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又名《监堂团圆》《三堂会审》,是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明朝
冯梦龙的《
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该剧由梆子剧移植而来,最初仅有《
苏三起解》一出,后根据梆子剧《破镜圆》改编为《三堂会审》。1925年,
徐碧云请人编写全本《玉堂春》,包括8折《嫖院》《庙会》《骗卖》《毒夫》《起解》《会审》《监会》《团圆》。《女起解》与《三堂会审》常单独演出。《三堂会审》名称为《玉堂春》,见于《荀慧生演出剧本选》《京剧丛刊》等刊本。
《玉堂春》讲述了明朝时期,名妓
苏三(玉堂春)认识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龙,两人约定终身。王景龙在妓院耗尽银两后,被鸨儿驱出院后,落难于闾里,得苏三资助上京应试。之后,苏三又被鸨儿卖给
山西省富商沈彦林作妾。沈妻与赵监生有私情,毒死沈彦林后,诬告苏三。县官受贿,苏三蒙冤被定死罪。王景龙应试高中,恰为巡按,钦命山西调玉堂春案复审。苏三被起解太原,三堂会审,苏三跪诉原委。经
按察使刘秉义斡旋,冤案始明,苏三与王景龙遂得团圆。
除
京剧外,越调、河南曲剧均有此剧目。
秦腔、剧、京剧、评剧、绍兴文戏、河北梆子、河南道情、晋剧均有《玉堂春》。
川剧、同州梆子有《审苏三》,汉剧有《大审》,滇剧、徽剧、粤剧有《三司会审》,乐腔、五调腔有《关王庙》,山东梆子有《三堂会审》。
姚燮《今乐考证·著录四》“附燕京本无名氏花部剧目”中有《大审玉堂春》的名目。道光年间
南浔区人范所著的《
汉口丛谈》引用的资料中,提到湖北
通城县艺人李翠官参加汉口“荣庆部”戏班时演唱《玉堂春》等剧的情况,可见《玉堂春》当时在花部的演出已相当普遍。
明朝,名妓苏三(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
王景隆结识,誓偕白首。王景隆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
苏三私赠银两……鸨儿把苏三骗卖给
山西省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计害之,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苏三,认为义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调审此案,知犯妇即为苏三……后得藩司潘必正、司
刘秉义之助,与苏三团圆。
据记载,各地方戏剧种在
清代均有《玉堂春》演出,
京剧版在
爱新觉罗·颙琰七年(1802)时三庆班就已在京演出(清代笔记《
众香国》载记作者曾看到名角鲁龙官的演出),1828年所作《金台残泪记》中也有“近日三庆部陈双喜年未及冠,演《关王庙》”(《关王庙》为全本《玉堂春》中的一折)的记述。
全剧包括《嫖院》、《庙会 》、《起解》、《会审》、《探监》、《团圆》等折,几乎囊括了京剧旦角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尤以《
苏三起解》、《三堂会审》二折精彩备至,声腔艺术成就极高。尤其在
王瑶卿的指导下,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依不同禀赋所创之新腔,各具特色。
写官家子弟王景隆与名妓苏三誓偕白首,因金尽被逐,潦倒关王庙。苏三得悉,赴庙赠金,使王得回南京。后鸨儿将
苏三卖给
山西省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皮氏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解至
太原市三堂会审,主审官恰为巡按
王景隆,遂使冤案平反,王、苏团圆。
1919年4月7日,男班
王永春、
白玉梅戏班上演于上海第一戏院。合作越剧团于1952年12月编演。
红枫、孙旭、
傅骏、金风、李卓云等集体编导,
刘如曾编曲。
戚雅仙饰苏三、
毕春芳饰王金龙,陈金莲饰刘秉义,
魏兰芳饰鸨母,水青莲饰石榴,张锁英饰金哥,丁兆丰饰崇公道,
黄月明饰潘必正。开始演出时受当时思潮影响,认为王景龙是做了官的统治阶级,
苏三是苦难妓女,阶级不能调和,戏演到“三堂会审”结束,不让两人团圆。后来才到“监会团圆”结束。《玉堂春》演出后,因故事情节群众熟悉,在“起解”、“会审”中有大段唱腔能发挥戚雅仙的艺术特色,故受到观众欢迎。1959年再度复演,成为剧团保留剧目之一。1980年静安越剧团重建以后,复演《玉堂春》,仍由
戚雅仙、
毕春芳主演,剧本由
傅骏整理,导演李卓云、孔敏,编曲贺孝忠。从剧本到唱腔都作了加工提高,几经修改,成为该团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最为欢迎的保留剧目。该剧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唱腔,剧中有[四工调]、[弦下调]、[男调]、[连板]、[倒板]、[清板]、[嚣板]、[二凡]等腔调板式。“苏三起解”和“三堂会审”的唱段,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唱片。80年代又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全本《玉堂春》录音带。
各地方剧种中,以评剧白派的版本最为著名,其唱词大体与
京剧相同,白派唱腔低回婉转的特色很明显,是白派唱腔奠基作之一。另外,同州梆子、蒲州梆子、
秦腔、晋剧、汉剧、湘剧、徽剧、桂剧、祁剧、滇剧、
粤剧、
潮剧、
豫剧等均有此剧目的全部或《起解》、《会审》、《探监》等折。汉剧还有一出丑脚戏《忘八犯夜》,也属于《玉堂春》全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