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镇
山东福山县幸福镇
幸福镇位于山东半岛北岸、烟台市芝区西北部,镇机关驻地距烟台市政府所在地4.8公里。东、北、西环绕黄海,南与环海、通伸、凤凰台街道办事处和只楚镇相连,西南以大沽夹河口为界与烟台经济开发区相望。该镇以工业发达著称,自1958年境内建起农具修配厂以来,先后镇村拥有拆船、修船、铸造、喷涂、五金、电器、冶炼、化工、饮料、油泵、皮件、服装、制毡、印刷、环保设备、合金炉管等中小型工业企业,促进了幸福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项经济的发展。
历史沿革
1398年为福山区东北保芝罘社境域。1908年分属福山县芝罘区、烟台区和牟平区宁海区。1932年分属福山县一区、二区和牟平县宁海区。1935年分属烟台市第三自治区、福山县一区、二区和牟平县宁海区。1937年分属烟台特区第一、三自治区和福山县。1938年分属烟台市一、三、五区。1946年分属芝水区和芝罘镇。1947年芝水区划归福山县, 1949年境域部分划归烟台市芝罘区。1950年芝罘区改为第五区,1952年改为第四区,1955年改为芝罘区。1958年10月成立幸福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幸福镇,2000年12月19日撤销幸福镇。
自然状况
镇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芝罘岛丘陵区,陵脊线呈北西向。主要山脉有老爷山、黄石坡、山西头、长嘴山、东旺山、北山,其中老爷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294.1米。中部为大陆与芝罘岛间的连岛沙坝,东临芝罘湾,北濒套子湾。南部属冲积海积平原区,表面平坦,高出高潮面1.2~1.5米。境域海岸线长29公里,岛岸线长23公里,海岸地貌类型齐全,形态复杂。主要有海触崖、角、潟湖、沙嘴等。东部海域有岛礁22个,主岛崆峒岛,面积0.88平方公里,海拔63.8米,距大陆岸线最近点5.9公里。全镇无自然河流,主要河流只有一条幸福河,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全镇总面积27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公顷,滩涂约1010公顷。渔业、养殖业为农业主业,主产叫姑鱼日本鲭蓝点马鲛青鳞鱼对虾属、小鳞及海带、贻贝扇贝、鲍鱼、海参等海珍品。
有王、张、李、刘、孙、于、赵、杨、吕、陈等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获得荣誉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烟台市乡镇第一名,山东省百强乡镇之一。镇域芝罘区岛是全国最大的陆连岛,“芝罘”作为烟台的别称名扬海内外。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山东省“七五”期间农村科普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乡镇企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山东省义务教育示范乡镇、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乡镇,烟台市文明乡镇、烟台市模范镇人民政府、烟台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烟台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烟台市十佳拥军模范单位、烟台市社会文化先进集体、烟台市全优模范乡镇、烟台市养老保险先进单位、招远市第三职业中专建设先进乡镇、烟台市乡镇正规初中建设先进乡镇,烟台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
大事记
1867年5月,东海关在崆峒岛建卢逊灯塔,后改称烟台灯塔,
1905年烟台山灯塔建成后,烟台灯塔改称崆峒岛灯塔
1911年4月,峒岛海域40多只渔船被暴风击沉,130余名渔民丧生,为烟台市近代渔业史上渔民死亡最多的一次。
1915年12月,由大连市开往烟台的日轮“阪鹤丸号”,因大风在芝罘岛山后触礁沉没,死亡360余人。
1922年7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在西沙旺设烟台无线电报局,与国内10余城市通报。
1934年,东口村夏吉家在芝罘岛婆婆口东山处建立了第一所鸡鸭公司,饲养国内外优良鸡种。
1935年,福山区私立小学在大村成立。校长于焕亭,董事长安惠民、陈芝峰。
1943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芝罘岛婆婆口开采铁矿、进行经济掠夺。 1945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三十七旅由塘沽区乘船占据崆峒岛
29日,胶东军区和东海军分区部队及烟台工人纠察队向崆峒岛之敌发起攻击,经8小时激战,收复该岛。
是年是月,芝罘镇政府成立,中共烟台市委任命林瑞亭为书记、徐民为镇长。
是年12月,北侨户村李海全捐献一万元扩建了幸福小学,新建校舍12间,入学儿童达100余人。
1946年7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江纵队3万余人在曾生司令员的率领下,乘美国登陆艇(租用)由广东大鹏湾抵达烟台港,翌日一个排驻进芝罘村,受到全村人民的热烈欢迎。
1947年10月,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开进芝罘村,国民党还乡团反攻倒算,新胜村共产党员阎振喜、郑山、杨其忠分别被“抛大锚”、乱针扎死、电刑处死。 1948年6月,由大连市驶往烟台市的“和顺”号汽轮,在芝罘岛后海遭中国国民党“永翔”号军舰炮击,68人罹难。
1949年7月26日上午10时,芝罘区遭到12级台风的袭击,延续至次日傍晚停息。大多数民宅的屋顶被风削去。毁坏农作物120公顷,果树2.1万株,粮食减产4万余公斤。渔船被毁51只,损伤88只,总经济损失约3万元。
