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冶镇是中国河南省
安阳市市殷都区下辖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20千米处,地处太行山出山口,东壤安阳,北临漳河,西接林州,南连鹤壁。截至2024年3月,该镇面积97平方千米,下辖5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4万。
水冶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因东魏引珍珠泉水鼓风冶铁,称为水冶。后村以水冶为名。明称水冶集,清为水冶镇,1957年设镇,1959年改公社,1975年复镇。域内安林公路、大白线穿境而过,安林高速和安李铁路贯通东西。
水冶镇自古是晋、冀、鲁、豫四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银水冶之称。该镇以钢铁产业为主导产业,是综合实力强镇,从2005-2016年连续11年位列
河南省百强乡镇第一名。2019年,在中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排名第130位,2020年荣获“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等称号。
水冶镇是千年古镇、文化名镇,受秦晋文化圈、燕赵文化圈、齐鲁文化圈、荆楚文化圈和中原文化圈的多层次辐射,境内有保存完整的马氏庄园、明清一条街、五门五关十三圈、李洪伯故居等古建筑,有宋代梅花碑、
水冶珍珠泉等名胜古迹。其中,珍珠泉的奇柏神泉,被誉为
安阳市八大景之冠——柏门珠沼;马氏庄园是
中原地区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
清代官僚府邸。该镇是
北宋三朝宰相
韩琦故里,也是电影《孔雀》,电视剧《
兵变1938》《二叔》等影视作品的主要拍摄地。
历史沿革
水冶镇因
北魏时以水鼓风冶铁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1937年,水冶被日军占领。
1945年,日军投降,水冶解放,安阳县委、县政府驻水冶。
1954年,
安阳县政府迁往安阳市城内,水冶镇人民政府设在北大街中段路西。
1959年迁东北街路北鼓楼寺。
1985年迁辅岩路至今。
2016年4月,原水冶镇和原蒋村镇行政机构套合,为新的水冶镇行政事业机构。
2016年11月,
安阳市部分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调整后,
殷都区代管水冶镇等原安阳县西部九个乡镇。
2021年9月,经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安阳市将水冶镇整建制划归殷都区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水冶镇下辖18个社区和4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水冶镇辅岩路102号。
行政代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水冶镇地处
安阳县西部,东邻
曲沟镇,南靠
善应镇,西接
许家沟乡,北邻蒋村镇。区域面积9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水冶镇境内大部为堆积平原地形,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镇东部到
沮河西岸坡度在0.5%~1.2%,地形平坦。
气候条件
水冶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燥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5℃,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1.7℃(1980年1月);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1.7℃(1958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31.7℃。生长期年平均206天,年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82.2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71.9毫米(1978年)。
水文
水冶镇境内属
漳河水系,大部分属于低山区石灰岩裂隙
溶洞水,大小渠道星罗棋布。从珍珠泉引出的主干渠广遂渠、广济渠、民生渠和珠泉河形成渠道网络,东部大部耕地可直接引水平灌,西部和中部可提水灌溉。
自然灾害
水冶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蝗灾、地震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82年7月29日至8月3日,
彰武水库以850立方米/秒的泄量放水。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42年下半年,寸草不生。最严重的一次蝗灾发生在1944年3月底4月初,小麦损失严重。最强一次地震发生在1930年,震级达到7至8级。
自然资源
水冶镇境内有煤、炭、
磁石、
硫、青石、
白云石、沙石、子母石、硝、石英石、
耐火土等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水冶镇辖区总人口9315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134人,城镇化率30.2%,另有流动人口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47367人,占50.85%;女性45792人,占49.15%。14岁以下16574人,占17.79%;15~64岁69230人,占75.31%;65岁以上7355人,占7.90%。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有
回族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5.66‰,人口死亡率4.47‰,人口自然增长率11.19‰。
截至2018年末,水冶镇户籍人口14955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水冶镇财政总收入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811万元,增值税587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5000元,比上年增长15.4%。
农业
水冶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05万亩,人均0.1亩,全部为水浇地。2011年,农业增加值1425万元,比上年增加7.6%,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22%。粮食作物以小麦、
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932吨,人均80
千克,其中小麦3490吨,玉米3442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380亩,产量9880吨,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菠菜、豆角等,其中萝卜1070吨,白菜3460吨,菠菜1460吨,豆角760吨。
水冶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62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羊饲养量2.01万只,年末存栏0.18万只;家禽饲养量66.39万羽。
