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温舒
西汉酷吏之一
王温舒,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年轻时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了抢夺路人财物,常常在月黑风高之夜以锤杀人而埋之。这种杀人越货的强盗行径,养成了后来好杀行威的暴虐性格。年轻时曾干过盗墓的勾当。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慢慢升为御史。督捕盗贼,杀死了很多人,逐渐升迁为广平县都尉,后又升任河内知府。最后被诛灭五族。
轶事典故
以杀立威
开始,地方上让他试作亭长,这是一个乡村基层的官,管理一亭(汉制,十里为一亭)的治安警卫,兼理民事。但试了好几次,他都干不好本职工作,因而罢去。此后,他又在县衙门里充当小吏,逐渐升为廷尉史。不久,王温舒投靠张汤传。张汤也以严酷著称,用其为御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后,杀伤甚多。其暴虐性格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刘彻主张全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严厉打击危害专制统治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乐以刑杀为威的人往往提拔较快。故王温舒很快就升迁为广平堂(今河北曲周县北)都尉,辅佐郡守负责全郡的军事和治安,是一郡的主要长官之一。为了治理广平的治安,他从郡中仔细挑选了十几个果敢能任事、一往无所顾的人充当郡吏,作为自己的爪牙,去督捕郡内“盗贼”。
王温舒之所以重用这批人,自有他的想法。王温舒了解到这批人以往都犯有重罪,只不过没有暴露,仍然逍遥法外而已。王温舒将此作为控制他们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督捕“盗贼”有功,颇得王温舒满意者,无论你以前犯有多么严重的罪行,他都不加处罚;而如果你督捕“盗贼”不力,甚至有意回避或加以庇护的话,那就不但诛杀其身,还要灭其全族。这样一来,这批人没有不竭尽全力的。至于是否滥杀无辜,王温舒是不管的。这种严酷的手段颇为见效,广平周围,齐、赵之效的“盗贼”乃不敢接近广平。
广平以此号为“道不拾遗”。应该指出,封建统治者所指的“盗贼”,首先包括甚至主要是指那些走投无路、被迫起来进行反抗斗争的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威胁了汉王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封建统治者必须用最严酷的手段将他们镇压下去。王温舒正是起到了刽子手的作用。广平堂内道不拾遗,使王温舒声望大著。刘彻知道后极为赞赏,立刻提拔他为南阳市(今河南武陵县西南)的太守。他成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
株连家族
广平、河内两郡相隔不远,王温舒在广平时就知道河内的一些豪强之家。这些豪强不守法庭,称霸地方。他们不仅宗族势力强大,而且往往连成一体,沆一气,官府对他们毫无办法。这当然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这次把王温舒派到这样的地方。正是要他以严厉的手段惩治这批豪强。这年九月,王温舒到河内走马上任。他立刻做了一系列的部署。鉴于当时官府的驿站传送文书速度太慢,他另外命令准备私马五十匹,部署在河内至京师的沿途上,作为另一套驿站。他要求凡有河内、京师的往返文书,一定要以最快速度传送。同时,他又仿照在广平的办法,挑选若干名曾犯有重罪而又果敢任事的人充当郡吏,让他们到第一线去逮捕郡中豪强。短短时间里,就以各种理由将郡中豪强大族基本上全部捕获。
然后王温舒穷加审问,转相株连达千余家,当然其中有不少无辜平民百姓也被牵连进去。首战告捷后,王温舒立刻上书刘彻,提出对这批人的惩处方案;大者诛全族,小者杀其身,无论大小其家产统统没入官府。过去,此种文书若通过官府驿马递送,往返费时很长。这次王温舒使用率先设置的私人驿马传递,书奏不过两日,汉武帝的允准诏书就已到达,河内官民对其如此神速莫不感到惊讶。诏书一到,一场大规模的杀就开始了。上万人成了刀下之鬼,“流血十余里”。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这对那些横行乡里的豪强地主来说,是咎由自取,但对大多数无辜被牵连的平民百姓而言,真是血海奇冤。经过这番刑杀,也收到了在广平那样的效果。从九月上任到十二月底,短短三个多月,郡中安宁,无犬吠之盗。
人们侧目而视,重足而立。全郡都沉浸在一片恐怖之中。当时尚有个别人闻风逃到旁郡,王温舒派人前往追捕,待捕获回郡,已是第二年春天了、按汉朝法律规定,秋冬行刑,春夏不准杀戮。眼看透到的人非要等到秋后处决,王温舒顿足叹道:“哎呀!假使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就可以彻底完成这个任务了。”杀人,对王温舒来说,已成为一种嗜好;人命,全被他视为草芥。无辜平民和豪强地主的白骨为王温舒垒就了向上爬的阶梯。他在河内的“治绩”,很快传到朝廷,刘彻把他视为十分能干的人,准备予以重用。当时京师治安很成问题。
汉初以来,由于政府、私人铸钱并行,从而使币制十分紊乱。武帝决定由国家收回铸币权,并以严刑竣法禁止民间自由铸钱。但利之所在,人不畏死。民间私铸钱币者仍不乏其人,京师一地尤盛。为了严惩私铸钱币者,武帝乃起用酷吏治理京师。先是任义纵为内史,作为京师一地最高行政长官,这次又将王温舒拔到京师为中尉,让他专管京师的治安。这对王温舒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飞跃。
