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山
浙江省天台县
天台县大横村后的“宝花山”,清齐周华誉之:“天地具精华,独向此山发。”因古时“花”、“华”两字相通,人们就称“花顶峰”为“华顶峰”,称“宝花山”为“宝华山”了。
宝华山有一条余脉伸至大横村东约一公里处,山上巨石凌空卓立,状类一棵棵形状各异的蘑菇,当地村民就把这长满石菇的宝华山余脉称为“仙菇山”了。
宝华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佛教寺院都是建筑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寺院建筑本来就很宏伟幽美,再加上参天古树的大自然美,所以“名山古刹”、“伽蓝胜地”,一直是人们寻幽访胜、假日休闲的最佳去处,宝华山当然也不例外。
昔日的宝华山麓,就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宝华寺。据《天台县志》载:宝华寺,旧名太平,唐乾符二年(875)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宝华寺。屈指算来,已有上千年历史。宋《嘉定赤城志》载:宝华院有田390亩,地98亩,山1504亩,可谓规模宏大。宝华寺位于宝华山半山腰,坐北朝南,背倚高高的宝华山、前瞰矮矮的仙菇山,左右两山梁环抱,冬暖夏凉,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据《汤氏宗谱》和当地村民所言,宝华寺历朝来是天台东乡民众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周古木参天,自山下至宝华寺山门要登九十九级台阶,环境恬适幽静。鼎盛时有房舍数百间,僧人九十九连同帮工百余人,建有山门、弥勒殿、四大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天女殿、地藏殿、方丈楼、斋堂、客堂、厨房、僧以及供香客住宿的客房,晨钟暮鼓,梵呗声声,香火十分旺盛。其中织女殿供散花仙女,寓宝华山乃天女撒花所成,有独特意韵。1958年8月建宝华林场,场部就设在宝华寺,林场经营总面积1.62万亩,宝华寺自此名存实亡。如今仅存遗址,其上的房子已非当年寺院之物。
近年来,东乡许多有识之士四处奔走呼吁,要求复建宝华寺,以弘扬民族文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宝华寺定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宝华石
传说是仙女在撒落鲜花的同时,也撒落了许多仙花的花籽,这些花籽就深深扎根于宝华山上。仙花毕竟不同于凡花,这些花籽并不像凡花一样发芽、长叶、开花、结籽,而是深埋在山腹,形成质软细腻,纹理斑斓,丹者如霞,青者如黛,颇有山水画韵味的宝华石,成天台山一宝。
宝华石又名花乳石花蕊石、百花石、赤城石,仅产于天台宝华山。其石像玳瑁,像宝玉,历史上曾用于加工刻镂印章、石枕、屏风等物,深受人们钟爱。
宝华石自古有名。唐朝宰相李德裕《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诗云:“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仙岩接气,谿路杂桃花。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宋文学家林《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诗云:“石自何许,枕之怀赤城。空庐复蕙帐,旦暮白云生。”他们都将宝华石比为仙物。《清类钞·矿物》载:“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是为石印之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老师吴莱宝华石更是赞赏有加,其《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诗云:“天台高山屹苍空,山神染石填青红。良工琢之手运风,搁我彩笔虚玲珑。句芒香动土膏发,蓬莱髓流花作骨。一双粉蝶科迷宿魂,五色斑龙蜕幽窟。古砚南披黯淡滩,摩挲鸲眼映猪肝。低窥墨池渤碧,仰视书镇嵩峰寒。满案层峦何处所,宛陵老兔论功绪。锦绣心肠吐有云,莓苔面貌凝为雨。翰林学士生花笔,京洛新来花样出。浮花浪蕊一扫间,叹息杨雄自我玄。”