1950年春,幸福村共产党员孙文绪带头成立了烟台市第一个互助组。
1951年2月,烟台市开始了镇压反革命运动,第五区共逮捕了反革命分子24名。血债累累的恶霸分子张吉泽、伪保长高经楼等相继被依法处决于东海岸、幸福河等地。
是年4月,由烟台市市直机关、人民团体、驻军及幸福、新胜、得利村广大农民组成2000多人的挖河大军,历经16天的时间,修成长达4.5公里的幸福河。是年7月,掀起抗美援朝战争参军、捐献运动。至9月底,参加人民志愿军共5人,捐献人民币共计7176.8万元。
1952年春,幸福、新胜、得利村开始在西沙旺西海岸新区营造防护林带。历经5年时间,完成了长17.5公里,宽0.5公里的防护林。每年植树约2万棵。
是年秋,苏联专家到西沙旺参观谭吉兴、李海全等人的果园。
1953年9月,幸福村24户果农成立了烟台市第一个果业生产合作社,命名为“幸福社”,社长孙文绪。
是年,烟台市第一个文化站建立。
是年,崆峒岛村妇女王中兰、吴美珍首次打破了妇女不能出海的陈规,一潮海即打鱼几百斤,被选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1954年9月2日,崆峒岛渔业生产合作社监察委员王德富,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参加了29日农牧渔业部水产管理局召开的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渔民代表座谈会。
1955年4月,崆峒岛村由省贷款购置40马力渔轮1对。
1956年12月,西口村党支部书记夏宏典被选为烟台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7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将市郊芝罘区8个自然村划为3个乡,即幸福乡、芝罘乡、崆峒岛乡。
是年,共青团中央、水产部组织的七省(市)参观团到西口渔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养殖海带的丰产经验。
1958年2月,山东省劳动模范夏宏典到北京参加全国水产工作会议,得到了水产部表彰,受到朱德委员长等领导的接见。
是年8月,幸福人民公社成立,书记于建国,社长慕全祥。
是年12月,幸福大队赵世发代表幸福公社赴京参加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会议,周恩来总理颁发了奖状。
1959年4月,全国地方武装炮兵会议在崆峒岛召开,崆峒岛民兵连的“八二”迫击炮射击成绩优秀,受到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匡裕民司令和苏联专家实地观看了表演。
是年11月,幸福公社苹果大丰收,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650万公斤,出口率达90%以上,受到烟台地委的表扬。
1960年7月28日,台风袭击镇境,行风10小时,最大风力12级。幸福河决堤,淹没幸福大队四、五、八、九小队的粮田、果园,损失严重。
1964年6月, “祖孙三代民兵”赴北京参加军事比武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
1965年7月,大疃农业中学成立。
1966年7月20日至8月9日,镇境连遭3次台风袭击,风力11~12级,幸福公社落地水果约5万公斤。
1972年9月,大疃扬水站建成,建筑面积为93平方米,灌溉面积为733公顷。
1973年10月,芝罘岛环山渠竣工,总长9840米,流量为每秒0.2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4座。
1976年,西口大队首次人工养殖贻贝4.7公顷获得成功,产量达26.8万公斤。
是年,考古人员在芝罘岛阳主庙基附近挖掘出两组青玉器,据考证是秦汉时期的遗物。
1977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来烟台市视察,夏宏典受到接见。
1979年,在芝罘岛大疃村发掘清理9座墓葬,墓群东西400米,南北130米,分布面积约52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铜器、陶器等6件,初定为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墓群。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遗址。
1980年,崆峒岛大队首次养殖扇贝成功,平均亩产1.5万公斤。
1982年2月,幸福公社进行体制改革,幸福大队18个生产小队改为18个自然村,村自为政,独立成体。
1984年5月,芝罘区幸福镇人民政府成立。
1985年4月,根据省委海岛工作会议精神,经芝罘区委批准,筹建崆峒岛办事处。
是年8月19日至24日,幸福镇遭受台风和暴雨的袭击,蔬菜、果园受灾面积达4422亩,受损船只35只,民房倒塌87间,毁掉各种树木4100株。
1986年3月28日,幸福建筑开发公司经理郑金堂等一行5人,赴石油部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潍坊胜利输油公司签订胶、青输油管线放工合同,车行至莱州市烟潍路172公里500米处,被横穿马路的大货车撞翻,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的重大车祸事故。
1991年4月,幸福镇首家年产值亿元企业--烟台合金炉管厂,举行签字仪式。
1992年4月,大疃村重建之阳主庙落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993年3月,幸福十八村建成烟台市冶金锯片厂。主要产品为金钢石锯片,填补了山东省空白。
1995年9月,烟台芝罘岛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属芝罘区政府派出机构。
