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恂(1590~1659),字大真,号若谷。
商丘市(河南商丘)人。明万历丙辰年(1616)
进士,授
山西省道
御史。东林党人。
天启年间因与阉党
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
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
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
昌平区。崇祯六年(1633)任
户部尚书。崇祯十五年(1642)在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
开封市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
个人简介
明末户部尚书、
总督保定市等七镇军务侯恂(1590—1659),字若谷,号六真,明朝太常卿侯执蒲长子。
侯恂先世为开封人。明洪武年间,侯成奉诏隶归德(今
商丘市)卫戍籍,遂为商丘人,为商丘侯氏始祖。成生英,英生滑,滑生显,显生和,和生进。
进,字子登,号梅洲,上世累务农。进生、玑二子。玑生一子,名执蒲。执蒲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为
伯父瑀所收养。
侯执蒲,字以康,号碧塘。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二十一岁时中
举人,十年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
进士。初任守津(今
山东省宁津县)令,后官至
太常寺卿。
魏忠贤奸党气焰嚣张,侯执蒲被罢官归故里,在侯府东园课读诸孙。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卒,享年七十三岁。娶田氏,生五子:恂、恪、、恕、虑。
恂,即为侯恂,十七岁时受知于提学使
梅之焕,补博士弟子员;五年后受知于郡守
郑三俊。与弟
侯恪同举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乙卯举人,同登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丙辰进士,授行人。后来,边境频频告急,侯恂多次上疏论核饷练兵方略,左都御史
邹元标非常赏识他。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侯恂上疏追论“
移宫案”和“
红丸案”,同时又上疏论救
刑部尚书王纪,当时朝中奸党十分恨他。
侯方域(1618年4月—1654年1月30日)字 朝宗,明
商丘市(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明末"四公子"之一,明
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
孔尚任《桃花扇》戏剧,即方域与
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晋升
在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由于
邹元标举荐侯恂巡按
贵州省,帮助中丞
朱燮元等平息贵州水西土目
安邦彦叛乱,以解贵州之围。因平乱有功,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朝廷准备升侯恂为京卿,但由于
魏忠贤专权,朝野十分黑暗,侯恂的父亲
侯执蒲以刚正不阿而闻名朝野。吏部尚书
赵南星、
吏部侍郎陈于廷等很信任他。当时,侯恂的弟弟
侯恪也在朝廷做官,与同朝的
缪昌期、
姚希孟关系很好。侯恂在“红丸”、“
移宫案”两案中,又与魏忠贤奸党针锋相对。因此,魏党把侯氏父子视为眼中钉,说侯氏父子十分倔强,不能再让他们做一天官了。不久,他们相继被罢官。
崇祯年间,魏忠贤被诛,侯恂亦被重新启用,后又被擢升为
兵部侍郎。有一年侯恂和
尤世威巡边时,在黄花镇遇火灾。火箭火炮,全部爆炸了。
侯恂受了重伤,在床上躺很久不能起来,请求罢官。崇祯皇帝说:“边境戒严,昌镇亟须饬备。”命令他休息治疗,不得引咎辞职。第二年冬天,侯恂收
左良玉为帐前杂役。
冬至,文武百官拜祭皇陵。宴后,左良玉喝得大醉,丢失了四只金酒杯。左良玉请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仅没治他的罪,还破格提拔他为裨将。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为副将,挂帅印。后来,左良玉屡建战功,成为领兵大元帅。左良玉为报侯恂旧恩,三过
商丘市,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二月,侯恂代替
通州区镇兵侍郎范文景,到通州赴任。十月,
陕西省义军进入中原,
户部侍郎周士朴上疏,请求向中原调兵,并举荐侯恂率
左良玉的军队奔赴怀庆、
卫辉市。十二月,侯恂上疏奏请挑练事宜,并多次请求发放粮饷,但当权者却百般刁难,不予理采。五月,侯恂被提升为
户部尚书。侯恂由
昌平区调到京师时,明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衅内讧,国储告匮。侯恂继任后,“拮据兵饷,不事加派,而转运不乏。”
入狱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十一月,因遭阁臣
