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
原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科长
沙飞(1912年5月5日—1950年3月4日),原名司徒传,出生于广州市,祖籍开平市,毕业于广州无线电学校,1942年入党,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社副主编,编辑科长、书报社主任,及华北军区政治部书报社主任等职。
1926年,沙飞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当报务员,1932年在汕头市电台当报务员。1935年6月,沙飞以别名司徒怀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10月19日,沙飞得知鲁迅去世的消息后,拍摄了鲁迅的葬礼和上海市各界悼念鲁迅的活动,随后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12月3日至5日,沙飞第一次个人摄影展览在广州长堤ymca举行。抗日战争爆发后,沙飞在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同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并先后担任《晋察冀日报》社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科科长。1938年6月,沙飞与加拿大法西斯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成为挚友。1939年7月,沙飞随延安电影团在华北抗日战场采访的吴印咸编写了《摄影常识》一书。1942年7月7日,沙飞创办《晋察冀画报》并任主任、《华北画报》社主任。从1937年9月至1946年8月,沙飞拍摄了晋察冀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日将士、军旅生活、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等千余幅历史照片。1948年10月,沙飞因肺病入军区干部疗养院休养,他住院期间,几次对家人表示是日本医生害死了鲁迅,现在又计划害他。1950年3月,沙飞因精神失常射杀日本医生津泽胜被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处死刑,1986年5月平反,恢复了党籍、军籍。
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办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份画报。沙飞是该画报的创始人、主任。此外,沙飞是中国摄影史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从1940年到抗日战争胜利,沙飞等人先后幵办10期摄影学习班,毕业学员200多人,到解放战争胜利时,摄影队伍达500余人,为中国革命战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记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沙飞1912年5月5日出生于广州市,原名司徒传,祖籍开平市。他自幼在广州生活,高小毕业后考人广东省无线电学校,同时还考入广州育才英文学校。1926年,14岁的沙飞在无线电学校毕业。此时的广州掀起反帝爱国热潮。少年沙飞深受影响,有了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毅然选择从军。
工作经历
电报员经历
沙飞在北伐军中当电台报务员期间,随军先后去了上海市宁波市济南市、北京等地。北伐胜利后,他在梧州市军用青年沙飞肖像电台驻扎了3年。1932年初,20岁的沙飞到汕头电台当特级报务员,并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
与鲁迅结缘
最初,沙飞用相机记录了他和妻子王辉的相处的甜蜜时光,以及风光景物,但是很快,他的镜头对准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拍摄了《磨剪工》《慈母手中线》《风烛残年》《为了活命》《生命的呐喊》《被迫离境》等照片,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广大劳动人民为生计苦苦挣扎、拼命抗争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底层的现状。
1935年6月,沙飞以别名司徒怀加入上海黑白影社。之后,沙飞赴南澳岛拍摄专题照片,先后以《南澳岛一日人南进中的一个目标》《敌人垂涎下的南澳岛》为题,介绍了南澳岛的地理概貌、自然风光、渔民生活生产情况,揭露了大批日本浪人潜入中国南疆活动的阴谋,这是中国摄影史上最早表现国防题材的照片。
