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二级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成立于1925的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土木工程科市政工程门,1953年发展为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建筑系排水管专门化,1958年由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整体迁至兰州。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国家为适应西北铁路和西部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组建兰州铁道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是1958年由原唐山铁道学院根据“铁人教专滕字第224号”铁道部令,将唐山铁道学院所属的给水排水教研组所有教师及设备全部调入兰州铁道学院,组建了铁道建筑系给水排水专业。
原唐山铁道学院于1955年开始在铁道建筑系建立给水排水专门化,并开办了第一届给水排水专业班(水53班),1957年首届给水排水本科生毕业1958年又有了第二届毕业生。1958年迁兰之后首次招收了给水排水专业三年制专科生,并于1961年毕业,1959年开始至1965年兰州铁道学院培养了给水排水专业本科生共七届293人。
1971年9月兰州铁道学院单独成立给水排水工程系,这是全国铁路院校中首个唯一的给水排水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工科高校中也是比较早的专业系,俗称“排水管老八家”。
1984年8月兰州铁道学院在给水排水系内增设了环境工程专业,同年12月给水排水系正式更名为环境工程系。之后增设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专业,2001年又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正式定名为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学院先后有顾培恂、李正才、张庆文、孙经曙、罗征洪、王乃忠、滕兰珍、叶洪辉、王庆来、欧阳铭、邱熔处、叶凌碧、朱琨、常青及高孟理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执教,为学院良好的教风、学风奠定了深远的文化基础。
1925年交通部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科分设铁路工程、构造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四门,均系四年毕业;
1928年2月奉北洋政府交通部令唐山大学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
1928年9月交通部改组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其下分设学院。设有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
1928年11月交通部划分为交通、铁道两部。唐山交通大学划归铁道部领导,铁道部长兼任校长,校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
1941年校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1946年奉教育部令,本院独立,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
1949年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952年独立为西南交通大学,由铁道部直辖;
1953年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建筑系排水管专门化;
1958年唐山铁道学院铁道系给排水专门化成建制迁至兰州市组建为兰州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给水排水专业;
1971年成立兰州铁道学院给水排水工程系;
1984年发展为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系;
2001年更名为兰州铁道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3年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经过80余年的发展,学院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有4个系、2个教研室、7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1个工程设计所、4个实验室和1个实验中心。拥有“寒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铁道部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飞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6人,副教授3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2%。教师中先后有1人获得全国“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得甘肃省“园丁奖”,1人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1人获得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人获得“全国铁路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人入选“铁道部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获得“甘肃省十佳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1人获得“甘肃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硕士研究生234人,博士研究生4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5人。学院建筑面积9611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79万元;学院资料室现有中文图书6000余册、外文原版图书165册,期刊杂志105种。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和学科学位建设。本科由1925年土木工程科市政工程门发展为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环境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陆续增设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水文与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环境科学四个专业形成了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为系统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甘肃省重点专业。2007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近三年,学院共承担纵横向课题400余项,科研经费达5600多万元。7项科研及教学成果获国家、建设部、铁道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及甘肃省等省部级奖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学院拥有水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对外开展社会服务。
学院拥有水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和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书,对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市政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服务。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相继邀请国内及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瑞典日本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定期委派教师赴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并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土木建造与环境工程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2+2”模式联合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与日本岐阜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协议关系,选派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研究生到该校流域水环境精英培训基地进行培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历经八十多个春秋,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培养了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桑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文一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水污染控制技术首席科学家周岳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与环境系统工程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和“国家杰青”获得者席北斗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赵伟民、日本岐阜大学工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富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杰出校友。
人才培养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由原西南交通大学排水管专业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7年5月,通过了建设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方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黄河中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教育部“寒区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四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4人。11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给水排水专业发挥工科优势,体现铁路特色,根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了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专业动手能力特色明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排水管、给排水管道系统等。
环境工程专业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甘肃省乃至全国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授权,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环境工程硕士授予权的学科,2003年具备博士授予权。该学科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环境工程测试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全国,特别是西北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将近30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完整的、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近两年承担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意大利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数10余项,在水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及环境评价等方面,成绩突出。现有职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排水管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可从事规划、施工、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成立于1988年。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美的空调陕甘宁青培训基地。2011年,该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长大隧道通风防灾(火)、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建环2002级2班曾获“全国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产品推广和销售、工程咨询和设计、工程安装和监理、环境检测和调试、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排水管、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等。
环境科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2000年开始硕士专业招生,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示范中心。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3项。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甘肃省教育厅青年教师成才奖。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现有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50%。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地球科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毒理学等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专任教师70人,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个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其中教授1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7人,博士1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2.8%,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24位;有全日制各类学生194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230人,本科生1699人。
科研平台
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
寒旱地区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生态环保材料工程实验室
科技文献中心环境工程测试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黄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寒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
科研成就
近五年代表性专著和论文(部分)
近五年科研成果概况
近五年科研和教学获奖
近五年研究生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近五年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校园环境
机构设置
下设部门:
校园地图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院地图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1-04-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校园环境
机构设置
校园地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