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金钊
清朝吏部尚书
汤金钊(1772-1856)字敦甫,一字兹,萧山区人。先世由青田县迁居长河,再迁至城厢镇西门外居住,称“西门汤氏”。其家世代以经商为业,惟有他勤奋求学。乾隆五十九年汤金钊22岁举乡试第一,即称解元。嘉庆四年金钊27岁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爱新觉罗·旻宁七年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不久充上书房总师傅,调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之职。道光十八年以协办大学士调回吏部。咸丰四年值汤金钊中进士六十周年之际,清代廷特地加封他太子太保衔,并赐御书“庆衍恩荣”匾额,恩宠有加。终年85岁,谥为文端。子汤修,官通政司副使。
人物简介
汤金钊(1772-1856)字敦甫,一字勋兹,乾隆五十九年(1794),汤金钊22岁举乡试第一,即称解元。嘉庆四年(1799),金钊27岁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1808),入直上书房,母丧回籍。嘉庆二十一年(1816),仍入直上书房,不久升礼部侍郎,嘉庆二十五年(1820),转吏部左侍郎。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0),兼户部侍郎。道光六年(1826),父丧归乡,期满仍直上书房,实授户部侍郎。道光七年(1827),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不久充上书房总师傅,调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之职。道光十八年(1838),以协办大学士调回吏部。咸丰四年(1854),值汤金钊中进士六十周年之际,清代廷特地加封他太子太保衔,并赐御书“庆衍恩荣”匾额,恩宠有加。终年85岁,谥为文端公。子汤修,官通政司副使。
清史稿-汤金钊传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爱新觉罗·颙琰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入直上书房。金钊端谨自持,李忱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阕,侍讲,督湖南省学政。累迁内阁学士。二十一年,复直上书房。典江南乡试,留学政,诏勉谈迁士不患无才,务培德,经学为本,才藻次之。金钊阐扬诏旨,通诫士子。会匪以祸福煽惑乡愚,金钊著福善辨,刊发晓谕。徐州市俗悍,武生不驯者,绳之以法。迁礼部侍郎,任满,仍直上书房。
宣宗即位,调吏部,益向用。时用尚书英和议,命各省查州县陋规,明定限制。金钊疏言:“陋规皆出於民,地方官未敢公然苛索者,畏上知之治其罪也。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於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况名目碎杂,所在不同,检察难得真确,转滋纷扰。无论不当明定章程,亦不能妥立章程也。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於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於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有治人无治法,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会中外大臣亦多言其不便,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於政体,不胜欣悦!”予议叙。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兼署户部侍郎。