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䴕(
学名:Jynx torquilla),是啄木鸟科蚁属的小型灰褐色啄木鸟,常隐蔽于枝干上,当遇到突发情况无法伪装隐蔽时,便会扭动脖子并像蛇一样扭动身躯来吓退敌人。由于蚁䴕的脖子十分灵活,因此也被称作“歪脖子鸟”。
蚁䴕一般体长约16~19厘米,体重约35~47克,与其它
啄木鸟科鸟类一样,脚为对趾型,即两趾向前、另两趾向后,地面行走时呈跳跃式前进。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蚂蚁和其它昆虫,营巢于树洞中,每年6~8月间繁殖,每次产卵6~12枚。
蚁䴕分布于欧亚和
非洲,在中国或为候鸟(夏候鸟或冬候鸟),或为旅鸟,已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蚁䴕全体羽为黑褐色,看上去斑驳杂乱,下体为皮黄色,具有细小的暗色横斑,嘴相对形短,呈圆锥形。就啄木鸟而言,其尾较长,具不明显的横斑,虹膜淡褐色,嘴、跗跖和趾铅灰色,脚褐色。
成鸟全体特征:
整个上体具虫斑;头银灰色,每枚羽毛都有多条褐色和黑色横斑;背、腰、尾上覆羽也是银灰色,头部的横斑在此变为纵纹,背部的纵纹不论是棕色或黑色,都非常粗大,而腰部和尾上覆羽的纵纹,则显细小;尾羽也是银灰色,并具黑色横斑。翼黑褐色,每枚飞羽的外羽片均有棕色大斑,其之大占整个外羽片;其内羽片则具棕白色大斑。下体颏、喉、前颈、头的两侧黄棕色,并有细的黑色横纹;胸和腹的中央为土黄白色,每枚羽毛均有黑色横纹;尾下覆羽和两胁为土黄色,同样每枚羽毛也有黑色横纹。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范围:
西自
英国向东经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芬兰、
苏联至
日本、南至赤道非洲、
印度、东南亚等地,或为繁殖鸟、或为冬候鸟。在世界大部分的分布范围内,蚁䴕是完全迁徙的,来自
欧洲和西亚的繁殖
种群在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越冬;东部种群在印度次大陆北部和中部以及东南亚越冬。
中国分布范围:
中国各省、自治区均可见到,分布于新疆西部,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河北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四川省和
西藏自治区南部等;迁徙时经过辽宁南部,西南部,河北南部,
山东省,
山西省,
陕西省等;越冬时于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和
海南岛;繁殖于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北部,或为候鸟(
夏候鸟或冬候鸟),或为旅鸟。
栖息环境
蚁䴕通常栖息于海拔400~2500米的开阔的山地森林、空地、低矮
灌木丛、树木繁茂的牧场和未改良的草地。
栖息地常避开潮湿的植被和较高的山脉,一般在树木稀疏、地处干燥且阳光充足区域。栖息时多栖落于低矮的小树或灌丛上,也能直立于树干上,良久不动。它可以用爪抓住树干,斜向移动。虽然蚁䴕很多时间在树枝上度过,但有时栖息在低灌木和草地上。因体色与地面枯草或沙土相似,容易隐蔽,常闻其声,不见其踪影,故又有“地表鸟”之称。
生活习性
蚁䴕性情孤独,通常单独活动,偶尔有2~3只在一起。在地面上行走时,蚁䴕会像麻雀一样跳跃,但尾巴向上翘。在天空中飞行时迅速而敏捷,常突然升空,后又突然下降,行动诡秘,有如莺类,叫声似是kwee-kwee-kwee--响亮带鼻音,音
短促而尖锐,且常连着鸣叫。
蚁䴕具有领地意识,并通过摆动头部羽毛来展示给同类,不同于其它
啄木鸟科,蚁䴕栖于树枝而不攀树,也不啄树干取食,而是像
食蚁兽一样用长舌头取食蚂蚁。因为
蚁䴕的嘴巴里有一条又细又长的舌头,舌头长有刺毛,会分泌出胶状黏液。当蚁䴕寻得蚁洞的时候,便将舌头伸进蚁穴中,然后将蚂蚁黏住,最后再拉出取食。蚁䴕主要以蚂蚁、蚂蚁卵和蛹为食,也吃一些小
甲虫和
浆果。
繁殖习性
在中国
东北地区及更北地区,蚁䴕繁殖期在6~8月,产蛋期为5~6月,每年繁殖一次。巢穴通常在果园或比较开阔草地的树木上、天然洞穴、其它
啄木鸟科的旧洞或人造巢箱中,通常产6~12卵,巢洞里有一些木屑或
禾本科杂草。有时因迁徙晚了,也会“霸道”地驱走其它鸟,抛卵于外,占巢繁殖;有时也在石缝中营巢,通常每窝产卵6~12枚,呈椭圆形,白色。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蚁䴕的分布范围广泛,种群规模大,被评估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在欧洲,繁殖种群估计为674000-1600000对,相当于1350000-3200000个成熟个体(国际鸟盟 2015 年)。欧洲约占全球分布范围的45%,因此全球蚁䴕总数初步估计约为3000000-7100000个成熟个体,尽管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一估计。虽为非濒危物种,但从1970年至2010年总数呈下降趋势,在欧洲,1980~2013年间的趋势表明
种群数量经历了适度下降,2000-2012年短期内,欧洲种群数量估计有所增加。
致危因素:
自19 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和中欧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了长期减少,原因是气候变化、农业改良、果园和未改良草地的丧失、繁殖季节降雨量增加、草场替代及普遍过度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也减少了食物来源——
蚂蚁的数量。
保护级别:
于2016年被评估为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措施:
在中国云南分布范围内,建有
滇池、
哀牢山、
无量山、糯扎渡、莱阳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纳板河、黄连山、大围山、
小黑山、
高黎贡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价值
蚁䴕取食蚂蚁和蚂蚁蛹、卵和一些小
甲虫等,对消灭侵害农作物的蚂蚁和小甲虫是有益的。
亚种分化
蚁䴕有6个
亚种:蚁䴕指名亚种(Jynx torquilla torquilla)、蚁䴕普通亚种(Jynx torquill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蚁䴕西藏亚种(Jynx torquilla himalayana)、蚁䴕北亚亚种(Jynx torquilla sarudnyi)、蚁䴕
毛里塔尼亚亚种(Jynx torquilla mauretanica)、蚁䴕
意大利亚种(Jynx torquilla tschusii),而分布于中国的仅有3个。
中国亚种分化:
蚁䴕
指名亚种(
食虫类:Jynx torquilla torquill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等地。辨识特征为上体褐色较差,下体较淡,黑点亦较稀疏。
蚁䴕普通
亚种(
犰狳芋螺:Jynx torquill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辨识特征为上体褐色较浓,下体较暗,黑点亦较多。
蚁䴕西藏亚种(学名:Jynx torquilla himalayan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
西藏自治区等地。辨识特征为上体褐色似普通
亚种,下体最暗,黑点并成细横斑状。
参考资料
蚁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