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铁路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民营铁路
潮汕铁路自潮州西门外起至汕头厦岭,由当时爪哇华侨张煜南兄弟集资兴办。1904年3月开工,1906年10月竣工,全长39公里。该路因不让铁路落入日本侵华军手中而于1939年拆除。中原地区第一条华侨出资兴办的铁路是1905年修筑的潮(州)汕(头)铁路。
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广东省汕头市被辟为通商口岸。汕头一带物产丰富,地界海疆,近通省会,远达南洋,为通路口。从1888年起,美、日的一些机构就曾企图修筑潮汕铁路,但均未获清政府的同意。
20世纪初,在“收回利权”、“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下,爱国华侨纷纷集资回国兴办企业。此后,张弼士被任命为闽广农工路矿大臣,上书《招徕侨商兴办铁轨支路》奏准,他立即邀张煜南回国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在张振勋的大力邀请下,张榕轩接受了清廷工部和矿务铁路总局的意见,在韩江下游修筑潮汕铁路,并预备日后将铁路从潮州市延伸到梅县区
1903年,广东省嘉应人,南洋侨商张榕轩呈请修建汕头市铁路,向清廷上书称:“方今国家举行新政,首先铁路为大宗”,请求修建汕头到潮州的潮汕铁路,提出广东之汕头“为潮州咽喉要隘”。可“招香港特别行政区、南洋各华商及洋籍人集股开铁路,名曰潮汕有限公司。”当时全国各大铁路均系筹借外款修建,路权尽失。朝廷也希望:“其小枝分路,若有华商集股兴办,亦足为保持利权之一助”,且认为“此路本轻利重,华商不难自力。”因此,批准张姓等集股商办此路。
潮(州)汕(头)铁路主要由张煜南集资兴办。在确定了铁路的建筑方案之后,张榕轩就带着光绪帝的谕旨回到汕头市,为潮汕铁路的修建鸣锣开道。不久之后,由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推荐的山海关区内外铁路总局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前来实地测勘,并选定沿江护堤路为铁路线。
1904年4月,潮汕铁路公司成立,张榕轩出任董事长。铁路的勘测设计,由我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负责。铁路总预算金额为300万银元,张氏兄弟各出资100万元,另有日籍华商林丽生等人出资95万元,不足之数,由张氏兄弟包下。后因林丽生为日股,恐被日资渗透,张煜南又加价将其投入的50万元股份全部收回。1904年9月,潮汕铁路正式动工。修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铁路途经人烟稠密的乡村,需要拆毁不少房屋、坟墓,加之工程由日本“三五”公司承建,引起村民质疑和反对,以致纠纷频起。几经波折,铁路干线于1906年10月竣工,当年11月正式通车。铁路为窄轨单线,北起潮州西门,南迄汕头市,全长39公里。后加筑意溪支线,总长扩增至42.1公里。潮汕铁路的轨道宽4英尺8英寸半,为窄轨单道,沿线架设桥梁27座,连车站在内用地1949亩。
1933年广东省政府曾筹划从广州市修建一条接驳潮汕铁路的铁路线。1937年又计划将潮汕铁路向北延伸经梅县区赣州市。但由于“七七”事变,全国形势骤变,计划又因此搁下。1938年10月广州战役,汕头成为华南地区最后一个对外联系的口岸,大批海外抗日物资均由汕头港转运中国内地。为切断中原地区的补给通路,1939年6月,侵华日军从陆、海两面突袭汕头市。6月16日,为防止潮汕铁路落入日本人手中,潮汕铁路被广东省保安处和第四战区汕头前敌指挥部下令拆毁。同月21日,汕头沦陷,潮汕铁路落入日军手中,疯狂的日军将剩下的部分铁轨劫运回日本制造武器。潮汕铁路由此结束了经营33年的火车运输历史。潮汕铁路是我国首条由华侨集资创办的商办铁路,它比1909年动工的四川商办川汉铁路早5年,比1913年旅美华侨陈宜僖集资建成的新宁铁路早7年。
潮汕地区铁路公司,从1907年开始营业,到1939年6月潮汕沦陷为止,历时30多年。公司所修潮汕铁路,对沟通潮汕一带的交通及客货运输都起了重大作用。在这期间,运输旺季时每日乘客四五千人,货物超出100万吨,成为控制“福建省西南及粤省岭东要冲,为出入口货物必经”的交通动脉,对潮汕地区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潮汕铁路有限公司接管这条公路并购置汽车进行运营。从此,潮汕铁路不复存在,原先的路基,已经成为潮汕路的一部分。