过去他一直是地方官,如今却一跃成为京官了。在京师,王温舒仍故伎重演,像在河内一样,以酷杀行威。他专门选用那些专好猜疑、心狠手毒、敢于祸及别人的好毒之徒,作为自己的鹰犬。当时义纵早以酷暴著称,它位又在王温舒之上。王温舒想干的一些事情如果事先没有请示义纵,义纵就对他加以凌辱。
并从中掣肘,败坏其功。因此,在京师王温舒并不能像在河内那样恣行无忌,快其意而行事。不久,义纵因反对杨可告缗而以“废格诅事”被杀,王温舒辄被提为廷尉,成了掌管刑狱的全国最高司法官,为中央九卿之一。
但王温舒此人酷暴少文,嗜杀成性,至于国家法律常被置于不顾。对一些大案、疑案更是昏昏不辨。显然这种人是不适宜担任最高司法官的。所以时隔不久,当接替王温舒为中尉尹齐被免官后,刘彻乃将王温舒廷尉一职免去,让他仍担任中尉,负责京师治安。而这正符合王温舒的心意。上次任中尉时因有义纵掣肘,因而不能不有所顾忌。、现在义纵已死,没有谁敢和他刁难,王温舒又可以肆无忌惮了。他对京师风俗人情十分熟悉,对一些豪强恶克也很了解,他就重用这些豪恶之吏。
这些人善于深文周纳,巧低人罪,他们要想惩治谁,就千方百计地给你罗织罪名,谁也休想逃脱。而且一旦落入他们手中,无不惨遭严刑拷打,到头来,“大抵尽靡烂狱中”,极少能够生还。他们常常对下户中的好猾之人采取这样暴虐的方法,使其身死、家亡、族破,意在警告那些豪强大户,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刑杀,在短时间里收到了成效。京师,似乎安宁了。
以酷行贪
如果我们以为王温舒仅仅是一个以杀立威的酷吏,或是专门对付豪强地主、刚正不阿的廉官,那就不对了。王温舒还是个贪官。他与其他贪官相比,虽然在本质上并无二致,但其贪的手段确有不同。以酷行贪,以酷掩贪,这是表现在王温舒身上比较突出的特点。王温舒有两副面孔,一副是“酷”。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如虎似狼,酷虐非常。被他毫不留情杀死的那些人都是无权无势之人,当然其中还有不少平民百姓。即或是身为贵戚,如果不居权要之位,他也要侵夺之、侮辱之。但在有权有势者面前,王温舒又换了一副面孔,这就是“谄”。史载;“温舒多焰,善事有势者。”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吏爬到九卿之一的高位,与他的善事权责分不开的。在权势者面前,以酷虐著称的王温舒变成了俯首帖耳的绵羊,尽管他以察奸惩恶为职,但那些权势者即使“有奸如山”,他也不动你一根毫毛,并千方百计地加以回护。正因为如此,作为回报,权势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种人士为王温舒游说,使其声誉鹊起。王温舒官运亨通,与这些权贵们为他造的舆论大有关系。王温舒摆出这两副面孔,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贪。
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以酷行贪;在权责者面前,他以馆行贪。其手段不外是贪污和纳贿两种。就其贪污而言,主要是贪污被淹没的财产。在广平,在河内,在京师,他杀了几万人,被籍没的人家恐怕也有数百上千家。对这些籍没入官的财产,他当然不敢全部鲸吞,只能从中染指一部分。
就其纳贿而言,情况就多了。正因为他掌握了人们的生杀予夺大权,以权换钱也就有了雄厚的资本,加上他以暴虐酷杀著称,更使他在这场权钱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些豪强地主虽无权无势,却有的是钱。更何况花钱买命,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于是他们大行其贿,以求脱祸,这是可想而知的事。一些无辜百姓为求免遭株连,被迫破产行贿也完全有可能。更有那些“有奸如山”的权贵,因受到王温舒的包庇回护而逍遥法外,他们当然愿意拿出大量钱财进行贿赂,作为对王温舒的报答。这方面的具体细节,虽然史料语焉不详,但也透露了一些信息。
史载,王温好任中尉以后,“数岁,其吏多以权贵富。”王温舒的爪牙都因权贵的拥佑贿赂而暴富,他本人就更不用说了。王温舒在几年后曾被人告发,其中的重要罪状就是“受员骑钱”及其他“好利事”。所谓“受员骑钱”,显然是接受部下贿赂。部下贿赂,他都敢接受,其他人的贿赂更是来者不拒了。至于“好利事”,当然是枉法卖狱、贪污受贿罪之类的丑行。王温舒死后,史载其“家累千金”。这在当时可谓“暴发户”了。先他几年而死的张汤,也是个酷吏,官至御史大夫,贵为三公,遭人陷害而自杀。
据史载其家产不过五百金。而且这都是得自平时皇帝的赏赐和自己积余的俸禄,其他什么产业也没有。比王温舒后死几年的尹齐,也曾以酷吏闻名,也曾官至中尉,后在淮阳区都尉任上病死,??短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就聚敛了这么多的财富,确实是个典型。以杀立威,其威风只能奏效于一时;以酷行贪,其贪迹也不能隐藏于长久。一旦威势不行,贪迹败露,就绝对逃不脱可悲的下场。
太初元年(前104年),西汉派兵征大宛。刘彻下诏征发豪吏从军,而王温舒却隐匿其吏华成,终被告发。
接着又有人告发他企图谋反,而他“受员骑钱”及其他“好利事”也相继被揭露。按汉朝法律,其罪当诛灭全族。王温舒知道末日来临,乃自杀身死。他的两个弟弟和他们的岳丈家亦各以他罪而全族被诛。难怪时人曾感慨系之地说:“真可悲啊,古代有诛三族之刑,而王温舒竟然被诛了五族。”
唯权是图
王温舒文化水平很低,办事不分青红皂白,脑子也很糊涂,就是敢杀人。担任中尉后,他很高兴觉得可以施展抱负了。因为他熟悉关中习俗,了解当地豪强和凶恶的官吏,所以豪强和凶恶官吏都愿意为他出力,为他出谋划策。当地的盗贼和凶恶少年就用设检举箱的办法,搜集告发别人的情报,还设置特定官员督察违法犯罪的人和盗贼。
