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宕号重巡洋舰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
爱宕(あた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Takao-class heavy cruisers)的第二艘重巡洋舰,高雄型2号舰。舰名来源于京都府爱宕山,继承自上一代未完成的天城型巡洋战舰3号舰。爱宕级驱逐舰号是第三艘使用该名称的舰艇。在日本海军中,爱宕号是第二艘使用该名称的舰艇。 爱宕号在太平洋战争中活跃,直到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沉没。在这场战斗中,爱宕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指挥了金刚型、长门型和大和型等主力舰只。由于在建造期间突然赶工,竣工日期较1号舰的“高雄”为早。因此,高雄型重巡洋舰也被称为爱宕型。 爱宕号是当时日本海军最庞大、最现代化的重巡洋舰之一,旨在组成多功能远距离打击部队的核心力量。她的姐妹舰分别是高雄市、春海和[{'segmentStyle': {'bold': False, 'fontSize': 10, 'foreColor': '#000000', 'italic': False, 'strikeThrough': False, 'underline': False}, 'text': '千代田装甲巡洋舰', 'type': 'text'}, {'segmentStyle': {'bold': False, 'fontSize': 10, 'foreColor': '#000000', 'italic': False, 'strikeThrough': False, 'underline': False}, 'text': '', 'type': 'text'}]
历史沿革
“爱宕”在初代舰长佐田健一大佐的指挥下于昭和7年(1932年)3月30日开始服役。4月16日在犬养毅首相为首的政府高官乘坐下于东京湾上巡航。同年12月,由第2代舰长高桥伊望大佐的指挥下编入第2舰队第4战队。
昭和8年(1933年)8月26日在横滨市近海举行的特别大演习内的观舰式中,作为昭和天皇所乘坐乘的战舰“比睿舰”的供奉舰参列。
昭和11年(1936年)10月在昭和天皇乘坐下,在江田岛市入港,并行幸兵学校。
昭和13年(1938年)4月进行近代化改装,并在翌14年(1939年)10月完工。昭和16年(1941年)10月取代“摩耶”成为第2舰队(近藤信竹中将)旗舰。根据中岛亲孝第二舰队通信参谋所言,本来打算以“高雄市”作为旗舰,但因一些事故而改为“爱宕”。11月29日,从吴出港,12月2日到达台湾马公。12月4日,“爱宕”带领“高雄”、战舰“金刚”、“榛名号战列舰”出港。此为就日美开战而进行的配置。
东南亚的行动
爱宕级驱逐舰”于12月8日在南方海上迎接开战。当时最大的胁威为来自以新加坡作为根据地,隶属英国东洋舰队的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及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该威胁在12月9日的马来亚海战中被清除。11日,进入金兰湾港口,并与马来亚部队(旗舰鸟海)汇合。14日,从金兰湾出港。其后,对马来亚作战及兰印作进行支援。