主要站点
据相关资料记载,潮汕铁路主干线自潮州府城西门外(现潮州市汽车总站)起至汕头厦岭头(现汕头市汽车总站)。潮汕铁路沿途经过的站点包括庵埠镇、华美、彩塘、鹳巢、浮洋镇、乌洋、枫溪镇,到潮安西门,全长39公里,后于1908年扩建支线,也就有了意溪站,全长扩至42公里,成为沟通汕头、潮州的重要交通线。
铁路股权
张煜南将铁路建筑工程机车、车辆、铁轨、站台交给英国怡和洋行估价,一共需要一百八、九十万。1903年12月,潮汕铁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筹集资金,他和弟弟就邀集亲朋好友认股,股额为300万元,其中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各认100万,合计200万。其他侨商各认领一些股份,不足之处再由张姓兄弟补齐。至铁路建成的那天,股金总额为325万元,张氏兄弟占全部股份的五分之四。
运营情况
根据《汕头交通志》记载,最初的潮汕铁路公司拥有3台机车、19节客车车厢(764个座位)以及40节货车车厢(每节载重7至10吨)。1931年增购设备后,火车头达到5台,客车增至40节、货车增至47节。除火车头购买自英国E2型外,车厢其余都从日本购买。
据统计,1931年前,潮汕铁路日均载客量约3000人,载货约70吨。在1931年增购设备之后,当年的10月开始实现汕头市潮安区A1纸,从每天往返3次增加到6次,日均载客量提升至四五千人,载货100吨以上。
有数据显示,1918年,潮汕铁路客运量881623人次,客运收入289849元;货运量24684吨,货运收入28516元;1924年,潮汕铁路客运量1259393人次,客运收入459438元;货运量54841吨,货运收入49759元;而在1931年,客运量则飙升至1756374人次,货运量仅50178吨。从数据上来看,客运收入成为潮汕铁路的大头,可以占到80%以上。
兴建者
张煜南和张耀轩兄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著名华侨实业家和地方侨领。他们曾以投资兴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华侨资本经营的商办铁路——潮汕铁路而载入史册。兄弟俩捐巨资在家乡修公路、架桥梁、建学校和图书馆,并因筹集海军经费,筹办京师医局以及赈济陕西省、北京灾荒等有功,受到清廷嘉奖。张姓兄弟在国内的各项事业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发起修建了潮汕铁路。
张煜南(1851—1911年),号榕轩;张鸿南(1861—1921年),号耀轩,广东梅县松口人。张煜南少时,因家贫中途辍学经商,在梅县区松口做米谷生意,后因经营亏损,便决心以家乡华侨先贤为榜样,告别双亲,只身漂泊,抵达巴达维亚谋生。起初,他投奔于张弼士门下任职,有了一些积蓄之后,便自立门户,转到当时荷兰殖民者开始经略的苏门答腊岛棉兰地区,发展他的事业。1878年,他与张弼士合资开办笠旺公司,垦荒种植橡胶、咖啡、椰子和茶叶,后又合伙开设日里银行,以调剂全埠金融。随后又开设万沧州雄狮足球俱乐部商号,经营各种商品。经过10余年的锐意经营,张煜南逐渐成为棉兰地区华侨社会中的首富。同时,荷兰殖民者因看到张煜南有功于当地的开发,又操金融大权,先后委以他为华人“雷珍兰”和“甲必丹”之职衔,因而他逐渐成为棉兰地区公认的华侨头面人物。
张煜南出国后不久,其父在家乡去世,其弟张鸿南也感到在家乡难以施展其抱负,故想前往南洋,投奔兄长。1879年,18岁的张耀轩告别了慈母,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航行,于1880年抵达棉兰投奔乃兄。张鸿南为人敦厚老实,工作细致,到棉兰不久,即被其兄长委任为其企业的总管,负责管理帐目。由于张鸿南工作勤恳,并赢得当地华侨社会的信任,未及数年,当张煜南被提升为华人甲必丹时,他也被委任为华人雷珍兰。
