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英
曾任甘肃临夏军分区司令员
李仲英(1910年-1961年),出生于安定(今陕西省子长市瓦窑堡革命旧址。早年在本地当学徒,西北红军将领。曾任临夏回族自治州军分区司令员。
1961年2月4日,李仲英逝世,年仅51岁。
人物生平
1930年,谢子长在宁夏平罗挂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时,李仲英与贺晋年、路文昌、郝兴明等一起参军。
1934年在谢子长召唤下参加陕北红军,追随谢子长投身革命,逐渐成长为西北红军的一员战将,曾接替吴岱峰担任红29军军长。
抗战爆发后,李仲英最先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八路军120师359旅参谋长,成为西北红军唯一的旅级干部。当时,吴岱峰最初只是八路军的团级干部;阎红彦、贺晋年在八路军最初的编制内只是营长,一个多月后才调整为团长。抗战初期,李仲英的公开身份是八路军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边区保安司令部第1团团长,党内任中共绥德特委军事部长。他与其他同志一起,领导绥德县军民赶跑了摩擦专员何绍南,结束了绥德地区的中国国民党政权,巩固了陕甘宁边区,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称赞。
新中国成立后,他把绥德反摩擦斗争写成了一篇生动的回忆录《赶走何绍南》,被收进《星火燎原》第五集中,这在陕北地区老干部中极其罕见。这篇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得到党史学界的高度认可,被广泛引用。现在有关肖劲光、王震等人的传记中,在写到陕甘宁边区反摩擦斗争时,引用的史料大多来自这里,但对作者李仲英却只字不提,因为没有人知道他后来的情况。这篇回忆录也是李仲英唯一公开出版的传世之作。正因为它的存在,李仲英这个名字才没有完全被历史的风沙所湮没,西北党史的殿堂里才留下他依稀模糊的身影。
绥德特委成立之初,只有组织、宣传、军事三个部。军事部从1937年11月成立到1942年1月取消,部长始终是李仲英。与他同时的特委领导成员,书记郭洪涛,组织部长马明方,宣传部长刘澜涛,后来都成为大名鼎鼎的全国性人物。李仲英在政治上的进步则就此打住,直到去世仍是地厅级。延安整风和七大前后,李仲英和吴岱峰、阎红彦等一起,参加了反对高岗篡改西北党史的斗争。李仲英因此长期受到打击和压制,被迫离开陕北地区,到晋绥工作。
抗战胜利后,李仲英在绥德军区(时任司令员为吴岱峰)司令部参谋长的岗位上工作了一个短暂的时期后,被调到晋绥军区,先后任雁门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晋绥二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李仲英先后任晋绥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雁北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转战在晋绥陕北一带。
1948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8纵14旅副旅长兼参谋长。
1949年2月全军整编时,任一野8军23师副师长,参加领导了解放大同的战斗。
大同解放后,华北地区大地战火熄灭。习惯了战争环境的李仲英过不了无仗可打的日子,又回到依然硝烟弥漫的西北战场。
1949年7月26日,西北局做出决定,任命李仲英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军分区司令员,后兼任分区党委书记。他领导了临夏地区的平叛斗争,但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中犯了错误,被调离原职,转业地方,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管教处处长。
李仲英身经百战,残酷的战争环境,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体,浑身上下有15个弹孔,左乳凹陷下去拳头大的一个坑,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平时呼吸如新生儿抽搐箱。延安市时期,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伤病无法根除,疼痛难忍。经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同意,允许他适量吸食鸦片止痛。由于伤势严重,他吸食鸦片的习惯始终未能戒掉。
1951年底,在“三反”运动中,李仲英被查出有吸毒行为,且曾借给不法商人两亿(合现在的两万)多元的劳动改造经费,被用于投机倒把,因而被打成西北最大的“老虎”。他拒不承认错误,被撤职查办。
1952年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西北公安部管教处处长李仲英等贪污腐化不肯坦白已被撤职”的消息。
1954年整党中,李仲英又被旧事重提,西北局以“摆老资格、抽大烟”等罪名,开除党籍,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之后,他先后在省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副厅长的职位上赋闲。
1961年2月4日(正月初八)黯然离世,年仅51岁,骨灰安葬于西安烈士陵园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