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镇
江西永新县辖镇
沙市镇,地处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县西部,距永新县城21公里。明宣德年间陈姓自今湖南省县徙此定居,初名沙溪,形成集市后易名沙市区东汉建安时期建永新县,县址就选在沙市镇的下排村高洲上,因而沙市自古即为繁华之地。1950年属沙市、张南、涂中、龙溪等四乡,1956年合并为沙市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改置镇。产稻、蚕茧。有小水电站和香菇厂。分文铁路高雄—成都公路经此。东邻里田、台岭,南连三湾,西接龙田、高溪,北依秋山,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七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全镇3750户,总人口17927人。
行政区划
沙市镇下辖共七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镇3750户,总人口17927人。
民族
种族以汉族为主,包含7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2人,维吾尔族1人,苗族11人,彝族1人,壮族2人,满族1人,侗族1人,总计19人。
地理环境
沙市镇交通十分便利。高雄—成都公路穿越中部,分文铁路与之隔河同行,乡级公路相互通往。2004年,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已完成了沙市区至龙楠、沙市至张南、三房至上埠、沙市至旱山等四条水泥路,全长达10公里。又拟修建沙市至洛溪、沙市至塘边村级水泥公路,将有望彻底解决镇内以往行路难的问题,有助于农产品的顺利流通。
经济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0498万元,财政收入308390元,人均纯收入2998元,一个集农工贸于一体的新兴集镇已见雏形。
沙市的特色产业西瓜有数十年种植历史,以香、甜、美闻名遐迩。1986年全镇种植西瓜面积1500亩,产值21万元。2005年经过调整结构和推广良种良法,西瓜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全镇西瓜种植面积2100亩,产值32万元,比1986年增加34.3%,西瓜远销广东省江西省萍乡市湖南省等地。沙市区甜橙、板栗、蜜橘、李子、枇杷、沙田柚在县内外也享有盛誉,因此沙市被誉为“瓜果之乡”。农业综合开发初具规模,在全面推行“良种良法”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按照宜瓜种瓜、宜桑种桑、宜果种果的原则,努力打造沙市镇“瓜果之乡“的美誉。2004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621公顷,粮食产时达9098吨,西瓜种植面积近2500亩。
教育
教、卫生事业快速稳步发展,2006年镇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村小l所,在校学生2399人,教职工122人。1986~2006年间兴建和改建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73347平方米,学龄儿童全部享受九年义务制教育,绝大多数幼儿也能享受学前教育。湖北省沙市中学近十年来是全县初级中学教学质量最好的中学之一,学生由1996年的634名,增至2006年的982名,2003~2005年连续三年获全县中考第一名。镇有卫生院1所、床位9个,农村诊所、医疗室和乡村医生遍布全镇各行政村。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优生优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人口出生率为13.53‰。
文化
历代大小官宦、文人墨客不断。出生在厚田中屋里的明末清初文学家贺贻孙才华横溢,贯通百家经史,长于诗词文言文,著有《易触》、《诗触》、《骚筏》、《诗筏》、《激书》、《水田居文集》等,广为传颂,是名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的古代永新籍七位文学家之一,当代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论选》选有他的论文。中国革命史籍载有毛泽东、贺子珍于1928年五六月在镇境内塘边村进行农村调查,驻两个月有余,塘边毛泽东旧居和红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克、王震指挥的“沙市伏击战”,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的典型战例,被载人史册。沙市区有221名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长征的共和国开国将军有贺庆积、盛治华、周志飞。在学术界,有美籍华人化学家周正贻、博士后高级工程师刘风先、博士周轶群等知名科技人员
在近代史上,毛泽东、贺子珍于一九二八年在该镇塘边村驻住两个多月,领导人民进行革命,至今仍保留着毛泽东旧居和红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中央领导王震、萧克同志先后在本地发展红军,并领导了著名的“沙市战斗”,为共产党的战斗史增添了光辉。沙市镇是该县推介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塘边村革命旧址
塘边毛泽东旧居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位于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塘边村,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批准为永新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毛泽东旧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民居,属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进深12.1米,面阔12.27米,占地面积148.46平方米,建筑面积296.92平方米。有青砖眠砌的封火墙,屋顶为硬山顶。一进三开间,共有一厅六厢房。右边第三间为毛泽东卧室,陈列有床、被褥、办公桌、洗脸盆、盆架等物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为砖木结构,两进四柱三开间,抬梁式木作梁架,青砖墙,小青瓦屋面,属典型的南方聂氏宗祠建筑。总进深31.5米,总面阔13米,前栋高7.8米,后栋高8.8米,占地面积409.5平方米,建筑面积819平方米。塘边毛泽东旧居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是井冈山革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三十一团在塘边成功地开展了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并在边界迅速得到推广,加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步伐,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塘边土地革命的经验为制定我党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两个旧址是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它们对研究井冈山市革命斗争史尤其是土地革命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曾经推动中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是毛泽东1928年在江西永新县沙市镇塘边村开展调查而制定的。1928年夏,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三十一团指战员先后三次深入塘边村,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调查期间,毛泽东在塘边村40余天,住在徐仔虎、周香姬夫妇的家里。现已成为毛泽东同志旧居,也是毛泽东、贺子珍当年结婚所在地。该房屋为清末民初所建,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民居。房屋历经沧桑岁月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已陈旧老化,有倒塌的危险。为保护珍贵的红色文物,在保持原貌基础上,此次全面加固设施,整体维修、油漆修缮,毛泽东旧居四周及通往红三十一团旧址之间的1.7公里的石基乡道,也全部修筑为水泥路面。塘边村旧址有: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地、泉水窝、塘边兵工厂旧址、夏幽区委旧址、塘边党支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文化旧址。