宝华石除了用于加工刻镂印章、石枕、屏风等物外,还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滞之患矣。东垣所谓胎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同义。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
抱娘樟
宝华山下,就是三合镇的大横村。《汤氏宗谱》载:赵昚乾道三年,汤氏祖先萧山万鼎公畅游宝华寺,自宝华之麓顺流而下,见平原旷衍,钟灵秀,怡然忘归,遂输金贸址,于此定居,盖30间坐北朝南房子,东西走向呈“一”字形,像带子,称“带横”,后易写为“大横”。村子现有1000多户。3000多人口,可算是一个大村子。
大横村北溪边,有一棵500年生的大樟树,其基部分成两杈,大枝胸围近6米,小枝胸围约3米。大小枝并肩直立上长,小枝长至5米高处,分成3枝,一枝向西横斜,另两枝反向伸向大枝两侧,似小女伸臂抱住娘亲,故人称“抱娘樟”。
关于抱娘樟,在当地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500年前,大横村有一恶媳,极尽虐待婆婆之能事,村民亦畏其泼辣,不敢规劝。一日,其七岁儿子打碎一口从未洗刷的破脏碗而嚎哭不已。母问其故,子曰:“此碗乃传家之宝,今日你用此碗待祖母,日后你老了,我也好用此碗待你,现在碗碎了,以后我拿什么来给你盛薄粥饭汤?”母闻言大惊,猛然省悟,随即去找婆婆认错。其时婆婆正在溪边洗衣,见媳妇奔跑过来,以为又来打骂,惊恐之极,跳入潭中自尽。媳妇十分痛悔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以致连请求原谅都来不及,随即跳入潭中去救婆婆……三天后,婆媳相抱的尸体浮出水面,全村人唏吁不已,家人就将她们合葬在溪畔。日后坟上就长出了这棵香樟木
人们都说这棵樟树是婆媳的化身,小枝环抱大枝,如媳抱娘,永求宽恕,以警示、教育后人。
茶潭
抱娘樟东边约200米处的路旁,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可鉴毛发,浅尝一口,不仅恰似“农夫山泉有点甜”,而且还带有新茶的清香。这就是名闻遐迩的“茶潭”。一口水井,为何称为茶潭?说起缘由,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故事与明代江南清官范理有关。
天台县志》载:“范理,字道济,号操斋,县城人。明宣德四年(1429)中乡试第一名(解元)。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任江陵知县,升德安知府。德安有数百家民田,为楚王府卫护所占,而租税仍要失田农户缴纳。范理上奏朝廷,尽归还其田。成化六年(1470)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成化九年,转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对朝官‘考课公明’,杜绝营私舞弊。不久,卒于任。墓在今前山乡范坟。”村因范理墓而得名。
大横村有关范理的故事是这样的:明时大横村汤姓四房永修公生一女,其女姿态闲静,不妄言笑,容华非凡,永修公爱之如玉取名玉。后选中县城太坊范理为婿。范理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在家股阙起任至大横拜别岳父母辞行,兵士从卫甚众。为不扰民,范理令兵士从卫于村口溪边树林中歇息,自己则与夫人悄悄进村拜见岳父母。永修公深许女婿不扰民之举措,但这么多人远道而至,岂能连碗茶水都不喝?他急中生智,遂差人将新采制的谷雨前茶撒于村口水潭中给众护卫解渴。说来也是奇怪,当茶叶撒入潭中之时,潭水却如烧开般沸腾起来,茶叶也慢慢化开,在潭中翻腾翔舞并时现“官不扰民”字样。一时间茶香四溢,整个村子都充满了新茶的芬芳……于是,就有了茶潭的称呼。后人为纪念范理,将水潭砌成水井,但却一直称之为茶潭。
宝华山麓之神奇还有许多,比如大横村汤氏宗祠里的古戏台、大道地前的旗杆墩、孟宗竹长在烟囱里、颇具独色的东乡舞龙、汤氏祖先竟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皆蕴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宝峰观海、岷岭栖霞、肇庆市荷、龙湫飞瀑、钟山烟雨、摇岩怪石、露溪晓雾、云顶霁雪等宝华山形胜八景更是引人入胜。
参考资料
宝华山麓神奇多.天台新闻网.2015-08-28
目录
概述
宝华寺
宝华石
抱娘樟
茶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