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如(1911年-1997年6月27日),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诗人,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翻译家
朱生豪的妻子。
宋清如1932年进入
之江大学,1933年起即常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宋清如因为对于诗歌的共同爱好和朱生豪结为伴侣,1942年两人在战火中的
上海市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朱生豪专注翻译译
莎士比亚作品,宋清如则操持家务。1944年朱生豪因病去世,宋清如秉承丈夫遗愿,继续翻译“莎剧”。1945年,宋清如重返教坛,并在教学期间,独自完成朱生豪180万字遗稿的整理校勘工作,并撰写译者介绍。1947年,
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辑由
世界书局出版,宋清如将稿酬捐献。1955年到1958年,宋清如在朱生豪弟弟朱文振的协助下,翻译剩下的莎剧。1977年,67岁的宋清如回到了嘉兴南门朱氏老宅。晚年宋清如将200多万字的朱译手稿捐赠国家,还亲自整理朱生豪书信并出版《寄在信封里的灵魂——朱生豪书信集》。1991年,80岁的宋清如受邀出演电视剧《朱生豪》,获第12届“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荣誉奖。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辞世,享年86岁。
人物经历
宋清如于1911年出生在江苏常熟县栏杆桥日晖坝(现属张家港市)的一个富户家庭,家中排行第二,被称为二小姐。
宋清如自幼聪慧且热爱学习,七岁开始启蒙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诗文。从《
楷体金文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起步,进而研读《
大学》《
中庸》《
诗经》《
说文解字》与《
古文观止》,之后又读完《
三国演义》《
西游记》《
耳中人》等小说。
因对知识充满渴望,宋清如主动要求进入新式学堂就读,随后进入
虞山脚下的常熟女子高小(
石梅小学)。宋清如刚进入石梅小学时,便被该校激昂的校歌所激励:“我中国数千年,对女界同声一哭。面涂朱,足裹帛,非牛马兮即玩物。”
1926年,宋清如前往苏州慧灵女中(1932年更名为苏州女子师范,现
苏州市第三中学)完成初、
高中学业。在苏州慧灵女中读书期间,正值
九一八事变爆发,她积极参与
抗日救亡运动,担任罢课委员会秘书,组织学生罢课与抵制日货,还带领学生前往南京参加示威游行。
彼时的宋清如也展示出不俗的才华,有诗歌、散文发表。其作品曾在校刊《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学生自治会月刊》发表,如1930年第1卷第1期刊载的诗歌《回来》,署名“清如”,该期还有署名“宋清如”的散文《到东张市去》。初中毕业后,父母曾希望她能早日完婚,还请来木工做嫁妆。宋清如态度坚决,以“我不要嫁妆要读书”的呼喊进行抗争,最终以嫁妆费用作为求学资金,成功摆脱了这桩
包办婚姻。
1932年夏,宋清如考进了杭州
之江大学国文系。在这里,她不仅开阔了阅读的视野,还结识了一群爱好诗歌的同学,并凭着扎实的
文言文功底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在上海诗坛逐渐崭露头角。她向《
现代》《
文艺月刊》《当代诗刊》等杂志投稿。《现代》杂志主编
施蛰存先生还专门给她回了一封长信,肯定她在诗感的敏锐、细腻及意象的快速摄取方面都有过人的天分,夸赞其诗“如琼枝照眼”,认为她有不下于
冰心的才能。
在学校的之江诗社,宋清如结识了“之江才子”
朱生豪。朱生豪是
嘉兴市人,才华出众,中、英文水平高。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以诗词相互唱和,彼此心意相通,逐渐产生爱慕之情。1933年夏天,宋清如和朱生豪开始分隔两地,朱生豪前往上海
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宋清如则继续在
杭州市求学,临别之际,朱生豪将自己创作的《鹧鸪天》三首赠给宋清如,宋清如则把一支美国康克林墨水笔回赠给朱生豪。虽分隔两地,但两人继续通过书信抒发思念之情。1935年8月,朱生豪来到宋家,标志着两人关系的明确。
1936年,宋清如大学毕业,前往
浙江省湖州民德女中任教。面对朱生豪的爱意表达,她未立即回应。抗战爆发后,宋清如全家加入难民队伍,历经艰难险阻,于1938年1月抵达
重庆市。她先后在重庆、
成都市等地任教。彼时朱生豪在翻译
莎士比亚著作,译稿两度毁于日军炮火。1941年,宋清如从重庆来到
朱生豪身边,两人决定步入婚姻殿堂。
1942年5月1日,宋清如和朱生豪在上海举行了极为简朴的婚礼。一代词宗夏承焘题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为躲避日军骚扰,婚后两人回到宋清如的老家。他们的食宿,均由宋母安排,租住在西面店弄7号
陆姓的一间楼房,宋清如的母亲和弟弟一家租住在西仓前下岸陈姓房屋。两处房屋隔河相对,可相互呼应。他们每日三餐前往母亲家就餐,生活琐事由母亲家的保姆处理。
1943年初,即将生产的宋清如和
朱生豪回到朱生豪的老家嘉兴居住,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一段短暂而幸福的时光。朱生豪专注于译莎事业,宋清如则成为家中主妇,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负责买菜做饭、打扫洗衣等家务,还通过帮工做衣等方式补贴家用。她也是朱生豪得力的助手,闲暇时协助校对、誊抄、润色稿件。
1944年,
朱生豪因长期艰苦的生活与超负荷的翻译工作患病倒下。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因病去世,当时宋清如33岁,他们的孩子朱尚刚13个月。丈夫的早逝给宋清如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之后她挑起生活重担,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同时秉承丈夫遗愿,继续翻译“莎剧”。1945年春,她重返教坛,先后在
常熟市中、嘉兴秀州中学、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师范及杭州商校任教。在教学期间,她克服重重困难,独自完成
朱生豪180万字遗稿的整理校勘工作,并撰写译者介绍。
1947年,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辑由
世界书局出版。1954年,翻译的“莎剧”重版发行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寄给宋清如两万多元稿酬。她分文未取,将这笔巨款以朱生豪的名义捐献给了他的家乡。1955年到1958年,她在朱生豪弟弟朱文振的协助下,翻译剩下的莎剧。
1977年,67岁的宋清如回到了嘉兴南门朱氏老宅,住在楼下北面的一间偏屋内。晚年,她把200多万字的朱译手稿全部捐献给国家。朱生豪写给她的书信,经她亲自整理,付梓出版了《寄在信封里的灵魂——朱生豪书信集》。
1991年,80岁高龄的宋清如应邀出演电视剧《朱生豪》,获得了第12届“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荣誉奖。
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去世,终年86岁。
家庭生活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