昭和17年(1942年)2月25日,从西里伯斯岛史特林湾出港,取道翁拜海峡进入萨武海,后到达印度洋。3月2日下午10时22分,于峇里岛南方与重巡洋舰“高雄”同共击沉了美国军队驱逐舰“皮斯伯里”号( USS Pillsbury, DD-227),期间发射了54发20厘米炮弹、15发12.7厘米高角炮炮弹。不过“爱宕级驱逐舰”将“皮斯伯里”号误认为拥有相似舰型的轻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而乘组员在战时日记中记录为“奥马哈型轻巡洋舰(オハマ型巡洋舰、即奥马哈级轻型巡洋舰)”。3月3日,与重巡“摩耶号重巡洋舰”、驱逐舰“野分号驱逐舰”及“岚”汇合。4日,联合“高雄”、“摩耶”及第4驱逐队的“岚”、“野分”在芝拉扎附近向盟军船团进行攻击,将油槽船“弗朗科里”号、补给舰“安庆”号及1艘扫海艇击沉,另外俘获了2艘属于荷兰的货物船,并将为2船进行护卫的澳洲小型护航舰“雅拉”号击沉。
3月20日,进入加里曼丹岛打拉根。23日,进入马萨克湾。其后途经新加坡,于4月3日到达马来亚半岛西岸的槟城。在锡兰海海战中没有直接与英军交战,而在南安达曼群岛周边从事搜索英军舰队的任务。4月10日,进入金兰湾。其后,从开战以来一直在东南亚东奔西走的“爱宕”被暂时解除了前线任务1ST,返回了日本
爱宕级驱逐舰”在面对东京湾横须贺港下锚。4月18日由美国军队轰炸机B-25轰炸机所执行的杜立德空袭中横须贺也受到轰炸,不过“爱宕”并没有成为目标。在杜立德队离开后,立即出击搜寻美军特遣舰队,不过美军特遣舰队早已逃之夭夭。在中途岛海战作为中途岛攻略部队(第二舰队)的护卫舰参与作战,途经塞班岛后进入中途岛近海。6月4日虽受到美军轰炸机的攻击但没有受到任何损害。5日,在收到南云机动部队全灭的联络后奉命撤退及改变航向。途中,与受到美军航空攻击而严重损毁的重巡洋舰最上号重巡洋舰”汇合。6月14日,在经历十七日的航海后返回吴。
行动
8月上旬﹐美国军队瓜达尔卡纳尔岛图拉吉岛登陆,随即开始了瓜达康纳尔岛之战。8月11日,“爱宕”与战舰“陆奥”共同从桂岛锚地出发,前往位于南洋的日本海军据楚克锚地。虽然于17日成功抵达﹐但油槽船“神国丸”、“日荣丸”受到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而中度损毁。纵使该两艘船仍然能为舰队进行供油,不过美军潜艇的活动开始影响到日本军的作战。
8月20日,“爱宕级驱逐舰”与第四战队、第五战队、水上机母舰“千岁”、第九驱逐队(“朝云”、“夏云”。“峰云”在出港前座礁)同共从楚克锚地出击。8月24日参加了东所罗门群岛海战。期间受到20架美国军队舰载机的攻击,结果“千岁”受损伤而“爱宕”则完好无缺,其后虽然南下并试图与美军特遣舰队进行水上战斗,但并没遇上任何美军舰只。9月5日,返回楚克锚地。“爱宕”往后继续在所罗门群岛东海面上活动。10月11日﹐与航空母舰“鹰”、“飞鹰”、战舰“金刚”、“榛名号战列舰”同共从楚克锚地出击。并对亨德森基地舰炮射击进行支援。10月20日下午8时航空母舰“飞鹰”发生火灾,其后“飞鹰”返回楚克锚地。在这情势下,“爱宕”在10月26日至27日爆发的圣克鲁斯群岛战役中,作为前进部队参与战斗。期间成功捕捉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为将其击沉作出贡献。10月30日,在经过19日的航海结束后返回楚克锚地。
11月9日,联同第四战队、第三战队(金刚、榛名)、第十一戦队(比睿、雾岛)、第三水雷战队(轻巡洋舰川内、第六驱逐队、第十五驱逐队、第十一驱逐队)及第二航空战队(隼鹰)同共出击,前往瓜达康纳尔方面。由于“爱宕”的航海长在转调后并没有后继者到任,为此派遣了战舰“陆奥”航海长前往“爱宕”,作为临时航海长执勤。11月12日,在‘基于机密联合舰队电令作战,前进部队内的大部分力量,将于Z减1日进入RXN北方海面。而以十一战队作为基干的部队则于同时间,对瓜达康纳尔岛飞行场进行压制射击。Z日,在为陆军的登陆提供间接掩护,以及对南东方面部队的作战进行支援同时,寻求好机会捕捉敌方舰队,并将其歼灭’的这个命令底下,挺身攻击队(第十一战队、第十战队、第十六驱逐队、第六驱逐队)内的各队进行分离。该挺身舰队在12日-13日与美国军队巡洋舰部队进行交战期间,战舰“比睿舰”沉没。“爱宕”于13日下午2时与第十战队(轻巡洋舰长良)汇合。