张姓兄弟的垦殖业在兄弟俩的齐心协力下,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后来,他们又在西甫兰收购一荷兰人经营不善的大种植园,并委任一荷兰人为其30多个种植园的总管。张耀轩因此成为拥有橡胶园并委任南非白人为其总管的第一个华侨种植园主。1897年,张弼士应清政府之邀请回国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因为深悉张鸿南能筹善算,故归国前将其在东南亚的一切企业委托他代管,使张煜南兄弟一时成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华侨财团之一。1898年,张鸿南随张弼士从雅加达前往新加坡办理商务时,因受德国邮船公司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的刺激,又合股创办了华侨资本经营的裕昌和广福两个远洋航运公司。1910年前后,张鸿南应张弼士之请前往巴达维亚共和国,会见了当地华人玛腰许金安和甲必丹李全俊,参与筹办中华银行,他认购了600个股份中的200份,其余由许、李等人认购。这样,张鸿南又把他的事业发展到爪哇岛
张姓兄弟在实业上取得突出成就和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后,对社会公益事业也竭力赞助。他们曾在棉兰创建一所教本学校,同时还对其他各埠的中华学校捐款。他们还捐建一所“济安医院”,对病人实行医药免费,对年老和贫困者尤为照顾,另外还在勿劳湾海口捐设麻疯医院,收容麻疯病人。他们还架造棉兰日里河大桥,方便交通。因此,在当地人民中享有较高的声望。
对于祖国,张氏兄弟也一往情深。他们曾捐款资助清政府扩充海军力量,陕西省闹旱灾,顺直发生饥荒,他们都曾捐献巨款。对于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也予多方资助,如捐款4000元作为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中学的建校费用,独资捐助出版宋明至清末嘉应历代名人诗选——《梅水诗传》十三卷,鼎力资助温仲和主的《光绪嘉应州志》,出版了《海国公余录》十卷。给香港大学捐赠10万元;给岭南大学捐了一座二层的“耀轩楼”;1910年,江南开劝业会,张姓兄弟带头捐款30万,以倡导“实业救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乡、同盟会会员谢逸桥的发动下,张耀轩曾捐了一笔巨款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起义,在其“大力相助带动下,南洋华侨由是踊跃输将”。为此,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特为张鸿南亲笔题赠了“博爱”大字斗方一幅,藉以表彰其支持革命的义举。
1895年,张煜南继张弼士之后出任中原地区槟岛副领事,从此步入仕宦之途。此后,因为他向祖国捐助了许多救济款项,先后被清政府授予花二品顶戴,四品卿衔,四品京堂候补等头衔。1903年,在张弼士的劝说和鼓励下,张煜南应邀回国,决心参与家乡铁路建设。他进京不久,受到慈禧的接见,这在当时是一种特殊的荣誉。他向清廷提出在韩江下游修建潮汕铁路的计划和潮汕铁路公司章程,获得了批准。从此,他向“实业救国”的理想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张煜南准备兴建的潮汕铁路南起汕头市,北迄潮安区,全长39公里,后来又加筑了意溪支线,共42公里。路线确定后,清廷即派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前来实地勘测,踏查就绪,决定兴工。全部工程、路轨、机车、车厢及站台由英国怡和洋行估价,计需180—190万元。据此,张煜南兄弟邀集亲友认股,股额定为300万元,其中张氏兄弟各认100万元。
潮汕铁路从1903年开始筹备,1904年动工兴建,至1906年10月全部干线完工,同年11月16日正式通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
潮汕铁路从1906年通车开始,至1939年被日本侵略军破坏、拆毁为止,共存在了33年。在这期间,它对韩江中上游和闽赣边区的华侨、侨眷进出汕头市,当地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的繁荣,都曾起过有益的作用。潮汕铁路现虽已化为乌有,但是张姓兄弟为建设家乡所遗下的业绩,却永为后人追念。如今韩江三角洲平原有一条笔直的公路,贯通潮州市和汕头,这条公路的路基,就是当年的潮汕铁路线。
潮汕铁路建成后,为了表彰张煜南的业绩,清廷授予他三品京堂候补。不久,又提升他为考察南洋商务大臣。正当他在花甲之年仍想为振兴祖国实业再献余热之际,却染病不起,1911年病逝于侨居地棉兰。
张煜南去世后,棉兰华人甲必丹遗缺由其弟鸿南继任。以后张鸿南又被升为棉兰华人玛腰,其实业继续获得发展,被时人称为“雄视一方的张玛腰”。
