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一部在2004年8月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斯蒂芬·茨威格,由
舒昌善进行翻译。
在1980年代中期的中国,本书就曾深深影响过一代大学生们。
内容简介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由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该书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该书是200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在中国,早在1980年代中期,本书就曾深深影响过一代大学生们,堪称经典的“校园书籍”。作者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认为所有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笔往往只产生在艺术家难得而又短暂的灵感勃发的时刻,而历史亦是如此。历史的长河悠悠地流淌,漫长而平淡,因为所有那些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都需要有酝酿的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该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人类命运关的时刻》,讲述诸如拜占廷的陷落、天才的《
马赛曲》作者、
拿破仑·波拿巴的滑铁卢之战、飞越大洋、列宁的一段曲折路等等,均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第二部分为《麦哲伦——一个人和他的事业》是一个整体,描写
葡萄牙帝国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及其一生的航海事业,真人真事而又有所升华,让人详尽而又准确地把握了麦哲伦的一生及其所处的那段历史。该书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之处在于,作者不是纵向展开历史人物的生平,而是横向截取人物生命中的那些“关键时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时刻。书中集结的人物事件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作者的笔在时空经纬间行云流水地穿梭,意在构成一幅让后人高山仰止的人类群星闪耀图。
被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称为“
雅威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
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分钟的优柔寡断,
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
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
德国返回
俄罗斯,
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
机车……
作品目录
序言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巴尔沃亚
亨德尔的复活----------亨德尔
一夜之间的
塞巴斯蒂安·代斯勒----鲁热·德·利勒
滑铁卢的一分钟----------
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玛丽恩巴德悲歌----------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黄金国的发现----------苏特尔
英雄的瞬间----------陀思妥耶夫斯基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
封闭的列车----------列宁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威尔逊
第一版译者后记
第二版译者后记
人物形象
格奥尔格·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著名的英籍
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
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
汉堡市——当时唯一有民族
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
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
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
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5年11月28日,
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歌德名列第7位。另有,耳机品牌
歌德。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
法兰西王国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
意大利国王,
莱茵联邦保护人,
瑞士仲裁者。曾经征服和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拿破仑非矮子身高约1.7米,人们误认为拿破仑是矮子是因为当时人们错用英制尺寸去计算法制尺寸,法制尺寸比英制的尺寸要长。
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
战争与和平》(1859~1869)、《
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
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
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1868-1912),一位
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和
极地探险家。1868年6月6日出生于
英国德文波特,斯科特1881年加入英国海军,1891年升为上尉。1900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到
南极洲的探险,其目标是
罗斯海。他发现并命名了
爱德华七世半岛。1910年,斯科特从英国出发,重返南极,他这次的目标是要到达南地极。1912年1月17日,
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但是,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在返回南极洲边缘的路途上,他们遭遇极强的寒冷低温,五人先后遇难,其尸体连同日记在六个月后才被发现。今天位于南极地区的
罗尔德·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以他和他的竞争者命名的。
列宁(
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
苏联的主要缔造者、
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
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他曾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博士学位,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之最杰出的六位总统之一,近代史上是具道德使命的政治家、“
联合国”组织的启蒙者、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首先承认了“中华民国”,在国际间提出:“尊重
中原地区主权”的呼欲;他第一次提出了同西方列强崇尚的武力解决问题针锋相对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他影响巨大,连他喜欢打的高尔夫球,后来都成了世界各国总统的仿效。
马库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出身于古罗马Arpinum的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政治联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
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年—前30年)派人杀害于Formia。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op,1881一1942),
奥地利 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蒙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良知对抗暴力》《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三大师》《三文豪》《三奇才》《昨日的世界》《罗曼·罗兰》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
罗曼·罗兰和
奥古斯特·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
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
苏联,认识了
马克西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
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传记文学大师,著名的纪实性作品有《三大师\u003e(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也夫斯基评传)、《和精灵的斗争》(德国三位患有精神病的天才人物: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评传)、《回忆艾米尔·维尔哈仑》、《三位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家》(斯肠达、
列夫·托尔斯泰、
贾科莫·卡萨诺瓦评传)、《精神疗法》(催眠术发明者梅斯歇尔、“
基督教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精神分析学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评传)、《玛丽·安托瓦特内》(传记,已改编成电影)、《马利·斯图亚特》(传记小说)《 约瑟夫·富歇》(传记小说)、《亚美利哥》(传记)以及《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专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