工业
水冶镇工业以钢铁、水泥、耐温材料、铸造为主。2011年,工业增加值5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1.2%。工业企业80家,职工14703人。
商业
2011年末,水冶镇有商业网点1803个,职工3万人。大小各类专业市场40个,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2个,大型批发市场8个,大型连锁经营店16家,大型超市5个。餐饮服务业达160余家。
紧紧围绕“工业强镇、三产富镇、文化兴镇、依法治镇,按中等城市建镇,增强自我城市化实践意识”的发展战略,坚持“只有产业做大,水冶才能做大;只有产业做强,水冶才能做强”的理念,大力营造经济发展新平台,推出了“四城三带”新举措,即:建设钢铁城、化工城,改造老城,建设新城,建设安林路、辅岩路、珠泉河两岸三条经济带,从而为全镇增添了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经济优势凸现,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拉长产业链条,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形成一批钢铁龙头企业,年产生铁300万吨、钢坯200万吨,成为
安阳市的钢铁生产基地。优质炼钢生铁、铸造生铁、球墨铸铁等主要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
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全镇共有大型钢铁
冶炼企业7家,建材企业7家,
造纸企业8家,轻纺企业3家,形成了以钢铁冶炼为主导,建材、化工、轻纺、煤炭等多业并举,多轮驱动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该镇大力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工程,积极推动永盛玻璃、塑化公司等主城区31家限上工业企业向产业聚集区集中布局,并在推动企业搬迁中强化纵向延链补链,横向关联配套,使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升级换代,集聚发展。在实施“第三产业提升”工程中,依托安钢永通、湖波水泥等大型企业,通过整合企业资源,以万德新干线、豫北仓储物流配送产业园等为龙头的物流产业快速崛起;依托特色商业区建设,推动现有40家规模市场和商场向专业市场、专业街区和特色市场、特色街区转化;引进珠江村镇银行、中国银行等入驻水冶,楼宇经济和建筑市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全镇三产比重由2014年的39%提高到45%,基本实现经济结构重大转变,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新建和改造了多条城市化道路,全镇基本形成“三纵六横”型道路交通网络,总里程达260公里。.一批居民集中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公园、广场、车站等公共设施和供气、供水、供电、通讯网络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全镇日供水量达6万吨,供电量达3.7亿千瓦时,电话普及率达64.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5%,引入了天燃气工程。专业市场繁荣昌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商品集散地优势,加快培育市场体系,走商贸发展型路子,大力发展新兴三产。全镇非公有制经济达到1803个,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各类专业市场达20多个,大型批发市场8个,大型连锁经营店16家,大型超市5个,餐饮服务业达160余家。全镇有客车近200辆,日客流量高达8000至10000人。
因
北魏时以水鼓风冶铁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
冶炼之源、名相故里,国母故乡。水冶是个文化名镇。镇内有保存完整的明清一条街、五门五关十三圈、李洪伯故居等古建筑,有宋代梅花碑、
水冶珍珠泉等名胜古迹,是电影《孔雀》、电视剧《二叔》、《
兵变1938》等影视作品的主要拍摄地。
水冶是个工业大镇。在
计划经济时代,曾是
安阳县乃至安阳地区的工业基地,镇内拥有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20余家,最辉煌时,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占到过全县的70%。现有工商企业2981家(户),工业企业181家,其中较大型的钢铁
冶炼企业6家,建材企业5家,轻纺企业3家,限额以上企业50家。水冶是个商贸重镇。因地处
太行山出山口,历来是晋冀豫三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银水冶”的美誉。个体工商户2500余户,三产从业人员30000余人。
2011年,水冶镇连续7年保持了全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第一名。先后荣获“
全国重点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等称号。水冶镇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上级的高度关注,省城镇化建设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水冶镇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小城市。
安阳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水冶镇建设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中等城市,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借助晋豫鲁铁路大通道在水冶镇设有
编组站这一运输成本的优势,将全省淘汰压缩下来的钢铁发展空间集中用于水冶,建成全省精品钢生产基地。中央六部委确定水冶为强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2007年全镇GDP完成55亿元,企业总产值完成175亿元,工商税收完成5.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350元,连续四年保持了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第一名的位置,并跨入了综合发展水平“全国千强镇”行列。
殷都区水冶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以钢铁为主导,建材、化工、轻纺、煤炭等多业并举、多轮驱动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三纵六横”的道路框架,总里程达35公里。专业市场繁荣昌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水冶镇有幼儿园28所,小学19所,初级中学5所,在校生9838人,专任教师791人;理工学校1所,
高中1所。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水冶镇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发放科技资料1万余份,培训干部群众4000余人次。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水冶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5个,农家书屋25个,藏书3.8万册。