1921年2月8日,张鸿南在棉兰侨居地病逝。出殡之日,不分种族和国籍,人们从亚齐特别行政区巴东县、爪哇、槟岛新加坡等地赶来参加葬礼,对这位曾为发展棉兰地区的经济、为当地社会做过许多好事的一代华侨先贤表示哀悼。
2011年9月17日,由北京国际公益互助协会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等联合主办的张煜南张耀轩张步青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11年是潮汕铁路建成通车105周年,也是著名华侨实业家张榕轩逝世100周年,张耀轩逝世90周年,此次研讨会通过缅怀张氏昆仲、父子的业绩,弘扬其爱国爱乡的精神,为振兴祖国服务。原中国侨联主席庄炎林、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张榕轩曾孙张洪钧等出席研讨会。此外,会上还有来自北京、广州市西安市深圳市汕头市等地的50多名侨史专家、客家文化研究专家,以及来自台湾的代表发言。
2018年3月17日,张榕轩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梅县区松口镇南下村举行,开馆仪式吸引了海内外嘉宾近千人参加,包括来自印尼雅加达、棉兰,新加坡等地的华社各界知名人士近百人,旅居海外印尼、英国等地的张榕轩后裔20多人,以及广州、汕头、梅州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特别是来自有关部门、侨团、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历史价值
在潮汕铁路筑成之前,潮州汕头之间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韩江水路,但是因为韩江下游水位较浅,船只容易搁浅。如果是走陆路,步行翻山越岭的话最快也要一天一夜。
在当时看来,潮州市是郡城,而汕头市则是重要港口,这两个地方是潮汕平原的主要城市,潮汕铁路沿途多经村庄,人口稠密,而且特产丰富,有陶瓷、潮州柑及腌制品等,可供汕头港出口。意溪支线修筑后,更加方便接驳韩江,使得潮汕铁路通过韩江上游与兴梅等地区接驳起来,人货进出汕头港便有了更加便利的通道。
潮汕铁路的建成,开辟了粤东地区的交通新格局。当时汕头不仅是粤东地区的交通要道,还是赣州市龙岩市一带出海的咽喉。建成之初的潮汕铁路因控制福建西南及广东省东部出海要冲,营业额甚为可观,日均货运量约为100吨以上,收入几乎可以和北海道的铁路相等,是当时中国营业状况最好的铁路之一。潮汕铁路的建成,加快了汕头市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给汕头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便利。由于汕头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韩江上游的梅县区兴宁市乃至闽赣一带的物资均需通过汕头转运。汕头沦陷前几个月,潮汕铁路担负起抢运食盐二千吨以上的任务,解决了后方人民的淡食之虞,成为潮梅人民的生命通道。
遗址现状
潮汕铁路所使用的车厢和车头全部是进口的。英国进口的E2型燃煤车头为火车提供了强劲动力。现汕头市火车路还现存少数遗迹和年迈见证者。(包括九十三岁高龄的当年的火车司机)
饶宗颐先生在其主编的《潮州志·交通志》中提到,潮汕铁路最终“惜迭遭地方变故,今均荡然无存矣”。但在湘桥区,仍保留有一处旧时的潮汕铁路车站,这便是潮汕铁路10个车站之一的意溪站,也是目前唯一“幸存”的车站。留存下来的实物不只是车站,还有水塔。当时的机车是英国E2型蒸汽机车,需要有水的补给。在距离意溪站旧址约200米处,在沿西荣北路往潮州市方向的路边有当年的水塔塔基遗址。可惜沧海桑田,这里已经沦为菜地,塔基遗址也成为菜地中的一部分。
遗址保护
通过各界专家评审,包括潮汕铁路意溪站的18处历史建筑、遗址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潮州市文联已编撰画册汇编“潮州海丝地标”的图像文字资料,下一步还将对“潮州海丝地标”挂牌,让社会各界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故事。
目录
概述
历史
主要站点
铁路股权
运营情况
兴建者
历史价值
遗址现状
遗址保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