1936年初,沙飞拿回家一本外国画报给妻子看,有几幅照片,是关于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菲迪南大公,在1914年6月到访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族一青年用手枪打死的场景,这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此时的沙飞决定当摄影记者,要用照相机记录历史。1936年9月,沙飞因暂时未能实现当摄影记者的愿望,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和木刻技术,并通过挚友李桦的推荐找到黄新波并与在上海的左派木刻家们取得了联系。随后他与画家司徒乔、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喜欢摄影的牙科医生司徒博等族亲来往密切。
1936年10月8日,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第二次全国木刻展览会上,沙飞见到鲁迅先生并为之拍摄,他拍摄的照片刻画出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旗手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轩昂气质,这是沙飞拍摄的第一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奠定了他今后职业的基础;10月19日,沙飞得知鲁迅去世的消息后,随即背上照相机,直奔大陆新村鲁迅先生寓所拍摄了鲁迅遗容。之后他又拍摄了鲁迅的葬礼和上海市各界悼念鲁迅的活动;28日,沙飞的文章《鲁迅先生在全国木刻展会场里》在广州市民国日报》发表。1936年11月号《哀悼鲁迅先生特辑》《生活星期刊》1936年第1卷第21号和22号、《良友》1936年121期、《中流》1936年11期、《时代画报》1936年11期、《光明》1936年第1卷第10号《哀悼鲁迅先生特辑》、《文季月刊》1936年11期等,先后刊登了署名沙飞拍摄的《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鲁迅遗容》等照片,这些照片引起当时社会的极大反响和轰动。
1936年12月3日至5日,沙飞第一次个人摄影展览在广州长堤ymca举行。展出作品114幅,有关鲁迅先生的照片26幅。1937年1月初,沙飞到达广西桂林;1月18日,沙飞的诗《我有二只拳头就要抵抗》在《桂林日报》发表。1937年6月25日至27日,沙飞在桂林初级中学举办第二次个人摄影展览。共100幅作品,其中“纪念鲁迅先生”照片20张。在沙飞影展专刊《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照片下面,有他亲笔写的字:“我们要继续鲁迅先生的对恶势力毫不妥协的伟大精神奋斗到底。沙飞1937年元旦”。影展时,沙飞为了不卖掉有关鲁迅的照片,于是把鲁迅的照片标价10万元。
战地记者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8月15日,沙飞在《广西日报》上发表文章《摄影与救亡》,此文发表后不足半个月,沙飞抵达华北抗日前线太原市,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9月,八路军第115师平型关大捷撤到山西五台县,沙飞经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介绍,前往115师去采访。之后在聂荣臻安排下到杨成武支队采访,并被任命为军区摄影记者、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第一任编辑科长兼《晋察冀日报》副主任。从此,沙飞成为人民军队中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正式幵始了他以照相机为武器、投身抗战的生涯。期间,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编辑科科长兼《抗敌报》社副主任、新闻摄影科科长、《晋察冀画报》社主任、《华北画报》社主任等职。1937年12月,沙飞正式参加八路军,他是抗战时期第一个到华北晋察冀军区参军的知识分子。
1938年6月,沙飞与加拿大法西斯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一见如故,成为挚友。沙飞先后拍摄了聂荣臻和白求恩在一起、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在模范医院幵幕典礼上讲话、白求恩和小八路、白求恩和地方武装站岗等照片,这些照片把白求恩的精神、白求恩的胸怀、白求恩的风采真实地表现出来。
1939年1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干部沙飞、罗光达等人在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举办了敌后第一次新闻摄影展,于乡野路边展出抗战照片200余幅。随后沙飞和罗光达等人一起在晋察冀军区驻地平山县蛟潭庄举办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摄影展览”,这是中国解放区举办的第一个摄影展览。同年2月,晋察冀军区成立新闻摄影科,沙飞任科长。从1937年9月至1946年8月,沙飞拍摄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侵略者、抗日将士、军旅生活、民主政权建设、民众支援抗日、百姓生活、日寇暴行、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国际友人等内容的照片千余幅。