1997年8月19日至21日,芝罘区遭受11号台风袭击,并伴有风暴大潮,幸福镇降雨量达到219毫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全镇500余户进水,360公寓损伤较重;菜田被淹,水果落地;损坏和打翻渔船29条,扇贝贻贝养殖受灾巨大,养殖物资流失较多,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是年,《幸福镇志》出版发行。志书上限自春秋战国时代,下限至1995年,着重记述1911~1995年幸福镇的发展历史。
1999年7月,幸福镇政府成功举办了“’99烟台崆峒岛海洋旅游节”。
是年11月,幸福三村兴办的烟台水产品批发市场开业,占地3万平方米,临街网点4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
2000年10月26日,驻烟海军某部在芝罘岛老爷山发现一特大“野生灵芝”,其状呈不规则椭圆形,灰白色,最长点33厘米,宽25厘米,高14厘米。
经济建设
1949年全镇粮食平均亩产67.5公斤,总产43.6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95公斤,总产46万公斤; 1985年全镇粮食平均亩产370公斤,总产6.4万公斤。1988年因市区扩展,粮田面积缩小,根据区政府指示,幸福镇成为无粮田乡镇。
建国初期,该镇水利条件很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70年代进行了两次水利大会战,1978年着力进行了新的水利开发建设,扩建大疃平塘,水域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可蓄水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700多公顷。可浇地达到90%以上。
该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水果、蔬菜、花生三大类。70年代小麦玉米实行小大被耕作技术;花生栽种提倡“薄地少肥密于沃地多肥,伏花生密于立蔓大花生,立蔓大花生密于爬蔓大花生,夏播套种密于春播”的密植技术,产量大幅提高。
该镇为闻名全国的“烟台苹果”的发源地之一。主要果木除盛产苹果外,还种植葡萄、梨、桃等。当时的“烟台苹果”,以“元老派”的“香蕉苹果”最富盛名。以西沙旺栽种苹果最早,始于1917年,70年代为鼎盛时期。1952年苏联专家首次来烟参观了谭吉兴等人的果园。当年,亩产首次创5000公斤。1963年果树面积49公顷,总产量350余万公斤;1978年306公顷,总产量1.85亿公斤。园艺学校样板田参加省“放卫星”比赛,以亩产1万公斤的成绩获得省高级园第二名。 1988年,秋日川梨获省优质果品奖;雪花梨被评为区优质梨。
该镇蔬菜种植始于1950年,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1982年,全镇蔬菜量达到200余万公斤。至1995年,全镇拥有菜农科技户20户。随着城市建设占用土地,2000年菜田面积仅存30余公顷。
该镇借助浅海滩涂广阔的地理优势,以海水养殖为支柱产业。1978年全镇养殖海带约143公顷,总产量2936吨;贻贝66公顷,总产量3225吨。9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名优高效水产业,成为烟台市乃至全国的海珍品养殖基地之一,其养殖的海参、鲍鱼、文蛤及名贵海水鱼等四大类海珍品驰名中外。2000年海水育苗水体1500立方,培育幼参1亿多头;鲍鱼育苗水体1500立方米,培育合格鲍鱼苗500万头;浅海扇贝养殖稳定在400公顷左右,其中栉孔扇贝333公顷,海湾扇贝67公顷。
该镇重视植树造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1987~1988年,植树105万株,成活率90%以上,被市绿化委评为3年近郊绿化先进单位。 1990~1992年,改建补植造林217公顷,四旁植树35.3万株,被市评为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经省林业厅检查验收合格,全镇平原绿化达标。 1992~1995年,改建补植85公顷,景观造林164公顷,四旁植树39万株。1994年被区政府评为绿化双达标先进单位。1995年以后,主要开展村庄绿化和景观林建设。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153万元,其中种植业85万元,林业20万元,牧业138万元,渔业养殖业8910万元。
工业:建国前,境内仅有少数红炉、白铁、木、瓦作坊等零星私营手工业。1958年,办起了农具修配厂、幸福船厂企业,从业人员31人,固定资产81.3万元。1978年以来,办起高压开关设备厂、五金电器厂、制毡厂、油泵厂、印刷厂、电器厂、环境保护锅炉厂、冶炼化工厂、汽车修配厂、第三皮件厂、粉沫喷涂厂、华海钢铁公司、康平饮料厂、聚氨塑料厂、聚氨脂实验厂、海藻酸钠食品厂、气缸厂、兴德气动机械有限公司、合金炉管厂、东方机械厂等企业。其中幸福皮鞋厂、环保锅炉厂为省级先进企业,高压开关设备厂为市级先进企业。镇办企业总产值344万元。1994年,该镇被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社会经济评估中心、山东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评为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前200名先进乡镇。 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5个,从业人员1.03万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2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9亿元,创利税562万元。