王温舒为人嘴还很甜,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他对待没有权势的人就像对待奴仆一样。有权势的人家,即使违法乱纪的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管。无权势的,就是高贵的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他玩弄法令条文,玩弄文笔设计陷害下层的一些触犯刑法的平民,好威迫上层豪强听话。对于违法犯罪的人,一定深究他们的罪过,许多人都被打得皮开肉绽。或惨死狱中,或判决有罪,没有一个人能走出监狱。
人们说他的得力部下就像戴着帽子的猛虎一样。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来,有权势的人就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政绩。在他担任中尉的几年里,他的属官大多因为他包庇豪强权门的机会收受财物变得富有起来。
盗贼遍布
自从王温舒用严酷凶残的手段处理政事受到朝廷的青睐后,各级官吏都开始效法王温舒。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百姓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所谓官逼民反,刑法越严到了苛刻的地步,只会使天下的盗贼越来越多。他们大的团伙多达数千人,擅自称王称号,攻打城池,夺取兵器,释放罪犯,拘捕惩罚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的官员,发布檄文,催促各县为他们准备粮食。小的团伙也有几百人,至于劫掠乡村的多得数也数不过来。
于是武帝开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办剿灭之事,但还是不能禁止。天子又派官员拿着符节,发兵攻击,有时剿灭大的团伙时,应该处死的竟多至一万多人。还有那些私通盗贼,供应粮食遭到株连的多达数千人。至于犯罪的首领,往往几年之后才能抓住。此时,那些被打败走散逃跑的士卒又聚集成党,占据险要的山川反叛。他们往往聚众躲藏在偏僻易守难攻的地方,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
后来,朝廷颁行“沈命法”,如果当地群盗产生而官吏没有发觉,或发觉了却没有捕捉到规定的数额,有关主持此事的官员都要处死。从此以后,官员怕被诛杀,纵然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就算上报,上级官府害怕捕不到盗贼,为避免遭到连累,也不敢向上汇报。所以天下的盗贼越来越多,而政府上下互相隐瞒,玩弄文辞,期望逃避法律制裁。
西汉酷吏
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皇帝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第三,酷吏不仅“能干”,而且大多相当清廉。因为替主子出头卖命,酷吏的官运一般都相当好,经常越级升迁,深得皇帝喜爱。说白了,就是一种政治投机罢了。不过,酷吏投机,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虽然他们在官场常能平步青云,但最终的结局往往很悲惨。皇帝主子经常要把他们抛掉,来假装好人。
刘彻时代的十个酷吏,即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
史籍记载
原文
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椎埋为奸①。已而试补县亭长②,数废。为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县都尉③。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④,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⑤,而纵使督盗贼⑥。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⑦,即有避⑧,因其事夷之⑨,亦灭宗⑩。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11)。上闻,迁为河内知府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县私马五十匹(13),为驿自河内至长安(13),部吏如居广平时方路(14),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15),大者至族(16),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17)。奏行不过二三日(18),得可事(19)。论报(20),至流血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21),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22)。其颇不得(23),失之旁郡国(24),黎来,会春(25),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26),足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放河内(27),徙诸名祸猾吏与从事(28),河内则杨皆、麻戊、关中杨赣、成信等。义纵为内史,惮未敢恣治(29)。及纵死,张汤传败后,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史记 酷吏列传》)
