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润文
广州美院油画系教授
郭润文,男,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1955年出生于广东省,浙江人。
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学士,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系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系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4年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油画《生命》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2002年编著(合编)“油画间接画法”一书、油画《椅子上的缝纫机》等三幅作品参加“首届艺术三年展”广州美术馆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来教授论文“我谈我画—与老锅的对话”以及油画《春眠》等七幅作品发表于“美苑”杂志第二期。主要参展中国美术馆。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南京美术馆。第八届全国美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当代油画家12人作品展,纽约库柏联盟艺术学院等。
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2021年3月,出任抖音艺术顾问。
艺术经历
1984--1988年
1984年 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油画《生命》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1988年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
1989年 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南京美术馆
油画《回草原》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3年 油画《痕迹》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获学术奖
油画《艺术家的故事》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一等奖
1994年 油画《永远的记忆》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获中国油画艺术作品奖
油画《失去的空间》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5年 油画《梦归故里》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获铜奖。
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美术馆
1997年 油画《广州起义》参加中国艺术大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8年 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八人展,意大利雷委内青年艺术中心。
1999年
油画《抚琴女孩》发表于“艺术界”杂志4月双月刊
油画《玩偶》等四幅作品选入“世纪之门”——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成都现代美术馆)
油画《沉浮》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中国美术馆)“中国当代中青年油画家——郭润文”油画集(江西美术出版社)。编著出版画集“意大利十九世纪绘画”:(江西美术出版社)。
油画《抚琴的女孩》发表于“美术学报”的第一期
油画《对白》等四幅作品收录进“世纪末的回声”——新古典风艺术,画集:油画《女人体》等八幅作品收录进“一作画风”油画集(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年
油画《永远的记忆》收录进“中国当代美术”上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油画《天惶惶·地惶惶》等三幅作品作录进“中国当代油画经典解读”画集中(福建美术出版社
油画《封存的记忆》等两幅作品收录进“中国当代油画精神景观——记忆与忘却”画集中(广西美术出版社
油画《沉浮》收录进“中国当代美术图鉴”画册中:(湖北教育出版社)“美术”杂志第一期
编著出版画集《中国当代油画头像精选》(江西美术出版社
油画《梦归故里》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结业。
油画《老陕北》等三幅作品收录进“油画风景”画册中(古吴轩出版社
油画《缝纫女》《对白》等五幅作品收录进“油画人物”、“油画静物”等画集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油画《十九世纪铁匠铺》获“研究与超越”中原地区小幅油画大展艺术奖(中国美术馆)