两江总督孙玉庭以南漕浮收不能尽去,议请八折徵收,学政姚文田御史王家相皆奏言不可。金钊既同部臣议覆,复疏争曰:“康熙帝中奉永不加赋之明诏,此清代亿万年培养国脉之至计也。前有议加耗米及公费银者,户部以事近加赋议驳。今准其略有浮收,不肖者益无顾忌,而浮收且多於往日,虽告以收逾八折即予严参,然前此逾额者何尝不干严谴,卒不闻为之减少,独於新定之额,恪遵而不敢逾,此臣之所不敢信也。在督抚奏定之后,不虑控告浮收;在州县纵有发觉,又将巧脱其罪。是限制仍同虚设,徒为盛朝开加赋之端,臣窃惜之!”疏入,下江、浙督抚妥议,事乃寝。寻以吏部事繁,罢直上书房。典江南乡试,道经铜山,见运河支渠为黄流淤塞,岁苦潦,回京奏请疏濬,如议行。
二年,典会试,调户部,父忧归。六年,服阕,署礼、工二部及仓场侍郎,仍直上书房,授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读。实授户部侍郎。七年,连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上方倚,迭命赴山西省、直隶、四川省、湖北、福建省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所至持法明慎,悉当上意。充上书房总师傅,调吏部尚书。十一年,皇长子疾不起,忌者因以激上怒,罢总师傅,降兵部侍郎。逾两年,复自左都御史授工部尚书,转吏部。连典江南、顺天乡试。十六年,陕西巡抚杨名被劾,命偕侍郎文庆往按,暂署巡抚;又往四川按事,名飏复与司互讦,得其冒工庇属状,劾罢。会京察,以奉使公明,予议叙。又赴张家口市太原市鞫狱。十八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仍调吏部。
十九年,命按事安徽、江苏省浙江省。自禁烟议起,海疆久不靖。林则徐既罢,博尔济吉特·琦善主抚,复不得要领。金钊素不附和议,与郭佳·穆彰阿等意龃龉。一日召对,上从容问广东省事可付诸何人,金钊以林则徐对,上不悦。至二十一年,事且益棘,诏予则徐四品卿衔赴浙江军营,亦未果用之。未几,有吏部司员陈起诗规避仓差,金钊还其呈禁勿递,为所讦,坐降四级调用。逾年,授光禄寺卿。以衰老乞罢,住京养,许以二品顶戴致仕。久之,上仍眷念,二十九年,皇太后之丧,具疏上慰,赐头品顶戴。咸丰四年,重宴鹿鸣,加太子太保。六年,卒,诏以尚书例赐恤,谥文端。
金钊自为翰林,布衣脱粟,后常不改。当官廉察,负一时清望,虽被排挤,卒以恩礼终。子修,通政司副使。
汤金钊轶事
汤金钊之父名汤元裕,幼时读过几年书。为生计,开了一家汤团店,买卖公平,老小无欺,是萧山区一带有口皆碑的“仁厚商人”。
有一天有个杭州大酱园店老板的收账者前来吃点心,吃了一碗汤团后拔腿就走,却把收账回来的账篮遗忘在汤团店内。至夜不见来拿,汤元裕将其收管里面。时隔一年,该酱园店收账人收账回归复来吃汤团,与该店主在言谈中提及一事,汤即喜悦地说:是有一只账篮去年遗在我店保管至今,天天盼望,未见有人来领,既是仁兄,理该归还原主。说着从里边拿出送还于他。失主说:我里面有一万多两银票。打开一看,原封不少,失主即刻付银三千两给汤,汤坚拒不收。时过许久,某日杭州市突然来了一大船酒,开店物具一应俱全。带船人领了汤元裕租了店屋,委托汤元裕开起了酒店。由于汤为人老实,生性仁义,每年除缴还本钱外,酱园老板利钱全部归汤,不久大富,后培养汤金钊读书。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0),汤金钊任户部侍郎时,有总督孙玉庭奏本上调赋税;南漕浮收不能尽,议请八折收漕。汤金钊据理抗争:“康熙帝有永不加赋之明诏,此清代亿万年培养国脉之重计也……成朝开加赋之端,臣窃惜之!”坚决反对加赋,其奏获准,维护了国家典章制度的严肃性,深受群臣称赞,道光帝在汤金钊奏文中批道:“朝中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诤臣是把正确的意见敢于直言规劝皇上的大臣。