于11月14日-15日爆发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在近藤信竹中将的指挥下,与美军新的锐战舰“南达科他”号及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进行夜间炮战。“爱宕”与“高雄”在海战的尾声,尝试向“华盛顿”号进行鱼雷攻击(爱宕单舰就发射了19枚鱼雷)但由于九三式氧气鱼雷引信过敏导致在命中前自爆,结果所有鱼雷都没有命中。其后“爱宕”与“高雄”两舰向“南达科他”号倾泻炮弹,当中23枚命中,而战舰“雾岛”亦以35.6厘米炮击中并破坏了“南达科他”号的第三炮塔,但由于“华盛顿”号的雷达管制射击,“雾岛”受到重创并在最后沈没。该海戦中“爱宕级驱逐舰”舰首的油库被1枚5炮弹命中。11月18日,返回楚克锚地。从8月以来一直纵横于所罗门群岛海域的“爱宕”因需进行修理,于12月17日返回吴。
昭和18年(1943年)11月,为了进行布干维尔岛逆登陆作战支援,“爱宕”率领重巡洋舰“高雄”、“摩耶号重巡洋舰”、“鸟海”、“铃谷号重巡洋舰”、“最上号重巡洋舰”、“筑摩”、轻巡洋舰能代号轻巡洋舰”及4艘驱逐舰4只进入拉包尔。5日,由第38任务部队所实施的拉包尔空袭中,“爱宕”受到美国军队特遣舰队的舰载机攻击,并被至近弹击中。结果左舷鱼雷发射管室附近舷侧出现巨大的破孔,舰长中冈信喜大佐以下共22人死亡、20人重伤。在返回日本修理后,于1944年1月再度进入楚克岛。2月,为了避开美军特遣舰队的攻击,与联合舰队各舰同共移往帕劳。其后,由于美军特遣舰队所实施楚克岛空袭,整个锚地被毁灭。而帕劳锚地也说不上安全的关系,“爱宕级驱逐舰”经由达沃,于4月9日到达琳加锚地。另外,从帕劳出航后随即发生帕劳大空袭。于琳加,包括“爱宕”在内的各舰在上甲板最前方画上日之丸。5月14日,移往塔威塔威锚地。其后成为第一机动舰队前卫部队的旗舰。
昭和19年(1944年)6月,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后于27日返回日本。7月8日,从吴出航前往新加坡。8月2日到达琳加锚地,主要从事训练。
结局
昭和19年(1944年)10月22日,“爱宕”作为栗田健男中将乘坐的第2舰队(第一游击部队)旗舰并从文莱出航,前往雷伊泰岛。翌日的10月23日凌晨1时16分,正进行汇合的美国军队潜艇“海鲫”号( USS Darter, SS-227)及“鱼”号( USS Dace, SS-247)借着雷达发现栗田舰队。
两舰开始对栗田舰队进行跟踪。凌晨2时30分,“爱宕级驱逐舰”探测到潜艇的电波,开始了之字运动。早上6时,栗田舰队通过巴拉望岛水道。虽然“爱宕”进行着对潜警戒,但各部署仍旧进行通常的战斗训练。早上6时32分,“海鲫”号在距离“爱宕”约900米发射了6枚鱼雷当中4枚命中右舷(一号炮塔正下方、舰桥前部、中部鱼雷发射管室、五号炮塔付近)。当时“爱宕”电源供应停止,并急速向右倾斜。纵使在左舷进行注水但没有明显效果,而右舷亦没有停止倾斜。其后虽然司令部首先从“爱宕”退舰,但是很可能有并没有发出总员退舰的命令。栗田中将、小柳参谋长及荒木舰长以下的529名生存者由驱逐舰“岸波”救起,另外171人则由“朝霜”所救助。“爱宕级驱逐舰”于上午6时53分覆转并沉没,机关长(轮机长)堂免敬造中校以下360人战死。而军舰旗也没有降下。
由“岸波”所救起包括栗田在内的生存者移乘到战舰“大和号战列舰”,当中部分作为“大和”的补充要员并参与战斗。“爱宕”被潜艇的4枚鱼雷命中后仅20分钟就沉没,原因被认为是日本军重巡洋舰的特徴为强调纵强度,而令引擎室线纵壁的急速倾斜加快。