油画《相·之一、之二》参加第十六届亚洲国际艺术邀请展 广东美术馆
油画《汉子桑吉》收录进“20世纪中国油画图库”画册中“中国当代实力派——郭润文油画艺术”画册(天津杨柳青镇画社)
油画《傀儡》等三幅作品收录进“油画静物”画集中(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油画《落叶的春天》等五幅作品收录进“二十世纪中国油画”画集第三卷第一册,同书收录本人论文“终生的策划”(北京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油画《抚琴的女孩》发表于“中国油画”杂志第1期
论文“简析意大利十九世纪绘画”发表于“中国油画”杂志第五期
2002年
编著(合编)“油画间接画法”一书(安徽美术出版社
油画《椅子上的缝纫机》等三幅作品参加“首届艺术三年展”广州美术馆
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来教授
论文“我谈我画——与老锅的对话”以及油画《春眠》等七幅作品发表于“美苑”杂志第二期
2003年
油画《本命年》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中国美术馆
油画《玩偶》等两幅作品收录进“中国油画全集”画册中,中国文联出版社
油画《青春期》等六幅作品收录进“现代绘画材料研究”画册中,江西美术出版社
油画《姿态》等六幅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中国著名油画家工作室访问”。并配张晓凌文章“古典也是一种当代性——郭润文VS张晓凌”,东方艺术杂志社
油画《艺术青年》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高等美术院校展”清华大学美术院美术馆
艺术界”杂志2003年3、4月双月刊封面人物,收录进《本命年等十八幅油画以及朱晓果文章“行走在时间的痕迹里,谈郭润文的创作”
2004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展评委。参展作品:油画《出生地》广东美术馆
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油画《姿态》等五幅作品收录进“一面·另一面20个人的立场”画册,岭南美术出版社
油画《姿态》发表于“艺术界”杂志7、8月双月刊
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特聘创作研究员
《艺术青年》获“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提名奖,湖北美术院美术馆
2005年
“人与自然——第二届中原地区当代山水画 · 油画风景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当选为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当选为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艺术委员会委员
油画《出生地》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油画《岁月无痕之一、之二》等三幅作品参加“首届中国写实画派展”中国美术馆
油画《疲惫》、《天惶惶·地惶惶》等十三幅作品发表于“油画家工作室报告——解读肖像·解读静物”画册中,并配范勃文章“记忆的力量”朵云轩
油画《岁月无痕之一、之二》发表于“艺术界”杂志9、10月双月刊
油画《出生地》参加“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中国美术馆
油画《磨坊》参加“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国美术馆
油画《磨坊》“人与自然——第二届中国当代山水画 · 油画风景展”
2006年
作为评委作品,油画《沉静》参加“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油画《大家闺秀》等四幅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写实画派展”中国美术馆
本人三十余幅油画作品以及郭润文与李放谈话录(文)在“唯美至尚”画集中作介绍,杨柳青画社。
油画《五月的阳光》、《空间》、《红头巾女裸》、《站立的女裸》、《孤独》、《大家闺秀》等六幅作品分别发表于“艺术界”全年六期封二中
油画《傀儡之二》等十一幅作品发表于“画廊”杂志第一期
油画《戴眼镜的女孩》等七幅作品收录于“中国写实画派油画集”中,辽宁美术出版社
油画《沉浮》获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五十年来“50件经典作品奖”广东省委宣传部
当选为中国文艺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7年
油画《天惶惶·地惶惶》、《玩偶》两幅作品参加“正大气象——中国美术创作院展”中国美术馆
油画《睡眠中的女裸》等七幅作品收录进“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师色彩”画册中,四川美术出版社
油画《孤独》等六幅作品收录进“中国首部高访真版写实油画研摹巨著”画册中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广东画报》,1998年第8期,封三
《当代中国中青年写实油画家——郭润文》,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