1939年7月,沙飞随延安电影团在华北抗日战场采访的吴印咸编写了《摄影常识》一书,由《晋察冀日报》印刷出版。此书作为培训摄影干部的教材,发行到部队和地方。沙飞和石少华、罗光达等同志以举办摄影训练队的方式培养摄影干部。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给伤员做手术时受病毒感染不幸去世。沙飞赶到唐县于家寨向白求恩告别,拍下了白求恩遗容、追悼大会及白求恩烈士墓落成典礼的照片。
1940年9月14日,沙飞的文章《老乡,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在《抗敌报》发表,并收录在《晋察冀日报通讯全集1938—1948》(晋察冀日报研究会主编,中国共产党史出版社,2012年)上。11月,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沙飞在唐县筹划举办了“纪念我们的国际朋友白求恩摄影展览”,展出沙飞、吴印咸、罗光达等人拍摄的白求恩大夫活动照片50幅和白求恩摄影遗作28幅。沙飞用白求恩遗赠的照相机拍摄了影展的实况。1938年至1940年间,沙飞用带徒弟、个别辅导的方法,在晋察冀培养了一批人学会摄影,如罗光达赵烈、白连生、杨国治、李鸿年。
1941年5月1日,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的《抗敌三日刊》,沙飞发表文章《我最后见到鲁迅先生的一天》及照片《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1941年初夏,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召集沙飞、罗光达等人开会,明确让他们集中全力筹备画报,军区印刷所也划归画报筹备组领导,由沙飞全面负责。6月,沙飞拍摄的组照《将军与幼儿》中的两幅照片发表在《解放画刊》第2号上,该画刊是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同年7月,晋察冀摄影训练队在平山陈家院开学不到一个月,日军就来“扫荡”,沙飞、赵烈、张进学分头带部分学员到阜平县涞源县、灵邱、五台一带,一边打游击,一边抓时间学习,反“扫荡”结束,再回原地学习。后来晋察冀军区受冀中摄影训练队的启发,政治部由沙飞主持,在河北平山县陈家院村办了20余人的摄影训练队,成员有齐观山、申曙、于舒、曲治全等。
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平山碾盘沟村正式成立。沙飞任主任;同年,《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发表了《将军与幼儿》组照及聂荣臻给石家庄市日本驻华北派遣军司令的信。画刊、画报送往敌占区,日本士兵和侨民看到后,被八路军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6月3日,沙飞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9月,日寇开始对晋察冀进行“大扫荡”。12月9日,沙飞和政治指导员赵烈带领的一个小分队,在柏崖村遭受日本侵略部队的合击。在突围中,沙飞从雪坡跌下悬崖,几乎致残。1944年11月和1945年4月,晋察冀画报社建立之后,沙飞等人又在河北阜平县县洞子沟村办了两期摄训队,学员有高粮、力竞、赵逢春、黎民、照耀、郝建国、杜铁柯、吴洛夫、红枫等,两期共40余人。
执行死刑
1948年10月,沙飞因肺病入军区干部疗养院休养;12月,他转入石家庄市和平医院治疗,那里有很多留用的日本医护人员。他住院期间,几次对家人表示是日本医生害死了鲁迅,现在又计划害他;12月15日,沙飞以出院前征询医生意见为藉口,派其通讯员将该院日籍内科主任医生津泽胜诱到他房内,谈话间,沙飞突由床上立起,在裤兜内掏出手枪,对准津泽胜连发两弹:一中额部,一由左臂擦过,津泽胜立即倒地;当时有两个通讯员在场,一个事件发生后去院部报讯,沙飞乘另一通讯员不备之际,又向津泽胜额部正中射击一弹。津泽胜饮弹后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只是高烧不退。当时和平医院的外科手术尚不能开颅取弹,遂派人上北京筵请外科专家,返回时,汽车在正定县抛锚,数小时修不好,延误了医治时间,以致津泽胜脑水肿于17日死亡。
1950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作出了《关于开除沙飞党籍的决定》;2月15日,沙飞被逮捕,关押在华北军政大学军法处看守所。与之同时,清查和收缴(必需生活用品复发还)了他的所有的物品。经审讯,沙飞怀疑医生津泽胜在诊疗过程中是意在谋害他。医学专家及有关治疗医生,根据沙飞所供怀疑四点对全部治疗经过进行检查,做出结论,沙飞对津泽胜之怀疑,毫无根据。1950年2月24日,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决沙飞以死刑。1950年3月4日,沙飞在石家庄市被执行死刑,享年38岁。
得以平反
