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乡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下辖乡
桥西乡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境中部,因地处县城平政桥西端而得名,东邻新昌镇、新昌镇,西界芳溪乡和五里分场,南与石市乡相接,北连双峰、天宝两乡。乡政府驻地在耶溪河之滨、新昌桥头,与县城仅一河之隔,耶溪和上浏(上高县至浏阳)公路、宜潭(宜丰至潭山)公路穿境而过,水路东南可直通锦江汇入赣江,陆路西南可直通宜春、长沙市,西北可通湖北,交通条件优越。
桥西乡总土地面积为14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427亩、山地135069亩、水面5430亩。桥西乡总地形特征为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岳区,最高点黄茅岭(习称毛毛岭),海拔435米;南部为丘陵区,最低点为石埠,海拔60米。南部部分地区属河谷冲积带。地貌特性主要有构造侵蚀低丘陵地形与构造剥蚀低丘、岗阜地形和河谷堆积地形3类,地质构造位处于九岭隆起和萍乐凹陷带之复合部位,大盆地为北东向构造的断陷带与宜丰盆地构造相同,且规模较大。
历史沿革
春秋孙吴。民国3年(1914年),属庐陵道宜丰县。1956年5月,全县撤区并乡,桥西乡并入新昌镇,1958年10月成立新昌人民公社,1961年9月新昌人民公社分为良田、新昌、桥西、北门4个公社,1968年12月,桥西、北门2个公社合并为向阳人民公社,1969年向阳人民公社改名为桥西人民公社,1984年4月更名为桥西乡。
桥西乡清代以前分属泰和县、义钧、宣风3乡。民国19年(19307),乡境分设潜头、盐岭、盐津县、潭浦段、塔前、大畲坪、潭溪、曹溪、山东、黄陂等乡。民国30年(1941),乡境分属盐步镇、风廉乡、双库乡,设有13保。1949年7月解放,乡境分属城关区和宣风区。1950年至1952年,乡境分设潜头、仁和、曹溪、柴源、桥西、雷神、枫潭等乡。1956年,桥西、潜头、仁和3乡合并为桥西乡,雷神、柴源、曹溪、枫潭4乡合并为雷神乡。1960年曾并入新昌镇,1961年分出桥西、北门两公社(乡),共辖32个生产大队。1968年冬,桥西区、北门两公社合并为向阳公社,不久,改名桥西公社。1983年复名桥西乡,下辖村和村民小组。乡政府原驻平政桥西岸,1992年迁驻新昌大桥西头,时辖15个村。
区划人口
2011年末辖付家坪、曹家岭、大畲村、潭埠、湾里、柴源、潭港、桥西、城西、龚家坪镇、刁丰、东源县、石塘、前头、石埠、黄陂前等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5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33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96人,城镇化率8.9%。总人口中,男性6442人,占52.2%;女性5894人,占47.8%。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回族)8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17.07‰,死亡率为8.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1‰。
经济发展
2003年该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50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405万元,农业总产值19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37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0元。2003年桥西乡的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先进乡镇”称号。2005年,乡办企业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和饮食等行业。劳动力1361人,占该乡总劳动力的31.5%。总产值1.2亿元,利润310.6万元,税金260余万元。
该乡主要企业有工艺品厂、造纸厂、纸箱厂、木竹制品厂、毛纱加工厂、铸造厂、电器元件厂、水泥预制厂、建材厂、修理厂、电站、基建公司、化工厂等。主要产品有工艺品、铸钢、水泥电杆、青砖、羊毛杉、纸箱、化工产品、纸等。2005年,乡共完财政收入402.3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达2905元。主要机械设备有联合收割机16台、1320马力,打谷机2000台、8000马力,农产品加工设备228台、3348马力。固定资产原值727.4万元。
农业以水稻为主,蔬菜种植业发达,为县城蔬菜供应重要基地。乡内林业资源丰富,阔叶林蓄积量居宜丰县第二。出产木竹、竹笋、纸、香菇、木炭、茶油等。小水电资源丰富。