《中国油画人物头像精选》,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
《当代美术教学范画集·油画人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当代实力派·郭润文油画艺术》,天津杨柳青镇书画社,2001年
《广州美术研究》,2001年第12期,封面《中国当代肖像艺术集粹》,朵云轩,2002年
《中国当代油画人物临摹范图》,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
创作特点
艺术评论
论郭润文的艺术之路及其写实人物画
从1984 年创作并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的油画《生命》开始,郭润文已经在写实人物画领域攀登了27 个年头。虽然他也精通风景画、静物画,但是毫无疑问真正属于他的领域是写实人物画。总的看来他的艺术之路是单纯的也是曲折的,他一以贯之的写实信念在复杂纷纭、变幻莫测的艺术之路中显示出超人的魄力,但也正是从复杂的政治变幻乃至人生感悟中加强了艺术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意蕴,并赋予中原地区当代写实人物画风以新的内容。毫无疑问,郭润文画中的神秘主义是郭氏画风的底色,象征、隐喻以及时间错位、怀旧气息构成了郭润文创作手法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同样处在同一阵营的中国写实画派画家们不同,郭润文并没有单纯本着对古典的一种崇敬、迷恋,用古典技法来表现一种美,而是更多掺入揭露现实并试图改变现实的想法和做法郭润文在同类画家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他喜用象征、隐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有时常常把不同时期的物象并置于画面,追求一种神秘美,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特征。他的人物形象极富意蕴,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在写实画派中显示出独特性。
郭润文为了捕捉一种神秘气息,往往把不同时间的物体进行组合,跨越时空,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达到艺术效果。《大家闺秀》画了两个优雅的女孩。女孩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但是画中的道具、服饰分明是以前的。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出了自己对《大家闺秀》神秘气息的捕捉,他说:“大家绝对不会觉得我仅仅表现一个女孩的肖像,人们会反思:这种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过,或者根本就没有,难道在三四十年代就没有吗?它里面存在着人们所需要怀念的气息在里头,是过去女孩那种美丽、纯真、智慧的综合。这是过去人们对大家闺秀的一个标准,因为她们受到的家庭教育非常好,所处的社会环境也符合造就这种大家闺秀的条件。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东西。在现在这些人当中也找不到的,也不是纯复古的,而是人们都想寻找想追求的一个东西。”从郭润文诸多作品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他作画并不是完全对照模特儿亦步亦趋,他绘画的目的是借用画中的人物来体现自己的一种心境,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外界刺激,但没有一个具体的轮廓,而是虚幻、神秘、恐慌、希望的综合。比如在《本命年》这幅作品中,画家画的就是一种心境。画中的沙发、墙壁以及女孩身上的衣服并非同一个时期的物件,而把它们戏剧性地组合在一个黑暗的色调中展示画家和模特儿之间精神的交流。画家和画中的少女都是本命年,一为24岁的本命年,一为48岁的本命年。但是二者对本命年的认识完全不同:一个是悲戚迷惑,一个是向往喜悦。画面中充满朝气的少女,如沐阳光,内心显得非常舒畅。这个年龄的人一般对未来充满着渴望,但并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而画家的本命年已界知天命,阅惯世间沧桑,对少女的单纯怀有怜悯。画家和画中的少女在一种悲剧意味的氛围中交流,诠释两代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同样的构思,在《梦归故里》等画作中也得到很好的诠释。