20世纪80年代初,沙飞的夫人王辉,长子王达理、长女王笑利,便以沙飞家属的名义,不间断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和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递交要求彻底为沙飞平反的《申诉书》,其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众多老战友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下,1986年5月,原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销了原判决。1986年6月11日,中共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布了“恢复沙飞同志党籍”的《决定》。随后《中国摄影报》《仲国摄影》、香港特别行政区新晚报》、天津市采风报》等报刊刊登、转载了沙飞案彻底纠正的有关消息。1986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给沙飞夫人王辉一份“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写明:“沙飞同志(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华北画报》社主任、正师级)于1950年2月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病故”。
主要成就
创办《晋察冀画报》
《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办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份画报。沙飞是该画报的创始人、主任,也是记者、编辑、校对和印刷工人。《晋察冀画报》正式创刊出版是在1942年7月7日,纪念抗日战争五周年的日子。很快,画报发行到延安市重庆市、南方等地,甚至发送到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等敌占区。从1939年晋察冀军区摄影科成立、1942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至1948年5月华北画报社成立为止,沙飞与战友们在九年中拍摄了数万张具有文献价值的照片;《晋察冀画报》先后出版画报、画刊79期、丛刊5本,共发行61.8万册,出版摄影读物和影集、卡片6种,共发行了64280册,还向其他解放区、国统区和国外发稿5万张;举办影展300余次;先后派出3批人员,支援兄弟解放区创办摄影画报。
培养摄影记者
1938年至1940年间,沙飞用带徒弟、个别辅导的方法,在晋察冀培养了一批人学会摄影,如罗光达赵烈、白连生、杨国治、李鸿年。叶曼之、叶昌林、周郁文、张进学、刘沛江、冀连波等,后来还个别辅导了裴植顾棣,这些人后来成为解放区的摄影骨干。当沙飞用个别辅导方法逐步为晋察冀各分区培养摄影干部的时候,冀中军区由石少华主持的摄影训练队,取得了成功。1940年夏在河北曲阳县宋家庄镇办的冀中摄影训练队只有8名名学员,第二期(1940年冬在河北定县)增至14名,第三期(1941年夏)是30名,第四期(1942年春在河北安平县北郝村)猛增至86名。新中国不少著名摄影家和暗房专家是这四期摄影训练队的学员,如萤火虫、李棫。宋贝珩(第一期)、袁克忠、孟庆彪、黎呐、杜根元、刘明(第二期)、梁明双、杨振亚、宋克章。刁寅卯(第三期)、李学增。袁苓、董青、杜海振。刘克己、李峰、宋谦(第四期)等。
从1940年到抗日战争胜利,沙飞等人先后开办10期摄影学习班,毕业学员200多人,到解放战争胜利时,摄影队伍达500余人,使党的新闻摄影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军区到军分区、从晋察冀到晋冀鲁豫、到华东、东北地区等地,为中国革命战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记者。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新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领导同志和中坚力量。
创作特点
沙飞是中国摄影史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沙飞早期在广东省的摄影作品《南澳岛——日人南进中的一个目标》《敌人垂涎下的南澳岛》这些作品介绍了南澳岛的地理概貌、自然风光、渔民生活生产情况,揭露了大批日本浪人潜入中国边防海岛活动的阴谋。沙飞拍摄下这些作品旨在告诫和警惕国人和民众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这批作品是中国摄影史上较早表现国防题材的作品之一。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沙飞,在战斗岁月总结了战地摄影的拍摄与传播的实践——摄影既武器论。他的部分作品以山西河北的浮图峪、插箭岭、紫荆雁门关等为代表的长城为背景,例如《八路军战斗在涞源浮图峪长城》《115师挺进平型关》《插箭岭长城欢呼胜利》《号声》《我们在太行山上》等,这些作品再现了全民族浴血抗战的场面。
沙飞从事摄影创作的早期,他的镜头对准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拍摄了《磨剪工》《慈母手中线》《风烛残年》《为了活命》《生命的呐喊》《被迫离境》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记录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底层生计与抗争的情景,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底层的现状。沙飞作品的人民情怀还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善举,如作品《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美穗子》、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晋察冀》《扛着木制机关枪的儿童团》《妇女自卫队训练》等。
