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庶华
中国教育家、冶金学家
胡庶华(1886.12.24—1968.6.17) 教育家,冶金学家,湖南县人。曾任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1920年夏,胡庶华获铁冶金博士学位,后在克虏伯制铁厂任见习工程师1年,1922年回国。1947年,在湖南大学的学潮中,胡庶华组织和保护学生进行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大游行活动,达到了震惊中外的社会效果。1949年6月,他赴香港特别行政区,8月13日,他参与在港44人起义,并发表宣言。胡庶华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物资问题》、《钢铁工业》,还拟就《株洲钢铁计划》。
人物简介
1886年生于湖南攸县城关镇一个教师世家,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1911年京师译学馆德文班肄业。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后入柏林矿科和工科大学,1920年获铁冶金博士学位。接着又在德、英、法等国考察,1922年回国,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后历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事务主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上海钢铁厂、汉阳兵工厂厂长。1924年任武昌大学教授兼总务长、代理校长。1925年,由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推荐,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1928年任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民司、农林司司长。1929年后任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长,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第三、四届参政会参政员,中央训练团教授委员、六届中央监委,三青团中央;团部副书记长。1932年、1940年、1944年三次任湖南大学校长。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出任重庆大学校长。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团结抗日。1947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湖南大学学生反内战游行。1949年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努力。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并遭通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庶华任北京钢铁学校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且系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从事冶金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资源问题》、《钢铁工业》等。素以廉洁的操守、热烈的心肠和干练的才学而著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批斗。1968年6月17日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他从事教育工作40年,学生不下3万人,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至1949年,曾三任湖南大学校长。第一次任校长时,省立湖南大学尚在初创阶段,提出"承朱(熹)张()之绪,取欧美之长"的口号。主张继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优秀文化传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重,以此作为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还亲自作《湖南大学校歌》,以书院内的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和欧阳正焕所立"整齐严肃"八字碑文作为校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广聘名流教授,热心引进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门人才。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改善教学条件,重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充实中西图书仪器,完成图书馆工程,新建科学馆,扩大实习工场和各科实验室,成立各种学会并出版刊物;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主张"以身作则"、"以身率教"、"以情动人",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努力做到;对学生诚恳温和,深受学生爱戴。1940年至1943年第二次任国立湖南大学校长时,正值国难当头。为避战乱,学校迁至湘西辰溪,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他提出"于艰苦中谋恢复,于安定中求进步"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注意力适当集中在办好本省迫切需要的矿冶、土木、经济等系上,同时提倡与所在地区工矿企业的业务协作和学术交流,广泛开展经济问题的科学研究。如工学院各系与辰溪煤矿、湘黔铁路局、华中水泥厂、芷江飞机场等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新办了适应当时需要的湘华铁厂、抗战纺织机械厂、岳阳肥皂厂等企业。各系师生研究战时本省建设问题蔚然成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45年第三次任湖南大学校长时,做了大量工作,恢复战火毁坏的长沙岳麓山校园,扩大办学的规模,成为拥有文法理工商5个学院、20个系的综合性大学。对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他采取开明态度,并设法予以保护。
1948年3月,湖大和长沙市各大中学开展了帮助贫苦同学免于失学的规模巨大的助学运动,他给予了热情支持。湖大有中共地下党员一百多人,很少发生流血事件,这与他的爱护是分不开的。他亲自聘请李达、杨荣国、罗章龙等任教,形成一个强大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教师阵容。1949年初,接受学生自治会要求,吸收学生代表参加应变组织,并确定国立湖南大学决不迁校台湾的原则,保证了湖大完整无损地转到人民手中。
人物评价
他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直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作为大学教授会和中国工程师学会代表,多次被推选为上海救国联合会主席,领衔发出一系列通电和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46年,中国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他表示强烈不满,对进步学生运动采取开明态度。1949年4月国共和谈破裂后,他对国民党完全失望,6月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在港立法委员发起的和平运动,8月13日参与在港44人起义,联名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从此脱离蒋介石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安排他任冶金工业部专员。1952年北京钢铁学校成立后,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他以"少年虚度老来忙"的心情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亲手摘抄了大量矿冶资料,拟订出多种专著和论文提纲,并从当时钢铁工业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他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积极参政议政,1961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批斗。1968年6月17日逝世,终年82岁。1978年北京钢铁学院为他落实政策,刊印悼念文章,确认他解放后"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耿直正派,平易近人,一直受到同志们的尊敬"。
个人作品
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钢铁工业机《中原地区战时资源问题》等著作。
填词作曲
重庆大学校歌
江汉区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研究人文,振兴理工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简介:校歌歌词是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先生在1936年撰写的,共55个字。由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高等教育先驱者许可经先生作曲。歌词从历史动态发展的角度,概括了重大的文化渊源、办学思想和目标要求。它和学校“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是这一办学理念的诠释与延展。这首70多年前创作的校歌,是一首高唱爱国精神的歌,是一首立足巴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歌。
湖南大学校歌
麓山巍巍,湘江泱泱,
宏开学府,济济沧沧,
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
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
楚材蔚起 奋志安壤。
振我民族 扬我国光,
振我民族 扬我国光。
(注:“朱张”指朱熹张栻,历史文化名人,曾先后主持湖南大学前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简介:《湖南大学校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省立湖南大学时期。为湖南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胡庶华先生作词,由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家、将西洋音乐传入中国第一人萧有梅先生作曲。作为学堂音乐的产物,歌曲本身运用文言文作词,配以大气磅礴的旋律,气势浑宏;倡导继承传统、兼顾欧美之长,表达了一代有识之士的强国主张和爱国情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个人作品
填词作曲
重庆大学校歌
湖南大学校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