郭润文喜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设置情节,并以生活中的触发事件为契机来解释哲理,释放思绪。浏览郭润文二十年之内的画作,我们不难发现,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摆出一个富有宗教意味的姿势,而这尤其体现在手势的设计上。比如《落叶的春天》女子僵持的手指、《新年》中女子跷起的手指,《欲望的解释》女子环抱的手势、《岁月无痕1》女孩子框景的手势等都显得非常神秘,但是我们都立刻被画家的设计所触动,画中的主人公要表达什么?虽然不能完全猜出,但是我们能感觉画家在其中蕴藏的哲学思考。在他的这些画作中尤其以早期代表作《落叶的春天》对人物手势、精神状态的捕捉最为独到,也最为深刻。此画将少女嵌在一个半圆形的壁前,让人首先联系到西方美术史中不断出现过的宗教画,特别是圣母像。画家主要是想借西方的宗教绘画,来表达一种虚幻、神秘的气氛,一种伤感和悲戚的情绪。刑具般的凳子、金属般的树叶、古罗马拱券般的建筑背景,都烘托了气氛。少女眼神忧郁,似乎在索取希望的曙光,伸出的手指,似乎暗示一个宝贵生命的逝去。而近年创作的《岁月无痕1》《岁月无痕2》也可谓画家呕心沥血之作。《岁月无痕1》画一年轻女孩,双手做出框景姿势,告诉我们,我们在观画的时候,女孩也在看我们。右半脸庞被框景的手遮住,没有留下痕迹,而左半脸庞露在外面,留下了痕迹,可谓“岁月有痕”。《岁月无痕2》则一瘦骨嶙峋的老人站立地面,一只手罩住右半边脸,告诉我们岁月留在老人脸上的风霜。如果把两幅作品对照来看,则越发给我们想象空间:年轻女孩虽然漂亮,但是几十年后也将成为老人,也将肌肉松弛,也将精神委靡,也将经历失望、彷徨乃至绝望。抛开画面人物形象,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人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衡量,尽管有人在历史上能留下痕迹,但是多数人是留不下痕迹的,只能成为匆匆过客。那些能留下痕迹的,能确保在一千年的历史上能留下痕迹吗;一千年能留下痕迹的,能确保在五千年的历史上留下痕迹吗?
郭润文经常把人物设计成双眼合闭状态,几如哲学家的沉思,其中隐藏着不可言说但又极具强烈的悲剧意味。《欲望的解释》《玩偶》都是这类作品。《欲望的解释》画一张臂合围状的女子,眼睛合闭,胸前悬浮一球。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少数民族地区有抛绣球求意中人的传统。我们人人都有欲望,选一个好的意中人,但是在抛的过程中你选择别人,别人也在选择你,在双方的选择中产生了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所以欲望并非都能实现。而且画家把球设计成一铁丝卷曲而成的,可想而知,当欲望渴求时,随之也将付出代价。《玩偶》同样画一少女,双眼闭合,胸前悬一玩偶。似乎告诉我们当一个珍爱的生命存在时我们百般珍爱,但是有可能偶然的一瞬,珍爱的东西也将成为玩偶。睡眠和梦境是郭润文艺术表达的主体之一,这两种状态容易让人身心放松,达到一种自足状态。郭润文很多作品用梦境和睡眠来表现。《梦归故里》《出生地》《欲望的解释》等都是通过梦境来诠释理念的。《梦归故里》画家似乎在怀念自己的母亲,在暖暖的灯光下,如少女般的母亲已经入梦,并且似乎梦想着什么。但是不变的是身边古老的缝纫机、破旧的桌子,压住的粗布,而更不变的则是画中女人对儿女的无私呵护与关爱。此作画家并不是完全写实般的再现,而是利用一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错位,表达对亲情的向往。缝纫机是过去年代里家庭常用的物件,而人物的服饰则是当代的,矛盾的事物并置一起,达到一种戏剧效果。类似的《出生地》刻画一女孩全身放松躺在草地上,她似乎在冥想着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她是知识青年生下的孩子?在思考父母上山下乡的艰辛与无奈;她是红卫兵的后代?在思考父辈们整天在革命中锻炼却又不能理性掌握本人和他人的命运;她是现代女性?在想着不可预测的未来。
怀旧和亲情是郭润文绘画中的主要内容,通过旧时的穿着、旧时的锅碗、旧时的缝纫机等来表达亲情,抒发思念。他说:“我是个精神上很自我的人,善于冥想,喜欢回忆,对外界事物十分关注,但又因生性内向不好参与,却深信如能终生在一个能触及自己灵魂的领域里干点名堂出来。”喜欢回忆是很多画家都经历过的事情,而郭润文似乎更情有独钟,可能源于他深刻的人生经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历,特别是父亲的遭受迫害、母亲的勤劳、朋友的扶持都给他的记忆中留下印记。有时身边亲人的故去,尤使他感觉生命的可贵,命运的不可捉摸。我们不太清楚郭润文是否迷恋宗教,但是由神秘莫测的命运经历导致他思想的迷茫、空虚是可以预见的。这样他的人物形象和西方古典宗教画建立了联系,人物往往借助西方古典技法来表现。他往往在回忆中塑造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过去人物的装扮,身边的道具也是几十年以前的,但是郭润文绝对不是完全复原过去的图示,我们认为郭润文是利用这些图示追求一种神秘气息,他们离我们视乎很近又似乎很远。人物形象往往难以捉摸,有着宽广的弹性空间。他的《桌子上的缝纫机》《永远的记忆》《天惶惶地惶惶》《梦归故里》等都具有明显的怀旧情结。
郭润文虽然已经是中原地区写实绘画领域的扛鼎人物,在写实画派这个越发强大的阵营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对西方古典纯正性的追逐是他立足中国画坛的基础,艺术表达的神秘感,以及神秘感的制造方法终于使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群体中脱颖而出,显出独特价值。但是他并没有顾步不前,近期来看,他的画风也悄然发生变化,在颜色的控制上和丰富性上,大大前进了一步。最近完成的《后台》在这方面做了新的探索,画面高度概括,墙壁、椅子几乎全部隐藏在黑漆漆的背景里。画家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两个女性,一为化妆师,一为演员,小女孩俨然一个懵懂的年龄,表情中流露出一丝单纯。我们不仅为女孩的命运担心,她能否经受住舞台上、下的各种诱惑?她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是每天在镜前面对自己,那么我们自己的路又将在何方呢?