汤金钊为官刚正不阿,严明纪律,不徇私情,办事公道,深受朝廷器重,李忱在位时,全国各种案件较多,有很多省市的按察院判的案件,出现上衙堂击鼓鸣冤,直至上京城鸣冤。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的汤金钊受宣宗皇帝的指派,前往山西省、宣化、四川省、武昌、湖北、浙江省福建省等地重新调查刑狱案件,对那些判刑不服者,给予重新调查核实,做到不冤枉好人,但也不放过坏人,实事求是地办案,显示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历时四年,一共出京奉差五次,行程万里,使得一些冤民得以平反昭雪。就连道光皇帝也深感满意,一度人称“汤青天”。
英国鸦片输入由来已久,道光皇帝的皇曾祖父雍正开始禁烟,皇祖父乾隆下令禁烟,皇父爱新觉罗·颙琰也屡令禁烟,但收效甚微,且愈演愈烈,雍正时每年走私进口鸦片200箱,乾隆时增至1000箱,嘉庆间又增至4000箱,道光时鸦片走私更加嚣张,年突破30000箱,流失白银3000万两。这时朝臣对禁烟政策有两派意见,以许乃济为首的弛禁派和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两种观点截然不同。英帝国主义如此猖狂,将大批鸦片运抵中原地区,毒害人民,掠取白银,汤金钊痛心疾首,恨之入骨,当然就是林则徐一派的人,是坚决主张抗英禁烟的,他的行为得到了肃亲王敬敏的支持,两人共同拟订了禁烟条例39条,其中规定,“戒烟以一年为期,逾期仍吸食者,平民处以死刑;官吏加等治罪,子孙不得应试。”爱新觉罗·旻宁认为,这个规定是于国于民都有好处批准执行。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汤金钊推荐林则徐两广总督虎门镇禁烟,后被革职,主和派善琦主持广东省边界事务,国情每况愈下,道光皇帝问汤金钊,“广东边疆谁去合适?”汤金钊就豪不犹豫地提出只有林则徐去才能边疆安宁。此时,道光皇帝已听信奸谗言,失去了抗英禁烟的信心。已将林则徐充军新疆,还牵连七十多岁的汤金钊,处以连降四级的重罚,次年汤金钊以年迈为由辞别朝政。咸丰六年(1856)四月十九日,汤金钊离开了人世。冬,敕葬萧山所前镇东山夏村黄虎山南麓,今墓犹存。
爱新觉罗·奕詝得知汤金钊去世的噩耗后,认为对清廷是一大损失,深感悲痛,便赐奠、祭、葬三道圣旨,以示对汤的后事料理和怀念:文宗制曰:头品顶戴,致仕光禄寺卿汤金钊,立品托忒克·端方,学问醇正,由翰林擢正卿,协赞纶扉,叠司文柄,供职恪勤。嗣因降补后,奏请休致,蒙皇考李忱成皇帝赏给二品顶戴,族复赏加头品顶戴。朕御极后,因其重与鹿鸣宴宴,赏加太子太保衔。方冀克享遐龄,长承渥眷,兹闻逝,恤殊深。著派戴宗带领侍卫十员,即日前往奠缀、加恩照尚书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伊长孙大理寺评事汤学醇著俟服阕后,交吏部带领引见,用示朕笃眷耆臣至意。钦此。(唐文宗赐奠汤文端全文)
汤金钊文学
汤金钊在朝为官六十多年,是四代元老(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咸丰),曾任吏、户、礼、工、兵部侍郎,及四部尚书(礼部、吏部、工部、户部),平时不发高论,不苟言笑,吃小米,盖布被,节俭如同平民。学习勤奋,七十五岁还诵读《周易》、《资治通鉴》等,每日抄写200字,署按察使李廷锡、知涪州杨书容、知江津区郭彬图,皆是金钊门下士。汤金钊一生著作有《寸心至室存稿》、《游焦山记》、《儒门法经辑要》等。原萧山区城区内有汤氏故居,现已被毁着实可惜!汤金钊墓碑及咸丰帝圣旨碑现在所前东山夏村,共17通,建于咸丰六年(1856),是保存完好的文物。“修德自求多福,积善必有余庆”,撰联是汤金钊的墨宝,现保管于萧山博物馆内。
乙酉冬日从王晚闻师游石岩
清汤金钊
撰杖来登百仞山,山头坐数镜中鬟。
湖缘水浅舟行涩,江为沙横溜势湾。
松竹经霜无改翠,峰峦返照有余殷。
归途指点层云上,狮子雄蹲石锦斑。
参考资料
钱塘人物.杭州文史研究会.2024-03-25
【以史为鉴】宝藏于心不在冠.徐州市睢宁县人民检察院.2024-03-25
汤金钊不重衣冠.央视网.2024-03-2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清史稿-汤金钊传
汤金钊轶事
汤金钊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