。他试图去推动石头,石头却纹丝不动。食物已经消耗尽,除了努力挖开石头才能死里逃生,别无他法。他用尽气力,手指在粗糙的石壁上死抠,终于挪开了一条小缝,侧着身子钻出山洞。定睛一看,双手早已鲜血淋淋。
徐悲鸿题词“丈夫壮志”
1936年6月10日,潘德明完成了异国万里行,足迹遍及五大洲,回到了
云南省。他手捧祖国的沃土,热泪长流,情不自禁地说:“祖国、母亲,
地球终于被您的儿子的铁脚所征服。”据当时报载:潘德明此次壮游,共步行11000多英里,骑脚踏车13000多英里,穿破22双皮鞋。
1937年3月,潘德明为勘测青藏高原,沿着
桂江北上,在
桂林市遇到了大画家徐悲鸿。两人同游
漓江,徐悲鸿问德明今后有何打算,潘德明说:“我此次异域之行,接受侨胞馈赠,省吃俭用,已筹措相当资金,拟用此款勘察青藏高原,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
徐悲鸿听了拍案称好,并即刻挥毫题写“丈夫壮志”,落款为“德明先生走遍五洲艰苦卓绝,此书纪念,六年四月相遇桂林,悲鸿题”。
尘封的记录
废纸堆里的历史
1979年3月,季一德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体育工作会议上,偶然得到了潘德明只身骑车环游世界的线索。出于职业敏感,季一德立即进行了一次“跟踪追击”的马拉松式采访,去寻觅上个世纪30年代环球旅行家的珍贵史料。经过多次奔波与反复查询,季一德终于在上海
永嘉路派出所清理“文革”积案的即将销毁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潘德明的出国护照、签证、船票、书信及名人题词等,张学良将军在巴黎治病时接见他所题的“壮游”就在其中。除此以外,还有潘德明环游过程中始终随身携带的一本4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记有1200个团体和印度甘地、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等当时大名鼎鼎的世界名人的题词和签名,以及571枚各国
邮戳、印章等。至此,一段被湮没的壮举终于得以重新面世。
纪录片里的记录
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拍摄的纪录片《零的突破》。在这部58分钟的纪录片中,潘德明的镜头长达3分20秒。片中将他的环球旅行称为“中外体育史上罕见的一大壮举”。纪录片中的镜头,引发了自行王国对自行车运动的重新认识。
弘扬壮举
1979年7月,季一德将发掘整理的史料编写成章回体报告文学《异域万里行——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闻见记》,在《
中国体育报》连载21回,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季一德的这篇文章,又发行了
单行本,成了许多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宝典”。体育报也连载了潘德明周游世界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潘德明的二儿子潘荷生和几个兄弟一起,办了一个小规模的《潘德明史料展》。潘德明的三子潘蘅生,出版了横
开本的
连环画《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
2008年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精装大开本《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上下)》。自序中,潘生提到,这本连环画,前后耗时三年,第一版中的十幅已经被
中国美术馆收藏。
后世纪念
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当推16世纪的葡萄牙人
斐迪南·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但用双脚和自行车完成这一壮举的世界第一人,则是中国的潘德明。他在世界上开辟了徒步环球旅行、探险的先河。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最高奖项就称为“潘德明骑游奖”。
2012年5月11日潘德明铜像在上海海湾园落成,上海海湾园自1985年发展至今,已成为沪上一座大型人文纪念园,诸多名人像坐落于此。
2018年8月20日,湖州市博物馆推出“殊途同归——纪念潘德明诞辰110周年暨王璐‘一个人的丝路’特展”,通过潘德明和王璐相隔半个多世界的旅行事迹,展现湖州人“百坦”生活下敢于突破已有、敢于闯世界的精神和勇气。展览以图文版面为主,辅助展出“寻找潘德明”纪录片,采用设问式结构框架,概括展现潘德明环球旅行的故事,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位被人遗忘的英雄。
后继有人
潘家的第三代,从事绘画的也不少,在他们的绘画经历中,创作以祖父为题材的作品,似乎成了专业的必修课。潘德明的孙女潘申申有一幅作品,画面上,潘德明笑嘻嘻地坐着,两只大脚直伸出来,皮鞋底已经被磨得光秃秃。画中的形象并非潘申申原创,而是当年潘德明行至
纽约时,当地记者所拍,名为《走遍世界的大脚》(见上端“百科名片”照片)。
潘德明的三子
潘蘅生擅连环画、油画、
水墨画。1969年
知青下乡至
黑龙江省北大荒七星泡农场。1977年任黑龙江省京剧团舞美设计。1983年任黑龙江省文化厅《剧作家》杂志美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艺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兼美术学科组组长。是颇具影响的“知青画家”之一。1984年《周游世界》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览铜奖,并被
中国美术馆收藏;1988年《母亲》获《黑龙江省文艺创作大奖》
一等奖;1989年《陌路》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黑龙江省第七届美展》一等奖;1990年赴
日本举办《潘蘅生油画展》;1991年《赵尚志》获《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黑龙江省美展》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4年《清宫梦(太和殿)》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委员作品);1995年赴美国举办《潘蘅生油画展》;2007年《引嫩工地》等入选《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08年《潘德明·徒步、骑车环球第一人》入选《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潘德明之孙
潘溯,1986年生于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2015届设计学硕士,沪上青年油画家。80画派成员,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艺术摄影协会”理事,中国光路创意摄影社创办人之一。他致力于
海上画派情怀的传统绘画创作与
观念摄影创作,其观念摄影作品曾获
平遥县国际摄影展艺术类优秀摄影师大奖,绘画作品曾入选第十三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过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项目资助。2021年11月19日,绘画作品《恋恋逝水——上海的骄傲》获白玉兰美术奖。
文艺影视
影响与评价
“潘君以坚韧之精神徒步旅行,踏遍世界各国……吾人不仅深佩潘君之精神,且亦感觉潘君之行为实为中国人之光荣,使外国人皆知中国亦有胆识,有坚忍毅力精神之青年,打破外国人历来对中国人之印象。”(印尼宋总领事评)
“潘德明是我们自行车骑游者的宗师”(
江苏省体育局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晏勇评)
电影纪录片《零的突破》,由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拍摄。在这部58分钟的纪录片中,潘德明的镜头长达3分20秒。片中将他的环球旅行称为“中外体育史上罕见的一大壮举”。纪录片中的镜头,引发了自行王国对自行车运动的重新认识。这些年来,有感于潘德明的事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了。
潘德明历时七个
春秋、经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用双脚丈量世界(短暂骑行),堪称人类历史上徒步、骑行环游地球第一人。(北京日报评)
参考资料
南汇体育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