建筑业:建国前,境内仅有大疃村一家木瓦作坊。1982年成立幸福建筑公司,从业人员250人。承建施工面积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000平方米,产值165万元,利润8.5万元。至1985年发展到从业人员1500人,突破1000万元大关,年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被省建委批准为“乡镇三级资质”,进入市属八大乡镇建筑公司之列。1986年获芝罘区科协工作先进单位; 1987年获芝罘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获烟台市建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992年被市建筑业管理处评为烟台市建筑行业支柱企业;199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2000年,幸福建筑公司从业人员450人,完成总产值2.21亿元,实现利税1665万元。
建国前,境内仅芝罘岛有集市1处及一些零星店铺。建国初,办起了芝罘渔业生产合作社、群联合作社。幸福渔业合作社1954年成立附设信用社,翌年,发展到6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2.5%。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95年建起了幸福路商业街。1998年,幸福十六村兴建“烟台市港城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1999年,幸福三村兴办烟台水产品批发市场。经改造翻建的烟台海鲜城,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2000年竣工的永和商贸大厦,拟建成仓储式、会员制商业中心。
镇境山、海、岛融为一体,风光绮丽。1992年,在芝罘岛上重建了阳主庙,修建了芝罘观光索道、激光枪战城。1999年,主办了“’99烟台崆峒岛海洋旅游节”,增设了海珍品(高效农业)参观、赶海、垂钓、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1670个,从业人员6700人,年创产值13.91亿元,创利税6400万元。
特色产业
幸福镇以渔业为主的农业发展较早,建国初期西口村为烟台市市黄海渔业之名星,享誉海内外。1957年,全镇从事渔业人员达到988人。1958年渔业总产量1309.5吨。1978年1102吨,2000年5640吨。全镇农业在渔业发展的带动下,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社会事业
文教科技 1912年前境内有私塾7处,学生100余人。1912年开始办学堂,建初等小学5处。 1935年创办芝罘镇私立新民小学,招生200余人。至1949年9月,境内有小学6处,在校学生529人。建国后,幼儿教育、通识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芝罘中心小学创办了农民业校, 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培育农村各类技术人才累计952人。荣获山东省乡镇企业教育先进单位。90年代投资260万元,兴建了幸福中学,并购进楼房4000平方米,作为教师家属楼。1994年镇筹集20万元资金作为教育基金,用于奖励模范教师。1995年以来,荣获烟台市花园式学校建设先进乡镇、烟台市乡镇正规初中建设先进乡镇、烟台市教育工作示范镇、烟台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山东省义务教育示范乡镇、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乡镇。至2000年,全镇有小学4所,在校学生2010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312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近年来,幸福镇每年考上大、中等专业学校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都在百名以上。
幸福镇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科技工作。至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507人。自1991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7项,区级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2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申请专利2项,实施专利2项。1991年荣获山东省“十五”期间农村科普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幸福镇京剧艺术代代相传,清末就有爱好京剧的渔民相约成立民间小剧社,民国时期较盛。1956年至1957年,业余戏剧演出活动达到鼎盛。曾两次被烟台市邀请为苏联来宾演出。民间杂耍相传有年,其中“耍四景”和“咯鞭”尤为著称,文化部门作为传统节目发掘整理。芝罘岛书法由来已久,享有“张姓无拙笔”之称。其他如剪纸、绘画、地方戏等也常盛不衰。1958年建文化站,1959年建广播站。1958年电影深入海岛放映。80年代各村相继建立了图书室。90年代各村成立文化大院,镇成立文化活动中心、农民艺术团。1995年成立史志办公室,1997年《幸福镇志》问世,成为幸福镇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该志着重记叙了幸福镇1911~1995年84年的发展历史,堪称一部幸福镇百科全书
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极差,只有二三名中医,一二家中药铺。群众有病只能采用民间土法治疗。1956年幸福镇成立烟台市郊区第一处卫生所。1958年改为幸福人民公社卫生院,后称幸福公社医院、幸福医院。60年代末,各村成立卫生院,配备“赤脚医生” ,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至2000年,幸福医院占地约2000平方米,住院病床20张;全院职工264名,卫生技术人员52名;医院拥有300MAX光机、B超、全导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波治疗仪、心脑血管治疗仪等设备。此外,全镇还有村卫生室19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9人。1992年该院完成了省级卫生保健达标验收工作,实施了村镇两级合作医疗制度,并于1993年在全市率先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1998年在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0年获得了烟台市市示范乡镇卫生院的荣誉称号。
