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澈(746~816),本姓杨氏,字源澄,越州会稽(今
绍兴市)人。云门寺律僧,驻锡衡岳寺。著有《律宗引源》一卷。与
刘禹锡、
刘长卿、
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享誉当时诗坛。
正文
灵澈(公元七四六年至八一六年),本姓汤
氏,字源澄,越州会稽人。生于
李隆基天宝五年,卒于
李纯元和十一年,年七十一岁。云门寺律僧。少从严维学为诗,后至吴兴与
皎然游。
贞元中,皎然荐之
包佶,又荐之李,名振下。缁流疾之,造蜚语激中贵人,贬徙
长汀古城。后赦归,卒于宣州。澈著有诗集十卷,酬唱集(
大历至元和中人)十卷,(均《
新唐书·艺文志》)并传于世。
宋高僧传
唐会稽云门寺灵澈传
释灵澈。不知何许人也。禀气贞良执操无革。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居越溪云门寺。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讲贯无倦生徒戾止如焉。故
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中
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上
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中丞
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着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其为同曹所重也如此。昼又诗附澈去见。礼遇非轻。又
权德舆闻澈之誉。书问昼公。回简极笔称之。
建中贞元已来。
江表地区谚曰。越之澈洞冰雪。可谓一代胜士。与杭标霅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
古籍著作
大藏经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避之为吉。今人见左,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避之而务药之。譬之有君者,不思励治以求安。有身者,不惜保养以全寿。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萌。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以小恶为无损而不改。孰知小善不起,灾难立成;小恶不止,大祸立至。故太上特指心病要目百行,以为病者之鉴。人能静坐持照察病有无,心病心医,治以心药。奚伺
卢扁,以疗厥疾。无使病积于中。倾溃莫遏,萧墙祸起,恐非金石草木可攻。所为长年,因无病故,智者勉焉。喜怒偏执是一病。亡义取利是一病。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
纵欲无理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寡是一病。以力胜人是一病。威势自胁是一病。
语欲胜人是一病。货不念偿是一病。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
与恶人交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矜是一病。
诽议名贤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以虚为实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贱讪贵是一病。谗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以贵轻人是一病。以贫妒富是一病。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饰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阴阳嫉妒是一病。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坚执争斗是一病。推负著人是一病。文拒钩剔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憎是一病。好
杀虫脒畜是一病。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憎人胜己是一病。毒药耽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贡犒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不受谏谕是一病。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笑愚痴人是一病。烦苛轻躁是一病。挝捶无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
多疑少信是一病。笑颠狂人是一病。
蹲踞现象无礼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慢老少是一病。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当权任性是一病。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乘酒凶横是一病。骂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杀人堕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钻穴窥人是一病。不借怀怨是一病。
负债逃走是一病。背向异词是一病。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惊胎损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
笑盲聋哑是一病。乱人嫁娶是一病。放人捶挝是一病。教人作恶是一病。
含祸离爱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见货欲得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
