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新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
马德新(1794-1874),回族,出生于云南太和(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他是中国伊斯兰教法学者和经师,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马德新的经名为优素福(又译郁速忽),号鲁哈·丁(意为“宗教魂”),代表作品有《宝命真经直解》前5卷、《纳哈五》《赛尔夫》和《阿瓦米勒》等。他的中文名为马复初,也被称为马特星。他使用的阿拉伯名为Abd al-Qayyum Ruh al-Din Yusuf(阿卜杜勒-凯尤姆·鲁赫·丁·尤素福),并被称为“Mawlana al-Hajj Yusuf Ruh al-Din Ma Fujuh”(穆拉纳·哈吉·尤素福·鲁赫·丁·马复初)。
人物经历
1841年赴麦加朝觐,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海上交通受到干扰,他选择与一群穆斯林商人一起经过陆路离开中国,穿过普洱市,南下到缅甸孟邦,然后沿伊洛瓦底江乘船从曼德勒仰光。从仰光乘坐汽船抵达阿拉伯半岛。在麦加,他在中东逗留了另外八年,首先前往开罗,在阿尔-阿兹哈尔大学学习,随后游历整个奥斯曼帝国,包括苏伊士、亚历山大、耶路撒冷王国伊斯坦布尔市塞浦路斯和罗得岛。
归国途中,又在新加坡观察天文,研究伊斯兰历法一年,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年)春回到昆明市。在云南临安(今建水县)、回龙、玉溪大营等回族聚居区设帐讲学,各地学者云集,经堂教育盛极一时,时人尊称为“老巴巴”。“四方从学之徒,星列云集”,经堂教育盛极一时,桃李遍布云南省各地,成了最受尊崇的经学大师。
在1856年云南回民反清起义中,他号召滇东南回族穆斯林武装起义,与杜文秀所领导的滇西回民义军遥相呼应,反对清王朝的民族压迫。后随马如龙降清,被清廷封为“二品伯克”“滇南回回总掌教”。但他息影林下,继续专心致志于弘扬伊斯兰教文化的著述工作。
咸丰六年(1856年),马德新领导滇南回民举行反清起义,中间曾三次围省,援救滇西杜文秀起义军
同治元年(1862年)归顺清代,先后受封“四品伯克”“二品伯克”“云南省回族总掌教”头衔。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十五,武定营参将马荣发动“灯霄起义”,刺死云贵总督潘铎,马德新被清朝当局推为“护理云贵总督”,暂使行使总督职务。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被清廷杀害于呈贡区的安江村,享年81岁。
马德新与王岱舆马注刘智被并称为中原地区“四大经学家及译著家”。
1867年底,法国探险队成员加尼耶在昆明市会见了马德新,并帮助他调整了在新加坡购买的望远镜。马德新对此表示感激,并为法国探险队写了一封推荐信给杜文秀,请求沿途官员为探险队提供最好的服务。由于马德新的推荐,穆斯林士兵允许探险队顺利通过。
主要成就
马德新毕生致力于阐扬伊斯兰教义和文化,在“数十年中,学习渊源,遵中国之礼,引孔孟之章,译出天道人道之至理,指破生来死去之关头”。在他的代表作《四典要会》《大化总归》等著述中,全面阐扬了伊斯兰教的教义、修持、教法、礼仪和哲学。他以伊斯兰教的经义为本,引证宋儒的“理”、“气”之说与阴阳、造化、表里、善恶等概念与范畴,反复阐明真主是“化育万世”、“化生万物”的本原,并把宇宙演化分为先天、中天、后天3个不同性质的阶段,认为“先天浑然,故真一开起化之原;中天灿然,故数一立成化之本;后天厘然,故体一顺化化之机。要其化之登终而返始者,皆化化之自然而归本然也”。补充了王岱舆等先辈学者关于伊斯兰教“后世复生”之说的阙略,并把伊斯兰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儒学结合了起来。
主要作品
他的译著有下列5类:⑴《宝命真经直解》前5卷,是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圣经》节译本。⑵《纳哈五》《赛尔夫》《阿瓦米勒》等,是关于阿拉伯语语法的教本。⑶《真诠要录》《指南要言》《天方性理注释》,是对王岱舆、马注刘智等先辈学者著作的简介与注释。⑷《寰宇述要》《天方历源》,是关于伊斯兰教历法的理论著述。⑸《四典要会》《大化总归》《道行究竟》《理学折衷》《性命宗旨》《礼法启爱》等,是关于伊斯兰教礼法、教义和哲学理论的著作。还撰有《朝觐途记》。这些译著,有的直接译自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有的用文言文著述,有的是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编著,共30余部。(纳国昌马成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主要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