沙市战斗
1934年4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长萧克,运用以逸待劳、出奇匿伏的谋略,在江西永新县西的沙市镇,伏击中国国民党第15师第43旅成功,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中部与敌苦战,萧克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原为红8军)在湘赣边界苏区与之配合。4月4日萧克等领导人获得一份可靠情报:国民党第15师为配合蒋介石北路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拟于次日从永新县城西进,向沙市镇出击。萧克反复运筹:该地区群众基础好,地形十分复杂,便于中国工农红军隐蔽待机;该地靠近红6军主力的集中地,有利兵力集中;国民党军孤军深入,爬山涉水,易于疲劳,而红军可以预先设伏,以逸待劳。因此,萧克决心运用以逸待劳、出奇匿伏的谋略,伏击第15师之一部。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以4个团的兵力,秘密机动到沙市区、田大路以北地区,并构筑伏击阵地,然后在阵地休息待机。5日晨,国民党第15师在第16师1个旅的配合下,成一路纵队向沙市前进。为了达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目的,萧克在第15师的前卫部队第43旅进入伏击地区后,即令3个团合围并突然袭击;与此同时令1个团占领有利地形,切断43旅与后续部队的联系,并阻击后续部队的增援。由于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第43旅左冲右突都无济于事。15师其余部队想增援又插不上去。不到3个小时,43旅全部被歼。
在沙市作战中,萧克成功地运用以逸待劳、出奇匿伏的谋略,全歼国民党第43旅,毙伤1000余人,俘旅长以下1000余人,缴获枪1000余支(挺),沉重打击了深入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中部的反围剿作战。
自然资源
沙市镇资源丰富。水利电力资源丰富,境内建有官陂、源陂和长明湾水库等水利工程,灌溉粮田数万亩,2004年乘全县大力招商之东风,沙市镇分别建有官陂电站,年发电量达500万千瓦。在本镇洛溪--塘边山脉,铁矿石的贮量非常丰富,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兴建了洛溪铁矿,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禾水自西向东流经境内中部。源于禾山的两条小溪,经乌石、弦上、楠桥村交汇于龙溪,继续南流,至沙市注入禾水。禾水河流经境内长7.1公里,河床宽平均120米,正常流量18立方料秒,境内落差3.2米,河床总面积1275亩,有效灌溉面积5500亩,禾水河谷地是沙市区粮食主产区。有洛溪水,源于东源山,流经洛溪、塘边两个行政村,在辛岭背出境流人澧田镇,境内全长9公里,溪床平均宽约8米,溪床面积108亩,正常流量0.7立方米/秒,境内落差50米,灌溉面积2400亩。又有龙溪水,源于秋山,成Y形状,在沙市渡口村处流入禾水河,全长约9公里,溪床平均宽7米,正常流量0.5立方粑秒,溪床面积95亩,灌溉面积2300亩。镇境内建有官陂引水工程,灌溉沙市涂下、河北省、上埠、三房、衙前、坊南、汤排七个村的农田5000亩;小(一)型有长明湾水库,小(二)型有涂塘、鱼塘、长塘、新塘、油菜冲、汉京冲6个水库,灌溉面积数千亩;建有官陂、岩石屋等水力发电站两座。
代表人物
贺庆积
贺庆积(1909—1998),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连指导员、团侦察参谋、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十三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师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
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盛治华
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洛溪村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一团通信排长,军团司令部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营长,第三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晋察冀军政学校大队长,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十六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分校大队长、高干科副科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三十五团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旅长,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二0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公安总队总队长,分安部队师长,华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高级公安学校校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周志飞
(1915—1988)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张家院村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教导师第三团政治指导员,第二团营中心政治指导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分校队长兼教员,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五旅参谋长,冀热察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六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参谋长,粤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参考资料
沙市镇.永新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2021-05-26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地理环境
经济
教育
文化
塘边村革命旧址
沙市战斗
自然资源
代表人物
贺庆积
盛治华
周志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