注释
①椎埋:盗墓。②试:任用。③稍:逐渐。④豪敢:狂暴果敢。⑤把:把柄。阴重罪:尚未暴露的重罪。⑥纵使:驱使。⑦弗法:不法办。⑧即:若。避:躲避。⑨因:根据。其事:指过去所犯的罪。夷:杀。⑩灭族:灭其家族。(11)声:名声。(12)私马:私人之马。(13)驿:驿站。传送公文和官员往来换马暂歇之处。驿站是由政府规定而设的,王温舒自行设驿,故用私马。(14)部吏:部署官吏。如:同。方略:策略。(15)请:指报告天子。(16)族:灭族。(17)家:家产。没:没收。偿臧:偿还过去所得的赃物。臧,通“赃”。(18)奏:指报告天子的奏章。(19)可事:可以执行。即皇帝同意了王温舒的做法。(20)论报:判罪上报。(21)毋声:指郡中惧怕而不敢出声。毋,通“无”。(22)犬吠之盗:引得狗叫的盗窃事件。(23)颇:少数。(24)失:通“逸”,逃亡。(24)黎来:追捕抓来。(25)会春:正好春天到了。按汉法,春天不执行死刑,死犯必在十二月底前杀死。(26)令:使。益展:延长。(27)放:仿效。(28)徙:调。名福:著名的祸害。此指刽子手。从事:同他一起做事。(29)惮:怕。恣治:放纵地施用严酷之刑,加以治理。
译文
王温舒是阳陵人。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不久,当了县里的亭长,屡次被免职。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廷史。服事张汤,升为御史。他督捕盗贼,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他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当属官,让他们做得力帮手,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从而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虽然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因为这个原因,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堂,广平郡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皇上听说后,升任王温舒为河内知府
王温舒以前居住在广平县时,完全熟悉河内的豪强奸猾的人家,待他前往广平,九月份就上任了。他下令郡府准备私马五十匹,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的官吏就象在广平时所用的办法一样,逮捕郡中豪强奸猾之人,郡中豪强奸猾相连坐犯罪的有一千余家。上书请示皇上,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家中财产完全没收,偿还从前所得到的赃物。奏书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上的可以执行的答复。案子判决上报,竟至于流血十余里。河内人都奇怪王温舒的奏书,以为神速。十二月结束了,郡里没有人敢说话,也无人敢夜晚行走,郊野没有因盗贼引起狗叫的现象。那少数没抓到的罪犯,逃到附近的郡国去了,待到把他们追捕抓回来,正赶上春天了,王温舒跺脚叹道:“唉!如果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情就办完了。”他喜欢杀伐、施展威武及不爱民到了这个程度。天子听了,以为他有才能,升为中尉。他治理政事还是效仿河内的办法,调来那些著名祸害和奸猾官吏同他一起共事,河内的有杨皆与、麻戊,渭河平原的有杨赣和成信等。因为义纵当内史,王温舒怕他,因此还未敢恣意地实行严酷之政。等到义纵死去,张汤传失败之后,王温舒改任廷尉,尹齐当了中尉。
人物评价
王温舒以杀立威,以酷行贪的劣迹,在当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由于他屡次得到刘彻的重用,所以当时那些“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仿效)温舒。”他们在境内大开杀戒,滥及无辜,造成白色恐怖,企图也能像王温舒那样青云直上。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越是严刑竣法,越是达不到大治的局面。
相反,“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这些人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南阳市以梅免、白政为首,南方楚地以殷中、杜少为首,东方齐地以徐勃为首,北方燕赵之间以坚庐、范生为首纷纷举行起义。人数多的有数千人,少的也有百余人。他们自有称号,攻城掠邑,夺取兵器,释放死囚,逮杀郡守。有的甚至给县令发布撤文,命令他迅速为起义军队伍准备餐宴。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西汉的统治,使西汉政府元气大伤。这无情宣告了王温舒以杀立威政策的破产,也是对刘彻酷吏政治的莫大讽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轶事典故
以杀立威
株连家族
以酷行贪
唯权是图
盗贼遍布
西汉酷吏
史籍记载
原文
注释
译文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