此外,潜艇“海鲫”号亦以2枚鱼雷命中了重巡洋舰“高雄”,到深夜为止“高雄”一直在海上漂流。虽然“海鲫”号打算继续对“高雄”进行攻击,但因航行上的失误“海鲫”号在10月24日座礁。由于不能进行曳航,在乘员转移到“鲦鱼”号后便将“海鲫”号自沉。海鲫号舰长大卫·H·麦克林托克少校估计日本军对“海鲫”号的残骸进行残调查时,会在舰内舰型识别训练用的爱宕级驱逐舰型模型上贴上写有“这个(模型)与那个(爱宕)是同一舰吗?(これ(模型)があれ(爱宕)と同一舰か?)”的便条。
技术数据
公试成绩
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佐田健一 大佐:昭和5年(1930年)6月20日 -
舰长
佐田健一 大佐:昭和6年(1931年)10月1日 - 1932年12月1日
高桥伊望大佐:昭和7年(1932年)12月1日 - 1933年11月15日
宫田义一 大佐:昭和8年(1933年)11月15日 - 1934年11月1日
园田滋大佐:昭和9年(1934年)11月1日 - 1935年11月15日
铃木田幸造 大佐:昭和10年(1935年)11月15日 - 1936年4月15日
伊藤整一大佐:昭和11年(1936年)4月15日 - 1936年12月1日
五藤存知大佐:昭和11年(1936年)12月1日 -
奥本武夫 大佐:昭和12年(1937年)7月12日 -
坂野民部 大佐: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 -
蓑轮中五 大佐:昭和13年(1938年)8月10日 -
高冢省吾 大佐:昭和13年(1938年)11月15日 -
河野千万城大佐:昭和14年(1939年)11月15日 -
小柳富次大佐:昭和15年(1940年)10月15日 -
伊集院松治大佐:昭和16年(1941年)8月11日 -
中冈信喜 大佐:昭和17年(1942年)12月1日 - 昭和18年(1943年)11月5日战死
荒木传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11月15日 -
1.佐田健一 大佐:昭和6年(1931年)10月1日 - 1932年12月1日
2.高桥伊望大佐:昭和7年(1932年)12月1日 - 1933年11月15日
3.宫田义一 大佐:昭和8年(1933年)11月15日 - 1934年11月1日
4.园田滋大佐:昭和9年(1934年)11月1日 - 1935年11月15日
5.铃木田幸造 大佐:昭和10年(1935年)11月15日 - 1936年4月15日
6.伊藤整一大佐:昭和11年(1936年)4月15日 - 1936年12月1日
7.五藤存知大佐:昭和11年(1936年)12月1日 -
8.奥本武夫 大佐:昭和12年(1937年)7月12日 -
9.坂野民部 大佐: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 -
10.蓑轮中五 大佐:昭和13年(1938年)8月10日 -
11.高冢省吾 大佐:昭和13年(1938年)11月15日 -
12.河野千万城大佐:昭和14年(1939年)11月15日 -
13.小柳富次大佐:昭和15年(1940年)10月15日 -
14.伊集院松治大佐:昭和16年(1941年)8月11日 -
15.中冈信喜 大佐:昭和17年(1942年)12月1日 - 昭和18年(1943年)11月5日战死
16.荒木传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11月15日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东南亚的行动
行动
结局
技术数据
公试成绩
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舰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