桥西乡投资70多万元兴建的桥西中学、桥西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现已全面竣工,小学教育结构网点布局由原来的7所完小、3个教学点,调整为1所完小,5个教学点。坚持“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教育实施方案,精减教师63名。与此同时,桥西乡的文化、卫生等部门工作,也充分履行职责,不断发挥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出了一定特色。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新昌大桥西头,原为荒山,现已成为集镇,隔河与新昌镇相连接。
自然资源
桥西乡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降雨量为 1716毫米,无霜期为263天。优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桥西成为宜丰县的产粮区和重要蔬菜基地,阔叶林蓄积量和小水电发电量则分别居宜丰县第二位和首位。桥西乡植被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植被群落分布合理,植被种类繁多。
植被群落
孟宗竹、杉、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曹家岭、傅家坪、潭埠段、大畲、柴源、湾里、潭港等7个村。大畲村的竹柏群落(200亩),为江西省最大的竹柏群落。马尾松油茶湿地松,主要分布在石塘、刁丰、东源县、黄陂前、石埠、前头、桥西、龚家坪镇8个村。
用材林种类
该乡境内用材林种类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木荷枫香树红豆杉、樟、楠、棕、柏、樱桃木、沉水樟豹皮樟、大叶含笑、苦、泡桐、萝卜木、竹柏和毛竹等。
经济林种类
该乡经济林种类主要有油桐、油茶、山苍籽、板栗、白檀、猕猴桃、柑橘属、水蜜桃等。
中药材
该乡境内常见中药材植物主要有五加皮、杜仲香桂栀子、茅栗、乌药白术苍术党参等。
林内下木类
乌米饭、木断柴、杜鹃、柃木,为该乡境内常见林内下木种类。
草本植物
铁芒萁五节芒、丝茅,为该乡境内常见草本植物
其它竹类
该乡境内竹类品种丰富,主要有凤尾竹撑篙竹箬竹、实心竹、紫竹淡竹苦竹,既可观赏,又可作用材。
大畲竹柏
1981年桥西乡大畲村游家组横槽山场发现一片竹柏林.面积200余亩。竹柏生长在阴凉的山坡上,其形状象雨伞,大的直径可达40公分,高10米,枝权较多,叶似孟宗竹叶,色绿,一年四季常青。据庐山植物研究所专家考察认定,竹柏在华东地区尚属罕见,其木质珍贵,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1984年,桥西乡在大畲村设立竹柏林管理区。
龚家坪千年古樟
龚家坪村的古樟胸经为4.17米,树高59.7米,冠幅1300平方米,树龄在千年以上。
文物古迹
陶仓
1958年,在桥西境内之三峰山宝云尖出土5对陶仓,均为内阙式,其中1件仓体对尖底小口鼓腹圆罐。罐口上另罩一阙式陶楼楼分三层,重檐翘角,鸥吻衔脊,通高65厘米,华盖最宽对角45厘米,施蟹壳青釉。陶仓今存县博物馆。东汉五铢钱纹铜笪1件,属二级品;双系弦纹釜1件、双耳鱼纹洗2件,均为三级品。4件文物今存县博物馆。
盐洞
位于桥西乡盐岭,属天然洞穴。盐洞是盐岭的标志,盐岭步阶是古盐步镇取名之据(盐步镇始于唐初,至1954年才改为新昌镇)。盐洞口小腹大。第一室可容十几人,第二室斜 行向上,仅可蹲人。传说此洞内曾出盐,故名,盐可供附近僧人食用恰够,后一奸僧盗卖,于是不再灵验。
小斜川
位于桥西乡盐岭之下。原为一片洲地,溪流蜿转曲折流入耶溪。各版本《新昌县志》均将小斜川列入古迹篇。小斜川之名得之于宋代诗僧惠洪陶渊明有《游斜川》诗,惠洪见此洲地如陶诗境地,便以“小斜川”谓之。宋末元初文学家刘辰翁曾作《小斜川亭记》。现小斜川已成为南屏公园
石埠古墟集遗址
位于桥西乡石埠村。石埠实为一埠岸,以自然山石开凿而成,古时为耶溪主要码头之一。宋元时期,石埠为一集镇,据旧志云:为乡民贸易处,自明至清,贸易一直未断。1989年开辟石埠果园场.有陶瓷器和青铜器出土,并发现网钱纹汉砖。从出土文物分析,石埠古集镇之繁荣,当早于宋元时期。
七星堆文化遗址
七星堆位于桥西乡耶溪之滨,为螺峰之麓。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此发现石器,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七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使桥西人类文明史向前推至四、五千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区划人口
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
植被群落
用材林种类
经济林种类
中药材
林内下木类
草本植物
其它竹类
大畲竹柏
龚家坪千年古樟
文物古迹
陶仓
盐洞
小斜川
石埠古墟集遗址
七星堆文化遗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