此为百病也。人能一念,除此百病。日逐检点,使一病不作,决无灾害痛苦,烦恼凶危。不惟自己保命延年,子孙百世,永受其福矣。大藏经曰: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也。录所谓百药以治之:恩无邪辟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动静有礼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
近德远色是一药。清心寡欲是一药。推分引义是一药。不取非分是一药。
虽憎犹爱是一药。心无嫉妒是一药。教化愚顽是一药。谏正邪乱是一药。
戒敕恶仆是一药。开导迷误是一药。扶接老幼是一药。心无狡诈是一药。
拔祸济难是一药。常行方便是一药。怜孤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位高下士是一药。语言谦逊是一药。不负宿债是一药。慰笃信是一药。
敬爱卑微是一药。语言端是一药。推直引曲是一药。不争是非是一药。
逢侵不鄙是一药。受辱能忍是一药。扬善隐恶是一药。推好取丑是一药。
与多取少是一药。称叹贤良是一药。见贤内省是一药。不自夸彰是一药。
推功引善是一药。不自伐善是一药。不掩人功是一药。劳苦不恨是一药。
怀试抱信是一药。覆蔽阴恶是一药。崇尚胜己是一药。安贫自乐是一药。
不自尊大是一药。好成人功是一药。不好阴谋是一药。得失不形是一药。
积德树恩是一药。生不骂詈是一药。不评论人是一药。甜言美语是一药。
灾病自咎是一药。恶不归人是一药。施不望报是一药。不杀生命是一药。
心平气和是一药。不忌人美是一药。心静气定是一药。不念旧恶是一药。
匡邪弼恶是一药。听教伏善是一药。忿怒能制是一药。不干求人是一药。
无思无虑是一药。尊奉高年是一药。对人恭肃是一药。内修孝悌是一药。
恬静守分是一药。和悦妻是一药。以食饮人是一药。修善事是一药。
乐天知命是一药。远嫌避疑是一药。宽舒大度是一药。敬信经典是一药。
息心抱道是一药。为善不倦是一药。济度贫穷是一药。舍药救疾是一药。
信礼神佛是一药。知机知足是一药。清闲无欲是一药。仁慈谦爱是一药。
好生恶杀是一药。不宝厚藏是一药。不犯禁忌是一药。节俭守中是一药。
谏己下人是一药。随事不慢是一药。喜谈人德是一药。不造妄语是一药。
贵能援人是一药。富能救人是一药。不尚争斗是一药。不淫妓青是一药。
不生奸盗是一药。不怀咒厌是一药。不乐词讼是一药。扶老挈幼是一药。此为百药也。人有疾病,皆因过恶阴掩不见,故应以疾病,因缘饮食风寒恶气而起。由人犯违圣教以致魂迷魄丧,不在形容,肌体空虚,精气不守,故风寒恶气,得以中之。是以有德者,虽处幽闇,不敢为非。虽居
瓜尔佳·荣禄,不敢为恶。量身而衣,随分而食。虽富且贵,不敢恣欲。虽贫且贱,不敢为非。是以外无残暴,内无疾病。然吾人可不以自维自究,以百药自治,养吾天和,一吾胸臆,以期长寿之地也哉。
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什么叫净心呢?平常无妄想、无杂念,绝对清净,才是净心。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是因喜怒哀乐、人我是非而来的。里面提到很多病,一条条都是关于我们心理行为的毛病。
今存诗词
东林寺寄包侍御
古殿清阴山木春,池边跂石一观身。
谁能来此焚香坐,共作垆峰二十人。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清晨有高会,宾从出东方。
楚俗风烟古,汀洲草木凉。
心忆华池上,从容鸳鹭行。
元日观郭将军早朝
欲曙九人更多,千条香烛照星河。
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初到汀州
初放到沧洲,前心解愁。
旧交容不拜,临老学梳头。
禅室白云去,故山明月秋。
几年犹在此,北户水南流。
听莺歌
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啭素枝。
口边血出语未尽,岂是怨恨人不知。
偶然弄枢机,婉转凌烟霞。
众雏飞鸣何促,自游蜂啄枯木。
玄猿何事朝夜啼,白鹭长在汀洲宿。
三江七泽去不得,风烟日暮生波涛。
飞去来,莫上高城头,莫下空园里。
愿当结舌含白云,五月六月一声不可闻。
宿东林寺
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
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
天姥岑望天台山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诗文解释】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词语解释】
杳杳:深远处。
荷笠:斗笠挂在背上。荷:负。此写行僧形象。
【诗文赏析】
竹林寺在
镇江市(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全诗即景写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纯朴秀美,意境闲淡。
【相关资料】
皎然俗姓谢,自称是
谢灵运的十世孙。皎然字清昼,别人尊称其为昼公。皎然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于顿称他“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
苏轼有诗云:“沽酒独教
陶渊明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严羽说:“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当时,江南地区很多文人向他学习写诗。“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
会稽郡诗僧灵澈也住在吴兴,经常同皎然讨论诗歌创作的技巧。灵澈的辈分比皎然小,又接受过皎然的指点,
权德舆称他是皎然的入室者,说他的诗歌如“风松相韵,水玉相扣”。青少年时期的
刘禹锡,同诗僧
皎然、灵澈有过一段师生关系。刘禹锡入仕后,仍与灵澈保持着联系。灵澈圆寂以后十七年,刘禹锡为他的诗集写过前言。这就是著名的《澈上人文集纪》。刘禹锡投师于皎然门下的情景,他在这篇前言中有生动的记载:“初,上人在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为侣。时予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日:‘孺子可数。’”刘禹锡对两位诗僧十分敬仰。每当皎然和灵澈写诗的时候,他双手捧着笔砚,很恭敬地陪侍在旁边一起吟咏。刘禹锡当时年纪虽然很小,但诗已写得不错,得到了
皎然和灵澈的称赞。他们风趣地学着秦末
张良的老师上老人的口吻说:“孺子可教”,表示出对这位小诗人的求学态度和接受能力是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