获得荣誉
艺术排名
2020年6月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郭润文位列第81名。
2021年6月,位列《2021胡润中原地区艺术榜》第60位。
教学技法
宾卡斯技法之郭润文间接画法制作过程及工作步骤(郭润文范画,邓志周文稿)
画布制作
1、胶底:1份胶(乳白胶或兔皮胶等)加2-3份水(稀释),单方向搞匀成牛奶或豆浆状,从画布中间向两边(四周)平涂一遍。
作用:封密画布线孔(宜薄)
2、粉底:
方法(1)1份胶加1份粉(二氧化钛)加3份水,调匀成牛奶状,单方向从中间向两边或四周平涂4-5遍,每遍干后沙纸打磨再涂下一次,反复到完成为止。
作用:吸油底子,古典写实精细底布
方法(2)1份胶加1份粉(绸、一般不加水)调匀成绸浆湖状刮涂画布(刀刮涂法)。
作用:粗底吸油底子。
画稿制作
1、柳炭条起稿,画准基本造型,完成后用棉布轻拍浮炭粉,留下浅淡线条草稿。
2、用中国墨汁(一得阁等上等墨汁)勾画炭条稿所定轮廓,结构定稿。
着色过程
单色素描关系底色:
1、橄榄绿加深红加松节水透明色,平涂罩画一遍全画打底色(背景色决定色相选择),亦即相当于画背景色(这就是郭润文的背景痕迹吧)。
2、二氧化钛6份加乳白胶6份加三合调色油1份,从亮部(高光)着粉色(白)——从亮部画起。
3、钛白粉加白色颜料加三合调色油加灰色(纯灰/暖灰/冷灰,由色调倾向决定选用)调和成一份粉白灰料(浅灰)。
4、钛白粉加白色颜料加三合调色油加灰色调和成一份深(暖/冷)灰色料(深灰)。
5、从已有亮部色辐射,先画灰的,逐渐转入暗部(深灰料)整体过程:白→粉白→浅灰→深灰,用粉色画出基本素描关系(形成整体的吸油底色素描关系)
这一步:不追求画面色彩丰富,从简单概括开始,统一素描关系。总结发展:亦可根据基本色相(色调倾向)确定素描关系。不要复杂,主要是色彩对比合理,关系准确。
彩色丰富画面关系:
1、从最敏感色开始辐射色彩变化,逐渐求变化,并且主次有区别,虚实很讲究。
2、铺好整体大色调后,开始从局部刻画,可塑造到五至六成,手法是选统一后变化,特别是强调形体的准确(检查修改)色彩开始有变化。
3、造型上是先搞糊后理清,色彩上先统一后变化,笔法多用平涂及磨擦,调色用画刀搅拌,通常调出几份(大份量,一直至完成都参与)备用,基本为黑白灰调。
4、在色彩变化(大面积)追求一些局部要点,从一些要点辐射开来,当然是敏感区色彩(色彩敏感区,精彩色彩位置)。
特别提示:工具、材料、手法不择手段
5、在造型上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追求一种合理的概括,在整体上讲究统一和谐,保持每一步骤的整体性,完整性(工作过程很理性)。
小结:郭润文的绘画工作过程的严谨性体现在他的示范过程就是创作过程。郭润文每示范一幅就是创作一幅,即由教学示范到创作作品,教学示范就是完整作品。这是郭润文的教学态度,工作态度的收获,态度决定一切,郭润文是慧智的,郭润文——一个成功人物的典型榜样!
郭润文的示范或教学最有价值,一举两得,且令人信服。佩服!
插曲:常用透明颜料:象牙黑、橄榄绿、褐、深红、金土黄。
6、习惯在画布(画面)上混色(调色)追求色彩变化,如先在交界线上涂上深灰色,再混上有色使之变化。
7、郭润文色彩计划
黑色(象牙黑)、灰色、白灰(二氧化钛)加上绘画对象固有色(黑白灰为基调的多样变化……)
8、用笔画过后,习惯用画刀磨平磨薄。
9、在整体的基础上加强对比,在对比的同时精确造型。加强对比的手法是:设计黑点(深色部分)由一个点辐射一个面。
10、笔法不择手段,可圈,可点,可描,可扫,可涂,可抹,可,可擦,可染……
11、把色彩慢慢画准,过程中不透明,灰灰粉粉的。
12、铺画大体时先湖后清,刻画细部时有时先描(线勾)后涂,要求有锋利线性造型。
13、不分头、手脚或五官(人物)把重要转折部位作为重点刻画对象,即画在精彩的地方(当然要根据审美经验而定哪些精彩)写实绘画还是要追求准确合理为上。
14、在整体大色调过程中,基本用厚料薄涂手法,不加油,保持粉粉灰灰的,充分利用吸油底子的作用。
15、到局部具体塑形时,开始用三合油进行调和,方法是在画面上用笔扫一遍油(局部要用的地方或一个结构)然后用画刀刮干净,不留油迹,只当薄薄柔和一下画面色彩。(有透明色罩染作用和效果)再根据需要深入刻画(塑造)(不是用油调色,相当于用油罩染)。
16、整幅画面直至完成画的都比较松,但很整体,没有太过的感觉,这样容易对比出精彩的地方。
17、最后阶段开始罩染(当然是隔段时间画面稍干后进行)有的地方用三合油,有的地方用like(透明剂)有时用三合油和like合用,用扇形笔扫过后,还要用画刀刮薄刮平,使画面统一后再精彩刻画主要部位,使主体更加突出精彩。
郭润文特别强调:
绘画的过程就是一项工程的工序,画面就是工作,工序要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工作要严谨,认真,讲究。
本人小结:好的作品与一般的作品的区别有如品牌货与杂牌货的区别,那就是:品牌和好作品的特点是选料上乘,造工精细,讲究;杂牌货和一般作品是选料普通做工粗糙、随便。
郭润文技法基本特点是靠灰色来统一,靠粉料来调和,过渡柔和靠透明色及油彩来激活、点精,灰色和粉料始终参与整个过程。基本过程是大统一,小变化,概括统一,精彩变化。
郭润文智慧提示:绘画手法、手段、能力,要做到扬长避短,方法、手段、技法是活用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艺术经历
创作特点
艺术评论
获得荣誉
艺术排名
教学技法
画布制作
画稿制作
着色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