2011年末,水冶镇有学校体育场4个,8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6%。
2011年末,水冶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卫生
2011年末,水冶镇有县总医院1所,镇卫生院1个;病床80张。专业卫生人员74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
执业助理医师24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889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水冶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1人,支出65.6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人,支出3.3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公立敬老院1家,私立敬老院1家,床位56张。全年有244户,470人因符合条件享受农村低保,30多人获得大病救助,办理廉租房保障265户,对43名残疾人发放了轮椅。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水冶镇有邮政局1个。固定电话用户3.2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8%;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7万户。
给排水
2011年末,水冶镇镇区日供水量6万吨。
供电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水冶镇镇区有花坛30个,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
交通
水冶镇东临
北京—香港公路、石武高速铁路、京广高速公路等,省道安林公路、安林高速贯通东西,省道大白公路纵贯南北,
安李铁路穿境而过。完成了7条城市化道路和19条村村通公路建设,形成“三横六纵”交通网络格局。2011年末,镇区西客站1个,有客车近200辆,日客流量高达8000至1万人次。
文化
地名由来
旅游
风景名胜
珍珠泉位于
殷都区水冶镇,主要由马蹄泉、拔剑泉、卧龙泉等8泉组成,是
洹河的主要水源之一,也是水冶镇一带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遐迩。
珍珠泉古时也称柏门泉。泉水出地,明若珠玑,喷珠似玉,故名珍珠泉。园内树木蔽日,古柏参天,亭台楼阁相互掩映,长廊碧水,石径弯弯,泉水清澈见底,水珠串串上翻。泉边十余颗古柏树龄约在1500余年,苍劲挺拔,其中一颗在中心亭门前,小石桥后,树根出地一分为二,长到1.5米高处,又合二为一,形似一门,故称柏门。游人以过柏门为快,说:“走过柏门活百岁,喝口泉水老还童”。过小桥看流水,手扶青石栏杆,细品望柱上的雕刻,
石狮、石象、石猴美不胜收。漫游在
鹅卵石铺漫的小道上,穿竹林,登龙台,站在高高的观景亭上,南望龙山积雪,北看
天桥长河,东观车马喧嚣的古城,西瞻巍巍
太行山,不禁心旷神怡,情趣无限。山水多娇,引无数游客到此游览。
水冶珍珠泉始于何年何代,史料不一,众说纷纭。相传
赵祯时,朝廷名将
韩琦西征
西夏途经此地返朝,时值盛暑,兵士干渴难忍。韩琦急中将剑插于蚁穴祈水,拔剑后泉水喷涌而出,遂名此泉为拔剑泉,又名宝剑泉。又传韩琦的战马咆哮嘶鸣,一蹄踏陷,清泉涌出,泉形状如马蹄,即名马蹄泉,另有一泉形若卧龙,周围多地龙(蚯蚓),又称卧龙泉。这些泉被统称为珍珠泉。泉水汇成的湖,其四周建有石栏,可凭栏观鱼。湖中伸进一个小半岛,岛上有小亭,亭旁有千年古柏,其中一树有两根树干距地面约五尺,在相距四尺处环合,犹如一座门洞,游人可低头通过,传说过此门者能延年益寿。此柏树洞门与珍珠泉群合称“柏门珠沼”,居安阳八景之首。
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位于水冶镇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巡抚
马丕瑶的故居。2000年9月25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4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庄园建于清光绪年,至民国初年,前后营造了四十多年,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路,建两个四合院;中区四路,西三路前后均建四个四合院,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院落;南区一路,亦为一组九门相照的建筑。屋顶多为硬山,悬山次之。三区共有厅、堂、楼、廊舍等401间,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配套建筑设施建有“马氏义庄”庄北、中、南四座花园及马厩、柴草库、仓库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米以上。整个庄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气势宏伟,被誉为“
中原地区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大型府第”。
水冶古城
水冶古城,位于水冶镇内,内有明清一条街、五门五关十三圈等古建筑,是电影《孔雀》、电视剧《二叔》、《
兵变1938》等影视作品的主要拍摄地。
获得荣誉
全省乡镇2007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前100名评价结果揭晓,
殷都区水冶镇位居第一。这是水冶镇继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3年成为全省2000多个乡镇中最具实力的乡镇后,再次夺得百强乡镇桂冠。与此同时,经中国乡镇工作委员会课题组评选,该镇又入围“2008年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居第439位。
2008年,水冶镇在
河南省百强乡镇评比中再次榜上有名,与中牟城关镇并列获得第一名。
2009年,再次获得河南百强乡镇首位!
2010年,水冶镇在河南百强乡镇中再次位例首位。
2011年,
殷都区水冶镇已被确定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之一。为进一步增强水冶镇的辐射带动能力,2011年9月6日,
安阳市十次党代会将
曲沟镇的南固现村、北固现村、寨子村、东高平村和蒋村镇的下河村、南麻水村、东麻水村、西麻水村、许朴村、石棺村等十个村庄整体划给水冶镇。
2012年,殷都区水冶镇再次位列
河南省省百强镇第一名。
2013年,殷都区水冶镇保持强势尽头,再度位列河南省百强乡镇第一名。
2014年,河南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正式发布《2014年河南省百强乡镇评价报告》,
殷都区水冶镇、
回郭镇、
荥阳市豫龙镇等分列百强乡镇前三位,而有关数据显示,殷都区水冶镇已经连续十年当选河南百强乡镇之首。
2019年9月11日,水冶镇入选“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水冶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4月23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命名水冶镇为河南省第二批“美丽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