个人生活
沙飞喜欢文学,爱读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看文学作品,曾把能买到的鲁迅的书全看完了。他买的一本鲁迅亲自选编的《凯绥·珂勒惠版画选集》,尤其喜欢其中第20幅画《面包》。后来他把这幅画带到战火纷飞的华北前线,一直挂自己的房间。沙飞是家中长子,其父司徒俊勋在广州市经商失败后,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沙飞身上。
1931年,沙飞转到汕头电台当特级报务员,在这里,他与妻子王辉相遇相爱。1933年3月,沙飞和王辉结婚,为蜜月旅行买的照相机使沙飞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他逐渐迷上这小黑匣子。当时他是电台的特级电报员,每月有150块大洋的优厚工资收入,给父母寄钱后,留下的钱几乎全用在了摄影上。此外,王辉从母亲那里拿了500大洋,给他买摄影器材。家里专门搞了一个暗房,他们常一起冲胶卷洗印放大相片,她是他作品的第一个观众。
沙飞和妻子及朋友们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们痛恨列强欺负中国、日本占领东北地区。他的朋友李桦张望喜欢木刻,与鲁迅有联系。
沙飞长子是王达理,长女是王笑利,二女儿是王雁。抗日胜利后,沙飞与妻子又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女儿王雁在《我的父亲沙飞》2005年版的后记中,曾对父亲沙飞写道:“人民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因为您用照相机记录了中华民族一段悲壮的历史,您最后的13年是在‘晋察冀’度过的,您永远屹立在那里,拥抱着您热爱的土地与人民。”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较早将镜头对准被苦难命运折磨的底层民众,他以摄影为武器走在抗日救亡最前线,他呕心沥血创办《晋察冀画报》,用相片发出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声音,开拓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新闻摄影事业,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红色摄影人。沙飞的一生短暂而充实,他用照相机留下历史的剪影和切面,将悲天悯人的情怀与对摄影的忘我热爱浇铸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江门新闻网评)
珍等。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沙飞、石少华、郑景康赵烈吴印咸高帆徐肖冰、邹建东为代表的的红色摄影家以照相机为武器,用生命鲜血换来了一批经久不衰的红色影像。沙飞在革命战争年代对我党我军建立的红色新闻摄影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影像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中国摄影家协会评)
沙飞是遗憾的,他在自己最爱的事业上拼搏了仅仅十余年,那么多的理想和愿望还没有实现。沙飞又是幸运的,他的家人一直深爱他,他的战友一直思念着他。沙飞更是自豪的,他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中国摄影史乃至世界摄影史上最光辉的业绩。他被后人称为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先驱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摄影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中国摄影史上,谁人受过这等评价、谁人受过这等赞誉、谁人受过这等爱戴、谁人受过这等怀念……沙飞受到了。(光明网评)
以沙飞、石少华、郑景康、赵烈、吴印咸高帆徐肖冰、邹建东为代表的的红色摄影家以照相机为武器,用生命鲜血换来了一批经久不衰的红色影像。(文艺江门市评)
轶闻趣事
给鲁迅寄照片
沙飞把自己拍摄的鲁迅的照片寄给鲁迅,其中的两张照片背面写了字。一幅写道:“鲁迅先生在第二回全国木刻展览会场中与青年木刻家谈话时之情形。沙飞摄。”另一幅写的是:“(鲁迅先生)十月八日在上海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场中与青年木刻家谈话时之情形。沙飞摄。版权归作者保留,稿费请寄上海蒲石路怡安坊五十四号沙飞收。”60多年后,周海婴发现了照片背后的字,亲自翻拍并送给笔者。此外,沙飞还给奥地利籍女记者魏璐诗寄了一张她与鲁迅的照片。
自取笔名
沙飞用照相机记录了鲁迅葬礼全过程,为了发表鲁迅的照片,他打算给自己起一个笔名“沙飞”。寓意希望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好友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去世,他在写给聂荣臻的遗书中,特别交代了要把自己的相机留给沙飞。沙飞非常珍爱白求恩赠予他的这台照相机,他一直随身携带,精心爱护,并用它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沙飞去世后,其家属把它捐赠给中国摄影家协会,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成为中加友谊的历史见证。