各村年年举行运动会,全镇每2年举行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村村有室外体育活动场地,镇有体育活动中心,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60%以上。1991年获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 1997年9月在烟台市省级体育乡镇篮球比赛中获女子组第三名;1998年在芝罘区全民健身社区运动会上,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1999年获烟台市“双东杯”首批省级体育先进乡镇乒乓球比赛第一名。
人民生活
建国前,人年均粮食60公斤,人均年经济收入不足30元。“一天三顿饭,早晨汤、中午糠、晚上稀饭照月亮。”建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8年人均粮食330公斤,经济收入100元。90年代“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用的向高档。”现今,全镇已有4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楼房,其他均为砖石结构广敞明亮的高档平房,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拥有电视机2000台,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0%;机动车辆1200辆,其中个人拥有1000辆。全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镇23个村。1984年全镇实现“四通” (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电话、通沥青路)。村民退休后,可享受养老保险金,每年到全国各地旅游,颐养天年。至2000年,全镇村民人均收入4206元。
镇村建设
1994年,幸福镇在全省“十百千”活动中,幸福三、四、七、十四村被省政府、市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自1995年以来,投入城镇建设资金6亿多元,新建楼房62万平方米,新建村道路7条,总长25公里。充分利用海岛优势,发展海上观光旅游业,优化村镇的投资环境。至2000年,全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旧村改造率达到80%,城市化水平达到85%。初步实现了“村庄小区化、小区花园化、住宅楼房化、管理物业化、生活富裕化”的目标。
基层建设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4年1月,芝罘村李明玉,经中共福山县委批准成立了芝罘村第一个党支部, 1945年仅有党员43人。1949年9月有党员401人,1976年党员总数259人, 2000年底党员人数1333人。建国前的党员多为农、渔民。建国初期增加了干部、工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增加了知识分子(教师)。近年来,农、渔民的成分减少,镇办企业的各类劳动者增多。
1945年12月成立中共芝罘镇委员会,1948年10月成立中共芝罘区委员会,1956年2月成立中共幸福乡委员会、中共芝罘乡委员会、中共崆峒岛乡委员会,1958年10月成立中共幸福公社委员会。1969年10月,“文革”中原党组织瘫痪,成立中共幸福公社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1月恢复中共幸福公社委员会,1984年5月成立中共幸福镇委员会至今。该镇连续多年被评为烟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基层政权建设
1945年10月成立芝罘镇公所 (政府) ,1948年10月更名芝罘区公所(政府)。1958年8月成立幸福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8月改称幸福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7年建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管理委员会。1984年成立幸福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建立青年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6年改称青年联合会。 1951年2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芝罘区委员会。还成立了妇女救国会,建国后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1954年10月改为烟台市第四区妇女联合会。1964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87年成立幸福镇体育协会和计划生育协会。1998年成立幸福镇商会。
出名人物
