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堂人物图》上一共画有11人,其中有僧1人,文士7人,侍者3人。该画作描绘
天宝诗人
王昌龄与其诗友在江宁县丞任所琉璃堂厅前聚会吟唱的故事。该画作色彩淡雅,格调清逸,衣纹线描顿挫转折,做服“战笔”描,与今传《
重屏会棋图》用笔一致。
全画根据人物的聚散安排,可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以法慎为中心,王昌龄等三文士正与之谈论,两侍者在后捧盒侍立;后半部分则以文士构思诗文为主题,上作
李白正倚松石而进行紧张的构思,旁若无人,一侍者磨墨以待执笔而思者运笔疾书,最后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一文士执卷回头仰望,若有所感,与之同坐黑衣文士则眼望执笔欲书文士,似乎已觅得佳句。或持笔觅句,或冥思改诗,或交谈文事,现场兴味盎然。
周文矩的人物画作品,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仕女画作品,一类为以颤(战)笔笔法作衣纹的人物画作品。周文矩的一般仕女画作品,衣纹不作颤(战)笔,多秀润匀细而又劲挺有力,设色简淡,体貌与
晚唐周昉颇为相似。周文矩另一类人物画,画人物衣纹多用颤(战)笔,用笔瘦硬战掣,深受
李煜“金错刀”书法的影响。 《琉璃堂人物图》与今传《
重屏会棋图》用笔一致,两件作品均为后一类绘画作品的典型。
该图色彩淡雅,格调清逸。衣纹线描顿挫转折。松干针叶、所置桌凳,甚至人物眉须、衣冠穿戴等,皆精工细写,笔意相连,神采飞扬,袍服衣纹更是有瘦硬颤掣的笔触意蕴,做服“战笔”描,体现了画家独特高超的笔墨特征。
画家把处于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诗人的神情姿态和性格气质,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姿态各有不同,但又统一在诗人构思的浓浓氛围中。全幅人物繁复,布置铺排错落有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文人雅会的情形。画家将前贤
王昌龄与文友雅集的情态瞬间,鲜活地定格于该图卷中,刻画得十分生动。而写法慎,主昌龄等人谈论诗文情形时,两侍者在后捧盒侍立,画面着色淡雅,格调清逸,人物衣纹用笔顿挫转折而有颤动之感。画中人物情态自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所绘双眸神来点睛之笔,格外炯炯有神,各个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气质得以充分展现。由此亦可领略画家丰富细微的生活想象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
郎绍君:“如果把此图与《
文苑图》接起来,确是一幅完整的构图。但从笔法看,此图似逊于《文苑图》。”
清末民初,此卷曾为狄平子所得,卷首有其长跋,后流往,入藏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残存的后半段,均为宋摹本,而此件则为全摹本。
周文矩,
五代十国南唐时期画家,建康句容(今
句容市)人。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
李璟李璟、后主李煜时期,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工仕女,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周文矩的绘画艺术曾对后世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原地区十八描中的
战笔水纹描即由他首创,所作人物衣纹多用曲折战掣(称为“战笔”)笔法表现,成为重要的传统衣纹描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