作品《将军与幼儿》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中国工农红军攻克井陉微水火车站时救出两名日本孤女——美穗子和留美子。她们的母亲加藤麻津死于炮火中,父亲加藤清利是火车站站长助理,被八路军从烈火中救出后不久,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美穗子、留美子姐妹俩很快被送到了前线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马上安排一名战士给五岁的美穗子做“保姆”,给不满周岁的留美子找了奶娘。聂荣臻亲切地招待着敌战国同是遭受战争伤害的孩子,并亲笔给日军片山旅团长写了一封信,派当地老乡用箩筐挑着两个小姑娘,一个村又一个村地采取接力传送的方式将孩子交给日军。日军收到两个孩子后,给聂荣臻回信表示感谢。当时正在百团大战前线采访的沙飞,以政治上的敏锐和眼光拿起照相机,拍摄了聂荣臻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的珍贵照片。1941年6月,沙飞拍摄的组照《将军与幼儿》中的两幅照片发表在《解放画刊》第2号上,该画刊是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
40年后,根据沙飞拍摄的照片,当年被救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被找到。1980年,已经是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携同家人来到中国,专程看望了救命恩人聂荣臻,向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表达了感激之情。1999年,聂荣臻的家乡江津区与美穗子的家乡日本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带病拍摄
1942年初,沙飞发现第一期画报照片不够,从1月至5月,沙飞前往阜平、曲阳、行唐县、灵寿进行采访。记得有一次回来路上,患有肺结核的沙飞吐血了,身体的病痛丝毫不能阻碍沙飞的工作,他躺在床上还坚持写采访文章《滚滚的滹沱河》。当年5月至7月,沙飞在编第一期画报时,当时没有暗房,放大照片需利用日光,天很热,曝光有时一张要一小时,满头大汗,一天放大三四张,沙飞什么都管,身体越来越不行,失眠很厉害,他往往夜很深才睡觉。
后世纪念
1981年,中国摄影界第一次公开评价沙飞的历史贡献,第一次披露沙飞从事革命摄影实践活动的真实材料。1981年,《中国摄影》第3期发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的文章《沙飞一幵创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摄影革命家》。全国摄影理论年会1981年论文集发表蒋齐生关于沙飞的第二篇文章《沙飞的摄影与鲁迅》。1985年11月22日一12月1日,“沙飞摄影艺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1986年3月,“沙飞摄影艺术展览”先后在广州市、幵平举行。1986年6月,《沙飞摄影集》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5年,“沙飞、石少华摄影作品展”在广州、深圳市、汕头巡回展出。1996年,《沙飞纪念集》出版。
2004年5月,沙飞铜像在石家庄市双凤山陵园落成,沙飞摄影展同时举办。2005年,《沙飞摄影全集》出版。2008年,沙飞摄影展在美国休斯敦摄影节展出。2009年,沙飞的学生、摄影史专家顾棣编著的《中国红色摄影史录》出版。
2011年“沙飞和他的战友们摄影展”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摄影节展出。2012年,北京国家博物馆,石家庄、上海鲁迅纪念馆广东美术馆先后举办沙飞摄影展,以纪念沙飞百年诞辰。2015年7月,沙飞摄影展览在台湾举办。同年9月1日,广州市“带沙飞回家”——纪念著名战地记者沙飞纪录片《寻找沙飞》和沙飞之女王雁专著《我的父亲沙飞》联合首发暨《沙飞镜头中的抗战》历史图片展揭幕仪式在沙飞故里开平市同时举行。2016年4月,沙飞摄影展览、沙飞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哈佛大学举行。
2020年11月29日,手持“莱丁娜”相机的沙飞铜像雕塑在开平市美术馆揭幕。
在纪念沙飞诞辰110周年之际,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特别举办了【致敬】的回顾单元展览《激流瞬间:战时中国和沙飞的影像实践》,展览持续至2022年1月3日。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电报员经历
与鲁迅结缘
战地记者
执行死刑
得以平反
主要成就
创办《晋察冀画报》
培养摄影记者
创作特点
个人生活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轶闻趣事
给鲁迅寄照片
自取笔名
好友白求恩
作品《将军与幼儿》
带病拍摄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