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墓
位于陕西西安蓝田县的陵墓
蔡文姬墓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博学有才,擅长音律,曾因战乱被困于匈奴达12年。曹操为了表达对她才华的敬佩,用金璧赎回她。蔡文姬去世后被葬在此处。1991年,蓝田县蔡文姬纪念馆建立,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以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历史上,没有关于蔡琰归宿的记载。因此,这座墓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的情节建造的假冢。小说中的情节是罗贯中虚构的,其中把蔡琰的两个丈夫的名字改为“卫道”和“董纪”。因此,这些情节不能被视为真实的历史记录。
经历
蔡文姬(约177-?):即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曹操的挚友。
蔡文姬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卫家的人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之交情,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嫁给田校尉董祀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 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南洛河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蔡伯喈女赋
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成就
蔡文姬东汉末年女诗人、文学家,通音律、善辨琴、会书法,博学有才,辨通音律,编修了《后汉书》四百余篇,著有《悲愤诗》和《胡十八拍》。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已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原地区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伪作)。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历史沿革
蔡文姬墓,是蔡文姬的墓冢,位于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西,始建于魏明帝正始十年(239年)。蔡文姬墓,呈覆斗形,底径27米,高约9米,东西20米,南北27米,周长100米、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墓前立有石碑一通,上书“汉蔡文姬之墓”。墓前还有有汉白玉蔡文姬抚琴坐像一尊。历年来,在墓冢附近出土有大量汉代砖瓦残片、“口口冢当”文字瓦当。蔡文姬墓是对蔡文姬个人历史和文学成就的见证,也是研究东汉末年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1957年5月31日,蔡文姬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蔡文姬墓所在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文物遗存
蔡文姬墓前立有一块双凤浮雕的青色大理石石碑,镌刻着陕西书法家宫葆成老先生题写的遒劲凝重的隶书“汉蔡文姬之墓”。蔡文姬墓前还有汉白玉蔡文姬抚琴坐像一尊、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胡茄十八拍》等碑廊。历年来,在墓冢附近出土有大量汉代砖瓦残片、“口口冢当”文字瓦当。
参考资料
范晔与《后汉书》.今日头条.2024-09-26
大漠寒菊蔡文姬.今日头条.2023-12-09
目录
概述
经历
蔡伯喈女赋
成就
历史沿革
文物遗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