薛国观、
温体仁嫉妒,薛、温唆使
宋之普等奏劾侯恂靡饷误国。侯恂被削职,不久入狱。这是侯恂第一次入狱,长达七年。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
侯执蒲去世,侯恂戴罪出狱,回家奔丧守孝。第二年春,又回到京师监狱。当年六月,李自成农民军席卷中原,合兵围攻
开封市。当时的兵权掌握在侯恂的老部下
左良玉手中,由于左良玉骁悍,且不受节制。崇祯帝考虑到这些,加上群臣的推荐,侯恂被特赦,以
兵部侍郎的身份,代替
丁启睿总督保定市等七镇军务,以解开封之围。因为没有解决开封之围的对策,侯恂不前进,与开封隔河相望。不久,黄河决口,开封陷落。侯恂又一次被罢官,他先逃避到
扬州市。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侯恂再次被逮下狱。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灭亡。侯恂被农民军从狱中救出。侯恂匿居于南京,后又避难到了
徽州(今
歙县)。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五月,侯恂自江南回到
商丘市故里后,在
商丘古城南十里建造了“侯府南园”。
采访
侯府南园在何处 路人遥指大豆田
深秋的商丘天高云淡,10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当年“侯府南园”所在地。如果不是当地村民指点,让人很难相信眼前那片大豆地就是三百六十年前的“侯府南园”所在地。
记者试图从侯氏宗亲中了解侯府南园,当记者问家住商丘古城的侯氏宗亲侯友聪有关南园的情况时,他只是说,“老辈们也很少提及这些,几百年前的事情了,谁也说不清楚了。”
然而,侯府南园并不会因后人的遗忘而失去它昔日的风采。记者在侯恂故居中看到了侯恂的《南园记》,侯府南园的“大门”慢慢被打开了。穿越时间的隧道,拨开弥漫的历史烟云,南园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
据《南园记》记载:“园去城十里之遥,无所因袭,平地修创,绝去雕、朱槛一切繁华富丽之相,故茅屋亭亭如野人居,处士家……”
南园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但它古朴、典雅、精巧的建筑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却也更有一番情趣。“园内有草堂一,主人于焉肃宾;有草楼一,主人于焉拥书。草屋四,一为收贮图玩之处,一为佳客下榻之处,其二则主人夏日于焉纳凉,冬天于焉负暄。小台一,主人
中秋节于焉举杯邀月,九日于焉登高泛菊。斗室一,才可容膝,主人于焉抚琴南窗以寄作傲者也。河房一所,前临长溪,旁对假山,主人于焉垂钓,于焉放舟。”园主人追求高雅的情怀和悠然自得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园中有一座高亭,谓之“牡丹亭”;另有一座大亭子叫“梅花亭”。除此之外,还有四座小亭子分别用来放置丁香、
瑞香、石榴和榛。有三座敞屋,前后相望。南面的一座为“
弄岗报春苣苔翻阶之地”的“芍药轩”。“其北为憩鹤轩,有鹤数只,鼓翼翔舞,引吭高。”《南园记》中如此描述中间的“憩鹤轩”。最后面的一座名为“梦庵”,背山临流,庵前专门种有
香蕉树。左边的圆形草屋,名曰“退庵”,门前植有
黄杨。庵内放置着精巧的茶几和可折叠的小床,以方便主人随时到庵内休息静养。
侯恂十分钟爱南园中的假山和长溪。园中假山巧夺天工,空灵拔秀,长溪中则有鱼戏荷叶间的江南水乡风韵。
史料
园主人在《南园记》中曰:“又有假山三座,以石为骨,以土为肉,去因形其势,次第罗之。加之危桥欹侧,细卉蒙茸,略想象唐宋名手笔意。又奇石三方,空灵拔秀,块然独处,可以为
米芾端笏拜揖。长溪一湾,满种荷花,荇藻掩映,游鳞出没。两岸重杨之下,系一艇,恍似江南水村。方塘一泓,高柳古藤盘其旁,翠阶碧梧桐树其后,零雨夜滴,爽露晨流,意似人间蓬壶矣。”
由假山和长溪向北,有一座小园,是南园中的园中园。园内造有梅花屋、
弄岗报春苣苔亭、牡丹亭、草堂各一座。每逢花期,万紫千红,各放异彩,绚烂夺目,为南园平添了许多风情。小园的北面建有苗圃、花圃和菜圃,设计也颇为别致。
南园中还有一座“随喜亭”,该亭以木为架,用布幔覆盖,上面由侯恂自题的匾额:“
东坡区有亭,名曰‘选胜’,予师其意名曰‘随喜’。它很精巧,两个人就可以抬动。可守之以待月,可聚花以为茵,可扫红叶以煮酒。”正如侯恂在《南园记》中言,“随喜者言夫良辰美景,赏心悦事,随时可喜,随地可喜,亦随人可喜也。”
南园种植有大量花木,其中竹有数种,数量达万竿之多。《南园记》中还提到园中有
松树、
桧柏、
垂柳、桂花、玉兰、
夹竹桃属等。还枸杞、水竹、怪松,其余花草更是不计其数。园西为果园,园东为菜园。此外还有桃、杏、李、
车厘子林,少者百棵,多者千棵。南方的枇杷、
柑橘属等也能在南园中觅到踪影,但由于气候原因,大多不结果实,仅是供观赏而已。
园中除了四季常青的松树外,还有点缀其间的其他花木,各极一时之秀,每每此时,侯恂或邀亲朋好友前来观赏,或独坐花丛中自斟自酌。在怡然自得、欣然陶醉中,“竟不知老之将至。”
侯恂在南园一住就是十三年,再也没进过城,直到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去世,并安葬于南园。
家庭成员
侯恂的父亲是
侯执蒲。他的兄弟是
侯恪、侯忭、
侯恕、侯虑。他的儿子是
侯方域。
参考资料
侯恂.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