澹台玉田(1872~1959)名宝莲,字玉田,以字行,道号盛冲,大疃村人。1911年11月,烟台辛亥革命武装起义成功后,他受烟台商会会长孙文山委派,与革命党人接洽,协助烟台军政分府点收清廷银行。时任军政分府财政副部长。1914年起,连续被选为烟台商会第四、五、七届会长。1916年,与万坤山、郑君里等人发起成立烟台镇教育会,以主持烟台教育事务并附设平民学校。1923年任烟台平民学校校长,并任71人组成的平民教育董事部董事长。 1928年任烟台红十字会会长时,在烟台创办育德小学,免费专收贫寒子弟入学,并先后担任该校校长和烟台养正小学、志孚中学校董。1934年被选为烟台特区商会会长。1938年日军侵占烟台,他退出商会。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任胶东赈灾会会长,倡办过烟台贫民工厂,募集资金巩固发展恤养院。他曾被聘为烟台中华基督青年会名誉会长。1959年病逝。
赵世发
(1913~1983) 幸福八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得利村党支部书记,幸福大队大队长等职。他在领导村民生产致富中做出了突出成绩,1952年和1953年两次出席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获奖章两枚。1957年,他参加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并获奖章一枚、苏联造手表一只。1958年12月,他再次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获国务院颁发给幸福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集体奖状,个人获红五星奖章。1963年春,他代表幸福大队出席了华东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张谷若(1903~1994)大疃村人,著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他早年毕业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及北京大学英文系,曾先后任台湾辅仁大学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讲师、教授、系主任,主要译著有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史》以及莎士比亚萧伯纳等人的著作,总计10余种、400余万字。80年代以来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荣誉理事。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博览中英典籍,语文功力深厚,治学作风严谨,译作以忠信传神、行文地道而赢得海内外读者及学者赞誉,其中部分作品多次入选大中学教材。他的翻译艺术特色亦曾多次被选定为翻译学术团体及大学研究生研讨专题,在祖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英国曾发表过多种相关论著及专文,海外学者对于他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对应文学转换的技艺及具有高学术水平的注释尤为推崇。
夏宏典(1909~1997) 西口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西口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在全国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中,领导曙光渔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1951年,在烟台市成立了第一个渔业生产互助组--夏宏典互助组。1954年,组织成立了烟台市第一个渔业生产合作社--曙光渔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被选为烟台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试养海带成功,取得了好成绩,受到省委财贸工作部通报表扬。他的事迹,曾被中央新影集团拍摄了纪录片。 195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58年2月,他又参加了全国水产工作会议,得到了水产部的表彰,受到了朱德委员长和水产部领导的亲切接见。
李东阳,1939年10月生,幸福二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烟台市兴阳实业公司总经理、芝罘区人大代表。1997年,他将幸福镇党委、政府奖给他的一台价值万元的计算机赠给了幸福中学;是年,为兴建福安中学捐款20万元、为革命老区海阳市兴修水利捐款2万元、为镇敬老院捐赠20台19英寸彩色电视机。1998年,为张家口市地震灾区捐赠1万元、为南方灾区人民捐赠2万元、为镇文化活动中心捐赠5000元。1999年,为大沽夹河治理工程捐赠10.3万元。 2000年12月,又为芝罘岛小学安装采暖散热器工程捐赠10万元。1993年被评为烟台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烟台市救灾捐助先进个人。
胡志光,1951年生,大疃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大疃大队生产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兼村委主任、幸福镇党委副书记。他在领导大疃村村民奔小康中,走出了一条振兴大疃村经济发展之路,成绩显著。1989年建成了66.7公顷虾池,养虾生产连续4年大丰收。1992年先后建成了芝罘观光索道、激光枪战城和重建阳主庙等旅游景点。1993年创建了“亿元村”,他本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称号。1995年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自然状况
获得荣誉
大事记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人民生活
基层建设
出名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